科學觀察教學總結

來源:文萃谷 3.16W

作為培育室成員,十分珍惜這最後一次的學習機會。很巧能夠為培育室成員提供場地進行磨課活動,在此過程中也能夠得到更好的學習。

科學觀察教學總結

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是水裏捉泥鰍孩子一定很喜歡;活動價值:如何抓、抓到多少、發現祕密中,都藴藏着發展孩子的價值:幼兒思維的方式(由局部推測整體、由感性走向理性、由現象追問原因)的發展、探索的積極主動性;玩中學的思路:在玩的過程中發現、用自己的話説發現、帶着新的探究點再捉再玩、追因分析……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環環相扣、逐步遞進。面對這樣的一節課,教師改如何教,孩子該如何學呢?是教師走在前引導,還是孩子在前,教師提升?其實在兩位執教老師的課堂中我們都能夠得到一個答案,那就是孩子是課堂的主體,是活動的靈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出現一些問題,如何更好地教,讓孩子更好的學了?

首先,在導入的環節要注意時間的掌控。導入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讓孩子在最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那麼教師的語言要有魔力,能夠吸引幼兒:“這裏藏着什麼呢?看!”直接在投影下出示魚缸裏的泥鰍,就能夠馬上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這樣,我們的導入就完成了,快而有效。

其次,在發現泥鰍外形這一環節中,其作用就是為後面的“捉”起到“導”的作用,大概知道泥鰍的基本外形特徵,為捉的時候消除陌生感。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孩子觀察的特點,關注整體的時候不要忘記細節的重要性。如孩子説到泥鰍的身體是長長的,那麼教師可以用光筆從泥鰍的頭劃到尾部,這樣的'指向性的描繪就能夠給孩子一個經驗性的內容,在無形中給予孩子指導。可見教師的教育行為是可以給孩子隱形的指導的。

再次,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給自己定位,要明白交流的目的是什麼。其實,任何活動中的交流環節都是同伴間的互學,分享的過程。那麼,這個時候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啟發幼兒之間的互動,同伴間的互動激發了,教師才會輕鬆。因此這個時候的教師要能等,會追。你的等待也許就能讓一個孩子説出驚人的發現;你的追問可能就會引發孩子們的激烈討論。同時,交流過程中教師的迴應也要注意幼兒科學品質的培養。

最後,每節課的結束都不是課程的真正結束,還要有結束時、結束後要有及時的跟進。比如説下課後孩子立場的時候要提醒孩子小心台階;課後將泥鰍放入教室,便於孩子的觀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的將觀察進行到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