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教案

來源:文萃谷 6.16K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的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教案

  一、説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切實把握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也體現了這樣一個訓練重點。這篇課文屬於書信體文章,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敬意;接着深情回憶我的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着自豪和崇敬之情;最後,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繫在一起,飽含着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內容感人。我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熟讀課文,理解信的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瞭解信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二、説教學手段

通過多媒體課件,尤其是將有關戰爭的圖片和音像資料演示於學生,使學生直面驚心動魄的戰爭,與文本產生了零距離接觸,與文中的主人公產生情感交流,從而讓學生走進文本,傾吐自己對爸爸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渴望與呼喚之情。

  三、説教學準備

由於四年級學齡段的孩子接觸事物直觀、具體,喜歡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現生活,本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學生自主感悟和平與戰爭兩個對峙性強的概念還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礎。因此,在上課前,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1.佈置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國內外大事,關心國際動態,瞭解維和部隊的使命及工作狀況。課前我自己也多次請教了學校的幾位老師,同時上網查尋了有關戰爭方面的資料,以便更好地為課堂服務。 2.備了兩張和平鴿的圖片及多媒體課件,尤其是有關戰爭的圖片和音像資料,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實效性。

  四、説課時安排

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的教學時間,在第一課時當中,我想要達成的目標是讓學生初讀全文,掃除文字障礙,並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交流及課前收集的資料,解決本課的疑難問題。在此基礎上,第二課時主要的學習任務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今天我主要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及教學方法。

  五、説教學程序及教學理念

全國國小語文理事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曾經説過:“閲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用心靈感受,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課堂才能在對話中充滿活力,才能呈現出生動活潑、主動的“生命狀態”。基於這樣的想法,我設計了這節課。

  第一個教學環節,藉助多媒體課件,激趣導入新課。

由於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和平的聖土上,對於戰爭,孩子們缺乏深入地瞭解。無論是時間、空間,距離學生的實際都很遠。這樣,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之間就會產生一定的障礙。為此,我充分藉助於網絡資源,利用下載的情景錄像,經過選擇,整和、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戰爭的殘酷,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接着我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又讓學生回顧了書信體文章的結構及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出了:雷利發出了怎樣的呼聲?他為什麼發出這樣的呼聲?(相機板書:和平)導入新課。

  第二個教學環節,朗讀感悟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我首先圍繞雷利之所以發出了這樣的呼聲是因為他失去了父親,那他的父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學生自由讀書,找出相關的句子,並且勾畫出來,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愛家庭、有知識、愛和平。然後再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板書用一句話自豪地介紹爸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即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擁有這樣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驕傲與自豪。接着我又讓學生想象假如爸爸凱旋歸來時的幸福與快樂,與爸爸的靈柩歸來時的傷心形成鮮明的對比。閲讀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迷惘到頓悟;由“山重水複”到“柳暗花明”的過程,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角色的換位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假如爸爸回來了,你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使學生把自己擺進去,與文中角色合二為一,與作者一起懷念父親,一起悲憤,一起渴望,一起呼籲。不知不覺中游歷於文本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再一次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痛恨戰爭,渴望和平。

同時,教學中我引領學生“以讀為主,讀出個性;讀中悟情,以情動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緬懷,無限的渴望”這一感情基調,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讀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靜氣地讀中感悟父親的崇高與偉大,在整體聯繫的讀中理解呼籲的重要。比如,理課文的第三個自然段時,採取了創設情景朗讀的方法,老師和學生一起呼籲,爸爸的嘴張着,彷彿在呼喚着什麼。啊,我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媽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引領學生一次次的呼喚中,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讀出感情,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在此基礎上,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爸爸雖然犧牲了,但他還掛念着和平。但世界就會因此而太平了嗎?由此引出本課的難點問題,讓學生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昇華學生的情感,除學生交流的課前蒐集的材料外,我也及時給學生補充了大量的事實資料——9.11事件,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到了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更激發了學生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幫助學生解決這一疑難問題,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在此基礎上,老師又讓想象着戰爭中兒童的殘象,向發起戰爭的人發出了和平的呼籲。體現了以讀為本,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並相機板書:和平。

第三個教學環節昇華情感,拓展延伸。在朗讀體會雷利的呼聲後,我問到:作為新世紀的兒童,為了讓世界充滿愛,維護和平,制止戰爭,你們想做點什麼呢?讓學生融入文本,進一步昇華情感。接着又播放了全世界人們為維護和平而努力的視頻資料,讓學生體會到“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不僅僅是雷利一個人的呼聲,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呼聲,讓學生體會到在不遠的將來,和平之花一定會開滿全球,明天的世界一定會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並相機把板書補充完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