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8.45K

《長方體的體積》通過對學生進行前測學生對長方體的體積並不陌生。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希望大家認真閲讀!

北師大版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了兩個精美的禮品盒,喜歡嗎?猜猜看,哪個禮品盒的體積大?

生1:我猜藍色禮品盒的體積大,因為它比較寬;

生2:我猜黑色的禮品盒體積大,因為它比較長…

師:看來僅靠觀察我們能準確比較出禮品盒體積的大小嗎?(不能)。該怎麼辦呢?(計算)

師:這個主意不錯!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先學後教

1、示自學指導(課件)

小組合作擺出不同的長方體並在記錄單上做好記錄,擺好後仔細觀察,思考:長方體的體積與什麼有關?想好後在組內交流。(時間4分鐘)

2、學生按小組分工合作,二人拼擺長方體,一人記錄,一人監督,探索長方體體積與什麼有關?教師巡視指導。指兩個小組到前面板演。

3、組織學生彙報。

生1:我們組擺了3個長方體,第一個長方體長4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我們組發現小木塊的數量和長方體的體積相等。

師:能舉例説明嗎?

師:還有哪個小組願意來回報你們的發現?

生2:我們組擺了3個長方體,第一個長方體長2釐米,寬3釐米,高3釐米,第2個長方體……我們組發現長乘寬乘高等於長方體的體積。例如第一個長方體的長2釐米,寬3釐米,高3釐米,用2×3×3=18,長方體的體積也是18立方厘米….;.)

師:真會思考,將你們組的發現寫在黑板上。還有哪個小組願意彙報?

其他組學生彙報。

4、驗證發現

師:同學們都很善於觀察思考,現在我們就重點看看第2小組的發現。他們組擺了3個長方體,發現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那所有長方體的體積都等於長乘寬乘高嗎?(師在黑板上寫個“?”)現在我們就來驗證一下。這次驗證有兩個要求:一、儘量用多的學具拼擺,二、把你們的發現用算式表示並填在記錄表2中。

學生小組合作拼擺並進行記錄,自由彙報拼擺結果。

生1:我們組擺了兩個長方體,第一個長方體長6釐米,寬3釐米,高4釐米,體積是72立方厘米,用算式表示是6×3×4=72……我們組的結論是長方體的體積等於長×寬×高。

生2:我們組也擺了兩個長方體,第一個長方體長……我們組的結論是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師:其他組你們的結論和他們一樣嗎?(一樣)有了這麼多例子,現在這個問號可以擦下去了嗎?(可以)

(生齊讀結論: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同桌互説,男女説,齊説。

師:如果用字母V表示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那麼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還可以寫成…(指説)

生:V=abh (開火車説)

5、小結

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思考、驗證得出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真了不起。讓我們把這一結論再次大聲的讀出來……

生: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三、當堂訓練

1、填空

2、 一個長方體,長7cm,寬4cm,高3cm,它的體積是多少?

3、計算並比較兩個禮品盒的體積。

4、計算下面立體圖形的體積。(單位:分米)

(指生板演,彙報算法,在彙報過程中直接推導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

5、一塊正方體石料,稜長是6dm,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6、挖一個長和寬都是5米的長方體菜窖,要使菜窖的'窖是50立方米,應挖多少米深?

7、一個正方體魔方的稜長總和是36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8、計算組合圖像的面積。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生自由發言。

  五、課外延伸

我國古代的數學家撰寫了一本傳世名著《九章算術》,其中對於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書中是這樣敍述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積尺。就是説先用正方形的邊長乘邊長得底面積,再用底面積乘高得長方體的體積。看到這你想説些什麼?

生自由發言。

  六、隨堂檢測

1、建築工地要挖一個長50米,寬30米,深5米的長方體土坑,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2、一個稜長3釐米的正方體橡皮,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知識的聯繫及地位)

北師大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6-47頁。這一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是學生空間思維發展的一次飛躍。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以後計算各種形體體積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學生學習了長方體的認識以及表面積的計算,學生對長方體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本課的前幾節,學生學習體積與容積,體積單位的認識,為學習長方體的體積打下了必備的知識基礎。通過對學生進行前測學生對長方體的體積並不陌生。但對長方體的體積的概念和計算並不清晰,大多數學生知道長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不一樣,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外學習中老師給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調查中,有一部分學生對長方體體積與什麼有關時,認為與長方體的稜、面有關,在計算稜長、表面積和體積中有一部分學生不會解答,會解答的學生在單位名稱寫的不準確中也能看出對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還是不清楚。針對本班學生大多數都知道體積公式,所以本接課重在學生動手操作,驗證方面,在動手操作活動中形成清晰的概念,感受長方體體積的推導過程和由來,學到數學學習的一種方法,經歷猜想----驗證----探究的過程。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等方法學習數學。學生思維較活躍,善於思考問題;小組學習時小組長組織能力較強,分工明確,大部分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三、教學環境與技術支持:

通過“猜想——動手操作驗證——探究”的教學過程,學生們興趣盎然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當中。藉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演示實驗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形成清晰的表現。

  四、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策略目標:通過“猜想——驗證”的過程,形成發現、創新的過程。從而獲取數學活動經驗。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人合作。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教學設計意圖: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壁上張貼着一句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知道了;而我做了,就理解了。

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從生活實際需要中體會長方體的體積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產生研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的需求,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實物,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關係,提出猜想,確定研究的方向。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探究,來驗證猜想的正確。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的過程。

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運用長方體體積計算的方法。體會數學運用於生活實際。

  六、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

這節課的學習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正確計算。

這節課的學習難點是:動手實驗、發現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