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1.4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讀後感精選15篇

人生讀後感1

“過馬路,左右看,紅燈停……”這首耳熟能詳的交通兒歌大概是我們最早聽到的,並且能夠很順溜地背出來,以為這樣就學會了怎麼過馬路,以為這樣出行就有安全保障了,可是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演繹安全人生》,其中的安定有序篇中的《交通安全篇》一文,讓我深深體會到了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規則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是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每一個交通事故中都凋零了生命之花,都意味着家庭的破碎殘缺,包含着一份無法磨滅的痛楚,一腔哭天喚地的憤怒,一縷難以言狀的無奈……

看完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過馬路時從不看斑馬線,哪兒車少,就往哪兒擠;紅燈綠燈的顯示牌熟視無睹;在馬路上與同學追追趕趕,打打鬧鬧……記得那回,我穿着媽媽剛給我買的溜冰鞋,一點都不在意地在馬路上溜着,路上的各種車輛在我眼裏彷彿虛設,正開心時,一輛汽車呼嘯而來,我的技術不熟練,不能主動避開,幸虧旁邊的同學拉我一把,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我在生活中有哪點注意了交通安全?面對自己的質問,我汗顏了!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放眼四周,有人出行小心翼翼,注意安全,就會平安歸回;有人出行心存僥倖,一個不注意,輕則受皮肉之苦,重則明赴黃泉。可見,遵守交通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

災難是面鏡子,更是長鳴的警笛。同學們,我們不要把交通規則視同兒戲,不要讓悲劇一次次重演,不要讓我們嬌嫩的生命之花過早凋謝!生命是無價之寶,它屬於我們每個人,但只有一次。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珍惜自己的生命,讓我們每個人都從遵守“紅燈停,綠燈行”這一最簡單的交通規則做起吧。

人生讀後感2

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説話。”我常想,要是我能多讀書,時時接受薰陶,我不也可以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嗎?由於種種原因,我沒有時間讀很多的書,所以我也沒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但值得慶幸的是,我讀到了一本好書,那就是——《培根論人生》。

《培根論人生》確實是一本好書!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這本書談論了人生的價值,它告訴我,什麼是真正的美、善、惡,告訴我天性與修養的關係,嫉妒與猜疑總是在悄悄地毀掉人間最美好的東西,這本書使我感悟到人活在世上應該有自己真正的價值。其中,“論求知”與“論友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謂“求知”,無疑是對知識的追求和渴望,促使人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甚至超越知識。而其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天性,而實踐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學習嘗試則可以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其實,一個人如果沒有求知慾,就會像市儈一般,庸庸碌碌,無所作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社會就像一條大河,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連綿不絕。人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甚至慢進亦退。我們生活在一個加速度的時代:加速的時間、加速的工作、加速的知識更新……處在這樣一個知識瞬息萬變的時代裏,處在這樣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為避免自己陷入“貶值”、“淘汰”的境地,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事實亦證明,處於學習狀態的人必定會成為最有潛力、最有價值的人。

人生讀後感3

在成長的過程中,磕磕絆絆總是難免的,受一次,對生活的理解就加深一層;失敗一次,對人生的感悟就增加一級;一次次磨難把我們鍛鍊得日益成熟。《讀懂人生》――一部關於成長的。

在書中,我們明白了希望在每個人的前面,當一個人打翻了命運的燈盞,眼前一片漆黑時,只要我們的心燈不滅,心中深信,希望就在前面,便能重新找到人生的曙光。從前,我總認為學習是枯燥、無聊的,但是,現在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他現在多大年齡,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的那一天開始的,因為只有設定了目標,人生才有了真實的意義。

在書中有一個故事講道:有一農民,只讀到兩年國中便輟學回家,幫父親種地,但19歲時,父親去世了。接着,他便去養雞,結果雞得了雞瘟,全死了,就在這時,他的母親也因為受不了這個刺激而離開了人世。之後,他又去釀酒、捕魚……能做的都做了,但都沒能賺到錢。35歲時,他去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沒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着他衝入了一條河裏,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

好了,故事講到這裏,大家也許都認為這人完了,他的人生也就如此了,而事實上卻是,他後來成了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的資產達到兩億元。一次,有個記者採訪他:“在的日子中,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不退縮?”這時他喝完了手中的一杯水,説:“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麼樣?”記者説:“摔在地上,碎了。”“那我們試試看。”他説,接着手一鬆,杯子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卻沒有碎,因為這隻杯子是用玻璃鋼製成的。

沒錯,我們也正是少了這隻玻璃鋼杯子的精神,即使摔在地上,也只會聽到聲響,卻不會破碎。

歲月如歌,或如訴如泣,或慷慨激昂,或低迴婉轉,或淺淺吟唱,我們用心靈去看,就能看懂生活;我們用心靈去品,就能讀懂人生。

人生讀後感4

前兩天閒來無事,就把路遙的《人生》看了一遍,剛開始我還以為這本《人生》是寫了很多又長又臭的大道理,沒想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這本書是一本小説,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在陝北地區發生的故事,故事圍繞主人公高加林從畢業到參加工作後幾年的起起伏伏的人生髮展機遇和挫折,從一個微觀的視角,講述了“人生雖然很漫長,但是關鍵處只有那幾步。”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篇讀完,最大的感觸就是,高加林的故事很像我們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中學習過的“小猴子掰玉米”。一開始小猴子有個玉米,但是它看見了桃子和西瓜,於是就扔下玉米去追桃子和西瓜,但是桃子和西瓜沒有追到,回頭再去找玉米,玉米也不見了。在那個年代,劉巧珍一個農村女孩和你戀愛,名聲敗壞了,以後讓人怎麼找婆家?!同時,從擇偶的標準來看,即使劉巧珍不漂亮,單衝她這個賢惠的品質,你也不能拋棄啊!更何況人家女孩還幫你“賣饅頭”,三番幾次地跑到縣城給你送錢花,這樣的女人真的是打着燈籠都找不到,然而高家林卻拋棄了她,和黃亞萍在一起,讓人氣憤。

正如我們一句農村俗語所講:“吃着碗裏瞧着鍋裏。”剛剛盛了一碗飯,還沒有吃,恰好看見鍋裏有更好吃的,於是放下筷子去鍋裏撈,結果僧多粥少,鍋裏好吃的東西沒有撈到,回頭到桌子上想吃自己原來的那碗飯,卻發現那碗飯也被別人給吃了!

因此,在人生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風景,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也可能會有一些比較多的誘惑,但是我們必須凝聚心力,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做出最優的選擇!而且,無論是感情,還是工作,我們都不要好高騖遠,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向前方!

人生讀後感5

所謂感動人生,你首先必須要有傷感動人的故事和教化人生的哲理。

裏面有無私奉獻的親情催人淚下,有患難與共的友情使人相信世間有真情,同樣也有至死不渝的愛情,讓人回憶無窮。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安慰者,同時也是兒女最親切的保護者。但你聽説過父親為給子女上大學用肉體的疼痛換來的嗎?你聽説過一位母親為了讓兒子活着竟然比運動員的速度還快,不惜犧牲自己嗎?父母是偉大的,他們願意為子女付出一切,卻不求一絲回報,這就是感動。

“貧窮不是哭泣的理由。”,這句話是一位大學生説的話。在父母雙亡,家境貧寒的情況下,堅持不懈地為了理想而奮鬥,一路上他沒有落淚,有的是激勵和努力,因為他堅信,貧窮不是哭泣的理由,這也就是人生。

父母撫育子女是親情的自然流露,朋友為朋友是友情的義不容辭,而我們對人生卻是毫不猶豫地區接受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責任。什麼叫感動?不是因為傷心、貧困,而是一種發自內心,讓心靈與精神同時為此而震撼。在淚水中明白現實,在貧困中懂得堅強。

人生需要感動,而感動也離不開生活。它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它都會在人生中留下痕跡。在未來畫上一道美麗的弧線,為這個社會塗上美麗的顏色,給人以啟迪,讓你的心微顫。

感動人生用最美麗的篇章闡述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語言精闢,情感豐富,人物情感惟妙惟肖,字裏行間散發着美,陶冶你的情操,讓你深有感觸且回味無窮。

人生需要感動,世界需要感動,那麼,讓我們一起創造感動!

人生讀後感6

師範剛剛畢業的時候,曾經買過一本路遙的《人生》。後來被同學借走了,輪流閲讀之後,再也找不到了。畢業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又一次從網上買了這本書,讀起來依然是那麼引入入勝。雖然工作很忙很累,但是忙裏偷閒依然還是在兩天之內讀完了這本書。

閲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是自己的內心最安靜,也是精力最集中的時候。讀小説我是最容易陶醉在情節中的,因為作者寫出的故事情節總是那麼扣人心絃,讓人閲讀成癮。而且讀起來內心感到無比開心和充實,有時候就像剛剛被熨斗熨燙過的一塊布那樣,那麼平坦,那麼舒適、整潔。

我們的內心被世俗已經衝撞地過於俗氣了,沾染了太多的灰塵。有時候真的需要用這樣的文學作品來洗滌一下。讓我們的內心變得乾淨一下,明朗一些,也能夠卸下太多沉重的包袱,讓內心輕鬆地一路前行。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有趣,減少一些俗氣,多一些靈氣。

讀《人生》這本書,彷彿帶領着我們穿越歷史的隧道,走進了那個特殊的年代。那個年代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卻很少。就像文中的高加林一樣,他是一個有理想的新青年,有能力,有文化,有才幹。但就是走不出大山,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舞台。或許是他的心裏素質在作怪,他是一個好高騖遠的人,眼界很開廣,但是現實很殘酷。命運的捉弄只能讓成為一個農民,但是既然已經成為了農民,就應該做一個有理想的新式農民,但是他沒有做到,他心中依然對外界充滿着無限憧憬,做着不務實際的夢想。幹活的時候沒有集中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去做,而是心猿意馬地做着農民的活,心理卻想着別的工作。這樣心不在焉的工作方式或許註定他人生會遭遇很多波折。

人生讀後感7

看完這本路遙寫的《人生》,我想用柳青的話來説: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本書描述的是高加林,在他那美好而年輕的時光裏,他教了三年的書,卻被一個剛剛高中畢業的人頂替了他的位置,他不甘心,於是一個人自暴自棄。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遇見了巧珍。

巧珍對他的愛意,令他感動,他也下定了決心要跟巧珍永遠在一起。不過,就在我們認為這便是最好的結局時,加林的叔父讓加林擔任了縣裏的記者,因為他叔父的這一舉措,使加林和巧珍,不能每天都如膠似漆地在一起……

在他住在縣裏的時間裏,他又遇見了中學時期的相好黃亞萍,他為了黃亞萍,放棄了巧珍。當巧珍被他所拋棄時,她選擇了嫁給一個追求者:馬栓。

人的一生總是那麼地戲劇性,到後來,加林才發覺,原來自己一直深愛的是巧珍,並不是亞萍,可當他回過神來的時候,一切都已太晚了。

當我得到一件東西的時候,我並不會很珍惜,但當我失去它時,我才發覺,我其實是很喜愛這件東西的……但,當我發覺時,為時已晚。

讀完這本書,我發覺,原來,每對戀人的愛情都是無價的,平等的,真正的愛情裏,並沒有任何物質的干擾。文中的巧珍對加林的愛亦是如此,巧珍她對加林的愛,不用金錢來衡量,因為,再多的金錢也比不上這份濃濃的愛意。

巧珍就像一盞街燈,平凡而單純,傾盡所有來照亮他,卻得在最後退出他的世界……亞萍就像一個水晶球,美麗而易碎,但到最後,她還是被“摔碎”了,摔碎的不止是她的心,更多的是她的愛。亞萍給予加林的是物質上的愛,巧珍給予加林的是精神上的愛。這兩份愛的重量都難以想象,但到最後,加林都無法把握住這兩份愛。

人生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因為,走錯一步,可能會影響你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

人生就是一部戲,而我們都是戲中的主角。

人生讀後感8

輕輕打開書本,我又充滿激情地誦讀起了耕雲導師的《愛的人生》。

自從我讀了《愛的人生》之後,我每天都精神百倍,上課從不打哈欠了。這本書使我知道什麼是感恩,怎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本書使我知道人與動物之間也是有感情。如:巴西的一位老人救下了一隻瀕死的企鵝,然後將它放歸海里。沒想到,此後的每一年裏,企鵝都會遊行5000英里回來看他,與他親密相處8個月再離開。這個企鵝報恩故事説明了動物也是有感情,只要你不傷害它,一心一意對待它,慢慢地,它將會和你有感情。

動物尚如此,何況被冠以“高等動物”的人?愛與感恩,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如果沒有愛就不會有這個世界。正如耕雲導師所説:“唯有‘愛’,才能架起天、人之間的橋樑。唯有‘愛’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一個缺乏“愛”的社會,必然是一個頹廢、墮落、道德淪亡而趨向於毀滅的社會。沒有愛,必然沒有感恩之心。愛是宇宙萬有之源,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創造之“能”。所以,我們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人間的愛才更加炫麗多彩,光芒萬丈,才能使我們的宇宙變得更加美麗、和諧。

以前,在沒轉來這個學校的時候,我每天都是除了玩還是玩,從來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父母對我們的良苦用心。轉到這個學校後,讀了耕雲導師的《愛的人生》後,我才知道學習有多麼多麼的重要,才知道父母的辛苦,父母的良苦用心,才知道父母整年在外打工,就是為了撐起我們這個家,為了供我們讀書。我現在多麼想大聲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人若不藉父母之緣,就無法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若沒有感恩的心,就沒有親和力;沒有同情心,社會就變成一個冷冰冰、爾虞我詐、了無温暖的社會。

親愛的同學們,感恩吧!感恩餵養你長大的父母,感恩辛勤培育你成長的老師,感恩曾給你幫助的同學,感恩給你帶來快樂的小狗、小鳥、小蝴蝶……

人生讀後感9

理想之路伴我行

——

讀《理想點亮人生》有感

從小到大,我的理想就是能當一名宇航員,駕駛着宇宙飛船飛向太空,遨遊那美麗的浩瀚無限的宇宙,去探索宇宙無窮的奧祕!

小時候,媽媽問我,你的理想是什麼?我還不知道理想是什麼,長大以後,我懂了。當我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駕駛着神洲飛船發射的那一瞬間,從尾部噴射出長長的火舌,飛船就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那一會兒,我哭了,我的思緒也隨着飛向天空,我彷彿看見了宇航員,看見了太空,能感覺到飛船在太空穿行。我再也無法平靜下來,我的羨慕之心竟成了“忌妒”。我把理想告訴了媽媽,媽媽説那你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創造奇蹟吧!

還有一次,學校要來一位教授,而且還是搞航天的呢,我激動不已。強烈的求知慾迫使我急切的想見到那位教授。聽課時,教授回答了我們提出的許多問題,我聽得非常入迷,在浩瀚的宇航中,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我在心裏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宇航員。

楊利偉曾經説過:“一個人成不成功,在於他的信念和精神。”飛天夢想就是他的信念,在這個信念的鼓舞下,楊利偉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也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夙願。媽媽也常常跟我説:“只要你好好學習,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宇航員,一定能飛向太空,一定能實現你的夢想去探索宇宙的奧祕。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只要有理想、有追求,憑藉着堅韌執著的精神,踏踏實實的學習,我們的理想一定會實現。大家也一起來行動吧,宇宙的奧祕等着我們來探索、發現!

評語:

有理想就有追求,楊利偉的行動給你們這些稚嫩的孩子帶來榜樣的力量,習作開頭點明自己的理想,接着寫明自己想當宇航員的原因,最後表明自己為理想而奮鬥的決心。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很有真情實感。理想是一盞燈,時刻照亮着我們的方向,希望你能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鬥,做一名真正的宇航員。

人生讀後感10

簡單的故事,明朗的線索,所謂的跌宕,名著《人生》即是如此。剝掉它華麗的外殼,呈現於人前的只有一個裸露的,懦弱的高加林,起碼我是這樣認為,就是我唯一的收穫,

不得不承認高加林能幹,正直,熱血,但這絲毫都無法掩飾他是人生指尖懦弱的顫慄者的事實。他懦弱,並不是指他行為上的逃避,而是指他面對抉擇的猶豫,軟弱。正是由於他的懦弱,他軀殼表面浮誇的熱血被一點點的吞噬,甚至於埋葬了他的愛情與事業,最終成為一具被懦弱之絲牽引着的人生木偶。或許你會説這是時代結出的悲哀之果,但作為幕布的時代何以能夠左右真正的演員呢?時代只是客觀存在的背景,是高加林自己在一次次懦弱的掙扎中抽乾自己的熱血,染紅了時代,染紅了那黑色的幕布。紅與黑的交織正是那悲哀的極致色彩。

與腥紅的真實的血液相對的無色的精神的血液了,你儘可以用它衡量一個人受過多少良心的譴責,它就是道德的沙漏,只是再沒有翻轉的機會,高加林就是在懦弱的愚弄下流盡了它最後一滴精神血液。他的血為巧珍而流,為年邁的父母而流,為樸實的村民而流,甚至為他的家鄉高家村而流,他辜負了所有,傷害了所有,高加林越是被包容,他越是血流不止,他們越是給予高加林一顆火熱的心,高加林的熱血越是加快流逝。他必須為自己內心的懦弱付出應有的代價。於是沾染了精神血液的幕布有了自己的意識形態,那是一張張黑色的,嘲弄的笑臉,嘲笑高加林的懦弱。

俄羅斯著名尼耶斯夫彼斯基認為:人生就是在上地眨眼的剎那,傾盡自己所有的血液,在幕布上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絲色彩,哪怕只是悲哀。

人生讀後感11

誠善良的巧珍,堅毅勇敢的高加林,高傲美麗的黃亞萍,熱愛生活的的德順老漢,八面玲瓏的高明樓……構成了農村與城市的生動畫卷。

我最愛巧珍,愛她的質樸善良,雖然她沒有讀過書,但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她不喜歡權貴,偏偏愛上了一個普通的民辦教師高加林。當高加林被辭退時,她的安慰,她鼓起勇氣的表白,讓高加林重燃對生活的期望;當高加林讓她刷牙學習文化人的氣質時,她拋棄所謂的偏見,蹲在河畔下刷着牙,豁出了臉;當高加林提出分手時,她對高加林的行為給予體貼和理解。她愛高加林,但她不會失掉自己的尊嚴。她執着愛情,但她也是自卑軟弱的,她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與那個學識淵博的城市女孩黃亞萍爭一爭。

而文章的主人公高加林,他對未來有着無限的憧憬,他嚮往城市,但他並不認為鄉下人就該低人一等。書中的高加林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每一次的波折,每一次的抉擇不過是一個平凡人述説着平凡事。‘‘他雖然從來也沒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正高度概括他的一生,也是他做出無數抉擇的源頭所在。

人活一世,不能處處叫人滿意,但時刻懷着謙虛與熱情,便會得到很多。

正如路遙所説:‘‘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我們應該真正看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不能帶給自己和他人無窮的悔意。生活固然會讓我們迷失自己,但每條路的走向,是自己的抉擇。

我們的`人生都像是高加林和巧珍,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我們人生中每一個抉擇都極為重要,正如學習,大學聯考,選擇大學……我們要堅定當下,仔細做好每一個選擇,懂得寬容和理解自己,繼續努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人生讀後感12

生是什麼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人生就是你站在十字路口時,你是會跟隨自己的心繼續向前走,還是屈服於現實的重壓;人生就是你每一次的選擇。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因大學聯考失利而在農村任教的年輕農村人,後因高明樓的兒子走後門頂替了他的教師職業,他只能被迫繼續當農民。後來又和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的叔父從部隊轉業回鄉當官,高加林就通過“走後門”當上了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又遇到了對自己有好感的高中同學黃亞萍。黃亞萍是一個有學問的知識分子,而劉巧珍是一個善良淳樸的農村女孩,高加林在糾結中放棄了巧珍,選擇了亞萍。最後劉巧珍選擇嫁給了老實人馬栓,而高加林被揭發通過關係到縣城工作,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他離開了黃亞萍,再次回到了農村,只是痴心的女孩劉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

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人生就是如此。面對人生的岔道,我們可能會迷茫,可能會困惑,但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總是讓人充滿着希望。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無疑是失敗的,他為了選擇更好的出路,而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最終屈服於現實的重壓。

人生的道路上沒有對錯,即使有,錯了再改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一旦一個人背叛了自己的良心,那麼即使你的人生走得再風光無限,那你也不再是你了,你終究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所以我們要保留好我們最真實的一面,不能被環境所改變,遵循自己的本心去選擇。人生的美麗與珍貴就在於他的無邪與無暇,在於他的可遇而不可求,在於他的永不重回。(王藝傑)

人生讀後感13

路遙是一個著名的作家,他寫了很多的小説,今天,我讀了他的小説《人生》。

書中的主人公經歷了從失敗到成功,再到失敗的過程。儘管它本來就是要麼重返農村要麼失敗,但這對像高加林這樣的年輕人來説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即使他具有豐富的經濟實力和非凡的才華,卻無濟於事。現實就是這樣,他不會被人的意志所轉移。

高加林經歷了與喬貞的戀愛。高加林最寂寞的時候,喬貞給了他最細緻的照顧,喬貞給了他繼續奮鬥的勇氣。也許如果加林不去這座城市,喬貞將成為他的妻子,是的,而且可以肯定,他們將生活得很幸福,但是事實就是這樣,加林去找了一個屬於他的人不屬於他的地方,他的心變了,他開始看不起喬貞,他的心很高,他認為妻子應該是像雅萍這樣的女人,具有文化,修養和家庭背景看起來很好端莊。

他找到了,但是他沒有得到。人的良知是最公正的。最後他受到了懲罰。最後他一無所獲。即使是像喬貞這樣的女人也無法回到他身邊。

閲讀全文後,悲傷的心情籠罩在我的心中,就像烏雲一樣,它無法分散。歸根結底,高加林的悲劇是由他自己造成的。現實中,有多少這樣的艱辛悲劇?生活之路充滿了各種誘惑。就像潘多拉盒子一樣,也許您只看到它鮮豔的外表。一旦打開,它就會讓你一步步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而想要剋制住自己的慾望又是那麼的難,甚至於,有的人一旦開啟了慾望就像吸食了毒品一樣無法剋制,當慾望佔據了他們的內心時,貪婪就是一條的毒蛇,噴射的毒液會侵蝕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深深陷入泥潭卻無法自拔。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內心世界。

《人生》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哲理……

人生讀後感14

上週星期五,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理想點亮人生》,老師要求我們認真閲讀。

週末,我做完家庭作業後,就迫不及待地翻開書,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書裏的名人故事都讓我很受感動,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童第周的故事。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由於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他根本上不起學。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揹着書包高高興興地去上學,童第周的眼裏充滿了羨慕之情。後來,他的大哥節衣縮食將他送到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希望他努力學習,將來回家幫助自己養家餬口。但是進入學校的童第周,心中卻有着自己的奮鬥目標——考入省內名望極高的寧波效實中學。由於他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基礎太差,大哥十分擔心。望着大哥猶疑的眼神,童第周堅定地説“我一定能考上!”從此,童第週一絲不苟地備考,刻苦學習,不放過一分一秒的學習時間。

憑着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童第周終於考上了效實中學。但是他的成績卻是倒數第一。面對成績單,他沒有退縮,心裏暗下決心: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刻苦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於是抱定信念,童第周開始了艱難的學習之路,他每天與路燈為伴,天剛矇矇亮,他就在路燈下讀外語,夜晚寢室熄燈後,他還在路燈下自修,學習。經過艱苦的學習,童第周畢業時考取了復旦大學。後來,他大學畢業後又去比利時留學,一直保持着他刻苦鑽研,勤奮好學的精神。並發表了一篇篇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在國內外生物界引起了極大地震動。

有人曾經説過“一個人成不成功,關鍵在於他的信念和精神。”童第周就是這樣,正因為心裏懷揣着理想而堅韌執着,腳踏實地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這也正是我們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啊!

同學們,讓我們以童第周為榜樣,向着自己理想的星空飛奔吧。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理想,一步一步去實現它,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人生讀後感15

人生很漫長,但緊要處只有幾個,要慎重選擇。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取的。

沒有人的人生路是筆直、順利的,從小到大,我們的生理與智力都由弱變強,沒有人剛剛降生時就強悍,應對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沒有人有絕對的自信。一句話,我們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經過無數的努力,才成為此刻的自己。於是,在高加林身上,我們無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能夠體會他被人頂替了民辦教師職位後的憤恨,能夠體會有知識有抱負的他,應對自己重新成為農民這一現實時的苦悶,甚至當他獲得巧珍的感情時,作為讀者的我,內心也浸潤着清涼的感動,對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學作品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在製造距離的同時,也製造了關聯性,讓你在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讓你與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覺地產生“同感”。

書中有句話特別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