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人才制度建設

來源:文萃谷 1.4W

目前海警部隊艦艇的服役年限逐年增加,艦艇正處於故障頻發期,能否使艦艇裝備發揮最大效能,保證艦艇在航率,艦艇自檢自修能力起到決定性因素。艦艇自檢自修能力是艇員本身業務素質的體現,也是艦艇故障的排除是否有效和及時的重要保證,要想真正意義上提高艇員的自檢自修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加強人才制度建設

一、提高船艇官兵自檢自修意識

堅持把管裝愛裝作為部隊經常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執法執勤、訓練、維護保養及特殊時期前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從講政治的高度狠抓“用裝懂裝、管裝愛裝”的觀念教育。目前,海警部隊在艦艇維護保養過程中,存在着思想保守,不能積極發揮自修自保能力的現象,發現設備故障和問題不分析、不判斷,不能積極主動去解決、排除故障,任何故障現象對上一報了之,連一些技術性不強的故障現象也不敢大膽的進行自修,而是熱衷於請修理所或專業人員進行修理,從而拖延了修理的時間,增加了維修的經費,助長官兵的依賴思想。久而久之,艦艇逐步喪失了自檢自修的能力。想要使艦艇的自檢自修能力有所提高,必須轉變這種不良的、危險的思想觀念。

二、提高管理、使用者的業務素質

提高艦艇自檢自修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提高管理、使用者的業務素質。管理、使用者業務素質上不去,自檢自修的能力也就無從談起,現在的業務練兵只是輔助手段,最關鍵的還是人的自覺性,另外就是傳、幫、帶作用,特別是對剛下艇的新同志,都要與老同志結成對子,在以後的保養中,如果新同志的“責任區”出現技術上或方法上的問題,艇支部要追究進行傳、幫、帶的老同志責任。現在艦艇機電業務人員匱乏,多數艇員對於艦艇設備只是表面上的操作,不研究內部構造、原理,甚至機電長、班長對設備內部的保養部位、方法不清楚,出現故障不敢動手,甚至不願動手。因此,艦艇發生故障時,上級領導機關要組織艦艇機電長進行現場“會診”,通過親自動手和現場觀摩,把修理過程變成訓練過程,真正實現訓管結合,提高艦艇幹部練兵標準,使其學會判別機器正常工作的特點和管理方法,通過在使用中“看、聽、摸、嗅”四項感覺技能來發現故障。

三、嚴格落實維修保養制度

嚴格落實艦艇保養制度對於延長裝備的使用壽命有着重要的意義。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正確使用、精心保養、及時修理”的原則,嚴格落實維修保養制度,把日檢試、周保養、月檢修、航行檢修貫穿於艦艇日常工作訓練中。要把維護保養的具體工作落實到具體的`人員上。落實人員、時間、內容,實行崗位責任制,使每個設備的每個部位都有人負責,每個人該幹什麼,該如何幹也要進行明確。並在具體實施過程加強檢查與監督工作,加強管理與指導工作,以全面提高自檢自修能力。

四、建立激勵機制提高主觀能動性

建立激勵機制能夠充分調動艇員工作的積極性,促進艇員對艦艇維修和保養的思考和動手能力,進而提高艦艇自檢自修能力。建立激勵機制就是將船艇維修保養工作與官兵切身利益掛鈎,對保養先進個人進行“獎勵”,對保養工作不認真,或因裝備保養不利導致船艇故障的相關責任人進行“懲罰”,真正把“板子打到具體人身上,獎牌掛到具體人脖子上”。要把裝備管理工作與官兵晉職、晉銜、立功受獎、評先選優掛鈎,裝備管理成績好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優先提拔任用、立功受獎、入黨升學、選取士官,對裝備管理成績差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評功受獎。

提高艦艇自檢自修能力,關鍵還是人,是人的業務能力決定的,只有用心,上心、虛心,檢修能力會隨之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把艦艇的維護保養工作全面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加強人才制度建設 [篇2]

科技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力量,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既應大力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又應注重培養和激勵青年科技人才,使他們儘快成長、擔當重任。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在正確選拔與評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同時提供正確的科研導向,在監控績效的同時激發創造力與活力,保障青年科技人才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青年科技人才處於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他們朝氣蓬勃,對科研工作有很大熱情。但由於知識積累不足、影響力和知名度不夠等原因,青年科技人才難以獲得相關的政策支持,很難獲得相應的科技資源。這不利於調動青年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影響國家整體科技創新步伐。當前,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人員編制、高級職稱的名額有限,人員流動較少,導致許多青年科技人才晉升職稱困難,在申請課題方面的競爭力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科技人才獨立承擔項目和課題的機會,抑制了他們出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同時,體制機制上的一些弊端也影響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長:客觀存在的“官本位”使一些青年科技人才做出成績就馬上擔任行政職務,分散了他們的科研精力;不甚合理的考核機制使一些青年科技人才為了短期內出成果,不得不搞“短平快”項目,不能潛心研究自己感興趣、有基礎的課題;不夠完善的收入分配機制使一些青年科技人才薪酬相對較低,難以產生職業自豪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科學研究中。針對青年科技人才發展所面臨的這些突出問題,為了更好地激勵他們幹事創業,促進科學技術發展,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

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資助。加大對科技人才職業生涯的早期資助,能夠促進他們儘快成長為獨立的、具有創新能力的科學家。因此,應適當加大對35歲以下、具有研究潛力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資助力度,努力拓寬資助渠道,支持他們開展探索性研究和原始創新;加大國家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規模,探索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滾動持續支持。

加大對教育和基礎研究的投入。調整高等院校學生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進一步嚴格科研型學生的培養制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研導向和價值觀,從根本上保障科技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

加強科研團隊建設。特別是加強跨學科、跨年齡、跨職稱層次的科研團隊建設,增強老一代專家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引領作用,並與青年科技人才分享資源。

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訓。拓寬青年科技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突破人員編制方面的諸多限制。鼓勵人才流動,增加青年科技人才到國內外高水平研究機構進修、開展學術交流的機會;借鑑美、德等國家設立“青年教授席位”的做法,允許優秀青年科技人員招收和培養博士生。

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分層分類的人才評價機制。根據不同的研究領域和類型,建立相應的科學評價程序、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引導科研人員遵循自身工作規律合理發展。對於處於成長期的青年科技人才,應側重考察其科研潛力,不應過多強調出成果的數量;對有特殊專長、特殊貢獻人員的評價,應敢於打破學歷、資歷、職稱、身份的限制,同時適當延長考核週期,讓他們從科研報表和報告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投入科研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