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內涵發展

來源:文萃谷 1.55W

教師人數多是我校師資隊伍的一大特色。如何加快新教師角色轉換的步伐,儘量縮短崗位適應感和成熟期,促進新教師在較短時間內達到教學崗位的基本要求,實現師德水平、教學藝術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一直是學校領導關注的重點。為此我們確立了“更新觀念,制度保證,自我造血,人文關懷”的策略。下面我就這些探索跟諸位交流。

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內涵發展

一、更新觀念。我們樹立了教師第一的理念。一切為了教師的勞動和創造,沒有教師的勞動和創造,就不能建成一所好學校,也就沒有了學生的優質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的理念。強化校長的職責是讓每位教師成功,讓每位教師的生命價值得到提升,這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如果所有教師都成功了,都發揮了他最大的人生價值,那麼,你的學校就成功了。師生共同成長的理念。傳統與現代交融,嚴謹與開放結合,立德與篤學並舉,教師與學生共進。要讓每一個教師會教書,能育人,他們應該有個人的成長計劃,要能過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學相長,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自我造血。

㈠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新型教師形象

我校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工作,學校師德工作緊緊圍繞《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以加強常規管理,構建和諧學校為重點,在加強和改進上做文章,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在實效性上求突破。學校制訂了師德建設的實施細則,明確了師德建設的具體目標、途徑和有效方式,確立了師德規範的具體要求,建立了教師從教行為監督制約機制,規範了教師從教行為。我們在全體教師中持之以恆地打造一種以“愛校如家的團隊精神,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勇為人先的進取精神,獨樹一幟的創新精神”為主要內容的“一中精神”。

1、認真組織教師學習《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綿陽市教師“八不準”》,提高全體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增強從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新型教師形象;重温《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等教育法規,強化以法治教意識。

2、開展“三心五愛”教育活動,增強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把教師的師德師風表現列入年度考核、任職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努力體現“四個為主”,以活動為主線,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以學習為主線,提高文化素質;以培訓為主線,增強業務能力;以考核為主線,優化綜合素質。

㈡、加大培訓力度,強化內涵發展

發展是學校的第一要務,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的立足之本。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可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我們具體做法是:

1、以培訓為抓手,努力提高教師素質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隨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廣,迫切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構築學習平台,創建學習機制,營造學習環境,建立學習生態系統。

我們利用每週一的學習時間和各組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梓潼一中教師教學常規(討論稿)》、《“梓潼一中更新教育觀念,構建有效課堂,提高課堂實效”實施意見》,幫助教師樹立新的學生觀、教材觀、課堂觀、教學活動觀和評價觀。主要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1) 任務驅動學習,學習加強反思。每年,教師們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不少。但是,由於沒有強制性的'學習任務,部分教師參加這種培訓學習,或者只滿足於抄抄筆記,或者完全是借培訓學習的機會放鬆一下。因此,這種“零任務”式學習的效果並不很好。針對這種情況,我校規定,所有外出學習的教師,學習期間要寫學習筆記和學習反思,回校後要在本教研組教研活動上和全校教師大會上各作一次反思學習的專題彙報,上交論文一篇,並上一節全校性的彙報課。我們把這種“三個一”式的學習稱為“任務驅動”式學習。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參加培訓學習的教師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反思,用學習的內容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的學習當然不輕鬆,但效果特別好,真正是“晚上回來魚滿艙”。

(2)抓好“青藍工程”,開展新老結對,互學互進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通過具體的教研活動,不斷強化教師們“雙贏”和“多贏”的合作競爭意識、“雁陣意識”。每學年初,由校長室、教科室、教務處、工會出面召開了簡樸而隆重的“拜師會”,簽訂“青藍合同”,扶上馬並送一程。

(3)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觀念,注重校本培訓。我校因地制宜,面向全體教師,立足於學校,堅持校本培訓,引領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4)專家引領,拓寬視野。我們還邀請市教科所的領導專家來校指導課改工作,通過聽教師上課、為教師評課、與實驗老師面對面的談話,使教師從中接受教育專家的思想傳播,獲取大量信息,解決了教學上的困惑、問題,以便在自己的實踐中更好地逐步體會、體現、完善。

2、課題昇華問題,問題深化反思。學生要有“問題意識”,教師也要有“問題意識”。我們觀察發現,每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會遇到許多問題,也會對這些問題作不同程度的思考,但這種思維的火花要麼是局部的,要麼就是零星的,大量的課題資源、研究資源就在教師的不經意中流失了,教師的教學永遠在“有題不問”、“大題小問”的麻木狀態下徘徊。根據這種狀況,我們採取了三點舉措:一是規定每個教師每節課之後都要寫好教學後記,每個學期準備一個“教學問題收集袋”,期末對自己收集的所有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一至二個典型問題作為自己以後研究的課題,將平時的反思與集中反思相結合;二是教研組每期至少收集一次本組教師的教學問題,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發現典型問題,確定本組今後研究課題,將個人反思與小組反思相結合;三是學校教研室每期至少收集一次全校教師的教學問題,並組織一次全校教師教學問題發佈會,進行全校“診斷分析”,找出典型問題,作為普遍性研究課題,將個人反思與學校反思相結合。

我校有教育部“十一五”重點課題《提高課堂實效的策略研究》和省教廳資助“十一五”《矯正高中生不良學習行為的策略研究》兩個科研課題,目前,正在研究實驗之中。這兩個課題讓老師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較深刻的變化。本學期,為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於教科研活動,多總結、多反思、多動筆,對教師發表的論文實行雙稿酬制度,調動教師的教科研積極性。廣大教師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總結教研心得,向報刊投稿,本學期教師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30多篇,特別是領導帶頭鑽研業務,撰寫論文,他們都有文章發表並獲獎。

3、聚同伴之力,走合作之路。建立符合校情的集體備課制度,強化教研組備課組的職能,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我們用改革的手段促進教研組、備課組由常規教研活動召集者轉變為合作學習組織。制定了《梓潼一中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制度》和《梓潼一中優秀教研組、備課組評比方案》,將合作學習作

為考核教研組與備課組的重要內容,通過制度明確教研組、備課組發展目標,引領它們發展成為合作學習中心。

三、人文關懷。加強“凝聚力工程”建設,提高團隊合作戰鬥能力。隨着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除了強調個人素質的提高外,越來越強調團隊精神,對學校而言,加強凝聚力工程建設,是提高團隊工作效力的重要抓手。當然,作為一名校長,除了關注教師業務成長外,更要對教師充滿愛心。我們説,沒有大愛,就沒有教育;同理,沒有校長對教師的真誠的人本關懷,何言師資隊伍的穩定和發展。特別是象我們這類一無文化積澱,二無區位優勢的薄弱學校,面對人才競爭的巨大壓力,一定要在學校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用事業、情感、待遇來留人。在這當中,更應發揮校長的人格魅力,用真情待人,用真情激發教師的事業心。在過去的工作中,我們通過集體外出考察、節日的慰問、生病住院的探望、外省市教師回家車旅費補助等形式,較好的開展了一些凝聚人心的工作,教職工的團隊合作精神有所提高。今後,我們設想要通過開展更多的活動來激發團隊精神的形成。如:不定期的小型體育活動、文藝展示;以組室為單位的各類競賽;教師才藝比賽等形式更好地把凝聚力工程做好,只有人心齊,學校工作才真正能從質上有所提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校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為我校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面向未來,反思自我,我們的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還處於一種低水平,為建立一支充滿愛心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學習型團隊,致力形成一個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強大的文化磁場,我們一直在努力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