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指導的論文

來源:文萃谷 2.41W

篇一:就業指導論文範文三

就業指導的論文

課題名稱: 正確規劃工作生涯,克服就業壓力

姓名:***********

班級:***********

學號:***********

專業:***********

20xx年11月03日

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大,這都將“歸功”於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高度膨脹,而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我國高校的全面擴招,而就在這一變革提出後的短短二十年裏,就逐漸有了今天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然而一直以來,大學生就被認為是擁有高學歷,高素質, 高文憑的“三高”人羣,同時大學生們也認為應該在畢業後有一個好的工作,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因此就造成了大學生目前就業難的社會問題。

作為一名在讀本科生,面對當前的社會激烈的競爭和令人頭疼的就業局面,許多人不禁感到了彷徨和無奈,時光流逝,歲月無情,同時也不得不開始要去考慮以後的道路究竟應該怎樣走下去,思考人生的方向。

因此,面對如此緊張的就業壓力,我們需要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最大化的克服就業帶來的壓力,來找到滿意的工作!發揮主觀能動性搶抓機遇積極就業,使自己能在眾多強手之中脱穎而出,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通過正確規劃職業生涯使自己處於競爭的優勢地位。

關鍵詞:就業壓力,規劃,競爭

一、 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20xx年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其影響深遠,金融海嘯至今20xx年,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中國也一樣。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衝擊。08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由2007年的5%降至2.2% ,發達國家經濟將淪為負增長,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速下降到5.0%以下。全國失業率大約是4.9%,專家估計實際失業率已經達到14% 。大學生就業形勢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大學生能力和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高校專業設置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文科類特別是外經貿易類專業和高職高專類就業困難加大,信息不對稱導致“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 大學生就業競爭更加激烈,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加強調工作經驗,下崗企業白領進入就業市場,衝擊畢業生就業。非主流就業渠道競爭激烈。一部分學生開始擠向非主流就業渠道,如考研、考公務員、出國等,報考的畢業生人數連創新高,出現了本科生爭高職生甚至中職生崗位的現象。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假如説2010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最複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重。那麼,2011年的畢業生人數65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今年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普遍突出。大學生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瞭解,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大部分在校學生沒有意識到就業人數的遞增速度已遠遠超過工作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瞭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性,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於各類社團活動,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和經驗,而在實際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前夕由於這些方面的忽略使擇業、就業時走很多彎路。許多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脱節,還存在就業後穩定性差、離職率高此類問題。多數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不願從基層做起,寧願等待,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願意去偏遠地區工作,人際溝通能力差,缺乏團隊合作能力“有業不就”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二、 如何正確規劃工作生涯

在校期間,其實就可以做這樣的職業規劃,早規劃,可以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不斷堅定自己的信心。所以正確地、有效地去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很好地促使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迅速地找到自己的職業和造成不必要的時間的浪費。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為自己訂下事業大計,擬訂一生的職業方向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帶着一片茫然踏入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如何能夠獲取事業上的成功呢?而大學職業規劃設計大賽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更好地去規劃我們的職業生涯。使自己能夠有目標地去學習,有目標地去工作,有目標地生活,使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過得有意義! 於是,可以通過分析自己的優缺點,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可以通過相關的人才測量分析以及本人對自己的認識,朋友對自己的評價之下,進行了客觀的自我分析。下面。以我個人來做一個正確的示範:先分析,後規劃。

一)自我分析

1、興趣愛好

本人平時除了學習之外,喜歡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其他的球類運動,還有就是喜歡看書,如中外名著、小説、漫畫等等。其次散步、聊天、看電影及玩電腦也是我的業餘愛好。

2、個人特質

我本人對學習或者工作的自覺性比較好,注重細節,觀察能力較強,並對工作比較熱情,能吃苦耐勞。我善於主動去和同學、朋友交流,能主動地去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喜歡用微笑去面對每一件事,思想單純,喜歡在工作中接觸他人,喜歡團體工作。

3、職業興趣

從測評分析報告中得出:我本人覺得對具體的、形象的、分析的、靈活的、定向性質的職業比較感興趣,對社會型、管研究型、安全穩定型、挑戰型、服務奉獻型的工作比較有興趣,其它方面的職業興趣也就一般而已。

4、職業能力

我本人對形象具體的事物處理能力較強,邏輯推理及空間想象能力一般,對複雜的事物進行處理的能力也還行。工作認真、負責。喜歡獨立思考,有主見,但同時又能夠與他人很好地進行合作。

5、職業價值觀

我覺得首先要找到自己能夠勝任以及自己願意花精力與時間,認真仔細地去做的工作,但同時工資收入也不低於我本人的工作能力的的價值。同時,我也會考慮這份工作是否能夠繼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是否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與理想。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夠從這份工作中獲取快樂。

二)職業分析

1、家庭環境分析

本人的家庭經濟能力並不富裕,只是一般而已,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我的父親母親的工作不是很穩定,是作生意的。如今在蘇州市開了一家小型的蔬果超市。我們一家人相處得很好,家裏邊的人會經常開小會去商討一些問題等等。

2、學校環境分析我就讀的是江蘇省河海大學,是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的一所大學,生活環境一般,教學設施齊全,教學質量較高。但總的來説,師資力量及教學水平還是不錯的。

3、社會環境分析據調查分析指出,目前就業形勢如下:1、企業進校招聘明顯萎縮,簽約率大幅下降。2、預期薪酬明顯下降。3、就業呈現性別差異。4、專科、高職畢業生就業明顯好於本科生。5、定位城市,不願去西部、基層。6、考研、“考公”持續升温。從這看來,我國的就業形勢不是很好,就業率不是很高。所以就業的環境不是很好。

4、職業環境分析本人是物流管理專業。據瞭解,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物流工程的建設在逐步完善,國家急需一批又紮實基本功的物流專業人才。而且在經濟高速發達,物流負擔卻很沉重的城市裏,如何正確進行物流預測和規劃、搞好物流管理和控制、建立科學、合理、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物流技術標準體系,最終實現城市物流現代化是一個值得全社會關注、急待解決的問題。從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國家非常需要與物流有關的這方面的人才,同時可以看出物流管理專業的就業形勢還算是比較好的。

三)職業定位

綜合前面的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這兩部分的內容,我得出我本人的職業定位的分析如下: 優勢:工作有毅力,認真負責,仔細紮實 , 注重細節,敢於挑戰,人際關係處理得當,能較好地把持理性與感性平衡

弱勢:不喜歡傳統的工作,會產生厭惡的心理 ,邏輯推理能力及抽象思維較弱。 有時處理事情考慮不夠周全

外部因素:

機會:目前國家正在大力發展道路工程建設:

競爭: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社會環境變化很快

結論:根據我個人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質及個人的職業興趣與能力,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名物流管理方面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國家的物流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計劃實施方案

1 大學期間(20xx~20xx)

1> 學好各科知識,熟練地掌握交通工程方面的專業技能 2> 大一下學期英語過四級,大二下學期過六級 3> 從大一開始要積極主動地去閲讀各類文學作品及各種與專業有關的書籍 4> 能熟練的操作電腦,加強繪畫能力 5> 假期打工積累社會經驗(嘗試不同類型的工作)

2大學畢業的五年(20xx~2018)

1> 若考上研,則繼續努力學習 2> 另一種選擇就是出國留學深造 3、長期計劃 1> 在學習或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博覽羣書,增長見識 2> 在學習工作之餘,培養自己在打球方面的技能以及堅持鍛鍊身體 3> 處理好個人的人際關係,建立一個健康的人際關係網 4> 在日常生活當中,處處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從生活的點滴中去提高個人修養。

三、評估調整

規劃制定好之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做相關的改變,順應時代的發展方向。首先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社會是不斷變化的',而且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冷門專業可能在未來成為熱門專業,同樣,熱門專業也可能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所以我對我的職業規劃要做出一些風險的預測。如果我不能夠完成自己制訂的規劃,我會有以下的發展路徑: 1> 我會直接參加工作,要求這工作儘量能夠運用上我所學的專業知識。若到時社會就業形勢極為嚴峻,我也會考慮找與專業無關的工作,累積資本,為以後出國打下經濟基礎。 2> 我會自主創業,到時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去創業,要求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業。

四、結束語

我想信社會總是在不斷變化的,我也會根據自己的變化及周圍形勢的變化去對自己的規劃做相應的調整,以便適應新的變化。大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我們今後就業的一個支點,我們大學生都需要利用這個支點作為面向社會的一個彈簧,利用它讓我們跳得更高、更遠!最後衷心地希望每一位大學生能夠用心地去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二: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學 院:

專 業:

學 號:

姓 名:

成 績:

20xx年7月1日

姓名 學號 xx學院

摘要:大學生就業困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適應當前異常嚴峻的就業形勢,確保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是擺在大學生面前最實際也是畢業後所面臨的一切問題的關鍵。當前大學生最需要的是提升自身就業能力,而如何提升自身就業能力,這就需要依靠學習、做事和生存三種能力來提高自身素質,再結合對自身就業能力的認識和分析,以及對就業形勢的判斷,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創造美好的明天。

關鍵詞:大學生;素質;就業形勢;就業能力

一、 大學生就業之基本素質

素質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後天的環境與教育作用下形成的順利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基本品質結構或基礎條件,是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發展方向的準備狀態或心理活動潛勢。它包括人的思想、知識、身體、心理品質等,素質的基本要素是知識和能力,核心是能力和價值觀。對於就業而言,素質可以認為是通過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而形成的順利從事某種職業活動和職業發展的基本品質或基礎條件。

從事社會上任何職業都應具備以下六個要素:

① 服務社會。從事任何社會職業都必須樹立和奉行“服務社會”的宗旨和信念,這也是職業人基本職業素質的基礎;

② 學術理解。職業人對所從事職業的學術背景、基本理論及發展趨勢有所理解和把握; ③ 社會實踐。實踐技能的形成,除了必要的理論指導外,主要依靠經驗的積累;

④ 決策技能。一般來説,人體系統或社會系統基本上都是複雜系統。複雜系統具有不

確定性、非線性、協同性和非平衡性等特徵,任何社會職業都有其自身獨特的複雜性表現。複雜情況下的優化選擇,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需要有經驗的積累和遠見卓識的智慧,因此,決策技能是高層次的職業素質;

⑤ 經驗學習。經驗具有非線性和個性特徵,經驗學習不同於程序化學習,主要依靠感悟乃至頓悟;

⑥ 團隊精神。一般的職業均有自己的職業團體,豁達的態度和合作的能力是職業人必備的,職業人應當融入自己的團隊,以團隊的規範指導自己的職業行為,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二、 大學生就業之就業能力

對於就業能力[1]的定義,學術界一直未能達成共識,國內外常見的定義或描述有:所謂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也有的指,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能力,包括就業能力與特殊能力。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關於就業能力的定義是:就業能力,是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進一步講就業能力是在勞動力市場內通過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潛能的自信。儘管以上各種概念定義各有不同,但都指出了和職業相關的綜合能力。

就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這一點已經獲得普遍的認同,那麼就業能力主要包括哪些能力,也是莫衷一是。有學者認為應該包括學習能力、思想能力、實踐能力和應聘能力,還有學者認為五個因素影響了大學生就業:①就業動機和良好的個人素質;②人際關係技巧;③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④科學的工作方法;⑤敏鋭的廣闊視野。這些説法各有其道理所在,但是依然不能區分出就業基本能力和最終能獲得較好工作的優勢能力。

就個人所理解,就業能力是由知識、技能和個性心理特徵構成的一個混合結構。美國的SCANS(1991)報告認為,就業能力包括36項能力,並將它們分為兩大類:基礎方

面和工作勝任力。其中基礎方面包括基本技能、思考技能和個體特質三個部分;工作勝任力包括資源、人際交往、信息、系統和技術等五個部分。荷蘭心理學家海吉德等認為就業能力為“通過運用勝任力不斷地實現、獲得或創造工作”,包括五個主要維度:職業專門知識和個人的靈活性(適應性)等。近年來,我們在對我國大學生個人特點、就業市場狀況、用人單位需要等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職業認同、專業知識與技能、社會資本、個人適應能力。

三、 大學生就業之形勢分析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當前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並引起了政府、社會各界、高校以及學生和家長的普遍關注。就我所知,當今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如下:

1. 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680萬人,比2011年的630萬多50萬人,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 200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07萬人,2001和2002年分別為114萬和145萬人。2003年,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200萬人(達到212萬人),之後平均每年都要增長五六十萬人,20xx年首次突破600萬人(達到611萬人),今年則增至680萬人。

2. 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大學生能力和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高校專業設置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文科類特別是外經貿易類專業和高職高專類就業困難加大;信息不對稱導致“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

3. 就業競爭更加激烈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加強調工作經驗;下崗企業白領進入就業市場,衝擊畢業生就業;非主流就業渠道競爭激烈,一部分學生開始擠向非主流就業渠道,如考研、考公務員、出國等;出現了本科生競爭高職生甚至中職生崗位的現象。

4. 大學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大學畢業生的預期收入與用人單位提供的工資之間存在匹配上的困難;大學畢業生就業80%以上目標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城市或大企業、大公司、公立學校;有些大學生寧願等待,不願到欠發達地區, 到企業工作。

四、 大學生自身就業能力之提升對策

根據以上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六個基本素質[2]要求,我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1. 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

(1)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實踐

現在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積極實施大學生科研活動訓練計劃,全國每年都舉辦“挑戰杯”系列競賽活動,這為我們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參加課外科技活動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使我們受益:

篇三:就業指導論文

就業論文:畢業後,我要去鍛鍊自己

轉眼之間,大學四年的時光就這樣從我們指尖流逝而去,而我們也從一個稚嫩的學子成長為一個即將踏入社會需要有所擔當的社會成年人啦。回首這段最後的校園時光,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除了學到一些理論專業知識之外,就是大學期間能夠外出兼職。兼職不僅能夠暫時解決我的生活費來源問題,更是讓我提前接觸了社會上的人與事,讓我在正式進入社會之前能有一個長期而相對真實的過渡期,為將來的求職生涯做好了很好的準備呢!

從踏出校園開始,我們就不再是“大學生”,而是一名前路未知的求職者。在求職這條道路上不管是焦慮茫然,還是順風得意,在未真正獲得一個明確而穩定的社會身份前,我們被統稱為“社會新鮮人”。而伴隨着近年來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城市與大學生、人才供求間的緊張關係着實讓大學畢業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一、個人期望

首先,來説説我對自己的個人期望吧。畢業後,我打算留在銀川找工作。因為像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對於我來説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想要擠出頭都幾乎要經歷頭破血流的過程。 至於回到家鄉,這雖然想過,但總覺得憑自己的文憑回去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這不是對自己的不自信,而是實情而已。況且這投簡歷與實習在時間上也有點不切實際。而選擇在銀川,一是因為離學校近,到時候若是學校還有什麼臨時緊急事情還能及時趕回去處理;二是因為銀川畢竟也是一個地方的省會,相對於我所在城市,無論是經濟發展情況,和與之相關的物價水平與消費水平,還是就業市場都比之要好上許多;三是考慮到國家對於西部城市的優惠與扶持政策;至於第四點嘛,當然,也少不了顧慮到東部沿海城市和絕大多數的一二線城市人口密集,就業壓力大,而銀川相對於它們而言,不僅人口稀少,而且所謂的名牌大學效應影響相對小,就業門檻也就不會太高。這對於一個畢業於三流大學的學生是很有好處的。

不過,我並沒有長期呆在銀川工作的打算。我只是想要在銀川找到一份或是兩份彈性大且安全係數大的兼職工作而已,對於工資的要求並不高,大概在2500-3000左右就可以。因為我打算在工作之餘能夠有時間讓我自己學習與考研相關的知識,而留在銀川與北京,西安等城市的距離也相對近,便利我考研求學瞭解相關信息。這才是我的主要目的所在。 所以,對於畢業之後的兩三年之內的所謂苦日子我早有心理準備,畢竟考研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我覺得這樣的日子更能鍛鍊自身的毅力與承受壓力的耐力,無論是對於長遠的求學還是就職之路來説,這兩種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自我分析

接着,再來説説我對自己的認識吧。在做事方面,我能夠吃苦耐勞,做事耐心細緻,懂得運用科學方法提高做事效率,但是做事有時會三分鐘熱度;在心態方面,我有一顆進取的心,積極樂觀的心態,敢於拼搏敢於冒險,但是有時又避免不了過於愛炫耀、自大的壞習慣;在學習方面,我的思維較為活躍,品學兼優,興趣愛好廣泛,雖然貌似全面發展,但又發展不全面; 在交際方面,我溝通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比較欠缺,但我有極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在興趣愛好方面,我喜歡閲讀各類書籍雜誌,樂於聽輕柔舒緩的音樂與看仙俠,古代宮廷與現代偶像電視劇。當然,還有小説是我的最愛。

在大學期間,我做了多份短期的兼職工作,例如,做過家教,服務員,促銷員,給人發過傳單,賣過衣服,推銷過飲品(冰糖雪梨冷飲)等。這些雖然都只是一些臨時的短期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也的確從中認識到了社會的現實與殘酷,懂得了一些為人處世間的技巧,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

但是在看了很多關於就業的講座後,,我也知道 這些都不算什麼的,像我這種剛剛踏出大學校門學子都少不了要碰壁遭遇挫折的,我也做好了很多心理準備堅持到底、永不氣餒。

三、環境分析

隨着大學擴招和適齡入學青年的逐年減少,上大學已經越來越容易,但大學畢業後想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卻越來越難。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資源豐富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就業困難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是客觀現實。近年來隨着大學持續規模擴招,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越發凸現,特別是20xx年發端於美國並造成全球動盪的金融危機更是雪上加霜。展望2015年,中國將迎來勞動力就業“洪峯”,大學生就業狀況難言樂觀。

9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截至20xx年底,中國總人口達到133474萬人(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其中,勞動力資源106969萬人,就業人員77995萬人。這意味着就全社會而言,有超過2億的人口未能充分就業。

8月17日,的消息,根據教育部統計,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630萬人,比去年增加2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截至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同比增長4.2個百分點;實現就業人數455.6萬人,同比增長40餘萬人。即便是按照這個相對樂觀的統計數據(民間學者多認為根源於學校上報的數據存在“水分”),也有175萬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在拿到畢業證書時沒能找到工作。在實際的就業市場上,我們還必須考慮往年畢業但沒有就業的大學生羣體,這個數據至少也在100萬以上,也就是説社會上大約有300萬的大學生面臨就業困難。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趙長保利用ARIMA模型,分別以10.18%、8%、6%的GDP年均增長速度,對2007-2015年等相應年份的勞動力總需求情況進行了推算,結果顯示:在GDP增長8%的情況下,勞動力人口供給與勞動力需求在2015年會大體持平;在GDP增長6%的情況下,勞動力人口供給大於勞動力需求的格局會繼續維持。但是,在GDP增長10.18%的情況下,2015年前後就可能會出現勞動力需求大於供給的問題,絕對差距會達到1500萬人左右。屆時,勞動力的供給需求格局可能會發生根本逆轉。這也就意味着,通過計劃生育“嚴防死守”限制人口供給,以及改革開放“開渠疏導”增加需求,困繞中國數十年的就業“洪峯”可望在2015年左右“安然入海”,目前面臨的是“黎明前的黑暗”。

四、存在的困難

缺乏社會工作經驗的我面對一個競爭高度激烈的社會,我的壓力實在很大。將來極大可能會找不到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工作,工資也估計只夠基本的生活開支,那些房子、車子更是遙不可及的説法。

雖然作為女人,大家都説找個有實力的好丈夫就行,但是我想找這樣的丈夫估計也跟找工作一樣難吧,我還是更希望我可以有為社會提供價值的機會。

在工作中的與人相處這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我好好鑽研探討的。

五、解決問題的思考

在就業指導課上,我瞭解到畢業生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首先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自己的職業定位,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畢業生還要排除各種外界干擾,如果自己和用人單位彼此都很滿意,就應該早做決斷。還要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和社會用人單位的要求,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就業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就要求我們要努力培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選擇未來生活的種種挑戰。雖然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學生形象,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須注意學習一些個人禮儀知識,公共禮儀是大學生介入社會生活的一種基本工具,更有助於我們的求職就業。

我對我的畢業後的就業及未來做了一些計劃:

首先,應當做好硬件方面的準備,即在學校期間要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課程,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質素質。

其次,在求職招聘前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不要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實事求是的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品,客觀的為自己制定就業計劃。

最後,要做好招聘前的準備工作,認真設計自己的簡歷,在招聘過程中不急不燥,從容應對招聘方的提問。

總而言之,要以一顆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現實,面對社會,面對挫折 。俗話説的好,堅持就是勝利;畢業後我們先要想到的是就業,而非事業,只有積累了經驗和資金,還有在社會的為人處事之道後方能談自己的事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