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作文八篇

來源:文萃谷 1.4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作文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書作文八篇

讀書作文 篇1

儘管我已人到中年,業未立,事未成,然閒來獨坐靜讀書的愛好,卻初衷未改。

喜歡寧靜和淡泊,特別是在清風習習的清晨或一窗明月的夜晚,拋開身處俗世的煩惱,手捧一本書來讀,讓全身心融入書中,樂在其中,讀着讀着,就讀出一種情緒——一種生命的情緒,活力便開始在胸中激盪、翻騰。在紅塵中的摸爬滾打,所遭經受的曲折、無奈和壓抑在胸的憤慨,頓時便會煙消雲散,豁然開朗。想想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坎坎坷坷,榮榮辱辱,恩恩怨怨,盡是過眼雲煙,我讀書,淨化的是靈魂。

我讀書,是讀出心情的舒展,任情感一瀉千里奔騰澎湃,讓思想海闊天空縱橫馳騁——這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美。

最近我讀于丹的“《論語》心得”,又不知不覺讀出些許味來。我在單位裏,膽子小是出了名的,所以幾次職場升遷的機會,都因為自己的“膽子”缺陷,均與己擦身而過,可我都沒有為此而有所遺憾,因為我看到那些所謂“有膽又識”之人,之所以求得一官半職,盡是些阿諛奉承之“士”也。這些人,膽識過人之處,往往表現在成信在嘴,虛偽在心,極盡放膽弄虛作假為能事。

我每見及此類,也因自己人微位卑,只得學着孔子報以“夫之哂之”爾。我膽小,不敢同流,寧願一如既往,在工作中踏踏實實,實事求是,為企業的發展,做片綠葉又何妨?用於丹的話告勉自己“與其去學做小人,不如自己先做君子”。如果説當今社會風氣就是這樣,既然我無力去改變現狀,倒不如“窮則獨善其身”,做個孔子眼裏“無憂無懼”的人。

是我的讀書心得,讓我有了平平淡淡地對待生活,對待眼前周圍的事物最為平和的心態,這也是《論語》倡導的君子之道,着眼於當下,做好自己的事,當個善良的人,是我讀書,讀來的修養。

書,讓我遠離了紛繁喧囂的紅塵和是是非非的人羣,請來朗朗明月和徐徐清風相伴,徜徉於“書海”之中,聞到滿紙的芬芳。好書,讓我忘卻煩惱,一身清貧也坦然,“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潔身自好書作鏡。讀好書,讓我修身養性,獲取了知識的同時,身心也得到了解脱。讀書之樂,我樂在其中不知返!

讀書作文 篇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別看我平時調皮好動,但我的愛好卻是讀書,大家可能想不到吧?其實,我愛上讀書純屬偶然。

以前該寫作業的時候,我就和媽媽講條件:“媽媽,寫完作業我能不能玩會手機?”為了玩手機,我每次都以此為條件,因為這件事,還捱了不少打。直到有一天,媽媽抱回滿滿一箱的書。每每寫完作業,媽媽都會逼我看書。當時我很反感,我想書裏面不就全是黑乎乎的文字嗎?能有什麼好看的。於是我就極不情願地胡亂翻了翻,沒想到的是自己卻慢慢被這黑乎乎的文字吸引了。

書裏的內容讓我大開眼界。《十萬個為什麼》解答了我無數的疑問,《格林童話》把我帶到了《小紅帽》驚險的故事情節中,《數獨》讓我知道乏味的數字能構成這麼有趣的遊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確如此,讀書使我的寫作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不僅如此,讀書還使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從那以後,我就常常遨遊在書的海洋裏。書已經成為了我的良師益友,一位不可缺少的好夥伴。

讀書作文 篇3

讀書,是快樂的。

書,給予我們知識。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本的書,經過了日日月月,被世人觀看,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本本經久不衰的名著。

書給了我們知識,讓我們瞭解世界,認識自然;書給了我們情感與理性,讓我們感悟春秋,理解人生。一本本的好書,我們要從中汲取力量。字裏行間,都夾雜着歷史的氣息,知識的味道。

古人云:耳讀書則聰;目讀書則明;飢讀書則飽;困讀書則醒;悲讀書則喜;怒讀書則平。我們要讀好書,好讀書,才能有所作為,有所奉獻。一篇篇的佳文,令我目不暇接,欲罷不能。我,陶醉於書的海洋之中。

一本好書,可以令人受益終生。一本好書,是我們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一本好書,是我們在黑暗時的一盞明燈;一本好書,是我們前進的無限動力……

“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足不出户,而卧遊千山萬水;書中人物素不相識,卻可以與之促膝長談。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大好河山,有名人名言,有好人好事。書,自然是富足的。一本書,有它的價值,但是,要看你能不能利用。書,可以買來,可是書中的知識,卻是無價的。如果利用好一本書,那麼,你將會突飛猛進。

我們要從書中汲取知識,汲取力量。一塊塊磚頭的累積,就成了一座座美麗的宮殿。而我們的知識,就是一點點積累而來的。“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嘛!冰凍三尺,並非一日之寒。知識豐厚,也並非一日之功。水滴石穿,也是如此。也許,我們可能從一本書中只學到了一點點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多讀書,就能將知識印在自己的腦海裏,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讀書,是快樂的,是有益於我們的。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都在自己的不懈堅持、發憤苦讀下獲得成功。他們那種可貴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發揚。我們可以不鑿壁偷光,但我們需要挑燈夜戰、或早起苦讀。

一本本的好書,還在等待着我們。一句句的好詩,也在等待着我們。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不過一直是在填充一個圓罷了,而在那圓之外,還有無盡的黑暗等待着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讀書樂,只有懂書的人,才能懂得這份快樂。有些人可能認為讀書是枯燥無味的,但,正好相反,一本書,可以讀一遍,兩遍,三遍,甚至上百遍,上千遍。一本好書,可以百讀不厭,而且每次都能從書中學到新知識。所以,讓我們走進書的森林、書的原野,縱橫馳騁,享受書的清香與自由……

讀書,真快樂!

讀書作文 篇4

書,使人進步;書,濃縮了文人墨客的思想精華。讀書就像一次旅行,能讓我們體會到從古至今的智慧和思想。

今年暑假,我本想坐在客廳,吹着空調,吃着西瓜,看着電視,過一個很是舒服愜意的暑假,但在放假一星期後,這個想法被徹底“消滅”了。

那是一個陰沉沉的下午,我和往常一樣,坐在沙發上看着電視。突然收到老媽的信息,老媽説有份“大禮包”到了,讓我去領一下,我想這個大禮包肯定是許多零食,估計是老媽怕我在家餓吧,於是我三兩下換好衣服就跑去領快遞了。

“大禮包”領回家後,我一邊流着口水一邊開箱,開箱看到後,臉上的笑容逐漸凝固,急忙跑去打電話。

“喂,老媽,你是不是買錯了,這根本不是零食大禮包啊?”“沒買錯,那是你這個暑假的書籍‘大禮包’,趕緊看吧,都是名著。”“可是這是暑假啊!”“暑假更應該看!”完了,這個暑假“愜意夢”泡湯了。

開始閲讀的第一天,老媽“貼心”地為我安排好讀書時間和內容,一天最少讀2小時。剛開始,我讀一會兒就抬頭看看時間,因為這些文章根本都不吸引我,雖然平時也讀書,但一天讀2小時,而且是老媽指定的書,不是我喜歡看的類型,感到很沒意思。但為了應付老媽晚上的檢查,我也只能硬着頭皮看了。

連續看了十幾天後,我突然發現我不像原來那樣急燥地讀了,而是在認認真真地看,而且越看書裏的章節越吸引我看,甚至一直連看一上午或一下午都很感興趣,我還發現讀書後寫博客很有思路,也有素材可寫。

“大禮包”剛開始讓我很抗拒,後來我漸漸喜歡上了它。果然,書不僅讓我寫作更有思路,還開闊了我的知識面。我愛你,書!

讀書作文 篇5

在《語文閲讀》這本書上,碰巧看到了一篇冰心寫的《憶讀書》。覺得好奇,便深入地讀了下去。這一讀不要緊,竟讀出了我內心的的共鳴。

作者冰心説,她永遠感到讀書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樂,我也有種這樣的.體會。她在文章中重點提到了讀書的樂趣和重要性,與她一樣,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的世界千變萬化,每天和書相伴,你永遠都不會感到寂寞,相反,可以讓你變得更加充實。遨遊書海之中,我彷彿看見了林黛玉和賈寶玉的無可奈何,彷彿看見了劉備、張飛、關飛的桃園三結義,彷彿看到了108好漢的豪情沖天,彷彿看到了孫悟空的不避艱險、除惡務盡......不為黃金屋,不為顏如玉。有人問為什麼要讀書,我只能這樣告訴他:為了自己的感受,為了自己的喜愛。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冰心的這九個字中包含了讀書的哲理。素數是一種好的習慣,多讀書,可以增加你的知識儲備。讀優秀的書籍能開闊人的思維,讓人能不再墨守成規。這種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便會伴隨你一生,讓你一輩子受益無窮。

讀書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國小的時候最愛乾的事情,莫過於看各種各樣優秀的書籍。從爸爸媽媽給我訂的少兒雜誌,到名揚古今的四大名著,每一樣都能給人帶來心靈的震顫,引起心中的共鳴。所以,只要一有書看,我會立刻沉醉其中,無法自拔。即使是現在上了中學,我也依舊沒有放棄讀書,即使任務再繁重,作業再多,我也會擠出一部分時間,讓自己的心靈受到充實。拿起一本喜愛的書籍,就好像隨手推開了一扇窗户,欣賞窗外美麗的風景。這風景或粗獷豪放,和細膩委婉,或雄偉磅礴,或感人肺腑。令我渾然忘記了學習中的煩惱,彷彿徘徊在青山綠水之間,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揮舞着想象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走在書中的字裏行間,就彷彿走進了一個充滿喜悦、幸福與悲傷的世界。

書,讓我的童年充滿了樂趣。讓我在書的花海里,採擷最豐碩的果實,吮吸最甜美的甘露。

讀書吧,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它絕對會益你一生!

讀書作文 篇6

讀書是什麼?作家行走在天地之間,於是筆落留下驚世的華章,文章自然也會帶些天地靈氣。因此讀書也算是採集天地之靈氣的一種修行吧。

修行日久,功力越深。讀書多了,整個人的心境也就不一樣了。我所認識的幾位前輩,有研究莊周的博士,有廣東省作協的領導,還有默默無聞但是藏書汗牛充棟的學者,無一不是博學之輩,而讀書給他們帶來的不同則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他們混入人羣,或許轉身便難尋蹤影,但是與他們談話,方覺他們的語言飛珠濺玉,他們的聲音如同崑山玉碎。談到一個晦澀的典故,一個巧妙的拆字謎,對視會心一笑,便彷彿獲得了讀書的最大快樂。真正的讀書,是在與作者對話,讓智慧沉澱,把靈魂昇華。

世界上的好書那麼多,不讀怎麼能行呢?我曾自詡在同齡人中閲讀量算大,尤以古詩詞為最。可是光唐代留名的詩人就有一萬多位,我所讀過的詩詞哪有一萬首呢?還有外國的呢?自然更不必説了!古代沒有現代這麼多書,可是古時的文壇卻遠比今日英才輩出。明代流傳民間的一部《金雲翹傳》,一到越南便被當人的巔峯之作,當歐洲人聽説中國有無數這樣的作品時,嘴張得能塞入一個雞蛋。而我在語文課上聽老師講張三影時,還在為只有我讀過一首他的《醉垂鞭》而自豪,殊不知此人曾經是婦孺皆知。我輩應該爬上先人的肩膀,看得更遠才能走得更遠。若是我們連先人之踵武都看不到了,那我們還能走多遠呢?

於是我們要讀書,車塵馬足貴者趣,孤燈寒窗貧者緣。書那麼多,我們的時光這麼少,怎樣讀呢?

我曾以為自己是詩歌控、歷史迷、崇古癖,便專讀古典文學。一部《興唐傳》我弄到了老版本,書頁發黃發褐,我連讀三十遍,幾乎將四本大書倒背如流。一位譚先生卻在此時給了我當頭棒喝,你才讀過幾本書,這麼早開始專攻,不免錯過許多精彩。

他告訴我讀書分三個階段,首先是廣而博,什麼都看上一點,才能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即使找不到自己特別喜歡的領域,也能學到不少知識。第二個階段,則是專而精。喜歡哪種類型的書,就專讀哪種書。第三個階段,回到廣而博。某種類型的書讀得多了後,為了更好地充實自己,便又需要博覽羣書了。

開始只是不明覺厲,於是放下手中的馮延巳,找來《bible》,《罪與罰》,找來《百年孤獨》,才深深為外國文學所折服。以至於至今,馬孔多這個小鎮和鎮上的奧雷里亞諾和麗貝卡等人仍霸佔着我的夢境。隨後是前輩們對我輪番上陣,柏拉圖的《理想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甚至余英時的《中國文化史通釋》,亞歷山大的《毀滅》,還有史前生命和瀕危動物圖鑑,槍械介紹等等,五花八門。而我也意外地發現,什麼書都看一點還能避免審美疲勞。

或許很多人都覺得讀書累,明明不喜歡的書卻要硬逼自己讀完,讀完後還要感悟一番道理,不然便等於白讀。可其實,何必悟理呢?讀書的目的本該是讀書,本該是找樂子,本該是用一種相對有意義的方式消磨時光,而不是感悟道理,感悟一些大而無當的哲理。不喜歡的書,就算再有名,又何必讀下去呢?讀書本該是娛樂,就跟喝酒唱歌一樣。不喜歡的酒,倒了便是,不喜歡的歌,暫停便是。人應該順從本性,書若不能帶來快樂,何必讀呢?快快扔了,去找下一本書。讀到喜歡的書,方使產生共鳴,方才欲罷不能,方會使人思考,方能達到讀書的價值。

讀書吧!為什麼不讀書呢?不停地讀所愛的書,不停地思考,通過書來看另外的世界。當你習慣了獨坐默讀,你就會產生一種孤獨感,並慢慢享受這種如同獨自坐在駕駛艙中操縱飛船遨遊太空一般的感覺,因為這説明你成為了少數人,而少數人,才是這個社會中真正成功的人。

讀書作文 篇7

聖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説,只學而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思”是對“學”的理解和消化的過程,只知道盲目的學,不知道消化理解就不會獲得理想的效果。這和吃飯是一個道理,盲目的進食,看到好的就吃,根本就不能很好地消化,更談不上吸收營養。因此,不僅要認真讀書,還要認真思考。

一是發現性思考。在讀的過程中,只有善於發現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所有的事情都懂的人是沒有的,孔夫子被稱為聖人,他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也有被小孩譏為“孰謂汝多知乎”的時候。但我們一定要善於發現問題,通過讀,什麼問題也沒發現,那是白讀;發現一個問題,那是小收穫;發現十個問題,那是大收穫;發現的問題越多,越説明你真正讀進去了,讀透了。

二是批判性思考。所謂批判性思考,是指在讀書過程中,不能為書中某些情境性的暗示所左右,不能人云亦云,盲從附和;不能人家説“燕山雪花大如席”,你就説“也曾見到過”;人家説,美國的月亮和中國的月亮不一樣,你就跟着起鬨“確實比中國的圓”。老子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事都應該問個為什麼。都應該養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決不能“腦子裏給作者跑馬”,更不能迷信那些所謂的權威,正確的才接受,錯誤的要拋棄。這方面,我們要學習魯迅先生,他少年時,之所以能從封建禮教的壓抑中掙脱出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聽到的故事,讀過的書籍,能夠認真地進行思考,認真地進行分析。如他開始得到《二十四孝圖》這本書時,非常高興,便廢寢忘食地讀起來,但他讀後稍加分析,就對其中的“孝子”產生了疑惑和反感,認為是騙人、害人的把戲。書中《郭巨埋兒》記的是孝子郭巨為了奉養自己的父親,就決定埋掉自己才3歲的兒子,以減輕家庭負擔的故事。對此,魯迅説,不但自己不敢想做孝子,更怕父親也做了孝子,因為倘若父親學了郭巨,那埋掉的豈不是自己嗎?

三是遷移性思考。這裏所説的遷移性思考,是指我們在讀書時,應該使自己的思維靈活起來,應該“觸類旁通”,會橫向聯繫。比如説,我們讀了一篇以寫人為主的文章,那麼,我們就不僅要熟知這篇文章的內容,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以這篇文章為例,歸納出與之同類文章的共性特徵,這樣,我們再讀、再寫這類文章時,便會有所借鑑,便能遊刃有餘,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四是想象性思考。我們所閲讀的散文也好,詩歌也好,無非是白紙黑字,表象是極抽象的一個個符號。但閲讀之後,卻往往能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個生動的、具體的形象,什麼原因呢?這就是在讀的過程中,人們運用白紙黑字所描寫的情形,通過“再造想象”在頭腦中組合出來的。這樣的讀書,才是動腦筋了。單純地、機械地“唸書”,充其量只能是死讀書,邊讀邊想並能感悟出其中的神妙意境,才是真正把書讀活了。

五是評價性思考。我們在讀書中總會有這樣的感覺,某本書中某一部分寫得好,或者寫得不好。那麼,你就應該深入探究一下,説它好,好在哪裏?為什麼要這樣寫?不這樣寫行不行?説它不好,不好在哪裏?應該如何改正?然後,針對這些內容或者在書中進行圈點勾畫,寫出評註;或者寫出你的讀書心得。在這方面,還是魯迅先生可以成為我們的楷模,用先生自己的話説,就是“自己思索,自己作主”,在他一生的讀書求知中,始終都貫穿着“凡事總須研究,都會明白”的多多思考精神,於是,才使他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還是讓我們記住古人的教誨吧:“思考才會使我們閲讀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

讀書作文 篇8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不愛讀書的孩子。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不知怎的,看到書上密密麻麻的字,我就頭昏眼花,一點也看不進去。所以,我對社會的瞭解,僅僅來自於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經驗。可是,我接觸到的世界畢竟很小,以致於到了國小,我還天真地以為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

是閲讀,改變了我的想法。七年級放暑假的時候,老師佈置我們回去看名著,這就像是一塊石頭壓在我的頭頂上:天啊!這不是要了我的命啊!於是,我懷着不會被老師提問到的僥倖心理,打着如意算盤——逃避。

這時候,姐姐站出來説:“你不試一下,又怎麼知道讀書的益處與樂趣呢?”在姐姐的鼓勵甚至有點“逼迫”下,我很不情願地拿起了一本書,就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想法——《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是著名的文學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因為在當時那堆名著中,這本書是最薄的,所以我率先選擇了它。

老舍的文字不深奧,簡明易懂,勾起了我的興趣,我花了近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好好欣賞它,仔細琢磨它。我也彷彿親眼看見老舍筆下那個原本老實淳樸、踏實能幹的祥子,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頹廢,最終被社會的洪流所埋沒。看完之後,我深歎了一口氣,也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受。我該説些什麼呢?祥子是個好人?沒錯,他剛開始是個好人,他的善良淳樸是現在的人都少有的,可是後來吃喝嫖賭那樣不做?那麼,他是個壞人?他後來的確墮落了,各種惡習無一不缺,但他的本性並不壞,是社會的種種使他變成這個樣子的,誰又能阻止?

一連幾天,我都陷入深深的思索,最後,我艱難地得出:沒有誰是一定的好人,也沒有誰是一定的壞人;做一輩子的好人很難,做一輩子的壞人也很難;而驅使這一切的,是現實的社會,殘酷的社會。

從此,我愛上了閲讀,愛上了閲讀一些有深度,有內涵的文章。幾乎每次,我都能從中讀懂些什麼,領悟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道理;雖然這些道理有時候可能不全對,但最起碼,我可以一一去驗證,去判斷,這樣人生才能更有意義,我才能更成熟,不是嗎?

每個人都有變得成熟的一天,而閲讀,讓我變得更成熟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