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2.17W

一天將要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快來參考日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安妮日記》讀後感(15篇)

《安妮日記》讀後感1

《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後,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猶太民族的歷史註定是悲劇。20xx年的顛沛流離,他們被驅逐、被迫害、受盡屈辱、歷盡磨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民族的頭上,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像羔羊一樣被塞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看着營中那堆積如山的各色毛髮,聽着倖存者用顫抖地聲音控訴令人髮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靈都在震顫。納粹,人性的赤裸裸顯現,感覺和動物無異。到處充滿死亡的氣息,到處是驚恐無助的眼神,到處是絕望的哭喊。為什麼連生存也不允許呢?誰規定了在那個時期猶太人就是老鼠,納粹就是貓呢?

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説:“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安妮日記》讀後感2

最近我很熱衷於世界名著。後來品德書裏有《安妮日記》資料,我便順便把《安妮日記》找來讀了。

剛開始讀的時候,真的沒什麼感覺。唯一的感觸也就是覺得,安妮是個很樸素很認真的女孩,她偶爾受了委屈,也能默默地忍着,但面對自己覺得不正確的現象就會勇敢地反駁。我認為安妮是個很不錯的少女。儘管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氣,但也正好反映了一個花季少女的倔強、純真與可愛。而在搬進密室後,她變得更加成熟了。當然,這是後話。

後來繼承自己奇怪的讀書習慣,直接翻了結尾。看到“後記”,我簡直是義憤填膺,氣憤不已。在當時納粹的侵略下,住在密室裏的8人,7人死於慘無人道的集中營、監獄等。而那幾位幫助密室住户的幾個好心人,也被加害,或是心力交瘁而死去。安妮執着的立場,認真的敍述,儘管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記,但還是深深感動了我。

“生活最真實的就是背叛。”沒有誰背叛了猶太人,他們卻被命運所背棄。安妮心中所向往的正義、公平之所以是一個奢望,終究在於這個滿目瘡痍的社會。在當時的世界,公平啦、正直啦,即使有人懷着這樣的情感,但也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猶太民族是個智慧的民族,可惜智慧無法改變命運,這正可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説不清。”既然如此,所謂的正直有從何而來呢?因為血統而被殺,因為言行而被殺,因為反抗而被殺——這就是戰爭所帶來的殘酷和無奈。這些災難的罪魁禍首,還是戰爭罷了,還是野心罷了。

我所慶幸的是,那樣一個被權利和戰爭所左右的年代結束了。在安妮的生命裏,有着太多的不公平,假如安妮能夠看到這一切,該是多麼美好。我靜靜地沉思着。

《安妮日記》讀後感3

“戰爭”是一個多麼駭人聽聞的詞,聽到它,人們就會聯想到暴力,血腥。在納粹登上德國政壇後,進行瘋狂的種族清洗,安妮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寫下了《安妮日記》。

這本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述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兩個猶太家庭為逃避納粹迫害躲在密室裏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衞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安妮是多麼的不幸啊,她只是跟我們一般大的孩子,卻只能待在密室裏,不能自由自在的成長,生活。但她同時又是幸運的,在這種生活條件的磨礪下,她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忍耐,學會了以樂觀的心情對待每一天,逆境是人生最大的老師。雖然她在德國的逼迫下搬進了密室,可這個單純的小姑娘依然相信着這個美麗的世界,相信人心最終還是美好的。正如她在日記中所説:“儘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在這些無數個黑暗的日子裏,安妮迅速地成長起來,變得成熟了。她開始思考一些問題,想為祖國出一份力,同時更加嚮往外面的世界,可是她不得不為了逃避屠殺而繼續躲在密室裏,在這樣的心境下,安妮愈發討厭戰爭。她在日記中寫道:“人為什麼這麼瘋?”對於這個問題,所有人的心情都會感到沉重,戰爭讓人類失去了太多太多,不只是鮮活的生命,更是人類本應該有的善良,理性以及包容。安妮的疑問讓戰爭那醜惡的嘴臉暴露無疑。安妮在日記中並沒有多少戰爭的描寫,不提,並不代表安妮會遺忘,或許只是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去描寫心中的無助與悲傷,也或許她不想再觸及那悲憤的回憶。

《安妮日記》用另一種方式讓我們領略了戰爭的可怕,更加深入人心。安妮曾經説:“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是的,她做到了,因為她的精神永遠在人世間流傳!

《安妮日記》讀後感4

這個星期,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這是一部真實的以書信為形式的日記體小説,主要內容是作者安妮·弗蘭克用日記記錄了在兩年多時間裏經歷的許多事情。通過閲讀,使我對戰爭與和平有了更多的認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受德國迫害,1942年,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描寫了在祕密小屋裏的每一個日日夜夜和每一件難忘的事情,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裏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直到1944年8月,因為被人告密,和安妮一起隱匿的八個人被捕並被關進了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弗蘭克先生一人得以生還。後來,他整理了女兒在藏匿期間的日記,出版後引起極大的反響,這本書已成為世界上非常受歡迎的一本書。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為安妮的遭遇而十分難過,也無比憎恨發動戰爭的法西斯。中國也是深受日本法西斯傷害的國家,我們更應該呼喚和平,反對戰爭,讓當今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作為一名國小生,學習《安妮日記》,就要珍惜我們的幸福生活。主人公安妮原本出生於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可是因為戰爭受到迫害,被逼躲進了祕密小屋。正如《安妮日記》中所説:白天連去洗手間都不行,也不能發出一點聲音。

想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所以,日常學習生活中,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和父母發脾氣;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吵架;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和老師頂嘴;不要……總而言之,讓我們行動起來,為我們今天的生活而滿足吧,並且為了我們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吧。

《安妮日記》讀後感5

1942年—1944年,這是一段多麼黑暗的日子呀!特別是對於猶太人來説,更是一場空前絕後的災難。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雲佈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悲慘的一幕。安妮是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1942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安妮日記》是從安妮13歲生日那一天開始寫到15歲,後來由於被抓到在德國軍營才停筆的。裏面主要是寫了安妮的爸爸奧托.弗蘭克,媽媽艾蒂絲.弗蘭克,姐姐瑪.弗蘭克,凡.丹夫婦,彼得,阿.杜瑟爾醫生和安妮一起躲進了安妮爸爸公司大樓後面的一些房屋裏面,他們叫做“密室”。他們早上先用木板釘住,然後在用厚窗簾擋光,白天他們不能出一點聲音,以免被樓下的德國人發現,因為安妮他們全都是猶太人,德國人抓到猶太人後會把人毒死,悶死,病死和餓死。晚上才是他們的自由時間,不過所有人都要規定時間沖涼和上洗手間。“密室”裏沒有陽光,沒快樂,沒有自由,只有傷心和恐懼。安妮在“密室”裏唯一的朋友就是日記,她向日記説出了心中的苦悶,講述了身邊的故事,記錄了成長中的好奇和期待,同時也控訴了法西斯的戰爭,還寫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讓人們知道戰爭是殘酷的,是危險的。讓我們的世界充滿平安和幸福,不要讓戰爭來到我們的身邊。

安妮生前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她的願望終能得償。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6

《安妮日記》讀後感19xx年—19xx年,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雲佈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xx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衞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麼脆弱,像閃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着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歎,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7

讀了《福爾摩斯》系列小説後,我知道很多關於偵探的故事。

在以前,我做事都馬馬虎虎的,總是隨隨便便的,做一樣又漏了一樣。現在看了這本書後,我從中知道和學到了好多東西,知道了如何思索,怎樣分析前因後果,做事也仔細了很多。

福爾摩斯在仔細找真時,往往要收集大量的認證和物證,雖然有人在暗中阻止他們,但是他們也不會放棄,還會繼續查找、分析,直到找到真相為止。

正因為如今的`刑偵人員沒有福爾摩斯般的傳奇,倘若人人都能學福爾摩斯,誰人還敢伸出賊手。我很敬佩福爾摩斯,我要學習他那些好的地方。比如,他豐富的科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推理,細緻的調查研究。我覺得看了《福爾摩斯探案》這本書,思維縝密的好習慣。這一點值得我好好向福爾摩斯學習。

這讓我知道,只要堅持不懈,就會達到目的。所以我會像福爾摩斯一樣,要學會他堅持不懈的精神,用足夠的精神來學習。

2、讀一本書的感悟

人的一生會讀過無數本書,總會有一本讓你戀戀不捨,難以忘懷。我也有這樣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好詞好句。

當我第一次打開這本書時,我就深深的愛上了它。每讀一章,就讓我渴望讀下一章。安妮快樂,我也會跟着樂起來:安妮憂傷,我心裏也難受。我總是身臨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面對重重困難……

這本書表達了人類對戰爭的控訴,厭惡。和平這個詞就是主人公渴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安妮一家是猶太人,為了躲避德軍,安妮一家和鄰居一起藏到了他爸爸公司的密室。在公司員工的幫助下,躲避了德軍的瘋狂追殺。可是最終又一個人告了密,所有人都被抓走了,只有公司的打字員小姐帶着安妮的日記逃了出來……

在故事的後續中,描寫了德軍的殘忍。每次重温這本書時,我就會想到安妮的悲慘命運,讓我們遠離戰爭的警鐘,把和平再次放在心中吧!

這就是我的最愛——《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讀後感8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非常殘酷的,有無數人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安妮日記》的主人公是安妮·弗蘭克------來自德國的猶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的法蘭克福。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後,開始瘋狂地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傷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安妮在這裏開始上學,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學校生活。後來,由於法西斯已進軍荷蘭,安妮的父親帶着他們一家與同樣是猶太人的凡·佩爾斯一家,牙醫醫生阿·杜瑟爾躲進了他公司大樓後的一些隱蔽的房屋裏面。1942年7月6日躲進,1944年8月四日被逮捕,這期間,全靠公司的幾位員工向他們提供物資。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裏度過了花季少女最重要的兩年,沒有人聽她內心的苦悶,陪伴她的只有日記本。八人被逮捕後,相繼去世,只剩下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後來,他在密室裏發現了安妮的日記,並與1947年出版。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傷感,就是這殘酷的戰爭,讓無數無辜的人獻出了生命;讓所有人都厭惡,厭惡這殘酷的戰爭;厭惡這無情的屠刀;更厭惡滿手鮮血的希特勒。

想想吧,想想戰爭付出的不僅僅是鮮血,還有各種各樣的悲歡離合;想想戰爭到來只會讓地球母親的子女們互相爭鬥;想想我們的地球母親要遭受怎樣的災害;想想……

如果沒有這殘酷的戰爭,人與人之間都多一份關愛,還會讓年僅15歲的倩影少女安妮慘死嗎?是的,安妮是無辜的。她的死不僅僅是因為她是猶太人,許多不是猶太人的人也被這殘酷、無情、可怕的戰爭害死。

讓我們共同呼響“要和平不要戰爭”的諾言,把曾經滿是鮮血的戰場化作泡影,用對生活的熱愛來換美好的明天!

《安妮日記》讀後感9

安妮是一個普通的小女孩,但她的命運卻不同尋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戰爭對德國來説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一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就是眾多受害者當中的一個。那時,安妮剛剛過完她13歲的生日,他們一家就開始了躲藏生活,竟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而這25個月裏,他們卻過着痛不欲生的生活:白天,他們不能説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就連上廁所也不能。只有到晚上,他們才能依靠父親同事給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維持生命。而在這25個月的漫長歲月裏,小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密室內的點點滴滴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思考反猶太主義,思考一切的一切。顯然在她幼小的心靈裏,已經有了對生命獨特的感悟。她每天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下,面對着隨時被發現的恐懼,但卻堅持着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那樣的環境裏,空氣都是令人窒息的,她卻依靠她成為作家的夢想寫作着,直到被發現送往納粹集中營。

在閲讀這本書時我們能感受到安妮的樂觀、堅定和執着。她説:“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她還説:“當我仰望天空時,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夢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它”。安妮,這個充滿樂觀自信的小女孩,她是寒冷時的篝火,是沮喪時的星光,是絕望時的朝陽,有她在,就有生命的存在。

安妮從13歲生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直到他們的隱居地被德國軍隊發現不久。這個年齡和我們一般大的小女孩,經歷了多少,又忍受了多少?

戰爭的殘酷並非常人能想象的。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美好的生活,摧毀我們的一切,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讓我們感到痛苦和無助。

《安妮日記》讀後感10

讀完《安妮日記》這本書,我還一直沉侵在故事情節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氣、温柔的悲傷的種種表情感動得落淚。

我想原來我一直沒有崇拜的人,但讀完《安妮日記》之後,崇拜的對象已在我心中悄然誕生。

在1942到1944年,彷彿黑暗一直籠罩着每天,戰爭讓很多種族滅絕,也讓天空烏雲密佈。這裏有許多的猶太人被蓋世太保的鐵抓襲擊,他們就這麼無辜的離開了人世。這是歷史上異常慘絕人煙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個猶太少女,她原來過着多麼幸福美滿的生活啊!命運卻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

許多人都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裏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當時安妮還是個13歲的女孩。它是活潑好動天真的,卻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幾年不出門,密室每個地方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膽敢你面對這些時,本應該是被逼瘋,但她沒有屈服,反而讓她在遇到這種困境時產生了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漸漸長大,她在社會中完全獨立了,15歲的他想改變現在,想到了男女平等,這些社會問題。戰爭是恐怖的,它能破壞一切,卻不能破環擁有一顆勇敢、堅強、自由的心!雖然她最後沒有逃過殘害的命運,不過她的心永遠活在世上,或在每個人的心中。當她閉上雙眼時,它距自己的16歲生日只差3個月。“多麼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啦!”我不禁悲歎道。

雖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説的“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我堅信他的願望能實現。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這本書會一直壓制住戰勝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她能感動全世界,但願世界不會再有戰爭!

《安妮日記》讀後感11

在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寫日記嗎?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這本書深 深地吸引了我。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它主 要講的是: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他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內,她用她的筆記錄了 她在密室裏的每一天的成長經歷,並對戰爭、反猶太人主義、與父母的關係、自然、宗教等 問題進行了反思。

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這天,納粹警察衝進密室,逮捕 了安妮他們,把他們投入了集中營。在戰爭結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將過去的時候,安妮和她 的媽媽、姐姐都慘死在集中營裏,彼得一家和杜瑟爾醫生也慘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 生還。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裏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 ,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日記本陪伴着她。她向它訴説心中的苦悶,講 述身邊發生的事情,描寫各種感受和情感。他以少女特有的清純的語言,記錄了成長中的困 惑與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動與期待。同時,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譴責 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描述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從中,我也感悟到了安妮熱 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閲讀和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滿懷着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 服。我們還要學習她善於思考、敢於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 。

《安妮日記》這本書不僅讓我讀到了歷史、戰爭、種族迫害,還讀到了期盼、成長與困惑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安妮日記》讀後感12

《安妮日記》這本書我已經接觸過幾次了,但都沒有細細的品嚐它。這次有種莫名的衝動,想拿起它。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安妮在二戰期間密室裏的生活實錄,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但後來因為人們對猶太人的迫害來到荷蘭。她收到一本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安妮就在這本日記本上寄託她想當作家的夢想,記錄下密室內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這本書反應了當時猶太人的那種每天提心吊膽的生活,這不免讓我心生憐憫。而安妮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形成了很大的對比,原先那種愜意又温馨的快樂生活慢慢變得充滿恐懼和無奈。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安妮的自我心理描寫,她把自己內心所想的所理解的毫無保留地寫了出來,這是安妮媽媽和凡丹太太爭吵後,安妮的理解“我明白了一點,如果你想真正認識一個人,就必須和他吵一次架,這時就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當然,安妮也是個讓爸媽操心的孩子,每次和爸媽吵完架安妮都會向她的日記本——吉蒂哭訴,“爸爸媽媽對我的態度總是會變化的。今天説我很懂道理,可以像大人一樣知道一切;明天又説我像個小傻瓜,什麼都不懂,還以為讀了幾本書就可以自以為是。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不再是總要受你們嘲笑的小丫頭了。”這樣那樣的語句應該也常常出自我們之口,安妮把我們的心聲説了出來。可就是這樣一個直言不諱,一直充滿希望的小女孩,在集中營中遇害,死亡。

而《安妮日記》則是由唯一倖存的安妮的父親一直在傳揚。安妮,我將把你牢記在心中,記得你那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值得我學習的品質。

《安妮日記》讀後感13

“我希望在我死後,也能夠繼續活着”這是安妮在日記中寫的話。每當我一次又一次地讀完這本書時,總會思考:她真的做到了嗎?現實堅定的聲音告訴我:她的確做到了。

這本書讀起來是輕鬆愉快的,不像聞名遐邇的名著那樣枯燥無味,讓人沒有讀下去的慾望。每當我想起戰後的滿目瘡痍,安妮的悲慘結局,便會不由自主地感到失落,情緒的落差就像高高飛起的風箏一下子被人扯了下來。

這本日記記錄了她從十三歲到十五歲的每一個充滿未知、危險但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細節,以及激烈的戰況和她內心深處的思考與疑問。在這兩年時間裏,安妮一家一直居住在一間密室裏,每一舉一動都受着限制。儘管我與安妮年齡相仿,讀起這本書來有着強烈的共鳴感,但我仍然無法想象,她是怎麼在如此與世隔絕、不自在的環境中生活的?然而安妮似乎並不這麼想,有時甚至把新的戰況當成一個逃離的新希望。她有着一顆無比樂觀的心,就這點,讓我無比欽佩。

我承認我總會被安妮樂觀的心態打動。“如果從外部看,我只是一隻沒有自由又喜歡嬉戲的小羊羔;但在內部,指引我的則是美好的那一面的我”她總是嚮往着美好的自我,美好的未來,而並非自己的悲慘的下落和戰後的慘狀。這不由得引發我的深思:對生活感到煩躁厭倦時,難道就一定要一味地抱怨生活嗎?還不如靜下心好好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案,朝着美好生活大步向前。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應徹底放下希望,失落只會讓陽光更難透過緊密的烏雲,照耀到我們身上。

的確,安妮早已在七十三年前去世,但她的樂觀仍然在影響着全世界。她仍活着,以另一種方式活着。每次在遇到所謂的“人生大起大落”時,想想這個女孩,我都會覺得,一切一定都會好起來。

《安妮日記》讀後感14

許多人都會有寫日記的習慣,但這些日記都只是記錄着每天平凡而快樂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安妮的日記卻不一樣,這本日記記錄着每天都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猶太小女孩兒的生活。在這本日記中,她自然、透明地分析這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她表現出了一種從容和淡定。她的日記十分坦率,她會把許多問題握在手中,自己慢慢反覆掂量,所以僅僅一兩年的時間裏,他在內心成長的路上走得很遙遠,並且用日記將自己的成長豐富地表現出來。

安妮是一個猶太人,希特勒上台後,她們一家就流亡到了荷蘭。“二戰”以後,德國佔領了荷蘭,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全家躲進了父親公司大樓的幾間密室裏。他們在密室裏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因為樓下每天都有人工作。安妮就是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情況下成長起來,並用日記記錄了下來。密室裏有兩户人家和一位牙醫,他們全都是猶太人,他們從此整天提心吊膽,輕言慎行。這種日子對於安妮來説比白天逼她上牀都要難,更何況還要將本來各自生活的兩家人扯到一起,日子就更難過了。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安妮是個天生的作家。她可以生動的勾勒出幾間無趣的房間,表現出夜裏幾小時的恐怖,和房間裏的氛圍,這些描繪都透露出她的從容和天性的活潑。她還跟我們分享了她聰明的父親,沒有耐心的母親和善良的姐姐等在密室裏的人,她把他們都看得很清楚,並且總是帶着成年人的公正。她的日記沒有無病呻吟,也沒有裝腔作勢,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安妮走的不遠,她只活了十五年多,並且是在16歲生日的不久前才去世的。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這個女孩兒將快樂、耐心、真誠播種在了自己身上,並且幸福地微笑着。我深深的體會到她説的:“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後。”。

《安妮日記》讀後感15

《安妮日記》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猶太人安妮一家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在安妮十三歲生日時,她收到了一本硬皮日記本,隨後開始寫日記。這本日記陪伴了她人生最後自由的2年1個月零21天,最終她在集中營因斑疹傷寒而去世。

日記的開頭和結局氣氛截然不同。開頭寫了她收到日記本的喜悦以及她和朋友們之間的交往,寫出她自由、快樂的心。結尾是他們聽到了好消息。但結局是在3天后,他們躲藏的祕密被告發,8人均被送往集中營。有兩個保護人也受到了連累。8人中,唯一的倖存者就是安妮的父親,他幫安妮發表了這本日記,同時告訴全世界:他、安妮和所有人都渴望和平!

安妮在日記中,多次寫出她對和平的渴望,當好消息傳來,她表現了她的激動,當壞消息傳來,她表現了她的恐懼,也痛恨那些殘忍的德國兵。德國軍隊傷害了無數無辜的猶太人,用殘忍的手段拆散了美好的家庭,剝奪了別人生活的權利。

安妮的性格也很引人注意。她的姐姐馬戈和凡·丹先生家的兒子彼得都比較內向,大人們都比較喜歡他們。但安妮的性格活潑,不是很細膩,所以總被大人們指責。但她內心很懂事,為了密室的平靜和安全,她不發泄自己的情緒,儘量不讓大人們因她而傷心。她感受到了不公,卻會自我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大局為重。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她好的一面。我們應該學習她的性格,忍住自己的小性子,學會理解別人。

戰爭的結局是死亡,和平的意義是美好。為什麼要選擇戰爭呢?那麼多猶太人就因為自己是猶太人而死亡,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讓他們沒有生活的權利。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為了達成我們共同的宿願,停止戰爭吧!和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