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核舟記作文

來源:文萃谷 2.57W

讀《核舟記》有感

仿核舟記作文

我們班在夏老師的指導下,今天開始了對課本上的古文名篇《核舟記》的學習。

《核舟記》的創作者是魏學洢。他是明朝末期人,他的父親則是與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宦官、想弒君篡位的魏忠賢進行了堅決激烈鬥爭的大忠臣。但彈劾奸人不成,反而慘被下獄斬首而怨死。魏學洢時年僅二十九歲,就在他護送父親靈柩回家的途中,又不幸悲憤而亡,真是英年早逝啊!令人歎息。但這位既不是大官,又不是名士,更不是著名詩人作家的“無名小卒”卻憑藉他的筆墨乍現,給後人留下了大名篇——《核舟記》。

魏學洢在他二十五歲時寫了這篇文章,給他悲慘的人生點綴了美麗,增添了色彩。我對古文的喜愛,就在於不僅有景、物的描寫,更能抒發豪情,表達志向。《核舟記》正是這樣的文章。

《核舟記》描寫的是一名藝人王叔遠送給作者的一個迷你小船。天哪,你想象得到嗎?八分長的一個堅硬核桃,不知是什麼樣的工匠,居然能夠用刻刀、畫筆勾勒小船,居然能在上面做成小窗,有窗欄、窗户!還居然有八扇!箬蓬也是栩栩如生。一個完整的船艙,居然只有四分長,真是鬼斧神工啊!可是,這還不是主體部分喲!

船頭厚僅二分,上面居然有三個小人!你説神不?!此舟點明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這船必是蘇軾的僕人駕舟了,東坡先生與他的兩個朋友同遊赤壁。黃庭堅與蘇東坡共執一手卷,相互指點侃談卷中之物,興高采烈,神采飛揚。置身於廣闊天地間,胸襟頓開,浩瀚江面上“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四周更是“山高目小,水落石出”。兩次暢遊赤壁,各異季節,帶來不同景色,更是頗有一番情趣。佛印和尚袒胸露乳,猶似笑彌勒一般,想必是悶得慌了,到江上風多處乘涼,無比快活。總之,我就像親眼看到三人如何開懷暢遊,悠閒自在的'豪邁氣度和瀟灑姿態。作者觀察細緻,下手更是妙筆生花,寫得既有條理,又令人陶醉,惟妙惟肖,生動地展現了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故事,太令人歎服了!

舟子(撐船的人)兩人不能算作主要人物,只能作個陪襯,但雕刻家王叔遠仍將他們聽茶聲、作呼嘯狀刻畫得入木三分,更體現了他們“泛舟”江上時的悠閒、豪爽之情。

這核舟長不過一寸,寬不過二釐,但窗格、茶具、船漿、五個人物卻盡其所展,實是不可名狀的驚人之作。難怪作者驚呼:“噫,靈哉,怪哉!”。

象牙笑面佛

兩年前,媽媽從北京出差回來時買了一個小飾品送給我----象牙笑面佛。從第一眼見到他,我就被他雕刻精細的外表深深的吸引住了。

象牙質地的佛面約有紅棗那麼大,長約2、8釐米,最寬處約有2、5釐米,其高1、3釐米,小巧玲瓏。

彌勒佛大大的腦門上有兩道歲月的痕跡,而那普度眾生的深刻哲理就藴含其中。他眉毛與鼻樑連成了凸起的丁字形,寬闊而稜角分明。鼻樑兩邊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型,上面可清楚的分辨出上眼皮和下眼皮,甚至可以看到眼瞼的睫毛,和他眼睛兩邊笑出的細紋!彌勒的眼睛是微微凸起的,但沒有眉毛高,符合我們的人體結構。彌勒的鼻子又大又圓,並且雕上了鼻孔,就連鼻下的仁忠也沒落下。他的嘴笑得大大的,牙齒可歷歷數也。舌略微凸,嘴脣也刻得恰到好處。其兩腮微鼓,圓潤逼真,上面還有兩個小酒窩。他的下頜飽滿圓滑,腦袋兩邊的耳朵雕刻精細,耳廓,耳蝸,耳垂與寺中的大彌勒無異,甚至可愛。

整個彌勒佛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層次分明。且手感圓潤光滑。令我驚歎的是,如此精細光滑的佛像未經過任何機器的加工,完全純手工製作。真是讓人歎為觀止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