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核舟記》教案

來源:文萃谷 3.02W

《核舟記》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同學們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成就,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核舟記》教案,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八年級上冊《核舟記》教案

  教學要點:

1、學習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作具體細緻的描述説明的寫作方法。

2、 理解課文的一些句子中數詞直接修飾名詞的詞序特點,瞭解文章語言的準確、簡明。

3、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成就,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新授課

  教學目的:

1、檢查預習情況,簡介作者及相關知識。

2、學習生字,熟讀全文。

3、在掌握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重點:

1、掌握字音,熟讀全文。

2、藉助書下注釋獨立疏通文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學生熟悉的一些雕刻素材導入,激發興趣。

  二、題解

1、作者: 魏學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選自清朝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

2、 文體及內容:(p.250)

本文是一篇説明文,全面具體的介紹了“核舟”的形象,熱情讚揚了我國明代的民間工藝匠人的雕刻藝術和才能,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著成就。

  三、範讀全文

  四、檢查重點字詞理解情況,引導學生自讀理解課文。

1、生字注音:

yī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xuān ruò sǎn rán

洢 皿 罔 貽 有 奇 軒 箬 糝 髯

zhě tǎn jiǎo zhǔ qū jì rén xū yú fǔ

褶 袒 矯 屬 詘 髻 壬 戌 虞 甫

2、重點詞: 罔 貽 泛 相望 類 不屬 詘 衡 了了 墨 又 盈 簡 靈怪

  五、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1)罔不/因勢象形

(2)蓋/大蘇泛赤壁雲

(3)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4)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六、作業:

1、生字

2、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理解分析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疏通文意。

2、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生字

2、作者、朝代、出處等知識

3、分段朗讀(重點斷句)

  二、疏通文意:

1、重點詞:

為:做 罔不:無不,都 嘗:曾經

貽:贈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覽

許:上下,光景 啟窗:打開 比:靠近

不屬(zhǔ):不相關連 詘:通“屈”,彎曲 衡:通“橫”

了了:清清楚楚 為人五:刻成 曾:尚,還

盈:滿 簡:挑選 修狹:長而窄 靈怪:奇妙

2、 結合書下注釋理解文意。要求:

(1)認真讀書下注釋,自己理解

(2)分小組翻譯

(3)各組代表分段翻譯

(4)教師重點講解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

1、這是一篇説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細的觀察基礎上寫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徵來寫的?(找出文中的一個詞)

——“奇巧” 一詞(材料微小,工藝精細,題材生動,構思巧妙)

2、 作者是以什麼順序來説明“核舟”的?可分幾部分?

——“總—分—總”結構。分三部分。

3、結構

第一部分(1):總述王致遠的雕刻技藝,引出“核舟”,點明題目。

第二部分(2——6):詳細具體的介紹“核舟”的內外形狀、結構和物態特點(先總寫後分寫)。

分兩層:

第一層(2——5):介紹船正面的佈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態特點。

第二層(6):介紹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7):對“核舟”總結、評價。

  四、朗讀理解

  五、佈置作業

1、思考與練習一

2、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理解分析課

  教學目的:

1、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作具體細緻的描述説明的寫作方法。

3、學習語言的準確、簡明。

4、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

  教學重點:

1、分析理解內容。

2、學習説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朗讀全文

2、重點詞語解釋

  二、內容分析:

1.第一部分(1):總述王致遠的雕刻技藝,引出“核舟”,點明題目。

(1)作者是怎樣稱讚王叔遠的雕刻技藝的?

——奇巧

(2)王叔遠雕刻的方法是什麼?

——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麼內容?

——大蘇泛赤壁

2.第二部分(2——6):詳細具體的介紹“核舟”的內外形狀、結構和物態特點(先總寫後分寫)。

第一層(2——5):介紹船正面的佈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態特點。

(1)作者是採用什麼方法來説明核舟的內容的?

——先總寫,再分寫。

總體介紹核舟的概貌——介紹船艙——介紹船頭——介紹船尾——介紹船背——分類統計核舟上的雕刻內容

(2)第幾段是總寫?都寫了哪些內容?

——第二段是總寫。指出了核舟的大小,船艙的位置、結構和裝飾。先總寫核舟的整體:多長多高。然後寫核舟的船艙:先外而內,後內而外。眉目清晰,層次井然。

(3)作者是從哪些方面緊扣“奇巧”二字的?

——從船艙內“相望”的雕欄,從可起可閉並刻有東坡名句的八扇小窗來緊扣“奇巧”二字。

(4)作者在介紹船頭時主要介紹了哪些內容?

——三個主要人物的雕像。

(5)作者是如何介紹的這三個人物的?

——從三人的姿態、神情各自的特點來介紹的。先交代三人所處的位置,然後逐一寫他們的動作、衣着、體貌、神情。

(6)這三人的位置、神態各是什麼?

蘇東坡:居中——宋代著名文學家。

位置 佛印:居右——是個 和尚,蘇軾的朋友。

魯直:居左——黃庭堅,字魯直,宋代文學家,也是蘇軾的朋友。

蘇東坡:峨冠而多髯。

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現右足,微側。

神態 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現左足,微側。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

小結:三人姿態、神情各有特色,可見“奇巧”。

三人同樣是閒暇安適,但動作神情各不相同。蘇黃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懷得失,陶醉與畫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學者風度。而佛印的動作、神態則超脱粗獷,儼然是個出家人。

寫蘇、黃二人,詳寫姿態,兼寫神情,筆調細膩;先寫上半身,後寫下半身,井然有序。寫佛印姿態、神情栩栩如生。先蘇後黃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較的方法來介紹,既顯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現出雕刻者在構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藝術情趣。

(7)作者是如何描寫舟尾的?

——寫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

居左者:仰面嘯呼(動)

居右者:視端容寂(靜)

舟子神態、動作、神情刻畫細緻,動靜相兼,動靜對照,相應成趣,實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數語就準確生動地展示出了王叔遠“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的絕妙的雕刻技藝,可見語言的準確、簡明。

第二層(6):介紹舟的背面

(1)作者是如何介紹船背面的?

——船背雖是略寫,也是先總寫它的形狀“稍夷”,再介紹上面的題字、篆章的內容、大小、顏色。

(2)哪些地方表現了高超的雕刻技藝?

——“細若蚊足,勾畫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現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

3.第三部分(7):對“核舟”總結、評價。

(1)作者是如何對核舟進行總結的?

——從統計入手,進行總結。

(2)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羅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數目以顯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計其長曾不盈寸”再次強調“核舟”體積之大,對比中突出了工藝之精細、奇妙。最後用“嘻,技藝靈怪矣哉!”的讚歎收束全文,點明中心。

  三、總結全文:

全篇僅400餘字,卻緊扣“核舟”奇巧的特點,把上面雕刻的複雜瑣細的物態述説得精細詳盡,活靈活現,使人一目瞭然。不僅完美地再現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現出雕刻家王叔遠的聰明才智,絕妙技藝,表達了作者對他及其作品的讚美之情,足見文章結構的嚴謹、精巧和語言的準確、精練,不愧是古代説明文的精品。

  四、熟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完成思考與練習二、三

2、熟讀並背誦全文

  第四課時

  總結課

  教學目的及重點:

1. 熟讀課文。

2. 進一步學習本文準確、簡明的語言。

3. 進一步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

4. 背誦全文。

  教學步驟:

  一、朗讀全文

  二、學習準確、簡明的語言

  三、分析練習並學習製作詞語小卡片(附後)

  四、指導背誦

要求: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