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中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來源:文萃谷 5.4K

學生由於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對作文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和嚴重的厭學心理,寫作時或草草應付了事,或東拼西湊,依着葫蘆畫瓢,造成千人一面、異口同聲的可悲局面。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強化其主體意識,發揮其主動積極性,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熱門話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作文教學中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一、厚積薄發,活水不絕。

學生“作文難,難作文”的癥結在於腹中空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怎樣改變這種艱難處境呢?葉聖陶説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作成什麼文字。”因此,只有讓學生不斷從生活中吸取營養,作文才能意藴常新。

觀察是積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説尤為重要。我常常指導他們細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展現人或事物獨特的美或醜,以之震撼讀者的心靈。例如:讓學生充當防騙“小偵探”,讓大家留意生活中騙人者玩弄的種種伎倆,通過仔細觀察,反覆揣摩,揭穿他們的假面具,並組織學生在班上即興表演或討論。這樣,即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美醜的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創作興趣,我還要求他們在每篇日記下邊畫上一幅與內容相關或相符的主題畫,圖文並茂,畫龍點睛,這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大有裨益的。

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既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又能開闊其眼界,培養其競爭意識,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寫作素材。如果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指導學生留心觀察,那麼,學生將想有路頭,寫有源頭。如演講比賽、書畫競賽、小製作小發明比賽、智力競賽等,學生由不會到會,由失敗到成功,由灰心失望到欣喜若狂,感觸細膩,作文也自然就血肉豐滿,頗具感染力了。利用各種節日活動,在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同時,讓他們積累素材。如“婦女節”為媽媽和女老師製作賀卡、獻花或送小禮物等,讓他們品味母親的激動、老師的欣慰和自己的興奮、幸福等情感。讓愛充滿學生的生活空間,使之產生強烈的表達慾望。當他們情緒高漲,欲罷不能之時,再引導他們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説出來,寫下來。怎麼想就怎麼説、怎麼寫,我口述我心,我手寫我口,情真意切,異彩紛呈……學生從“奴隸”到“將軍”,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

我還要求學生每天聽新聞,收看“焦點訪談”、“今日説法”等節目,並準備一個本子,隨時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記下來,不斷從生活中引進鮮活之水,以彌補“三點一線”的生活模式的`不足。久而久之,生活的積累豐富了,寫作也就“發於心而形諸於外”,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二、互改互評,百家爭鳴。

傳統的作文教學,學生寫,老師改;學生應付,教師忙碌;費時費力,勞而無功。教學中,我嘗試把學生從被動中解放出來。每次學生作文結束之後,我都根據訓練目的提出具體的評改目標。再引導學生自改、互改,並建立互助組(優生1人,中等生2——3人,後進生1——2人)。評改時,先讓作者朗誦習作,談自己的構思,再聽取其他成員對自己文章的評改意見,作者本人也可以針對別人的意見談看法,表明寫作意圖。最後將有代表性的習作交給老師批閲,教師再選取典型的作品在班上組織學生評改,以點帶面,提供示範。這樣,學生各抒己見,在學習借鑑別人的成功之處外,還可指出別人習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積極參與,真正成了作文評改的主人,而不是消極應付,被動服從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生活是複雜多樣的,作文形式當然也不能刻板劃一;可以書面作文,也可以口頭作文。課前三兩分鐘,讓學生輪流演講:或敍事或抒情,或奇聞逸事,名言佳句。總之,把學生看作活的現實發展的主體,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使之精心構思,自然表達。

學生喜歡把自己的成就和智慧展現在眾人面前,以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師要善於發掘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並滿懷激情地加以肯定和讚美,使之成為一種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為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你還可以編輯《日記集錦》、《妙言佳句選》、《優秀作文選》等,也可以把特別優秀的習作推薦到有關報刊,讓學生的作品打出去,使之闊步走上領獎台。通過薦稿發表或參加各種競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變“要我寫”為“我想寫”,“我要寫”。這劑良藥就可以使學生從“奴隸”到“將軍”,真正成為作文創新的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