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來源:文萃谷 2.62W

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關鍵是要轉化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行動,因此認真、深入地研究如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擺在了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我認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做到五要五忌。

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要善於設疑,忌直接灌輸。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語文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就要善於設疑,要把教學內容問題化,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反對目中無人,直接灌輸。善於設疑,可以説是優秀語文課的共同點,

二、要形式多樣,忌刻板單調。有的教師對學生活動的理解過於狹隘,翻來覆去就是讓學生讀讀課文、説説段意,刻板單調,缺少新意,難怪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其實,學生活動的形式應該是不拘一格、靈活多樣的,學生可以説、可以讀、可以寫、可以背、可以辯,甚至可以演、可以唱。

三、要面向全體,忌冷熱不均。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這是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的表現,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可是,我們發現,有的教師上課,翻來覆去總是盯着那幾個尖子生,特別是執教各種公開課、觀摩課、評優課,語文課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幾個尖子生大顯身手的舞台,(有時候上課前就圈定了要提問的學生的名單)參與討論問題,起來發言的學生僅僅幾個人,很多情況下還是重複發言,其他學生呢?也許有的在思考,也許有的一頭霧水,也許有的開了小差,也許有的什麼也沒想天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從更多學生的眼光來看,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四、要點面結合,忌泛泛而過。我們強調開展學生活動要面向全體,並不是説搞什麼活動都是大轟隆:一起讀、一起答、一起背實踐證明,過多的搞學生集體活動,只有面,沒有點,效果往往不理想。應該做到點面結合,多搞一些學生的個別活動。我認為搞學生的個別活動有這樣幾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語文課上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那麼他就會把精力始終放在教學內容上,隨時準備出擊,這樣就會少開小差、少走神;第二個好處是幫助教師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為我們進行分層次教學提供依據;第三個好處是,多搞學生的個別活動,有助於抓好知識和能力的落實,防止學生出現眼高手低的問題。

五、要積極評價,忌求全責備。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錢夢龍先生在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説,他從小智力平平,生性頑皮,不愛學習,到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已創下了三次留級的記錄,老師送給他的'評價是聰明面孔笨肚腸。自卑的陰影一度籠罩着他,使他完全喪失了進步的信心。但五年級的一位語文老師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這位老師是怎麼做的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給錢夢龍佈置了一項任務:在每次學新課前,把課文裏的生字從字典裏查出來抄在黑板上,供同學們學習。一個長期被同學看不起的老留級生,居然還能承擔如此光榮的任務,自然感到從未有過的自豪!由於愛語文老師,也愛上了語文課,從此開始了人生的轉折。看來,教師的期待和欣賞對學生來説是多麼重要啊!

總之,我們要切實轉變觀念,做好具體工作,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在實處,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和核心,把學生能否樂學、會學、學會作為評價一堂課的最主要的標準,整體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興致勃勃地求知,積極主動地發展,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新,全面發展,整體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