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應怎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來源:文萃谷 4.07K

  摘要:中學作文教學中,老師往往在學生對寫作毫無興趣的情況下,就急於進行寫作指導,結果事倍功半。因此老師應該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為策略,來達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先引導學生明確寫作目標;再引導學生寫日記,自一由表達真實自我;然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學會發現生活的美;並注重從欣賞包容的角度來批改和講評學生作文,還要讓學生參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講評中來,讓他們成為作文批改和講評的主人。關鍵詞:中學作文教學、學生主體作用、寫作興趣

在中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應怎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導語

時至今日,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課程理念不斷更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一觀點早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可是一直困惑着我們老師的問題是: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孔子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做任何事興趣十分重要,學生寫作也不例外,假如他們對寫作沒有興趣,那麼,老師付出了勞動,也不可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學生呢,機械重複花費了心血,也不可能多勞多得,苦盡甘來。這好比讓又飢又渴的叫花子去坐豪華轎車去戲院看戲一樣,即使把他生拉硬拽到戲院,他也心不在焉,因為那不是他目前所需要的所感興趣的。因此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常常看到與之背道而馳的現象:我們老師往往在學生對寫作還沒有興趣的情況下就想方設法進行指導,以為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了,然而事與願違:因為學生對寫作毫無興趣,聽不進你的指導。長此以往,許多學生變本加厲——更加厭惡寫作文,更不用説提高寫作水平了;老師呢,因為沒有學生的積極參入,所以愈怕作文教學了,表現得力不從心,甚至是無可奈何、束手無策。這裏,我想起了那些優秀的作家們,他們有時為了完成自己的文學創作,毅然放棄優厚的生活環境,跑到艱苦的地方去體驗生活。這説明什麼?毋庸置疑,這説明他們對自己即將完成的文學創作滿懷極大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所以,在學生沒有興趣的情況下,老師最好不要盲目地強化作文指導,而要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策略,來達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

正文

孔子尚且説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因此,在這裏我只能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膚淺的看法,望各位批評指正。

(一)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明確“寫作目標”。

這是培養興趣發揮主體作用的基礎

既然已經明確了興趣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那麼,首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明確“寫作目標”——包括作文目標、學期目標、寫作意義。這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動力。學生明確了以上寫作目標才有可能對寫作產生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可能成為作文教學中的主體。這就好比舉世聞名的航海家麥哲倫一樣,當年在他準備帶着他的船隊出發之前,他肯定在心中早已擬定了一個偉大的目標,於是才有了他那樣偉大的壯舉。所以首先要在學生心中確立寫作目標,這個目標有三點:

(1)作文目標。先引導學生了解好作文是個什麼樣子,在心裏確立一個“模一式”,好依“葫蘆”畫瓢。對中學生光憑脱離實際的高談闊論是無濟於事的,得來點實例:先讓學生欣賞優秀作家的作品,感受優秀作品的文學魅力,這可能會讓他們覺得可望不可即;那麼,再讓學生欣賞身邊的優秀作文,讓他們感覺到看得見摸得着,最後引導學生小結什麼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2)學期目標。如果把一學期的寫作當做一次長跑,那麼,在“寫作長跑”前,就應該引導學生明確規則,明確前進目標:每月評比日記和作文,以學生為主體,採用民x主集中的原則,凡被老師和多數學生公認的作文為班級優秀作文;每月優秀作文較多的學生就榮獲當月“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稱號;然後累計每月的成績,凡一學期優秀作文篇數最多的學生就榮獲班級本學期“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稱號;並把評比結果及時公佈在班級專欄裏。有了這樣一個激勵機制,學生會覺得通過努力完全能夠達到,自然對於寫作是躍躍欲試。

(3)寫作意義。引導學生探究寫好作文的好處:作文寫好了,語文成績相應提高了,學習其他課程就更有信心了;作文寫好了,口頭表達能力當然也就提高了,與他人的交際能力也就相應增強了。這樣,就為自己的人生奠定了走向成功的基石。既然如此,何不積極主動地參入到屬於自我的寫作實踐中去呢?!

值得注意的是,評選班級優秀作文的“門檻”應該是循序漸進,開始不要設得太高,否則會打消他們的寫作興趣,想把學生變成作文教學的主體這個願望就難以實現。

(二)從訓練寫日記入手,引導學生表達“真實自我”。

這是培養興趣發揮主體作用的關鍵

在學生初步明確了寫作目標有了一點兒寫作興趣的情況下,趁熱打鐵,先引導學生練習寫日記而不是寫作文。

(1)比較。我們先區別“日記”和“作文”兩個不大相同的概念:在學生看來,作文,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不惜“自欺欺人”,它帶給學生的信息是作業的、限制的、冰冷的、虛假的、無情趣的;恰恰相反,日記,是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自一由寫作,它帶給學生的信息卻是自我的、自一由的、內心的、温暖的、真實的、有情趣的。這樣一來,就表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結論:寫作文的時候,由於學生是帶着極不情願的情緒寫的,他每寫一個字每寫一句話都是艱難的、無可奈何的,他寫出來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生硬的、虛假的`、無趣的,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也只不過是簡單的機械的文字的排列與組合;而寫日記呢,由於學生是感興趣的、發自內心的、自覺自願的、隨一心一所一欲的,因此他每寫一個字每寫一句話都是興奮的、愉快的,整個寫作過程陶醉在情感的激盪和生命的宣泄之中。他這樣寫出來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帶着他自己的體温和情感的,而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也是生動活潑的,在字裏行間讀者可以感覺到他的真誠,觸一摸一到他的心跳,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他的思想,包含一着他的情感。

(2)小結。經過比較,不言而喻:寫日記的過程就成了學生表達心聲的過程,不僅表達了學生自己真實的熟悉的和喜歡的內容,而且還表達了他們自己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樣的寫作過程又有誰不願意參加呢?!所以,我們要使學生成為作文教學中的主體,就應該從引導學生寫他們自願寫的日記着手,讓學生説“真”話表“真”情,並把寫日記這一特點運用到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寫作文就跟寫日記一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三)從生活中提煉素材,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之美”。

這是激發興趣發揮主體作用的重點

實踐證明,除引導學生練習寫日記外,還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參入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成為作文教學和寫作實踐中的主人。這裏,需要説明三點:

(1)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沒有生活就沒有寫作,更不可能有好的創作。只要引導學生想一想他們所崇拜的那些優秀的作家們,他們為什麼寫出來的作品生動活潑,讓人讀了一見鍾情、愛不釋手,成為人們喜愛的寶貝,那是因為他們的作品來源於生活,從生活中吸取了許多好的寫作素材。這正是他們常常主動去體驗生活的真正原因,他們深深懂得:如果離開了生活,寫出來的文章是枯燥的、無趣的,寫作就要被迫停止,創作就不能進行,而且作為作家的生命就要結束。這就好比魚兒離開了水而不能生存一樣。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好心辦壞事,總在學生還不知道寫什麼內容的情況下,就進行指導,這就像還沒有讓孩子吃飽卻考慮要他去穿漂亮的花衣一樣。

(2)寫好作文,要觀察生活,關鍵還要有一顆善於發現生活“美”的心靈。然而,學生往往認為觀察不就是用眼睛看嗎?其實不然,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都在用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觀察着生活中的一切,可是,我們許多人就是寫不出好的文章來,總覺得沒什麼可寫。而作家呢?他們好像也是用一雙常人一樣的眼睛在觀察着生活中的一切,但是要知道他們不僅僅是用眼睛觀察了,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觀察中發現了生活的“美”,即用一顆善於發現生活美的心靈發現了“家庭的温暖”、“人間的友愛”、“生活的真諦”、“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社會的本質”、“科學的精神”“大自然的奧祕”……,這就難怪作家們寫出來的作品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了,如果他們也只是和常人一樣用眼睛看了而不善於發現這些“美”,那麼他們的作品也只能“來源於”生活而不能“高於”生活了。因此,生活中許多極為平凡的小事,在作家的眼裏卻成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他們的筆下都能寫成一篇篇優秀的文章。這些表明學生如果也發現了生活的美,就能激發他們寫作的欲一望和興趣,就會使寫作成為他們的迫切願望和第一需求,這個時候,你要想他們停止積極主動參入寫作都難了。

(3)既然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那麼在教學中,就不要片面地追求“創設情境”。如讓學生集體看一場電一影,觀看一次實驗,或參加一項活動,然後就讓學生寫一篇作文。老師自認為這樣做了,就創設了情境,為學生提一供了材料,學生就有話可説了,就能寫出較好的文章來。其實,由於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們每個人的思想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事物所持的觀點和態度不同,寫作的基礎不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同,還有語言表達的方式也不同,結果,經老師這樣一“創設情境”,就限制了學生的思想,禁錮了學生的情感,約束了學生自一由表達的空間,大大降低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扼殺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導致班上絕大多數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一個模子造出來的,往往能有幾個學生寫出像樣的東西就不錯了。這就剛好違背了我們這個社會需要各類人才的需求。所以,少創設一些這樣的情景,讓學生在生活的廣闊的天地裏自一由翱翔,或許他們會飛得更高。

(四)從“信任包容”角度看學生作文,讓學生參入批改和講評。

這是對激發學生興趣發揮主體作用的強化。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還要注重以信任之眼光以包容之愛心認真地批改和講評學生作文,並讓學生參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講評中來。

(1)重視作文批改和講評。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往往只注重作文指導,相反忽略了作文的批改和講評,學校也常常組織老師聽作文指導課,而很少聽作文講評課。試想:在學生寫作之前,老師苦口婆心地指導,大多學生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沒有進行寫作實踐,所以他們肯定對你講的沒有興趣,也不會認同,也不會接受,最多隻有幾個領悟能力強的學生可能理解了接受了,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更令人惋惜的是因為只注重了指導,就把批改當副業,結果是:老師就會簡單地用一些批改作文的“套話”給學生作文寫尾批,不痛不癢,敷衍了事,完一事大吉,或者乾脆交給實習生代為批改,騰出自己的手腳去“精心”設計“作文指導”課了。這樣,學生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文就被老師“處理”了,斷送了“性命”,學生既不清楚自己的作文究竟好在哪裏,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也不知道今後的努力方向,當然也就喪失了進一步寫好作文的信心和興趣,自然更不利於學生成為作文教學的主人;而老師呢,當然也不知學生作文好在哪裏,也不知問題在哪裏,更不知今後的作文教學如何改進。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提高,老師的作文教學也很難有起色,語文教學也看不到希望。再説,因為沒有認真批改作文,所以形成惡性循環,作文講評就更是一紙空文、形同虛設,老師即使進行作文講評,也只能籠統地、模稜兩可地説幾句“好、不錯、還可以”諸如此類的話,矇混過關,不能有的放矢,不能道出問題的實質,更無法做過細的耐心的輔導,作文輔導就成為空中樓閣。相反,如果老師認真批改了再進行作文講評效果就迥然不同了:學生經過了寫作實踐和親身體驗,所以無論你講評他的優點還是缺點,他都能產生共鳴產生認同感,能欣然接受,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了學生進一步改好寫好作文的信心和欲一望,。我以為,作文教學過程好比:師生同行,如果老師總是跑在前面,把學生放在後面,這個時候就是有學生掉隊了老師也不知道;相反,如果讓學生走在前面,老師遠遠地跟在後面,這個時候要是有學生調皮了、掉隊了,老師都歷歷在目,可以一陣吆喝,一一及時糾正。因此,要鼓勵學生跑在前面——事先寫好作文,然後老師跟在後面——認真批改和講評學生的作文。

(2)同時,還要用包容的胸懷和欣賞的眼光去批改和講評學生的作文。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有時候,為了促進學生成為寫作實踐的主人,我也會把作文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的作文找出來,從中儘可能找出一些優點來,就像探求寶藏的人在沙灘裏尋找金子一樣,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寫得好,我都會把它用紅筆圈起來,然後再興致勃勃地把他的作文拿到班上去,慎重其事地滿心歡喜地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把他的作文優點用興奮的語調宣讀出來,像是宣讀特大新聞一樣。讀的時候,完全沉浸在欣賞他的“藝術作品”的幸福之中。然後,也會利用下課的時間把他叫到辦公室裏,用欣賞信任的眼光看着他,用包容的胸懷原諒他作文的不足,用誠懇的話語耐心地輔導他,鼓勵他改正一些他目前能接受能改好的地方。這個時候,我不經意中發現他睜大了一雙充滿信任的眼睛看着我,不住地使勁地點頭。此後,我又驚喜地發現他的寫作興趣大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濃了,學習成績慢慢提高了,和我的距離也拉近了。

(3) 還要更新觀念,讓學生當作文批改講評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我曾嘗試了以下做法:一種做法——經過幾次“學生寫,老師改後,有時讓學生當批改作文的“小老師”:先讓學生互相交換作文,再認真閲讀,並根據原來總結出來的好作文應具備的條件來批改;改完後,再進行第二次交換閲讀批改,如此循環,並每次改完後署上自己的名字,便於老師查閲學生批改作文的情況;三十分鐘後,學生停止批改,把作文本還給本人,再讓每個學生向別的學生推薦在剛才的批改過程中所發現的好作文,互相傳閲,互相學習。可能因為學生的能力不同,看的作文篇數也不同,改的質量也不同,這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在這樣的互批互改過程中,學生參入批改的熱情高、興趣濃、效果好,學生真正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另一做法是——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看看他自己的作文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再讓學生看看別人的作文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然後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共同閲讀和討論本組裏最好的作文,看看這篇作文好在哪裏,總結出個一二三來;最後,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在班上向全班推薦本小組的最佳作文,一要讀出這篇作文寫得好的句段,二要歸納出它的幾個優點來。並把這一做法與全面講的“寫作長跑規則”結合起來。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參入講評的積極性高人數多效果好,學生能在一節課內欣賞到較多的學生作文,而且進一步明確了一篇好的作文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學生真正成為了作文講評的主體。

這些表明:決不能用成一人的眼光看待學生作文,一味地評頭論足、求全責備,把學生批駁得體無完膚。這樣會把學生對寫作已有的一點兒興趣弄得蕩然無存,另外,取消作文批改講評“一言堂”,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參入到批改和講評中來,刻不容緩,它也是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途徑。

結論

當然,不能把以上幾點分割開來,只有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並持之以恆地運用,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有可能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文教學中的主體,才有可能使我們的作文教學“活”起來,才有可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才有可能使語文教學早日邁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參看文獻:

管建剛《我的另類作文教學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