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讀後感的作文彙編10篇

來源:文萃谷 1.14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讀後感的作文彙編10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家長和孩子都需要被尊重,但是由於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總覺得家長是高高在上的,説的話一定要聽,導致我們現在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做什麼事都以命令的口吻。自從讀了《家庭心理學》以後,從書中學到了許多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現在也在慢慢改變自己。

想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去逼着他做,是要和他進行合作,只有雙方的意見達成一致,孩子才會開開心心的做,家長也會高高興興的,這就是雙贏。

當孩子行為中出現錯誤的時候,不要直接否定他或者説一些刺激他的話,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我們應該關注他,讓他自己説出來,當他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在一起想辦法解決。

自我尊重,現在家長都太以孩子為中心,都忘記自己的需求,總覺得孩子是第一,孩子照顧好了就行了,其實把自己照顧好才是最關鍵的,只有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也要讓家人和孩子知道我們的需求,要不時間長了我們就會被忽略掉,所以我們要適當的放鬆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整天處在緊繃狀態,這樣會影響健康,也影響和家人和孩子的正常溝通。

現在的生活節奏變快,生活壓力變大,家長們都忙於工作,有時候也會忽略孩子,不過白天再累再辛苦,晚上我也會陪着孩子看看書、做做鍛鍊,只有經常陪伴和溝通,這樣才會更瞭解孩子,孩子大了我們也不會有遺憾。

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也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去攀比,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又不是複製粘貼的,都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我經常和我孩子講,不和別人做比較,我們和自己做對比,今天比昨天做的好,這次比上次做的好,有進步就行。

對於獎勵和懲罰,估計大部分的家庭都會有,比如考試考的好就會給予獎勵,考的不好就要懲罰,不例外,我也用過這個方法,本來是想用這樣的方式方法去激勵孩子,但是沒什麼效果,後來就取消了。

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也一直在學習、在摸索,尋找合適我們家孩子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首先家長的目標要明確,在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之下,當然就是希望孩子知識淵博,以後可以為社會、為國家出一份力,那作為父母的我們現在就需要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要言傳身教。然後也可以問問孩子有沒有目標,可以讓孩子制定一個小小的目標,帶領孩子向他制定的目標去做。平時也要多傾聽,行為背後的需要還是要多傾聽,只有認真傾聽了才會理解,出現了問題不要直接否定孩子,應該先聽聽他的説法,再去判斷。有些事情也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的時候注意語言溝通的方式方法,對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孩子的意見,這樣可以肯定孩子,讓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如果經常否定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沒有主見,會變得自卑、懦弱!使用尊重的語言雙方去溝通,將批評和職責轉換成帶有尊重的需要表達,這樣孩子覺得自己得到重視了,就會敞開心扉的和家長聊天。

每個人都有需要,我們做每件事情的時候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也要為我們的需要負責。當家長和孩子之間遇到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孩子是在表達他們的需要,但是如果我們覺得是不合理的,我們可以使用策略讓孩子瞭解我們的需要,不光是我們要傾聽孩子的心聲,也要讓孩子聽聽我們的心聲。

由於家長們白天上了一天班下來,白天的緊張工作,下了班可能一時情緒還沒有調整好,回來教育孩子學習的時候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耐心了,小孩認真聽話的還好,調皮搗蛋免不了一頓責罵或者一頓打。記得我們家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才開始學寫字,握筆姿勢不對,教了好多遍都改正不過來,小手被我打的紅紅的,後來他看到我的手稍微動一下,他的身體就會害怕的縮一下,事後我心裏也在反思,可能我的情緒過於激動了,把情緒都發泄在孩子身上。現在我在想,當時他是多麼害怕和無助,他當時的感覺肯定是沒有安全感的,所以現在我會及時調整好心態,耐心的聽他講解和溝通,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讓他有安全感、信任感和歸屬感。

激勵給予:家長給予孩子一般都認為物質滿足就是給予,其實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一些擁抱和愛語,這些更為重要。其實孩子也會給家長禮物,只是家長往往忽略了,像我家小朋友有時候在學校新學了一首歌,回來説要唱給媽媽聽,其實他就是在送我“禮物”,要和我分享他在學校的一些事情,但是有時候家裏的事情比較多,沒有多少耐心慢慢聽,只是應付孩子説唱的真好聽,其實我沒有用心去聽,沒有體會孩子的心情,沒有接受他的禮物,這一點我要改正,以後在忙,在孩子送我“禮物”的時候,我也要停下手中的工作,用心的接受他給予我的“禮物”。

使用尊重的語言:讀到這一張“給出沒有評判的觀察”,突然想到自己平時的語言溝通好像都是批評,以後要改正一下,讓批評的語言轉換為單純的觀察,孩子得到尊重了,他們會更樂意配合我們。如果有需要孩子幫忙的地方,我們可以提出“可執行的請求”,讓孩子自願幫忙而不是被逼迫的幫忙,雙方要合作愉快,我們還要學會傾聽,全身心傾聽自己的聲音,傾聽別人的聲音。

在成長中學習:人不管在什麼階段都要學習,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從國小習書本上的知識,成人之後進入社會,學習社會人際關係,現在為人母,更要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樣即可以為孩子做榜樣,也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如果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可以和孩子和家人一起商量,所謂人多力量大,辦法總比問題多,如果問題解決了,一家人都會非常開心,都很有成就感,如果沒解決,那麼就一起學習,總結經驗。

讓我的家成為“無錯區”:以前遇到事情,總是會提高嗓門讓孩子去完成,覺得這樣聲音大就會鎮住他,而且效果也明顯,因為他害怕所以會立刻去做,可是我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現在讀了這麼長時間的書,也學會了一些怎麼和孩子溝通技巧,比如今天晚上我在家裏剝蠶豆,他在玩玩具,我就問他:“你要不要過來給我幫幫忙呀”,開始我以為他還想玩玩具,肯定不會來,可是他卻很開心的和説:“可以呀,我要幫媽媽一起做事情”,我們就一邊聊天,一邊剝蠶豆,很愉快的把這件事情做完了。所以語言溝通很重要,如果我今晚是以責備的語氣説:“不要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過來幫媽媽做事情”,也許他會過來幫忙,可是他會覺得沒有被尊重,就會帶着情緒做,這不是我想要結果。

長頸鹿文化與豺狗文化:在生活中,豺狗語言和長頸鹿語言都用過,心情平靜的情況下會和孩子好好聊天,會用長頸鹿語言鼓勵孩子,但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一急躁就會使用豺狗語言,給他貼標籤或者責備他,其實知道自己做的不對,但是有時候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以後還是要剋制自己,不能用豺狗語言,要多用長頸鹿語言,讓自己和孩子都成為心胸寬廣的人,還要讓自己和孩子的視野更遠、更廣。看了後面的`家庭活動,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我們可以試着做做,比如有一篇“主題:風盈生命之體驗”,標題:“感恩”,家長帶着孩子一起做這個事情,每天寫一篇感恩日誌或者寫幾句話也行,久而久之,我們就會對什麼事情都是感恩的態度,不會計較。

這幾部分書中主要提供了大量的遊戲和故事,如何把評判解讀成需要,如何將憤怒轉化為感受和需要,如何處理憤怒的情緒等等……有的遊戲可以和老公和孩子一起做,即可以從中學習也可以增進親子感情。我們跟着師傅一起努力學習,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最後祝福家人們的孩子都越來越優秀,家庭越來越幸福。

今天讀的主要是“無錯區”的故事分享,也是總結這本書的內容,故事是在教我們用什麼樣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怎樣和孩子合作,還有家長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怎麼樣可以滿足等等……

我們已經讀了2本書了,《家庭心理學》、《非暴力溝通親子篇》,雖然書的內容不是所有的都能記得,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在用,我覺得對我的幫助還是挺大的,比如現在小孩有問題問我,我都是很有耐心的回答,以前問多了我就嫌他煩,還有就是他以前犯錯了我不等他解釋就一頓發火,現在同樣的情況發生,我也很想發火,但是我停頓幾秒不説話,發現好像就沒火氣了,接下來就會問他什麼情況,聽聽他的解釋,所以我覺得我在慢慢的改變,在這裏我要感謝師傅,帶領着我們一起成長,期待我們學到的更多。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着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深深藴含着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有點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最近媽媽替我借了一本名為《父親》的書,作者叫樑曉聲。其中87頁的“母親”這篇文章讓我十分感動。

文章中有一段情節:我們知道母親像許多女人一樣,並不膽小,卻極怕樹上的“洋拉子”那類毛蟲。榆樹錢當年對我們是佳果。我們只想到母親是由於害怕“洋拉子”就不敢給我們擼榆樹錢兒了。

有一天母親被工友攙了回來——母親在樹上擼榆樹錢兒時,忽見自己遍身爬滿“洋拉子”,驚掉下來……

看到這兒,我知道這位母親是一位好媽媽,她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吃上榆樹錢兒,解解饞癮,不顧危險,偷偷地爬上她們公司旁邊那一棵高高的榆樹上。

由此我想到我的媽媽,她是一位美麗又能幹的女人。前幾年爸爸經常出差在外,家裏就剩下我們母子倆。媽媽白天上班,有時晚上還帶着我去她們單位上晚班,太忙的時候,就給我二十元,讓我自己到樓下的“日月人”飯店去吃,我呢,就花了十九元八角,剩下二角交媽媽。媽媽説:“兒子你真能吃,喜歡吃就多吃,一定要吃飽,媽媽上班就是為了讓你吃得好一些,快快樂樂的健康成長”

。其實媽媽一天的收入也就是二三十元,看到我想吃,她一點也不心疼錢。相反媽媽對自己卻很小氣,我很少見她吃雞大腿,每次吃雞時她總説,她喜歡吃雞脖子,我竟相信了。直到有一次,我外婆來到我們家,我才知道,原來媽媽是捨不得吃,故意那麼説的。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就像寶”,我現在深深體會到這句歌詞的意義,媽媽我想對你説:“媽媽,我生活很幸福,謝謝您!”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今天我們讀了《地球救護記》一文,講的是在恐龍時代地球非常和平。

而有了人類,戰爭的硝煙吞沒了天空。現在人類開始腐敗了,為了蠅頭小利而亂砍濫伐,破壞森林,不久的將來世界將是一片灰的色彩。藍藍的天暗了,白白的雲黑了,綠綠的樹“哭”了。不知少年後,一株樹苗也會值千金,風肆意地刮,雨盡情得下,沙塵暴也會時不時地來侵擾,這就是大自然給人類的懲罰。這時人類才後悔莫及。但還有些人仍沒悔悟,竟用老樹做一次性筷子。所以森林的面積逐漸減小。我們如同五彩斑斕的“染料”,要幫助地球恢復“容貌”。

讓地球重現春機盎然,生機勃勃。讓綠色與我們同行,讓花香伴我們成長!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我看過很多書,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三毛流浪記》。

書裏面的主人公三毛是個讓我既同情又敬佩的人。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的是貼廣告用的漿糊,睡的是垃圾車。在這樣的情況下,三毛仍然保持樂觀的心態。他和一起流浪的小夥伴積極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受到大家的喜愛。

書裏三毛的流浪生活是如此悽慘。相比較之下,現在和三毛同齡的我真是生活在“蜜罐”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爸爸媽媽把最好的東西給我,可有時我還和他們鬧情緒,想想真是慚愧。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當我讀完了《城市的眼睛》這本書以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問題。故事講述了星河村的朱迪和媽媽一起來到了爸爸所在的城市,還認識了沙鵬、盧晶晶這些好朋友,生活的很快樂……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盧晶晶的爸爸拋棄了她的母親和盧晶晶,而不久之後,朱迪的爸爸又因為車禍離開了人世……

但是,在朱迪的媽媽胡秀娟的不斷努力下,這個家庭又變得快樂起來,雖然朱迪還是很想念爸爸,但是他也學會了堅強,在朱迪的家中,雖然他們母子二人並不富裕,但是卻仍然保持着家應該有的温馨。這又讓我想起了平常在電視裏經常看到這樣的故事,是啊,財富不是最重要,至少對於一個家庭來説,財富不代表一切,最大的財富,只不過是屬於每一個家庭的温暖。

而對於故事中的嚴晶晶來説,爸爸,是她日夜都盼望的人,但是嚴晶晶的父親拋棄了她和她的母親,嚴晶晶曾經温暖的家,以及她與爸爸的親情,彷彿瞬間瓦解了,但是,她還是希望,有一天,她的爸爸會從新回到她身邊……嚴晶晶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她還擁有她的好朋友,也有人照顧她,這對她來説,也許是另一種温暖吧!

親情、友情、温暖……在《城市的眼睛》中,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與"情",也許吧,城市不就是由這一個個平凡而有不平凡的家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組成的麼!

城市的燈光就是城市的眼睛,在這茫茫的燈光下,還有無數的温暖,無數快樂的家庭,也有無數的故事在發生……

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温暖,是家庭,是"情"……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當我第一次拍捧到這本書時,心裏有些不屑,特別是在我看到書皮上的簡介的時候,心裏想:遠處的星星和紅軍過草地有什麼關係呀呢?但當我看到四分之一是,以前的想法來了個天翻地覆。到底是什麼在吸引我的呢,趕快來看看吧。

這本書是以紅軍過草地為主題,以歐喜洋,湯敏吉,沈得天?這些人物為主角,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他們組建的收容隊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和危險,終於走出了草地。其實,剛開始我也和罈子他們一樣,認為草地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沒有敵人,沒有危險,有什麼可怕?但是在作者的生動的描寫下,我終於明白了草地是如此險惡。我不得不佩服他們,在飢餓面前不低頭。其中,我最喜歡沈得天,我喜歡他的機智,他的堅持。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那棵青欏,他們也就不可能走出草地。

作者的描寫十分細緻,每當我讀到有人因飢餓而與世長辭,我的淚便像斷了線的珍珠,不斷的往下落。又想到了我,豐衣足食卻仍不滿意。每次吃飯都要剩一點,特別是

我那挑食的壞毛病,我不喜歡吃青菜和肥肉。只有看到碗裏有青菜,便會把嘴巴撅的老高老高;只要看到肉上有肥肉,哪怕只有一點點,我也會將那一整塊肉扔進垃圾桶?讀完了這本書,給我了很大的啟示,它不僅幫我改掉那些壞毛病,還讓我明白了我們紅軍的精神,我不得不説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一部科學幻想小説。

蘇格蘭航海家格蘭特船長駕駛遊船“鄧肯號”於兩年前在海上遭遇風浪遇難失蹤,船主格里那凡得到線索後,立即請求英國政府派遣船隻去尋找倖存者。可是英國政府對蘇格蘭人一直非常歧視,竟然拒絕了格里那凡的請求。格里那凡對英國政府的態度感到十分憤慨,只有另找搜尋的辦法。

格里那凡毅然決定自行組織搜救隊,親自去完成找尋工作。他帶着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以及自己那見識多廣、博學多才的妻子,一起穿過南美洲的草原,橫貫澳洲內地和新西蘭,環繞了地球一週。一路上他們克服了千辛萬苦,憑着僅有的一張模糊不清的求救信和無比的毅力、勇敢,戰勝了無數艱險,終於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

格里那凡以及他的同伴勇敢頑強,面對困難毫不退縮。這種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想想自己,每當遇到一點兒小困難就害怕,想打退堂鼓,這怎麼行呢?正如貝多芬所説:“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只有勇敢的面對困難,不向困難低頭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格里那凡夫婦以及地理學家也有着值得我們學習的人與人之間無私的愛。連英國政府都不同意花費那麼大的人力、物力去尋找倖存者,而格里那凡夫婦卻僅憑一張漂流瓶裏的求救信,自行組織搜救隊環繞了地球一週,最終找到了格蘭特船長。在我們生活當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有着這種對陌生人的關愛呢?看着格里那凡夫婦的所作所為,我終於明白了:我們的生活因愛而精彩!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己的童年寫的長篇小説。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的生活,高爾基就生活在這種惡劣的環境裏,可是他還是那麼努力,堅持,奮鬥!

高爾基的小名叫阿廖沙,他自幼喪父,跟隨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脾氣暴躁、有貪錢的人。主人公阿廖沙常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產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都阿廖沙幼小童年的悲痛。

我和阿廖沙對比,我遠遠比不上阿廖沙。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吃得飽,穿得暖。可我常常抱怨父母不能滿足我這,滿足我那。真是一個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啊!

看了《童年》這部小説,我深受啟發,也更加懂得了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愛護幼弱的好孩子!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靜靜地合上《追風箏的人》書卷,淚水瀰漫上了我的雙眼。“為你千千萬萬遍”這一句簡單樸素,卻又無比深沉真誠的話貫穿了整篇小説,也是最打動我的句子。

當我在書店看到《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書名時,就已經產生了無限聯想。再看它的封面——那是一個黃昏的天空,斑斕彩雲層層鋪開,卻被從正中央撕開了一個口子,彷彿是要把人們帶到更深更廣遠的未知世界。一隻拖着長長尾巴的風箏在夕陽餘暉中翩翩起舞,在五彩斑斕的雲彩上留下剪影,彷彿是一個夢。因為一個書名,因為一個美好的引人聯想的封面,我買下了它,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對的。

在隨後的閲讀中,我知道了一個關於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哈桑出生的時候,學會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而阿米爾學會的第一個詞是爸爸。當僕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因為幫助阿米爾贏得追風箏大賽的冠軍,而被其他富家少爺施暴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最願意為之付出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裏默默注視,不敢挺身幫助哈桑。阿米爾因為懦弱不能挺身而出,因為不能挺身而出無法面對哈桑。不但如此,阿米爾最後用卑鄙的手段栽贓了哈桑,讓哈桑父子永遠離開了他的家。

後來阿米爾移居美國,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得知哈桑有困難的消息時,他終於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的旅程。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一切都已改變。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見到了荒廢的家,想起了曾經與哈桑在這塊土地上無憂無慮度過的童年。也得到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着中年的阿米爾……一場救贖再次開始。

故事的最後,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飄泊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當我看到阿米爾為了哈桑的孩子與童年宿敵生死相搏差點失去性命的時刻,我頓悟了,這都是他應該負的責任,替他父親贖罪也好,替他自己贖罪也好,就算死,他也必須把哈桑的孩子奪回來撫養成人。搏擊的場面血肉模糊,讓我不能想象,可是我知道,阿米爾在做可能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自我救贖。他對哈桑有太深的歉疚,這份歉疚足以讓他抱憾終生。其實我也感受到,阿米爾的人性沒有泯滅。對待自己的侄子,他像哈桑對待自己一樣,有一腔深深的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阿米爾,人性的卑劣與高尚時常交織在一起。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拉辛汗,在阿米爾最迷茫的時刻,及時指出了一條讓阿米爾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哈桑,用善良用美好裝點出一個人生。

書中的結尾處阿米爾對哈桑的孩子索拉博有説出了那句話。

“為你,千千萬萬遍。”

哈桑應該也聽得到。這一次。是阿米爾千千萬萬遍地去懇求哈桑的原諒。追求自己對自己因為懦弱犯下過錯的原諒。小説最後兩字是“我追”,我想這不僅僅是追求童年時代風箏大賽的風箏,更是在渴望一份真誠善良的人性的迴歸。眼淚再次流下,我相信,總有一天,書中也好,生活也罷,人性最初的那份純潔一定會回來。我相信,風箏就是線,牽引着一場人性救贖的故事。每個人都在追逐着,有人為了曾經的承諾追逐,為了將來的幸福追逐,為了現在的友情追逐。追逐那些他們曾經遺失的,藏在心底的和衷心期盼的。

“為你,千千萬萬遍”,繞了一個大圈,越過了一年又一年,才知道原來那個追風箏的身影,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才是最能打動我,同時刺痛我的所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