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遊戲與兒童治療

來源:文萃谷 3.19W

引導語:沙盤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心理治療體系,尤其是作為心理分析技術與藝術和表現性心理治療方法相結合的主流發展。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沙盤遊戲與兒童治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沙盤遊戲與兒童治療

  沙盤遊戲來源

多拉·卡爾夫(f) 1904年12月21日出生於瑞士。1944年,通過孩子之間的交往,卡爾夫認識了榮格的女兒萊格特(GetJung-Baumann),並保持着終生的友誼。通過格萊特的介紹與安排,卡爾夫認識了榮格。1949年,作為兩個孩子的單親母親,卡爾夫開始了她在瑞士蘇黎世榮格研究院6年的學習,並由榮格的夫人愛瑪·榮格為其進行心理分析。為了靠近研究院方便學習,她買下了昭裏孔(Zollikon)的一棟古老的房子。該房子始建於1485年,庭院中有着美麗的噴泉,“沙盤遊戲”有了一個理想的出生地。卡爾夫讓榮格的兒子皮特·榮格來幫助裝修房子。皮特是一位建築師,並帶有心理分析的靈感。裝修後的房子讓榮格本人都十分羨慕,並開玩笑地説要和卡爾夫互換彼此的房屋。

1954年,卡爾夫參加洛温菲爾德在蘇黎世的討論,深受啟發,也由此引發了一種內在的夢想,尋找一種能夠有效幫助兒童心理分析的方法與途徑。於是,卡爾夫決定去倫敦跟隨洛温菲爾德學習其“遊戲王國技術”,並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榮格。榮格回憶起他自己曾在1937年聽過洛温菲爾德的有關報告,並且同樣有着深刻的印象,於是對卡爾夫的計劃給予了鼓勵和支持。

1956年,完成了蘇黎世榮格研究院所有課程與要求的卡爾夫,由於沒有大學文憑,不能獲得榮格心理分析家的資格。於是,卡爾夫寫信給洛温菲爾德,前往英國倫敦洛温菲爾德的論據開始了她的“遊戲王國技術”的學習。在此期間,卡爾夫還從師於維尼考特一段時間。英國的榮格心理分析家,以其兒童發展理論而著稱的麥克爾·弗德漢姆,承擔了對卡爾夫的指導。一年後卡爾夫從英國返回瑞士,她把洛温菲爾德的“遊戲王國技術”與榮格分析心理學相結合,也致力於把東方的思想融會以更為有效的兒童心理治療實踐中。為了區別洛温菲爾德的“遊戲王國技術”,卡爾夫用了“沙盤遊戲”來命名自己的理論與實踐。

  沙盤遊戲寓意

“沙盤遊戲”(sand-tray and sand-play)的名稱給了三個“關鍵詞”:“沙”、“盤”和“遊戲”。首先,兒童喜歡沙,似乎是對沙具有某種出乎天性的情感。幾乎所有的幼兒園裏都有“玩沙地”和“玩水池”,同樣是一種天的沙的遊戲。兩個盤子,一個盛沙,一個盛水。洛温菲爾德開始的時候就這樣做了。卡爾夫改造後的沙盤,兩個都加上沙子,但其中一個用做“幹沙遊戲”,另外一個則可以加水進去,被稱作“濕沙遊戲”。濕的沙盤更容易玩出搭建城堡、挖洞建橋等遊戲效果。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因而,遊戲中包含着天性的恢復和阻礙,於是,也就能在遊戲中得到治療與治癒的條件和機會。

  沙盤遊戲在兒童治療中的應用

  1 心理治療

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心理治療體系,尤其是作為心理分析技術與藝術和表現性心理治療方法相結合的主流發展,沙盤遊戲被廣泛地運用在了心理諮詢、心理評估、心理治療、心理教育、人力資源開發和EAP,以及專業心理分析的諸多領域;尤其是沙盤遊戲與學校心理教育的結合,在我們國內獲得了重要的發展。沙盤遊戲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包括:心理診斷與綜合性心理評估;各種心理壓力、緊張和焦慮的.輔導與緩解;各種心身疾病的專業性心理分析與治癒;同時,沙盤遊戲治療也可以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心理教育技術,可以在心理健康的維護與人格發展,藝術表現與創造力的培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引導來訪者獲得以自性化為目標的人格發展與心性完善,感受心靈所能達到的境界。

1.1沙盤遊戲在兒童心理治療的應用自沙盤遊戲問世以來,逐漸獲得國際臨牀心理學界的推崇,被公認為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與傳統的兒童心理療法相比,沙盤遊戲特別適合兒童,國內外已經將其廣泛運用於兒童諸多心理疾病的治療。兒童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是沙盤遊戲的一個良好適應證。PTSD是指兒童遭受嚴重的創傷性體驗後出現的持續性焦慮狀態,是常見的兒童情緒障礙性患疾之一。創傷指的是災難性事件,包括各種各樣的虐待或天災人禍等,這種創傷經歷特別是受虐經驗對於兒童來説尤其難以承認,更難以用語言將其表達出來。

沙盤遊戲療法能為兒童提供一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在這裏兒童通過象徵、隱喻的形式不僅可以再現出與創傷經歷相關的情景以幫助發現問題,同時也可以宣泄出與創傷經歷相關的複雜情感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Grubbs對沙盤遊戲運用於性虐待所致PTSD兒童的療效進行了探討,發現沙盤遊戲是創傷癒合與轉化的強有力的媒介,在沙盤遊戲中,這種兒童顯示出釋放他們的創傷以及逐漸癒合的過程。Louise對56名4~5歲遭遇海嘯後的PTSD兒童進行了沙盤遊戲治療,經過4個月每星期1次的沙盤遊戲治療,這些兒童獲得了積極有效的轉變。沙盤遊戲對兒童品行障礙也有着良好效果。品行障礙是指在兒童少年期反覆、持續出現的攻擊性和反社會性行為。

沙盤遊戲能為此類兒童提供發泄憤怒和表達攻擊行為的途徑,讓他們在虛擬的空間裏將其憤怒和攻擊性的行為物化地演示出來,從而耗散其攻擊性心理能量,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台灣的施玉麗等用沙盤遊戲療法對1例對立性反抗疾患的兒童進行了療效研究,發現沙盤遊戲可以讓兒童自由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世界、體驗並宣泄負性情緒、釋放被壓抑的能量,並使他們從沙盤所建構的故事情境中習得與人相處的適應性行為。陳靜對行為問題兒童的團體沙盤遊戲治療進行了探討,選取了30名行為問題的兒童,隨機分為5組進行團體沙盤干預,經過8次(每星期1次)的沙盤遊戲治療,這些兒童的症狀得到了有效改善,通過兒童沙盤作品的主題、Conners行為量表前後測分數以及老師家長的評價等方面的改變得以體現。沙盤遊戲療法能夠明顯緩解焦慮性情緒障礙兒童的焦慮情緒。張利濱等對20例7~14歲焦慮性情緒障礙兒童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例。治療組接受8次沙盤遊戲治療,1次/周,50 min/次;對照組不接受沙盤遊戲治療。治療前後均採用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SCARED)表、艾森克人格問卷兒童版(EPQ)量表等心理測驗工具進行評估。結果顯示,沙盤遊戲治療後,治療組SCARED量表焦慮總分和EPQ量表N分量表得分均比治療前明顯減少,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提示沙盤遊戲療法能有效地降低焦慮性情緒障礙兒童的焦慮情緒,並提高焦慮性情緒障礙兒童的情緒穩定性,説明沙盤遊戲療法能有效地緩解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

沙盤遊戲對一些兒童神經症,如遺尿症、厭食症、運動性抽搐、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對照研究等同樣有着積極效果。國內部分學者對沙盤遊戲在兒童自閉症的療效也進行了探討,證實沙盤遊戲對自閉症兒童有着積極作用。由上可見,沙盤遊戲作為兒童心理治療的有效手段,有着廣泛的臨牀適應證。

1.2沙盤遊戲在成人心理治療的應用隨着沙盤遊戲理論和實踐的日趨完善,沙盤遊戲的治療對象已不再侷限於兒童,而被廣泛應用於成人的心理治療中。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沙盤遊戲能有效地治療成人的各種心理疾病,如抑鬱症、邊緣型人格障礙、藥物與酒精依賴、人格失調和自戀型人格障礙,以及各種身心疾病等。Ammann把沙盤用於1例嚴重抑鬱症的女性並取得良好效果。李江雪等把沙盤遊戲用於治療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女大學生,經過了16次以沙盤遊戲為主的心理分析治療,患者在邊緣人格的核心症狀尤其是情感和衝動行為方面變化明顯,各項神經症狀均有了很好的緩解;各項人格問題也得到較好改善。Zoia把沙盤遊戲帶進公共戒毒所,證明了沙盤遊戲對藥物依賴的患者同樣有效。另外,她還運用沙盤遊戲有效地治療了1例患遺傳進行性肌肉萎縮症的患者。另外,一些心理學家還將該方法應用於非臨牀人羣,如在心理諮詢、夫妻諮詢、家庭治療、企業和團隊的組織和管理中的應用,整合了格式塔、催眠、角色扮演等方法。還有一些治療師在阿德勒自我心理學、家庭系統治療理論的背景下使用沙盤,使之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2 心理教育

沙盤遊戲開始逐步走進學校,並被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所運用。沙盤遊戲的工作原則並非單純以來訪兒童的心理症狀為工作目標,而更注重其內在心理的充實與發展,在兒童的健康成長方面,如培養自信與人格、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等都發揮着積極的作用,因此特別符合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張,為學校心理教育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根據國內外一些實證研究,沙盤遊戲尤其對於學校中存在焦慮、注意力集中困難、言語溝通困難以及適應困難等問題的兒童有良好效果。陳順森等通過一系列干預實驗考察了沙盤遊戲對緩解中學生考試焦慮的效果並將其與放鬆訓練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沙盤遊戲與放鬆訓練一樣能夠有效地干預國中生的考試焦慮情緒,且干預效果的保持性優於放鬆訓練。台灣的林明清把沙盤遊戲用於1例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兒童的治療,經過16次的治療,發現此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衝動等問題都有了明顯改進。櫻井素子等對一所澳大利亞的重度語言障礙兒童學校全體學生進行沙盤遊戲的嘗試,發現沙盤遊戲對改善這些兒童的言語溝通及人際交往能力有着良好效果。Van Dyk等通過對幼兒園兒童一系列的沙盤遊戲干預發現沙盤遊戲是一種積極肯定的方式幫助適應障礙兒童緩解不良情緒及緩和內心衝突。兒童大部分難以用語言表述和宣泄自己的心理焦慮、壓力與無助,這些壓力和不良情緒使兒童表現為各種情緒、行為或適應等問題,這些問題雖沒有達到心理障礙性疾病的診斷標準,但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產生很大影響。沙盤遊戲恰恰為這些兒童提供了有效表達和釋放情緒的途徑,通過玩沙子、玩具模型,他們不僅可以通過自由宣泄消極情緒讓身心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通過沙盤重構自己的意識或無意識認知,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與治癒因素,從而獲得心性的修養和人格的健全發展。

  3 診斷

沙盤遊戲不僅可以用於多種心理疾病的治療,在其發展過程中,沙盤遊戲治療師和研究者們還看到了其作為一種臨牀診斷工具的潛力。維也納大學兒童發育研究者Buhler把沙盤作為診斷和研究工具,在沙盤遊戲發展的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她把自己的技術命名為“世界測驗”,並將其標準化。她以兒童為研究對象做了一系列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世界測驗”作為一種診斷技術可以用來區分“正常人”和“病人”。她還發現,這種技術有助於診斷情感障礙或智力障礙。隨後,有學者等在“世界測驗”的基礎上,研究對象轉向成人。他們將自己的這項診斷技術命名為“小世界測驗”,研究證明了病人與正常人存在着差異。教育心理學家Bowyer首次把世界技法用於兒童的臨牀指導並使此研究方法更加標準化,她制定了用於分析沙盤作品的5個評分標準(沙盤中所使用的區域、攻擊性主題、對沙盤的控制、沙的運用和沙盤作品的內容),並且發展了分析正常和異常組沙盤作品的常模。除了區分正常與非正常之外,Bowyer還指出了年齡和智力因素對沙盤的影響。國內的沙盤研究者申荷永、蔡寶鴻等以初始沙盤為研究對象,選取65個國小生測試,分為行為問題兒童和正常兒童兩組。然後把他們按照研究者在理論和臨牀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初始沙盤主題特徵編碼表進行編碼分析並計分,最後用logistic迴歸分析找出了對行為問題兒童具有診斷意義的沙盤主題特徵。他們認為初始沙盤具有特殊和重要的診斷意義,不僅反映來訪者的問題,也提供治癒的希望、線索和方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