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服飾的階層特點

來源:文萃谷 2.62W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是中國曆朝紡織染色工藝最發達的朝代。清代的服飾在這樣一個等級分明的朝代,各個階層都有其自己的特點。下面為你整理清代服飾的特點,別忘了收藏哦!

清代服飾的階層特點


  清代官服

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官帽與前朝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緯帽,按 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孔雀翎。翎稱花翎,高級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並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親王或功勛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

皇帝有時還賞穿黃馬褂,以示特別恩寵。影響所及,其他顏色的馬褂遂在官員士紳中逐漸流行,成為一般的禮服。四、五品以上官員還項掛朝珠,用各種貴重珠寶、香木製成,構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點。絲紡繡染及各種手工專業的進步,為清代服飾品種的豐富創造了條件。

  清代男裝

清代男裝主要是長袍和馬褂,袖端呈馬蹄形是歷代不曾見過的。長袍造型簡練,立領直身,偏大襟,前後衣身有接縫,下襬有兩開衩(古時稱“缺褲”),四開衩和無開衩幾種類型。皇室貴族為便於騎射,着四面開衩長袍,即衣前後中縫和左右兩側均有開衩的式樣,平民則着左右兩側開衩或稱“一裹圓”的不開衩長袍。滿清時期長袍外面的馬褂身長不過膝,袖寬且短。衣服上的佩飾比較瑣繁,一個金銀牌上垂掛着數十件小東西,如耳挖子、鑷子、牙籤,還有一些古代兵器的小模型,如戟、槍之類,佩掛飾物在清代已經形成風尚。

男裝中以褂最為盛行,馬褂是滿清男子四種制服之一。四種制服為禮服、常服、雨服和行服,馬褂即行服。馬褂自康熙年間進入富家後,軍服也用此制。

馬褂做為外用,有單、夾、棉幾種不同做法,一般採用石青、紺色、黑色等較素的顏色,習慣上不用亮紗原料。在乾隆年間,有翻毛皮馬褂,為貴族服用,官職人員着褂在胸前背後綴有補子叫“補褂”。馬褂又名“德勝褂”。清初馬褂採用天藍色。乾隆時以玫瑰紫為佳,清末深絳(赤、大紅)最流行,民國時期流行淺灰和淺駝顏色。

  清代女裝

清代女裝,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着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着“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至於後世流傳的所謂旗袍,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清代後期,旗袍也為漢族中的貴婦所仿用。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繡花和襉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繡等為飾,史書記載“……鑲滾之費更甚,有所謂白旗邊,金白鬼子欄干、牡丹帶、盤金滿繡等各色,一衫一裙……鑲滾之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鑲條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綾綢,新時離奇,變色以後很難拆改。

又有將羊皮做襖反穿,皮上亦加鑲滾,更有排鬚雲肩,冬夏各衣,均可加工……”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女不纏足不着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於漢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旗裝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點外,不同時期的組合特徵仍比較鮮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