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民事糾紛案例分析大全

來源:文萃谷 2.66W

民事糾紛現在越來越多,要想了解民事糾紛就要查找一些經典的案例。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經典民事糾紛案例分析大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經典民事糾紛案例分析大全

  經典民事糾紛案例

宋某是一家中日合資公司財務部的會計。一天上班時,她擅自溜出公司,到自由市場去買水果。被公司財務部經理髮現,口頭對其進行了批評警告。

一週後的一天,宋某又在上班時,偷偷跑到外面去逛商場,不幸被公司副總經理遇見,當場抓了個現行。

針對宋某這兩次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公司根據企業內部的《員工守則》:“上班時間內逛商店(場)、買東西的行為,屬於乙類過失……對犯乙類過失者,第一次書面警告後,第二次再犯立即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做出了與宋某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宋某不服,認為:公司並沒給過她書面警告,所以,不能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公司則認為:宋某兩次違紀的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雖然,公司對她的第一次乙類過失,沒有書面警告,而是口頭警告,那也只是公司處理程序上的小問題,並不能影響對她兩次違紀行為的認定和給予她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理。

分析: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的過程中,雙方當事人不僅要受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的調整,而且還要共同遵守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包括《員工守則》);如果,這種規章制度不違背勞動法律法規的義務性規範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條款,那麼,它對雙方當事人都具有約束力。

本案中的《員工守則》是企業規章制度的一部分,是對職工行為準則的規範,也是對企業處理職工時的程序規定。因為目前法律法規對職工的違紀行為,不可能一一列舉,勞動合同中一般也不具體規定何種行為為違紀行為,以及違紀行為達到何種程度,企業有權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條款。所以,企業的《員工守則》或規章制度就對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的這一空白,進行了補充規定。

企業在對職工的違紀行為進行處理時,必須適用《員工守則》或規章制度的實體性規定和程序性規定。宋某的兩次違紀行為,均屬於《員工守則》中規定的乙類過失,但公司對職工的乙類過失應“第一次書面警告”,然後,第二次再犯才能“立即解除勞動合同”。即公司以乙類過失為由,解除與職工的勞動合同時,必須經過書面警告的程序。

程序規定和實體規定密不可分,程序不合法的處理決定本身也是不合法的。本案由於公司對宋某的第一次違紀行為未給予書面警告,第二次違紀行為就不能直接產生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即公司作出的.,與宋某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因處理程序不合法,而應予撤銷。

  民事糾紛解決方法

協商解決。主要是指發生糾紛的雙方,在經過充分的交流和溝通之後,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協商解決糾紛和分歧。

協商解決的優點很明顯,程序簡單,靈活多變,雙方都能接受,達成和解,效果較好。缺點就是民事糾紛的發生可能反覆多變,所以在和解之後,需要達成協議,確保協商的結果

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公安局,司法局或者某個中間人的主持下,雙方都能夠平心靜氣,互相理解,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促使糾紛的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完成糾紛的解決。

這個方法的優點是,能夠比較大的節約社會上的司法資源,而且形式靈活多變,處理糾紛快捷,便利,而且沒有什麼其他後果,協議執行效果好,後續糾紛機率很低

訴訟解決。是指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關係的總和。這裏面就涉及訴訟雙方,律師,法官,法院的司法評判,雙方各自的舉證,證據,法官最後的判決

訴訟解決的優點很明顯,客觀性,追求證據客觀性;合法性,合乎法律;但是訴訟解決也有明顯的缺點,耗時費力,花錢多, 週期長,結果合法,但是不一定能夠合理,合乎道德

仲裁解決,發生糾紛的當事人根據達成的衝裁協議或者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仲裁機構審理,做出客觀性的裁決,最後當事人對裁決結果執行或者人民法院或其他仲裁機構申請強制執行,從而解決糾紛。

仲裁解決的優點很明顯,就是法律執行的強制性,客觀性,而且仲裁機構的專業性,能夠確保裁決的公正。缺點也很明顯仲裁機構的獨立性,決定了它的權威性和不容置疑的特質,仲裁的範圍有限,面相對窄。

  環境民事糾紛的解決方法

(一)三同時制度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二)限期治理制度

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限期治理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3年)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準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三)排污收費制度

對象:超過國家或地方的排放標準排放污染源的企事業單位。

例外情況是:

(1)向水體排污的單位,即使未超過排放標準,也要繳納排污費,如果超過國家或地方的排放標準,要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污費,即實行雙收費;

(2)向大氣和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其排放濃度不得超過國家或地方標準,達標排放的徵收排污費,超標排放的應限期治理並課以罰款。

(四)環境民事侵權責任(特殊的構成要件與免責事由)

無過錯責任、不要求行為違法。(達標排污、已經繳納排污費是承擔行政責任的要件)

免責事由:

1、不可抗力造成並及時採取合理措施;

2、受害人自我致害(不能是小孩的自我致害);

3、第三者過錯。(注意:仍然告污染者,第三人作為無獨三)

(五)環境民事糾紛的處理程序

1、環境行政處理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行政調解),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民事訴訟,不是行政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環境民事訴訟:時效3年;舉證責任倒置;因果關係推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