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審美意藴無限開拓的人體素描教學研究論文

來源:文萃谷 9.22K

[摘要]用二維平面形式呈現是人體素描是主要的繪畫手段,它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當代人藝術的表現形式千姿百態,嚴謹教學下的素描訓練很難表達當代藝術人崇尚自由的藝術觀念。這也是當今藝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解決這個現實問題,就需要重新認識素描及教學思維。本文以人體素描教學為例,闡釋瞭如何在有限的視覺圖示下尋求審美意藴的無限開拓。

談審美意藴無限開拓的人體素描教學研究論文

[關鍵詞]審美意藴;人體素描;教學藝術

家們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對人體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這源於他們對寫實主義有着強烈的渴望,並最終將人體素描教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系統性和嚴格的學院教學體系,並且一直延續至當今的藝術學院教學。羅丹曾説過:“在任何民族中,沒有比人體的美更能激起富有感官的柔情了。”不同時代的藝術家通過人體的繪畫形式來表現自我,以及反映他們的內心世界。和其他類型的藝術表現形式一樣以二維的平面形式作為繪畫手段的人體素描,自身具有不同的特點和侷限性,經過漫長的繪畫發展演變史,我們可以看出以圖示方式呈現的素描,又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並且不被其他形式所能代替。

一、通過素描訓練表達自由的藝術觀念

學院的系統教學中,素描的練習的目的是獲得基本的造型能力。學生從素描訓練中獲得紮實的造型能力,除了要對造型有關的形體、結構、解剖、透視、明暗等基本知識進行系統地掌握外,還要具有造型意識、表現方法的認識、理解和掌握上。你在繪畫中能理解多少,就能表現多少,因此“理解”在素描學習中有着重要的意義。漫漫的藝術長河,從現實主義到印象主義,再到表現主義,人體素描的概念也隨之發生了許多改變。如今的藝術家打破繪畫道路上的各種束縛,從人體素描寫生中得到有關繪畫的表現知識和表達技巧,再形成具有自己風格的視覺表現力,最終發揮其獨有的藝術創造能力。現實生活的真實面貌是一切繪畫手段產生的沃土,也是藝術家的主觀情感表達的來源。但藝術家們並不總是一絲不變地在他們的作品中反映現實,一種完美和個性化的世界是他們在藝術道路中一直在追求的,我們可以從他們的作品中體會到這一點。我們有時會對錶現對象,採用在畫面中建立一個虛幻的、一種無限遐想的空間形象和空間世界的寓意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在這種寓意的表現手法下,諸多類似一些存在於非現實的空間中寫實的、細膩的、靜態的形象和形體,又會出現表述性要素的缺失的情況。因此,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在素描人體寫生教學中深思:自由的藝術觀念如何通過嚴謹的傳統技法的素描訓練來表達。

二、將素描中的線進行東西方思維的交融

中西方繪畫理念與審美特質的不同決定了中西方繪畫行為方式的相異性。在繪畫領域中,也體現出了兩者文化觀念的不同。其中,在中國畫中物象表現出的是很強的平面特點,這是通過線的痕跡表現出來的,而在西方繪畫中,物象表現出的立體空間感覺是建立在傳統西方焦點透視法上的,兩者有着本質的不同。運用線進行造型的藝術特色是用豐富變化的線條穿插從而表現出物體的形象結構。用“線條去思維”的繪畫思考方式去觀察和表現所畫物象,是我們在長期人體素描寫生教學中一直引導並強調學生去學習的。線體現了客觀事物的輪廓、起伏、結構、動勢等視覺感知,在此時它是抽象化、形式化的思維活動。在人體素描教學中,我們切忌不能單純的用“線”這一概念,我們要追求線條的形象,強調線的概括力和生命力。讓每一根線條記錄畫家內心的軌跡,有着鮮活而獨立的面貌,產生的各種長短、曲直形態等等。還要學會在人物素描寫生中用筆來表現客觀物像表層次的東西,具有審美意義的結構形象則要通過筆的多樣化去編織,表現方式自由多樣。教學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如何理解“明暗”或“立體效果”,從傳統西方美術觀念中的素描的“立體效果”走出來,進入來自物和形的聯想和暗示。要實現自由地運用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用筆形式,就需要在寫生中主動排除形態障礙(由於光源的存在所導致的色彩傾向、明暗層次以及物像的機理變化所形成的)並體現出畫家對立體空間的分割能力。我們在進行繪畫時,由於視點的變化,想要表達的內容並不一定全是肉眼所觀察到的,根據形體的塑造進行繪畫時具體的筆線的運用和主動加入一些由於視點變化想畫而有可能看不見的東西,這樣才能收穫更大的自由和解放。在人體素描寫生中,我們對東方線性藝術思維方式的感悟不能受限於西方傳統的素描訓練方式。除了賦予“線”記錄主觀對客觀世界感受的藝術語言功能外,還要讓它具有強大的精神因素。西方素描中的線條本身沒有獨立的價值,它更多的是依附於表現的對象中,需要在塑造時對象的形體、結構、明暗等被弱化。中國畫家要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思維,能夠分析、提煉出“線”符號。線是在素描中相對客觀而獨立的一種形式表達研究,這值得我們更認真、深入地去研究它。

三、在人體素描寫生中融入新觀念,進行思維的變革

  (一)在人體素描寫生中融入新觀念

生命的載體作為人體素描寫生中的主體,我們要讓視覺意識呈現出新的面貌,要用獨特的形式語言進行創造,呈現客觀主體運用特有的審美認識和特有的視覺方式,主動的對客觀對象進行重新構建和修正,不斷融合在觀察中發現的物象新的元素和固有的視覺經驗,呈現出主體對於客觀事物特有的審美認識和觀察方式,並在滲透、吸收、改進中不斷完善。隨着視覺感受能力的逐步升級會促使我們不斷調整和完善已有的語言形式,影響着物象中的表現性因素的變化,構建出新的語言體系。在長期的素描教學實踐中,我們習慣了運用點、線、面這一基礎語言形式要素的來進行敍述,至今也沒有其他的語素能夠代替他們。一幅作品的形式完整與否,我們要根據點、線、面這些形式要素及畫面的需求,使之變成另外一種形式,必需按照審美法則和規律將其進行重新組合或分割。我們在教學中一直強調和要求學生儘量做到在人體素描寫生中,把視覺中和客觀真實中的“形”相區別,擁有這種觀察理解的方法,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繪畫中,有助於他們在寫生過程中對於形的刻畫和對人物造型的充分體現。我們還要求學生理解的“寫生素描”是一定觀念上的產物,是對客觀形象的藝術表現。“形”與“造型”的界限隨着繪畫的傳統向現代轉型變得越來越模糊,模特本身的外形不全是這裏説的“形”,“形”是表現手法與人物外在形象特徵的統一,包括人物、畫面、表現手法等多方面的`結構形態。“形”通過主觀的藝術規律來組織。也就是説,畫家心靈感悟的形象要通過寫生所塑造的形象來體現。經過多年的寫生教學,從實踐中發現,素描寫生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受到素描造型能力和表現手法之間關係的直接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對象的功力和對藝術美感的認識,都是通過造型訓練來培養。人體素描寫生這一基礎造型能力的訓練,除了對觀察能力、造型技能、造型手段的培養外,更重要的是主觀視覺觀察感受能力的培養。畫家自身要有很強的造型能力,要做到在表現作品時不過分的依賴於客觀物象的表象,就要有一下能抓住對象特徵的能力,熟練運用表現形式,能融傳統的視覺審美習慣對物象的理解和新的審美思考方式。這樣能使繪畫者在繪畫過程中發現繪畫對象具有的表現力的特質,使主觀感受與客觀屬性結合,創造出符合主觀感受又超越繪畫對象本身,具有獨創性的“物象”。

  (二)人體素描寫生由具象表現到思維的變革

在人體素描寫生中融入了新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重新認識素描,從具象表現到思維的變革。人的頭腦中存在的既不屬於事物的外形又不完全屬於對事物本身的感知,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形象。形象是藝術的核心,造型研究始終是繪畫工作者不變的主題,造型水平的高低決定着繪畫者水平的優劣。從現實生活中提取創作的來源是每一位繪畫者始終堅持的。畫家們用畢生精力追求着繪畫的最終境界即在創作的過程中藝術造型能力得到提高以及藝術思想得到充分體現。這也是藝術教學和創作的最高標準。具象,具有再現性和典型性等特點,它是能被感知且具體存在於空間的一種狀態和形態,是與自然對象基本相似或極為相似的藝術。它是具有再現性、典型性等特點。人體寫生在近百年的歷史中經歷了變革,但基礎素描教學在藝術手段和表現手法變換萬千中始終是沿着寫實表現手法的路在走。然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和藝術表現手法在當今藝術教學多元化的大環境下更有它的生命力。所以,我們需要思考的更多的是思維方式的變革,而不應該把中心放在形式的取捨上。現在的大學生在大學聯考之前的專業集訓中就養成了對於寫生對象的“誠實性”。這種“誠實”,是對對象表面的,膚淺的認識,往往是不加思考地繪畫隨意擺放的對象,這樣的繪畫作品毫無生機,人物形象似是而非。因此,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要教會學生能準確觀察對象,主動貼近它,並用自己的心去觀察、感受、觸摸、敍述自己的作品。這不單單是在鍛鍊他們的繪畫技法,更是在培養他們“鋭意、準確、深刻、求實”的人性品格。徐悲鴻先生認為:寫生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如不在這一重要環節上打下堅實的基礎,必然造成自身能力的先天不足而乞靈於抄襲模仿。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努力發掘對象的個性特點並能用自己的畫面來表達,在形式美感和思維開拓上不斷訓練,最終能從學習造型技法中脱離出來,進入到對象的研究中去。

四、結束語

藝術是來源於自然和心靈地結合,根據繪畫者對審美觀念,並進行加工提煉,形成藝術品。在藝術地創作過程中,不僅需要創作主體在創作的過程中對生活地審美體驗和審美髮現、歸納、總結,還需要用一定地物質媒介材料和藝術手法對審美意向進行傳達的專業技巧。換句話説,這就是相互依存、互為表裏的心智技巧和動作技巧。素描,是一種視覺圖示的有限表達,通過具有審美意義的圖示表現繪畫者的內心情感,它就具有了表達豐富的審美意藴的無限可能。

參考文獻:

[1]劉婷婷.水墨人物畫的具象表現研究[D].瀋陽:瀋陽師範大學,2016.

[2]楊一筆.美術作品藝術形象芻議[J].美術大觀,2008(12):12.

[3]惠劍.論水墨人物畫的寫生[J].藝術教育,2008(11):11.

[4]甘庭檢.視覺圖示的有限表達與審美意藴的無限開拓———人體素描教學斷想[J].當代文壇,2011(3):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