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教學論文

來源:文萃谷 4.7K

一、“有意味的形式”內涵

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教學論文

“有意味的形式”這一理論是從美術本身如色彩、線條、媒介、符號等形式因素方面解釋美術的本質。它是由英國文藝批評家克萊夫?貝爾於19世紀末提出的。克萊夫?貝爾認為,在不同的作品中,線條、色彩以某種特殊方式組成某種形式或形式間的關係,能激起人們的審美感情。這種線、色的關係和組合,這些審美的感人形式被稱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學説對於20世紀以後現代主義藝術的實踐和理論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二、中國人物畫基礎教學中確立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的優勢

首先,繪畫藝術不同於其他門類學科,它需要藉助可以在空間中展示且能夠直觀表現的視覺符號,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架上繪畫需要在二維的平面上創作出立體的、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它擁有一種與之統一、協調的繪畫語言詞彙。形、色、材質構成了繪畫形式語言的三大要素。而形在形式語言中具有重大的意義。中國畫具有悠久的“線”的歷史,講究以線造型,用各種不同形態的線組織穿插、增減取捨,形成對象的形的概括。在此,線條附着於形,形又外化於線條的組合,線既是形又是形式,這種線條組成的形式或形式間的關係是以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觀為依託的,能夠激起人們普遍的對中國畫的獨特審美情感。尤其是中國人物畫,更能凸顯線性的美的特質。其次,20世紀以來,西方素描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以獨特的藝術語言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和發展,並且中國人物畫造型基礎融入了西方繪畫的造型觀,形成了相應的格局和體系,這給中國人物畫教學開闢了新的教學理念。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人物畫專業的造型基礎教學中,素描教學應該採取什麼樣方式、方法成為爭議的焦點。在經歷了俄式光影素描、結構素描和線面結合素描後,各大美術院校經過幾十年的探索,最終確立了將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表現方式作為基本表現方式的線性素描,以此夯實中國畫人物畫專業的造型基礎教學。線性素描由唐勇力於1993年提出,並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的教學中實施,具有中國畫特有的專業性。現代高校教育崇尚素質教育和創新、科學、開放,高等院校美術教學承載着歷史的傳承和時代的創新,美術學繪畫方向的教學不能忽視繪畫最基本的形式語言,中國人物畫教學也應採用行之有效、更符合自身藝術內涵的表現語言。再次,素描教學中的直接寫生為我們提供了系統、科學的方法。寫生是直接面對對象進行描繪的一種繪畫方法。由於最終目的不同,有提高技法的寫生,有蒐集素材的寫生,有體驗生活的寫生,也有作為創作方法的寫生,等等。傳統中國畫的繪製一般主要依靠看和記憶,雖然大部分古代畫家強調“師法自然”,但大多是飽覽名山大川以後憑藉目識心記作畫,古人也往往通過臨摹前人的作品學習繪畫。西方畫家比較重視寫生,以此獲取鮮活的創作生命力和對事物本質的探索,早從文藝復興時期就可見端倪。今日,美術教育中依靠寫生而獲得造型基礎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基本共識。高校美術人物畫教學最重要的一環是解決好造型問題,主要是人物寫實造型。因此,真實面對模特寫生,進行有序的訓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教學恰恰是在繼承傳統臨摹等中規之舉後,要求更加科學、系統、真實地觀察生活,抓住人物內在精神面貌,體悟不同對象,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造型能力。它的基點是用中國藝術觀念的觀察方法和造型法則,鼓勵學生髮現、尋找、探索,創造有意味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繪畫研究性、自主性,進而促進學生秉承中華傳統文脈,提升繪畫創新能力。

三、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教學實踐研究的實施

如今,從普通高校美術專業在校生源來看,學生多是經光影調子素描、水粉等西畫的學習走上繪畫道路的,在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學習、認識上相對存在空白;從大學一年級的素描人像課到分專業以後的素描人物課,現有的教學形式往往停留在光影素描訓練的單一模式上,這阻礙了學生對傳統繪畫的學習和對民族文化的繼承。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教學能夠在把握時代精神的同時,通過傳統的審美觀念多角度、多層次地體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第一,提出教學理念改革的大方向,即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它具有中國畫專業的特性,講究傳統中國畫“形神兼備”的繪畫法則,“天人合一”的“遊觀”方式,“氣韻生動”的審美氣象,“骨法用筆”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線性語言表達。它奠定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為輔的大方向,利用線的不同組合和多層次關係以及線、面的相互滲透,創造有意味的形式和形象。因此,對於中國畫專業學生造型意識的轉變和培養是重要的前提。第二,課程銜接的良性循環。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是循序漸進的,技法、技藝的`錘鍊也不能例外。線性人物素描教學和線描人物寫生教學兩者相輔相成,都是促成具有中國畫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的基礎。從較長的課堂寫生作業到慢寫、速寫、白描的有機結合,逐一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個問題,最終才能形成科學的教學模式,促進中國人物畫造型基礎教學的良性發展。第三,教學內容的擴充。重點放在理論與實際、臨摹和寫生、動手和動腦分析相結合上,對整個教學所涉及的內容都要深化。線性素描是將中國畫的線和西方素描的體、面相結合,它容納了結構素描、意象素描、全因素素描的有益因素。所以,在線性人物素描課程中融入相關知識,在實踐中強化線性的輪廓線、內形結構線和主觀表現線,要求學生通過主觀感受賦予畫面更具豐富表現力的主觀調子,使畫面形成生動、具有感染力的氣象。這樣才是比較系統、完整的課程設計,有利於在教學中逐漸加強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尤其是專業素養。第四,課程作業形式和學生角色的改變。改變過去悶頭就畫的作業形式,變為前期讀畫、賞析、臨摹,不斷比較、研究,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最後與整體繪畫相結合,找出成敗的原因、具體寫生過程中的問題和與優秀作品的差距,使學生學以致用,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不斷的再認識中提高專業繪畫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學生被動參與教學的模式,通過賞析和觀摩名畫、優秀作品,進行示範和分析,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和潛力,並結合學生自我總結、集體互評、教師講評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

描教學實踐研究的作用和影響首先,教師通過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教學實踐研究,能夠全面改善普通高校人物素描課程的教學現狀,使之更加符合中國畫的專業特性,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更加與所屬專業緊密聯繫。其次,學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能真正調動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形成對中國人物畫以線造型的認識,從意識上建立起中國畫的造型觀念。再次,使學生能夠清晰認識到線性素描的深遠意義和實踐性,學會用各種線形和調子傳達主體的主觀感受,注重繪畫內容與形式的相輔相成,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綜上所述,在中國人物畫基礎教學中確立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課程的教學實踐研究,從具體的教學理念、教學形式和方法上對改善普通高校人物素描課程的教學現狀是大有裨益的,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有意味形式的線性人物素描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創作水平,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使其充分認識對象內在本質與外在形式的和諧統一,在寫實的基礎上創造出有意味的形象,為創作風格的形成奠定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