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1.26W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精選15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性計劃,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育人理念。獨立學院辦學方法和人才培養目標、方案與普通高校存在着差別,獨立學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於研究型大學的一本院校,也不同於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二本院校,它更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同時,獨立學院又屬於本科院校,不同於強調技能的高職高專,它的辦學目標是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因此,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從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本文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為例,探析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一、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院校設置最普遍的文科專業之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從事文祕、記者、編輯、教師等相關工作的人才。隨着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等教育也隨之轉變為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結合體。以新機制、新模式設立的獨立學院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面臨新的挑戰。獨立學院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人才,關係到傳統專業向現代專業轉型和發展的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目前普遍存在着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大多數獨立學院在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初期,人才培養目標往往完全參照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照搬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追求理論系統性、完整性,以學科理論為中心,注重傳授知識。而獨立學院的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素質基礎與一本、二本院校有許多差異,完全照搬其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會影響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更會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缺乏鮮明專業特色和實用技能。

二、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意義

獨立學院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改革與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提升自己競爭優勢和滿足社會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義。隨着社會的發展,只有在實施過程中對已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地調整和創新,才能較好地滿足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解決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使他們在工作中儘早地適應崗位。同時,應在對已畢業的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宗旨,其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理論能力方面應比高職高專學生強,在職業技能方面又要比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強。既要具備本科的理論專業知識,又能把知識運用於實踐,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這是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獨立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既要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又要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施,人才的多元化培養,在原來專業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相關技能的培訓,尋找專業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切合點,拓展專業就業方向,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理論技能與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有更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具體措施

與着重培養研究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一本、二本院校不同,獨立學院的`學生理論知識要求有所降低,但實踐能力要求有所增強。與專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高專也不同,獨立學院的畢業生應是理論基礎相對紮實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作為應用型專業,找準定位、設置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為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為:改革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體系,以構建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素質結構。為達到這一目標,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應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優化課程內容,增加實踐環節,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構建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並付諸實施。

(一)優化課程,建立和完善教學保障機制

實施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除了擴大自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隊伍,加大自有師資隊伍培訓力度,還應從電台、電視台、報社等單位聘請具有雙師素質的兼職教師任教,建立一支專兼結合,以白有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修訂教學計劃,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優化課程,增加實踐環節,建立以“應用”為特徵的理論教學體系,以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採用以基地、學校、行業結合為主的教學模式,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機制,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提高應用能力。

(二)調整課程模塊比例,注重實踐教學

教學計劃的修訂、課程的調整,既要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又要滿足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使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實用的專業技

能。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組織專家修訂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應用性課程的開設。構建“教學+實踐”的課程體系,根據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基礎課、專業技能和人文社會科學有關課程的設置,增加技能課的開設,多方位拓展專業方向。一方面,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為學生進入某工作領域發展打好基礎,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另一方面,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有選擇地傳授新聞宣傳、文書檔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並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學生具有從事相應工作的能力。為突出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設置相關職業課程,例如言語藝術、祕書學、公共關係學、文祕寫作、新聞採訪與寫作、檔案學、實用禮儀等課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提高學生採編寫、組織、協調、交流溝通等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競爭力,學院鼓勵學生在完成規定課程教學後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考試、測試,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要求學生參加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活動以獲得相應學分,如普通話測試。此外,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開設多門選修課,如速記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原理等課程,滿足將來從事不同工作的學生有目的地選擇相關課程,使學生成為具有實用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專業課佔45%以上,文化類和教育理論類課程佔25%,實踐課程僅佔5%,這樣的設置很難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必須對現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增加實踐環節和實踐時間,形成以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突出學生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學生在生存中求發展的能力,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充分體現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實踐課程學時增加15%以上,第一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調查或文學採風活動,第二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三學年設置為期4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四學年設置為期2個月的畢業實習。同時,構築並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通過加強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如與一些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基地,已建好的語音實驗室、線性編輯實驗室、攝影攝像實驗室和《天行健》校刊、《晨曦報》、廣播站等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

(三)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除了要加強校內外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還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是發揮學生組織協調、管理溝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可以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發揮活動能力強、參與意識強的特點,提升自我培養意識和能力。因此,獨立學院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致力於發揮學生社團作用。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該學院在第二課堂組織開展眾多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專業相結合,以求實創新、鍛鍊自我為宗旨的特色活動,使學生的潛能、才華及創新精神得以盡情施展與發揮。學院定期舉辦社團活動、班級特色活動、學科創新活動,充分挖掘、發揮學生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人人有舞台”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促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總之,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革,在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充分利用地方優勢資源,強化專業特點,使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

近年來,隨着國家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漸由製造中國向創造中國邁進,我國進入創新的關鍵時期。因此,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企業對產業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勢必要求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相應調整。作為高職院校從事應用電子專業教學的教師,如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地方產業結構的調研,如何做好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如何做出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及制訂出更科學的人才培養方安和人才培養的相關制度是應用電子專業人才是亟待研究改革及解決的問題。筆記通過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深入調研和對有關(行業)企業的職業崗位的能力需要進行深入分析,以審視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實訓條件、考核方式等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

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瞭解該專業面向的行業與企業的發展情況,掌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技術能力和職業能力,具有較強的識圖、識別電路、儀器儀表的操作能力,具有解決應用電子技術所對應的.維修、裝配、設計及工藝改進等實際問題的能力;瞭解電子技術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知識;在電子信息製造業從事電子產品方面的設計生產、檢測、維修、管理和銷售等工作;有一定的工程方案製作和管理能力,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技能技術型人才。

二、專業教學模式的建立

1.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引企入校,用學校資源換取企業為人才培養服務,也可以説為學院購買企業服務,如,探索為企業提供優惠的實訓廠房、為進入學校的企業享受教育用電的優惠政策等,學院利用這些資源換取企業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實習實訓崗位、實習實訓項目、兼職教師、勤工儉學崗位等。校企合作不僅能解決學校教學資源不足問題,而且能獲取校企合作更大的主動權。二是與企業合作共建“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技術型平台,再通過項目方式將專業的興趣班、優生培育方式與工作室、工程研究院融合在一起,實現實訓室、工作室、研發平台三者結合,也能將企業技術研發人員、學院專業教師、學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體現和感受現代企業的職業氛圍與現代管理的思想理念,通過通過“6S”管理理念,明確標準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培養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瞭解或掌握電子技術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理論,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的中的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行為能力。

2.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和踐行校企合作的“六個對接”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崗位需求對接,教師角色與師傅角色對接,思想素質教育與職業文化素養對接,教學內容與生產項目對接,能力考核與企業評價對接,實訓環境與企業文化對接。首先是學院和企業實行“互兼互聘、雙向交流”的校企合作模式,這樣學校就可以從企業聘請高級管理者和技術能手作為電子產品生產測試、生產、維修等實習實訓的現場指導教師,讓學生及時瞭解和掌握現代智能電子產品中應用到的新技術。

3.建立“工作室”項目導學的模式。所謂“工作室”導學模式,就是為優秀教師、技能能手建立教師工作室,為教師搭建教研教改和技術研究的個人平台,工作室建設採取校企共建、學院自建、校校共建三種方式,分研發型和教改試驗型,為專任教師提升技術服務能力提供實踐平台。並通過制訂和實施《工作室建設與管理辦法》《教師工作室考核辦法》等制度,明確工作室的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任務以及工作室的考核與評價辦法引導教師做“立地”的科研,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改良與創新。以實際產品作為項目,並以該項目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創新能力。

三、課程體系構建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分支比較多,不同的學校定位,必需結合服務相關行業與地方經濟,以專業複合方向為突破口,以工學結合、模塊化進行課程體系整合。構建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模塊和專業方向模塊三個課程體系。

1.專業基礎課模塊。涵蓋電子元器件、電路、測量儀器和計算機編程等方面的知識,如,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子設計技術、計算機編程技術、測量技術、數據採集技術等,通過這些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初步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在這個階段的課程實施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比例為5:5,做到理論夠用,而實踐課程以實驗認證性為主,輔以簡單模塊的實訓課程,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為後續專業模塊課程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專業基礎。

2.專業模塊。該模塊突出實用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緊跟智能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新動向,以項目為載體,項目中要體現現有的電子技術最先進的課程,如智能卡技術、SOPC編程技術、ARM嵌入技術、DSP應用技術、網絡技術等,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將項目的引入、過程和考核緊密結合,做到理實一體化,達到教學做三合一。

3.專業方向。體現專業的前沿性、先進性等特點,以公開課、專題報告的形式作為專業方向課程的載體,介紹電子技術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知識。通過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

四、實踐教學方式改革

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場所,由於現代技術的發展,將校外實訓條件向校內轉移,一是引企入校構建校中廠的實踐條件建設模式,二是通過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建立“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專業技術平台方式完善實踐教學條件。以任務為中心將實踐環節分五個階段完成:一是認識實習;二是適應性崗位實習;三是職業技能鑑定專業訓練;四是生產性崗位實習;五是就業性崗位實習。將學生的職業技能形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疊加遞進的方式來訓練和培養。以產品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採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建立課程教材網絡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方便學生在網絡中自主學習。建設專業對口的、工學結合的校內外實訓基地,使實踐教學由過去的模擬教學轉變為在真實的職業工作環境下的教學。同時鼓勵教師下企業進行實踐鍛鍊,以提高其實踐教學能力。在技能訓練實踐性教學環節當中,要求組織學生實訓過程中,嚴格遵守現代企業的“7S”管理要素,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五、強化考核與評價

考核辦法對職業教育的質量監控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不同教學模塊,提出一種動態考核辦法,筆試與面試的比例隨教學模塊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在進行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學習時,考核以筆試為主,面試為輔,總成績由平時成績、筆試成績和麪試成績組成。專業模塊則以面試為主,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筆試;專業方向課以提交論文的形式考核,面試主要是實踐操作考試;平時成績由過程評價成績(25%)+教師與學生互評成績(10%)+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考核成績(15%)組成,做到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改善學生重結果不重過程,重理論不重實踐的現象。在整個考核過程中,要堅持教考分離原則,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提高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質量。

六、結語

明確培養目標,根據複合化方向整合課程體系,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突出實踐環節的教學,制定合理的考核辦法,不斷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更多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3

【摘要】生物工程產業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主導性產業,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了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並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

【關鍵詞】生物工程;培養方案;分類人才培養模式

生物工程專業是教育部於1998年正式成立的專業,包括生物化學工程、微生物製藥、發酵工程、生物化工等專業,並且首次將生物工程列為本科專業目錄中工學門類中的一種,與化學工程、輕工等並列,對生物技術領域產業化發展以及人才培養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1,2]。隨着時代發展生物工程已經逐漸發展成主導性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必將成為國家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極大的推動力。生物工程專業發展迅速,但近年大規模擴招和許多學校現有辦學條件的限制,致使生物工程專業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資源緊張且師資薄弱,教學質量方面出現較多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辦學力不從心;(2)由於目前生物工程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許多高校又增設了生物工程專業,導致畢業生就業出現困境;(3)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為一級學科,但卻沒有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從而導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出現脱勾現象,對於生物工程領域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培養非常不利,為此應加快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建設,切實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加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各種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複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後,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餘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3-5]。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比如現行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規範要求,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培養,而學生畢業後有的出國、有的考研、有的到研究性質的單位、有的到技術崗位、有的到本專業管理崗位工作等等。如果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與之配套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培養,這樣的畢業生是無法滿足上述這些不同崗位工作的要求。所以説現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為此,我們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並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我院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專業建設目標,認真總結專業辦學經驗,深入開展本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和分析,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本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對於創新能力和自身素質要求,對人才培養方案不斷進行優化,突出專業特色。以增強人才創新性、實踐性、前瞻性和適應性作為根本原則,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並做到持續改進,以保證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適應企業、行業、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着重建設實踐教學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真正為企業提供高素質的對口人才。

1拓寬專業口徑,制定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1.1準確定位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緊密追隨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按照企業和市場需要不斷調整和重組現有專業,使生物工程專業更好的適應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另外要不斷拓寬就業基礎,着重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填鴨式”的知識傳授,按照社會發展需要使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更加合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結構體系。遵循“橫向拓寬,縱向理順,加強基礎,調整結構,更新內容,精簡學時,突出實踐”的原則,並根據吉林化工學院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的原則和意見,重新構建培養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養需要,其主要特點是:(1)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目標更加明確;特別是增加了本科生在讀期間,必須修滿4個創新教育學分,否則不能畢業;(2)明確主幹課程的同時重點建設實踐教學環節;(3)拓寬專業口徑,把注意力放在創新能力的培養;(4)採用3+1模式,即大一到大三學年主要學習理論知識,大四學年重點進行實踐環節教學。新培養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目標,有利於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符合新時代對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對於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由此,我們確定了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有紮實的理化知識、社科知識和人文素養;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學會學習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掌握生物工程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而成為在該領域從事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1.2明確生物工程專業分類人才(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培養要求

以“注重素質、強化基礎、拓寬口徑、增強能力、開拓創新”為教學指導思想,融業務培養與素質教育為一體,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培養素質高、基礎厚、知識寬、能力強和具有創新精神的生物工程技術人才,並對素質結構、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均做了明確的要求。對於素質結構要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身心素質,只有具備健全人格、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發展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對於能力結構要求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在相關領域進行獨立研發和生產設計,才能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科研開發。對於知識結構要求具備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工具性知識、專業基礎知識、生物工程專業知識、工程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只有掌握這些基本的理論和知識才能熟練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2注重課程建設,建立科學、可行的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修訂與之適應的教學大綱

按照拓寬就業基礎和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思路重新設計教學計劃,綜合考慮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協調發展,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各門課程相互獨立現象,增強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新的課程體系既體現了學科交叉融合和文理工滲透也體現了上下游技術結合。設置的課程選擇性更強,專業任意選修課由原來的14門增加至20門,並且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各專業主幹課程綜合大實驗的重要性,設置了《基因工程綜合實驗》、《細胞工程綜合實驗》、《生物分離工程綜合實驗》等綜合大實驗課程,並增加了《發酵工程課程設計》。增設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英語聽力課。同時修訂生物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大綱。並確定重點建設《基因工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分離工程》等課程,每門課程均設課程負責人,由課程負責人制定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及組織課堂教學。另外,加強教材建設,制訂“生物工程專業教材選用原則”,優先選用教育部獲獎教材、優秀教材、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引進國外優秀教材的中文譯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近3年出版的教材。同時學院編寫了生物類優秀教材推薦目錄,供任課教師在徵訂教材時參考。

3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而生物工程專業是生命科學從實驗室研究通向工業生產的橋樑。所以,我們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充分發揮科研的支撐作用,合理安排實驗課程、課程設計、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教學環節,建立一定的研發訓練體系;而全程導師制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的質量,貫徹了“全人教育”的思想,保證了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

3.1結合生物學科特點,統籌安排實驗教學

生物工程專業原來專業基礎實驗課大多為驗證性實驗,這樣不利於交叉學科、前沿學科內容的引入,更不利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為此,重新構建了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優化了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增加了綜合和設計性實驗。將所有實驗課分為專業基礎實驗和生物工程綜合大實驗兩大類,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特點組織教學,突出實驗教學的綜合性和創新性。按照新思路,我們將生物學基礎實驗課程內容按基本技術、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四個層次重新組合,優化課程體系,打破課程界限,內容合理銜接,由易到難,避免重複;將實驗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和專業綜合實驗三大類,使本專業的實驗教學具有基礎性、系統性、綜合性和先進性。另外重視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究精神,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研究並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導師的科研課題以及各種學術講座和Semi-nar形式的學術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充分了解本領域的`發展前沿,從而使其明瞭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3.2建立“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實行“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即三個實驗層次: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三種實驗類型:基本驗證實驗、專業綜合實驗、研究設計實驗;三種教學途徑:必修實驗、開放實驗、創新實驗;三種考核方式:實驗習慣養成和基本儀器使用、實驗報告、實驗操作考核。通過“四個三”實踐教學實施使學生充分認識了各門課程的內在聯繫,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推動了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3.3尊重教師科研背景,理論實驗同步建設

我們充分尊重教師的科研背景,使課程或部分教學內容與教師科研方向一致,使之能將科研成果及時融入理論與實驗教學。由主講理論課程的教師總體負責對應實驗課程的建設,使之合理銜接,內容融匯貫通,從而促進了課程的整合和理論、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

3.4技術方法合理綜合,內容與科研、生產有機結合

根據實驗內容的內在聯繫,科學綜合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基本技術不計學時學分,實行實驗室開放性訓練,合格者方可進入實驗環節。結合“本科生創新教育基金項目”引入科研成果和社會應用項目,為學生開出設計創新性實驗。另外導師將個人的科研成果進行重新設計轉化為學生能夠操作的綜合性大實驗,通過學生再現科研成果可使學生明白科研成果必須能夠復現並且經得起推敲,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科研興趣。逐步實現了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的基礎實驗技能化、實驗平台多元化、實驗思維科研化、培養過程個性化的實驗教學體系。

4結束語

教育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產品——人才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的焦點,為此,如何培養出一專多能、幾專多能的高質量的人才來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已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重要課題。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複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後,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餘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現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因此生物工程專業建設應抓住機遇創新發展,不斷地探索改革培養方案,最終實現培養生物工程領域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鳳傑,孫文敬,黃達明,錢靜亞.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實踐[J].輕工科技,20xx,29(4):142-144.

[2]潘志明,孫林,周福才,等.生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的實施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51:268-269.

[3]江成英,劉曉蘭,鄒東恢,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J].高師理科學刊,20xx,33(6):118-120.

[4]張德華,江瑜,陳存武,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框架結構與教改探索[J].皖西學院學報,20xx,27(5):53-56.

[5]付明,吳鏑,鄒娟,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J].懷化學院學報,20xx,34(5):90-92.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4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服裝設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裝藝術設計與技術創新能力,熟悉設計程序和相關法律,瞭解中外服裝藝術設計的發展動態,實踐能力強,能在服裝設計教育、研究、設計、新聞等生產和管理領域從事相關服裝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服裝設計方向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主要學習服裝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服裝設計方面的設計思維與方法及基本設計技能、技巧的訓練,具有服裝設計與實踐、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1、堅持厚基礎、寬口徑、新思維、重創造的基本原則和理念,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服裝設計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瞭解服裝藝術設計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獨立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具備較強的從事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2、知識結構:具有較紮實的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瞭解本專業學科的新成就、新發展,獲得服裝藝術設計的初步訓練,具有一定的設計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懂得藝術設計學科的一般規律,能勝任相關單位的服裝設計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質結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敬業愛崗、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應變能力,養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4、畢業生應獲的知識和能力:服裝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熱愛服裝藝術設計事業,具備基本服裝藝術設計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服裝設計組織管理能力,並有較強的使用現代技術及計算機輔助設備能力;具有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有較高的美學修養;掌握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技能和學術研究、創新方法;掌握和運用現代設計技術,特別是平面輔助軟件、網絡技術的能力;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營銷學、心理學、設計美學等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設計師職業道德素養和從事服裝藝術設計的基本能力;瞭解服裝藝術設計行業的前沿理論、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以及平面藝術設計行業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

藝術設計學、文學。

四、主要課程

服裝概論、構成藝術、服飾圖案、服裝效果圖技法、服裝設計基礎、主題設計、專題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學、服裝材料學、服裝色彩設計、服裝立體裁剪、針織服裝設計、服裝CAD、服裝推板排碼、計算機輔助設計。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教學實踐、服裝市場調研、服裝設計實習、專業考察實習、畢業實習等等,四年共按排 4~5次,累計6~15周。

六、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四年,文學學士。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醫藥衞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初步臨牀工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進一步深造基礎,能在各級衞生保健機構在上級醫師的指導與監督下,從事安全有效的醫療實踐的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醫學和臨牀醫學方面的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接受臨牀技能、溝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初步的醫療、健康宣傳、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一)態度目標

1.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願為祖國的衞生事業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2.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將維護民眾的健康利益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

3.樹立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觀念,持續自我完善,不斷追求卓越。

4.具有與病人及家屬進行交流的意識。

5.在職業活動中重視醫療的倫理問題。

6.尊重患者個人信仰。

7.實事求是,對於自己不能勝任和安全處理的醫療問題,應該主動尋求其他醫師的幫助。

8.尊重同仁,有團隊合作精神。

9.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

10.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在考慮病人及家屬利益的同時注意發揮衞生資源的最大效益。

11.具有科學態度、創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

(二)知識目標

1.掌握與醫學相關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

2.掌握生命各階段的人體正常結構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狀態。

3.掌握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臨牀表現、診斷及防治原則,認識預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基本的藥理知識及臨牀合理用藥原則。

5.掌握圍產期的保健原則和計劃生育的醫學知識。

6.掌握全科醫學基本知識,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和篩查的原則。

7.掌握臨牀流行病學的有關知識與方法。

8.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特點,瞭解其診療原則。

9.掌握傳染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傳播的基本規律,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

(三)技能目標

1.全面、系統、正確地採集病史,系統規範地體格及精神檢查的能力,規範書寫病歷的能力。

2.較強的臨牀思維和表達能力。

3.內科、外科、婦產科和兒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處理能力。

4.一般急症的診斷、急救及處理能力。

5.運用循證醫學的原理,針對臨牀問題進行查證的初步能力。

6.從事社區衞生服務的基本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

8.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能用一門外語閲讀醫學文獻。

9.能對病人和公眾進行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

10.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5年,實行4到7年的彈性學制。

學位:醫學學士

四、核心課程

人體解剖學(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理學、診斷學(物理診斷學、臨牀技能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

一、專業名稱與編號

(一)專業名稱:會計

(二)專業編號:620203

二、招生對象、學制與學歷

(一)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畢業生

(二)學制:三年

(三)學歷:專科

三、專業分析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現代會計準則、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熟悉國家財經法規,能勝任會計核算、會計管理、會計監督、財務管理以及出納崗位工作,具有較強職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二)人才培養規格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有以下職業知識、技能、價值觀與態度。

1、職業知識

●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必須的會計準則的基本理論與知識。

●掌握出納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票據、銀行存款以及外匯等日常業務核算與管理的基本知識。

●掌握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會計核算方法及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

●掌握會計法、税法、票據法等相關財經法規的基本知識以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知識的基本要求。

●掌握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分析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方法。

●掌握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掌握企業投資決策、資產管理、資金籌集、收益分配的基本方法。

●掌握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識以及成本計算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計算方法。

●掌握涉税業務的基本知識以及增值税、營業税、消費税、所得税等税費的計算方法以及納税申報程序。

●掌握審計總則的基本知識與要求,掌握審計循環的符合性測試和報表項目實質性測試的審計方法。

●掌握會計信息處理的基本知識以及會計電算化初始化、總賬、固定資產、工資、應收與應付、供應鏈等模塊的操作方法與要求。

●掌握數據調查、數據整理以及統計數據分析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掌握與專業崗位相關的經營管理、理財、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以及專業英語等基本知識。

●掌握計算機以及互聯網運用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2、職業技能

●具有審核與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期末對賬以及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的.能力。

●具有開具各種票據、正確處理各種貨幣資金日常業務的能力。

●具有運用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進行投資、籌資、分配決策以及編制財務預算與實施財務控制的基本能力。

●具有選擇適當的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產品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領購和使用發票、填制涉税文書、進行網上納税申報的能力。

●具有運用各種審計方法,擬定審計方案、實施審計程序和撰寫審計報告基本的能力。

●具有利用會計信息化軟件建立賬務應用環境以及選擇與運用財務專用模塊進行賬務處理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閲讀和翻譯專業英文資料的能力以及聽、説、寫的基本能力。

●具有運用計算機工具進行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更要有持續學習和不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

3、職業價值觀與態度

●具有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高度責任感。

●具有誠實守信品質和保持應有職業謹慎的態度。

●具有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和團隊合作精神。

●具有嚴格執行國家法律和會計法律法規的品質與自覺性。

●具有不斷接受新事物的進取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態度。

●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

●具有熱情、主動的工作熱情與服務意識。

(三)職業面向

根據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總體目標,基於中小型企業等組織經濟業務規模和自身特點,以及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立足於會計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分析,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職業性和綜合性現實,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面向主要為中小型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專業就業面向的定位要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必須具備在中小型企業等單位一人多崗、多崗兼顧的能力。

四、畢業上崗標準。

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學習,達到基本考核要求,成績合格,取得畢業證書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達到會計上崗要求。

五、教學計劃進程

教學計劃中的全部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及素質和能力要求,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必修課由文化素質課、職業技術基礎課、職業技術核心課和職業能力體驗課組成。選修課程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拓寬學生專業領域,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的課程。由本系開設的選修課和全院範圍開設的選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三)實踐教學環節(產學結合)安排

1、實踐教學主要採取實訓作業、實訓設計、案例分析、上機操作、崗位模擬訓練、畢業實習等形式進行。評定成績。凡已經實行統一鑑定考試的專項技能課,必須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鑑定考試,並須取得相應的等級證書。

2、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由系統一安排,實習結束後要完成畢業設計作業,並組織設計答辯。

六、教學組織與評價

1.教學組織

專業教學組織遵循以能力為本位,注重職業技能培養的高職教育教學理念,採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校內仿真實訓、校外企業實習的教學組織形式。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以專任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校內仿真實訓由專任教師、兼職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共同完成,通過分崗實訓、混崗實訓相結合的形式組織實訓教學;校外實習以校外指導教師為主、校內指導教師為輔,通過認知、實踐等形式接觸企業的財務、經營管理等業務。

2.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教學實施前,對學生進行調查瞭解,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能力發展情況以及學習上的特點、優點與不足之處,瞭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設計學習領域、學習情境,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因材施教,順利實施教學。

(2)教學實施中,觀察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在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尋找教學實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及時調整教學組織實施方案。

(3)教學實施後,評定學生學習成績,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就業單位意見反饋和社會評價,對專業標準的合理性、適應性和畢業生的質量以及教學組織的滿意度進行考察,為修訂專業標準和教學實施方案提供依據。

3.考核辦法與考核標準

(1)學習領域課程考核辦法

學習領域課程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對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進行綜合考核。其中,理論知識由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考核評定,實訓操作由教師根據學生操作過程和結果的考核評定,課程綜合成績由理論知識成績與實訓操作成績按一定權重進行綜合評定。

(2)實訓課程考核辦法

實訓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基本技能訓練、會計綜合實訓、會計電算化、ERP沙盤對抗模擬、會計信息化及其他實訓項目。實訓課程的考核以實際操作考核為主,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結合起來,既考慮學生個人實踐操作能力,也評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7

一、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供需矛盾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供需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與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要求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隨着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與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不斷加深,企業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僅僅能夠生產優質的產品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產品銷售出去,真正滿足顧客的需要,企業才能順利實現利潤目標並得到發展壯大。

因此,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一直處於十分旺盛的態勢。從全國各地人才市場需求信息看,近年來市場營銷類人才,一方面社會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卻不能順利實現就業。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存在供需矛盾。

二、高職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仍佔主流

在當今教育界提倡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形勢下,很多高職高專類院校因為資金的不足,難以引進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市場營銷課的.教學只能在黑板、粉筆加彩圖演示的傳統模式中進行。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教師講解、分析基本理論、基本原理等,學生被動地理解,看案例,無法通過多媒體感受市場營銷中對商戰案例的實際體驗。因此,面對着單調、枯燥、被動的教學模式,基礎普遍較弱的高職學生無疑對這些市場營銷的枯燥理論提不起興趣,從而使市場營銷課程的應用性、實踐性的本質特徵無法實現。

(二)缺少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條件

教學模式的改進與推廣需要發展的良好環境,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擁有市場營銷課程專用實驗室的院校還屬於少數,而在當前的專業實驗室中,要麼設備和軟件配置落後,要麼在實驗內容的設置上忽視實際的教學效果,形同虛設。即便是有較為完善的軟硬件和教學環境,由於信息技術支持需要付出較多的運行費用、損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學校與企業之間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業的專業要求進行人才培養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礎尚不具備,因此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標準化。

三、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課程設置

基於整體素質對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完善知識結構,提升職業能力,這一切源於合理的課程設置。首先,合理設置人文素質課程,增加課時和增加屬於人文精神的課程內容如文學、美學、哲學、社會情感與價值衡量和商業文化等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誠信、敬業和團隊意識。

其次,注重專業基礎課在內容上的整合與更新。市場營銷專業與社會接觸密切,所以像社交禮儀、商務禮儀、營銷禮儀這些課程進行整合,避免在內容上重複;同時,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要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內容,如數據庫營銷知識適當增加,豐富學生的市場營銷知識。

同時注意與專業技能課程的對接。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針對性。工具性較強的課程如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基礎、公共關係、外語等,突出他們的實踐性;最後,專業技能課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因素,所以實訓場地的建設有待加強,工學結合落實到位,真正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創建一個良好的平台。

(二)實踐性教學

1.注重綜合實踐技能和專項職業崗位技能兩個教學重點

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加強與企業分工協作,以企業為主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以學校為主培養學生的專項職業崗位技能,校企緊密合作。

理論教學主要採取核心理論知識講授、案例教學、管理遊戲等教學方法。技能養成課聘請來自企業的專業人士主講,主要在工作現場完成。實訓課程安排到企業和市場一線,通過學生頂崗實習,師傅(主要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師和企業專業人士擔任)指導幫帶的方式進行。

如:在企業現場或者調查現場進行市場調查,教師與企業經理一起指導學生做達到融教、學、作為一體廣告策劃與創意及品牌經營學的策劃以真實項目導入課堂,策劃案是學生在企業會議室進行現場提案,由企業經理和教師做點評,學生現場改方案的方式達到融教、學、作為一體。如: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鄧老涼茶的創業拓展課,將自負盈虧的企業實體導入校園,跨越了模擬仿真的侷限性,使學生在真實的項目中形成職業能力。加強產學研結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拓展實踐教學渠道

高職教育在辦學機制上與社會經濟發展有着直接的、緊密的聯繫,培養目標上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應用型專門人才,加強產學結合有着便利的條件。

高職教育實踐性教學改革要求學校有較完備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要立足於自身的特點,加強與企業的聯繫,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校企聯合建立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儘早接觸社會,瞭解生產實際情況。教師要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和科研成果產業化,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出社會和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創新人才。同時,加強產學研相結合,讓行業參與教學過程,有效指導實踐教學,拓展實踐教學渠道,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改革中,應重視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一方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必須親身投入學習,操作和完成每項教學內容,並且在學習完成後,組織學生總結並交流學習收穫,自我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到自身的價值並獲得自我滿足。

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交互性,注重與學生的協作與交流,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師講授、學生模擬、團隊協作、整體演練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並且通過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知識,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8

一、專業名稱及代碼

計算機應用(090100)

二、入學要求

國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

三、修業年限

3年

四、職業面向

五、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面向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領域,培養從事計算機及相關設備的使用、維護、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軟件與硬件操作、辦公應用、網絡應用、多媒體應用和信息處理等操作或產品銷售,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技能:

(1)職業素養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自覺遵守行業法規、規範和企業規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團隊協作能力和客觀服務意識。

3、具有計算機應用相關的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和質量規範意識。

4、具有獲取前沿技術信息、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5、具有熟練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2)專業知識和技能

1、具有熟練的中英文錄入能力,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具有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具有熟練操作計算機和應用辦公軟件的能力。

3、具有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和技能。

4、具有計算機應用領域常用工具軟件的應用能力。

5、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具有開發計算機簡單功能應用的能力。

6、具有多媒體素材處理、簡單的動畫設計能力。

7、具有使用數據庫工具開發計算機簡單功能應用的基本能力。

8、掌握網頁設計與製作的基礎知識和規範要求,具有建立網站、製作網頁的能力。

9、具有計算機硬件拆裝、系統組裝和簡單故障排除及維護的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辦公自動化

1、具有熟練的辦公軟件高級應用能力。

2、掌握常用辦公設備的使用方法,具有辦公設備的日常維護及常見故障排除的能力。

3、掌握文書與檔案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

專業(技能)方向——計算機設備維護與營銷

1、具有常用數碼產品的日常維護及常見故障排除能力。

2、掌握信息技術領域的營銷方法與技巧。

3、掌握電子商務流程,具有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進行數碼產品等產品營銷的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計算機專業排版

1、掌握專業排版的工藝流程,具有專業的編輯、排版、印刷操作的能力。

2、掌握圖形繪製、圖像處理等操作,具有較強的專業圖文混排及設計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計算機信息管理

1、掌握大中型數據庫的基本應用,具有設計和實現簡單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的能力。

2、掌握信息化管理與運作的知識與技能,具有進行信息化過程的規劃、管理、控制、評價等工作的能力。

3、掌握信息系統安全的基礎知識,具有計算機單機、局域網、廣域網安全防護的相關能力。

六、課程設置及要求

本專業課程設置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

公共基礎課包括德育課、體育與健康、公共藝術、歷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類基礎課。

專業技能課包括專業核心課、專業(技能)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實習實訓是專業技能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含校內外實訓、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

(一)公共基礎課程

(二)專業(技能)課程

1、專業基礎課

2、專業核心課

3、專業選修課

(1)數字影音編輯與合成。

(2)網頁動畫製作。

(3)雲計算應用。

(4)移動終端。

(5)其他。

4、綜合實訓

根據自己學校的教學要求靈活安排綜合實訓,建議以計算機應用的綜合項目或採用企業真實工作項目等方式進行,也可以和學生技能證書考核要求結合進行。時間安排上可以結合課程的進度,安排在每個學期,也可以統一安排在第五學期,技能考證要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要求下完成,證書要求以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要求為準,可以是國家相關部門(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的職業技能證書,也可以是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統一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

5、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本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崗位工作能力培養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要認真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保證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其所學專面向的崗位羣基本一致。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需要,通過校企合作,實行工學交替、多學期、分階段安排學生實習。

七、教學進程總體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學年為52周,其中教學時間為40周(含複習考試),周學時為28學時,頂崗實習按每週27小時(1一小時摺合1學時)安排,3年總學時數為3000~3300、課程開設順序和周學時安排,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公共基礎課學時約佔學時的1/3,允許根據行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在規定的範圍內適當調整,但必須保證學生修完公共基礎課的必修內容和學時。

專業技能課學時約佔學時的2/3,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行業企業認知實習應安排在第一學年。

課程的設置中應設選修課,其學時數佔總學時的比例應不少於10%

(二)教學安排

計算機專業教學計劃

説明:本表不含軍訓、社會實踐、入學教育及畢業教育教學安排,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置。

八、實施保障

(一)師資隊伍

本專業教師(含實訓指導教師)應具備以下任職資格(1)公共基礎課教師應有與授課課程對口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專任教師應具有本專業三級及儀式上職業資格證書達到95%以上,所學專業為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網絡等相關專業。 (2)理論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必須是大學本科學歷,企業聘請的實訓指導教師學歷可放寬到大專學歷(3)愛崗敬業、工作嚴謹、樂於奉獻、熱愛職業教育。 (4)專業教師特別是實訓指導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有兩個月以上的工廠實際生產經驗。

(二)教學設施

本專業應配備校內實訓實習室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實習室説明:主要設施設備的數量按照標準班50人/班配備。校外實訓基地根據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和產業技術發展特點,應在企業建立兩類校外實訓基地:一類是以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和參觀為主的實訓基地,能夠反映目前計算機專業技能方向新技術,並能同時接納多學生學習,為新生入學教育和認識專業課程教學提供條件;另一類是以社會實踐及學生頂崗學習為主的實訓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專業技能方向綜合輪崗訓練的工作崗位,並能夠保證有效工作時間,該基地能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和實踐教學內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和教學大綱,精心編排教學設計並組織、管理教學過程。

(三)教學資源

1、教材選用教材建設是學校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高質量的教材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證。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和造就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我們必須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教材改革與建設,以行業企業、技術人員合作相統一的.原則,開發具有中等職業教育自身特色的教材。

2、教學模式改革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打破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界限,增強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加大直觀教學的力度,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全面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採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理論與實踐上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框架,理論知識的講授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強調“適用、適度”,技能訓練則強調科學、規範及創新能力。理實一體化教學並非是將理論與實踐簡單的堆砌,教學過程設計要明確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如何選擇教學場地、設備及工具,學生如何分組,設備如何配置等,有的放矢的組織好教學。

(四)教學方法

教學採用多種方法並存,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及理實一體化教學。還可採用仿真實訓軟件,根據自身學習能力調整學習進度反覆實訓,探索並解決問題。理論指導實踐,而實踐操作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知識與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五)學習評價

由學校、學生、用人單位三方共同實施教學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專業綜合實踐能力、“雙證”的獲取率和畢業生及就業質量,專兼職教師教學質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多元化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體系。

(一)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採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筆試、作業、課堂提問、課堂出勤、上機操作考核以及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的成績等。

(二)實訓實習效果評價方式

1、實訓實習評價

採用實習報告與實踐操作水平相結合等形式,如實反映學生對各項實訓實習項目的技術水平。

2、頂崗實習評價

頂崗實習考核方面包括實習日誌、實習報告、實習單位綜合評價鑑定等多層次、多方面的評價方式。

(六)質量管理

學生畢業時,必須通過專業教學計劃設置的各門課程學習考核合格才能頒發畢業證,而且必須通過職業資格考試(或技能等級考試)並獲得職業資格證(技能等級證)。同時可以通過測評或考試獲得人文素養合格證。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和人文素養合格證的畢業班學生,能夠優先參加各級各類優秀的評選,享受學校的優惠政策,學校優先對其推薦就業。

九、畢業要求

1、入學軍訓教育成績必須合格。

2、按規定修完所有課程,各科成績合格。

3、取得相應的計算機等級證書。

4、獲得與本專業相關職業職業資格證書。

5、必須完成學校要求的頂崗實習。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9

市場營銷專業本科教育在國外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大約有近百年的歷史,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已經比較成熟。而我國市場營銷專業教育,整體上起步較晚,東部沿海地區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西部地區受經濟發展和教育理念相對落後等因素影響,在20世紀90年中後期才開始起步。經歷了將近三十年的專業發展里程,市場營銷專業近兩年成為最受中國大學喜愛的本科專業之一,全國有838所大學開設該專業,以 71.87%佔比位居排行榜第三位。與此同時,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出現“供過於求”現象。20xx年10月教育部公佈15個難就業專業,市場營銷成“重災區”。隨着企業產品技術的不斷升級,當前傳統營銷模式向電子商務的轉型,傳統意義上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已很難滿足新形勢發展的要求,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亟須創新。

一、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1. 市場營銷畢業生人數已“供過於求”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相比20xx年699萬畢業生增長28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在經濟充滿挑戰的大環境下,由於“市場營銷”專業熱度增加,相應地開設該專業的高校增多,每年都在增加的市場營銷的畢業生人數,使得20xx年市場營銷的畢業人數“供過於求”。

2. 現有的培養計劃模式與社會經濟發展脱節

近年來人才市場的需求狀況顯示,傳統的營銷教學存在“學與用脱節”的問題。大量畢業生特別是營銷管理類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究其原因不是數量過剩,而是畢業生的規格和質量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在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規格定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方面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營銷管理人才的需求,難以實現真正的校企對接,導致社會需求巨大並不斷劇增但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對口就業崗位的矛盾與尷尬局面。

3. 複合型人才培養對教學資源配置與整合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調查發現,許多理科學校對文科實驗室的投資與建設投入不足,沒有好設施,難以發揮實驗教學在市場營銷專業建設中的作用,也有一些學校雖然硬件設施良好,但由於軟件支持體系不足,硬件的作用難以發揮。而隨着高新技術企業大發展,急需培養一批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的複合型專業人才。因此,現有的教學資源將無法滿足培養需求,對學校的教學資源的配置與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以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專業教學模式需要更多的創新實踐

目前,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是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仍然沒有脱離知識學科性、系統性、完整性的窠臼。理論課程設置多於實踐課程,而實踐課程缺乏特色,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考核力度不大,教學內容陳舊。而以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模式,合理的實踐體系設計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應建立更多的創新實踐。

5. 面向高新技術、高端裝備企業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匱乏

目前,我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導力量為綜合型及財經類院校, 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市場營銷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在理科和工程技術相關學科方面缺乏優勢。因此,此類人才在商貿類企業具有優勢,但無法很好滿足並適應高新技術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

6.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全球化經營急需複合型專業人才

隨着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經濟結構調整正在興起,經濟資源跨國流動的勢頭更加強勁。企業產業鏈協同發展趨勢凸顯。同時,隨着各地區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迅速發展,急需一批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7. 傳統營銷模式轉型,為新型專業人才預留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由於移動互聯網的影響正迅速地向經濟、社會、文化的各領域進行廣泛的滲透擴散,全球已紛紛行動起來積極搶佔此新興競爭制高點。同時“十二五”正是我國經濟社會加快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這一歷史性機遇,企業必須淘汰缺乏技術支撐的低層次營銷人才,招募有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運營能力的營銷人才,借力移動互聯網,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LT大學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設計

LT大學是甘肅省一所工科為主的二本院校。學校的辦學目標是“一流工科,堅實理科,特色文科”。經濟管理學院現有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等7個本科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創建於1994年,20xx年開始特設市場營銷基地班(機電產品營銷管理方向),20xx年開始增設市場營銷(高端裝備營銷管理方向)。

1. 人才定製,專業化培養定位

結合理工科院校的學科特色,將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於:具備堅實的管理、市場營銷、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等方面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受到系統的工程技術和專業技能訓練,能從事機械產品和高端裝備市場營銷、運營管理、設計、製造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2. 素質教育,實踐創新雙項結合

本專業人才要求培養以綜合素質教育為核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重點,要求學生通過系統的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機械製造基礎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習,受到營銷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機械製造技術所必需的裝備、工藝知識,具備從事高端裝備和機械產品市場營銷、運營管理、設計、製造等方面工作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和系統的機械製造基礎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現代製造技術發展領域中的工藝方法、工藝裝備、計算機應用等知識,掌握市場營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3. 體系構建,搭建高效課程模式

(1)建立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理論教學體系。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複合型專門人才。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在構建理論教學體系時,突出了應用性課程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堅持了以應用為主同時兼顧理論的基本原則,形成了一整套既具特色又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科學而嚴謹的理論教學體系。

本專業理論教學分為四大模塊:通識教學、學科基礎、工業技術、專業課程。其中,學科基礎課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技術基礎課程包括:金屬工藝學、工程力學、機械製造技術、機械製造裝備先進技術等;專業課程包括:市場調查與預測、消費者行為學、廣告學、商務談判、企業營銷策劃、銷售管理等。

(2)建立與人才培養能力要求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印證和檢驗形式,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應既體現市場營銷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的目標,又體現市場營銷專業(高端裝備營銷管理方向)實踐性、操作性和應用性特點。要求做到: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相應的課程單元;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推廣仿真教學、情景模擬教學、拓展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統計軟件實習、ERP沙盤模擬、營銷軟件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同時開設市場營銷策劃實訓、商務談判模擬等創新實踐課程,定期開展市場營銷策劃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強化學生的營銷實踐能力。

4. 方法創新,深化教學改革

以市場營銷省級、消費行為校級精品課建設為核心,深入展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啟動精品課視頻共享建設,實現部分課程教學內容網絡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大賽,提升多媒體課件質量,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通過教學研究項目,推進專業課教學改革,在教學中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的結合,綜合運用“案例教學”“問題教學”“討論式教學”“研究式教學”“任務驅動教學”

等方式,使教學內容豐富而不單調,教學過程生動而不枯燥,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引入市場熱點問題研討和計算機模擬教學(營銷模擬軟件)等方式,就市場營銷的關鍵環節進行演練,通過組織專業特色活動以及校外實習,促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實際應用能力。

三、LT大學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成果總結與展望

LT大學自1994年創辦市場營銷專業,經過20年的積極探索,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從學科特點出發,以職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重視實踐性思維開發訓練,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圍繞一箇中心即“培養營銷專業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兩個方向“日用消費品營銷和工業品營銷”、三個層次即“初始崗位銷售能力培養;高級崗位策劃能力培養、提升崗位綜合能力培養”、四個基本點即“觀念、戰略、策略、管理”營銷框架體系,構建並優化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迄今為止,LT大學累計培養900餘名有工程技術背景的營銷專業人才。依據武漢大學邱均平教授的專業排名,LT大學市場營銷在全國540所開此專業的院校排名62名。在甘肅省排名第二。本專業就業率連續兩年達到100%,成為LT大學十大就業品牌專業。依據跟蹤調查,畢業生80%以上在工業品營銷領域工作。畢業生在3~5年晉升部門主管或區域市場經理的比例明顯高於同期同層次大學的同類專業畢業生。

LT大學市場營銷專業近期建設目標遵照“控制規模,凝練特色、強化師資、凸顯優勢”的發展思路,凸顯工程技術背景,以培養營銷工程師為目標定位,以職業能力培養和提升為導向,以專業主幹課程為突破口,優化具有本學科特色課內外實踐體系,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實現本專業課堂教學從“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培養型”的轉變。

我們將進一步打造市場營銷和工程技術複合型專業優勢,力爭在2至3年內建設成為省級特色專業,並朝國家級重點專業方向努力。

作者簡介:樑青玉,蘭州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市場營銷;王子萱,蘭州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劉田鈺,蘭州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0

摘要:觀察近些年的情況可知,計算機技術水平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提升,而且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計算機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生產生活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的幫助,可以説計算機技術正在逐漸引領着社會向前發展。由於這樣的社會背景存在,所以在當前時代下,做好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將會顯得非常重要。科學合理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策略將會引領信息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眾所周知,移動互聯網是當前技術發展速度最快、市場競爭力最佳、應用前景最好的新型技術產業。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其在經濟結構調整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發揮着非常重要作用。就目前情況來看,整個社會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課程方面,關於開設移動互聯網領域課程的內容非常缺乏,而且人才的培養模式還處在一定的探索過程之中。以往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落後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其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了,所以加緊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當前計算機教育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時代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的意義所在

從國內當前的情況觀察可知,近些年來,我國對於移動互聯行業的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通過有關大數據的分析可知,大約200多萬,但是實際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卻只有大約70萬人。這兩者數據明確表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缺口是非常巨大的。觀察當前高校計算機人才的培養策略可知,整個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體制,以及實際的專業設置同市場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脱節,計算機專業人才數量較為缺乏的情況不單單是因為高校專業設置的問題,其還同社會的培養有着一定的聯繫。具體説來也就是,移動互聯網的計算機社會化教育培訓較少,其不能夠為當前移動互聯網輸送等量的計算機人才。正是因為這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展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可以為當前社會輸送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切實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人才需求,同時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較多的專業計算機人才,這樣必定可以促進計算機專業改革得到順利的開展,同時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全新活力。除此之外,需要明確的是,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是當前社會所必然要求的,同時也是整個時代發展所需要的,因此,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是具有較為明顯的積極意義的。

二、移動互聯時代計算機專業人才國內外現狀情況研究分析

就移動互聯網的本質來説,移動互聯網是我國當前所開發的一種新型戰略產業,其越來越受到各地區的重視,並且始終是新時代創新發展的突破口。近些年來,國家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法規,使得當前時代下移動互聯網的人才數量急速增加。不僅如此,我國電信和聯通的共同推動,也不斷使得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加快了前進的步伐。從目前社會的應用情況看來,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普及,另一方面,第五代通信技術正處於不斷研發的過程之中,這一系列的因素最終使得移動互聯技術得到了大幅提升。需要明確瞭解的是,移動通信技術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於大量的計算機人才的,如果在之前的發展過程中,擁有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那麼相應的通信技術的研發速度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正是因為之前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還較為缺乏,所以整個通信研發速度還處於有待提升的狀態。將我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同歐美國家的專業人才進行比較,可以明顯察覺出,歐美髮達國家的計算機專業人才數量是要比我國的計算機人才多的,正是因為如此,歐美髮達國家的移動互聯技術也相對較高。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之所以歐美髮達國家的計算機人才數量與整個社會技術發展相適應,是因為它們擁有一套更加完善的體制,在這個體制的作用下,計算機專業人才數量源源不斷,也正是如此為歐美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發展源泉。

三、當前我國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人才培養與需求的情況

(一)移動互聯時代計算機人才需求的情況分析

根據有關大數據的分析可知,目前國內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持續高漲。但是實際的計算機人才數量比例與需求的崗位卻存在着極大差別,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這兩種情況是目前社會中非常鮮明的對比。國內的移動互聯技術始終會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相應的,這種計算機人才需求的缺口將會越來越大,必須要對此作出相應的重視才行。當前社會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更加具有多元化,不能沿用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要不斷對當前計算機人才的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創新,以此來適應當前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總之,在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改革需要使得計算機人才更加具有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情況

從目前我國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看來,整個專業的培養機制較少,不論是高校,還是社會的計算機專業培訓機構,所開設的培養機制都存在模式較為單一的情況,不僅如此,所開設的培養機制與市場的需求之間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脱節問題。所以根據有關人士的分析認為,由於當前整個社會處於移動互聯的時代,要想在這個時代使得相應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就必須要緊密聯繫社會的需求,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移動互聯網計算機人才,與此同時,還需要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的模式上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新,如此才能使得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模式適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

四、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有效措施分析

相比較於以往的計算機行業,現如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不僅要求具備紮實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熟練的應用實踐能力,換句話就是,移動互聯時代下所需要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一定是一種複合型的人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使得所培養出來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具備相應的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具體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斷改革創新已有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計算機技術在之前的時代裏,已經具備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培養方案,但是時代始終是不斷變遷的,任何方案必須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適應所處時代的要求,尤其是變化如此迅速的移動互聯時代下。移動互聯時代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不僅要體現出具體的培養目標,還要使得這個目標必須要有一系列成熟的教學內容,因為這對於最終的培養結果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落實到具體的實施過程來説,首先改革工作需要綜合考察移動互聯時代下相應的變化特點,不斷深入瞭解當前社會下相關行業對於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計算機專業人才應當掌握何種知識技能,將這些調查的數據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最終科學合理地確定出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和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部門要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進行周密的考察,確定出該方案的可行性是怎樣的,如果還需要補充,再進行補充,以此最終形成完善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計算機人才培養體系

任何一項改革方案,體系都是至關重要的。具體來説,就是要根據計算機專業不同職位的能力要求,根據不同的能力要求,創建出有針對性的科學構建體系,整個體系要綜合地注意不同能力維度上的提升。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方面,要切實根據社會的實際要求,構建一套完善的培養課程體系。這套體系應當包括基礎理論課程、計算機操作實踐手冊、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這樣才能形成一套重基礎、強實踐的核心培養體系,並且才能適應當前移動互聯時代對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

(三)強化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建設

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要想獲得成功,其離不開專業的計算機師資隊伍的建設,擁有大量的計算機專業技術教師,才能培養出更多的計算機人才。在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培養的最終目的是促使應用型人才的誕生。正是因為這樣,也就需要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教師不僅僅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説互聯時代下的計算機培訓教師,應當具備雙重能力。具體的措施是,要建構完善計算機教師培養機制,定期對社會上有資質的計算機培訓教師展開考核工作,以這種方式來監督其計算機相應的綜合能力素質,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還應當定期為這些教師舉行相應的比賽,這樣計算機教師就能夠極大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如果計算機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都得到提高,相應的計算機人才的專業能力必定也會隨之提升。

五、結語

上文主要從意義、現狀情況、需求培養情況以及措施等四個方面着手分析,目的就是要表明,在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是勢在必行,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相信只要有關部門能夠充分從思想層次上加以重視,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在之後的落實過程中,自然就會更加順利高效,如此一來,整個計算機專業人才數量一定會與社會的需求量相持平。

參考文獻:

[1]趙慧.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改革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xx,(22):200-201.

[2]李傑.談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與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xx,(34).

[3]胡煜.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03):271-272.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1

職業教育逐漸擺脱了學科體系的制約,迴歸其職業教育的本質。職業教育在於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因此,如何將職業教育和企業的用人需求聯繫起來就成為了人才培養方案的關鍵。物流管理職業技能大賽可以承擔這樣一個連通的作用:一方面,大賽項目設計都來源於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體現了對崗位工作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才培養方案可以將項目上的內容融入其中,並貫穿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從而真正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職業教育逐漸走出了傳統高等教育的學科教育體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視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國家對於職業教育的規劃是要以提高質量為重點,並提出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來提高教學質量。職業技能大賽,既是檢驗職業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手段,又是加強校企合作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

1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和人才培養方案結合的必要性

人才培養模式是專業建設的核心體現,包括專業、課程建設,實訓條件和實訓內容的建設和制定,教師團隊的結構和建設以及課程日常的教學工作等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可以通過職業技能大賽來實現的,可見職業技能大賽對於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得職業技能大賽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結合成為必要。

1.1 將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與技能大賽相結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技能大賽的項目設定是在充分調查市場的基礎上,將當前先進的物流硬件設備與運輸、倉儲和配送等前沿理論進行深度融合。大賽項目的設置,一方面,可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也與職業技能標準相契合。這樣,通過對大賽項目的理解和實施,可以更好地對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和標準進行準確定位,同時可以針對市場的實際需求調整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實訓項目,從而達到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目的。

1.2 將物流職業技能大賽與教師團隊建設相結合,強化人才培養方案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參與主體是學生,但是真正的實力較量是教師團隊的較量,因此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是職業教育質量的核心。多年來各高職院校一直重視“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措施來實現。一是“傳幫帶”制度,對於新進教師安排有經驗的老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指導;二是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鍛鍊,參與企業的運營的相關過程,提升實際工作的能力;三是引進行業或企業的人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大賽和實驗實訓。通過教師團隊的建設,使得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更有保障,從而達到強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效果。

2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對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作用

2.1 以賽促學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是大學聯考中分數比較低的一部分學生,這部分學生的特點是不愛傳統的學習,但是動手和實踐能力比較強。如果還是採用學科教育體系,無疑就將這部分學生的缺點放大了。而通過技能競賽,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改進了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信心,並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完成項目,成就感使得學生信心逐步提高,因此,技能競賽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2 以賽促教

將職業技能大賽的項目按照科目分類之後融入課程標準中,“課賽相融”需要對原有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打破以理論課和課堂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突出技能教學和崗位實踐。將每一門專業課都體現出技能大賽的相關能力要求,同時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加競賽項目的機會,形成“人人蔘與”的局面,將大賽由傳統的少數師生參與轉變為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普及化轉變。

2.3 以物流職業技能大賽為切入點,優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而職業技能大賽是踐行這個模式的重要平台,對於專業改革、促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內容選取、教學實施、考核評價、實訓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融入大賽元素。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中,強化職業技能大賽方向與技能培養。有針對性地將賽事項目內容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同時充分借鑑大賽組織、大賽評價、過程控制等形式,完善課程實訓項目的建設,充分實現“課證崗對接、學訓賽相通”。

3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影響下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體系的構建

近年來,在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上提出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理念,為了充分實現這一理念,就應當着力構建基於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物流職業技能教學大賽體系,而這個體系的關鍵就在於三個主體的建設,即教師、學生和企業。

3.1 教師團隊的構建

“雙師型”教師是高等職業教育對於教師的新型要求,由於之前我國單一的高等教育體系,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師只具備單一的知識技能,這和職業教育的本質相差甚遠。近年來,高職院校開始注重“雙師”素質的教師團隊建設,通過培訓、企業實踐鍛鍊等途徑來完成。而物流職業技能大賽恰恰是“雙師”能力展現的主要平台,也是檢驗教師是否具備“雙師”素質的試金石。

3.2 強化學生基於工作過程的學習,發揮“雙證聯動,半工半讀”的作用

物流技能大賽的重要特點是不僅要比賽參賽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要考理論知識,以行業從業者的`標準和要求,從“知”和“會”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和比賽。因此在進行學科教育的同時,也應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需要拿出一半左右的課時,用於學生的實踐訓練。

3.3 引企入校,將企業需求與教學體系構建深度融合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的競賽環境建設和企業的生產運作實際是相吻合的,同時結合院校實訓基地的條件而構建的,這樣使得競賽環境既能滿足生產型需求,又能滿足教學型需求。學校在構建校內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時候,密切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職業技能大賽需要來編制實訓方案。在新的職業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過“引企入校”,將企業所需的設備和學生實訓所需的設備相結合,把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成職業技能大賽訓練基地。

“職業性”是高職院校物流職業技能大賽不同於本科學科競賽封閉式模式的典型特徵,這也就決定了如果技能大賽僅僅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學生來參與,就違背了“職業性”的特徵。因此,物流職業技能大賽需要行業、企業和學校、學生等多方參與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物流技能大賽必須藉助企業的資源條件,將實訓的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融合才能發揮其作用。

4 結 論

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將物流前沿理論和生產實踐進行融合,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平台。同時可以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師團隊建設相結合,對人才培養方案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職業院校師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平台,廣泛參與技能大賽,從而實現促進人才培養方案、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和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三贏”局面。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2

摘要:現如今我國高等教育在不斷的加快發展進程,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且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當前的高等職業教育通過不斷的實踐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國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也隨着信息技術和高職教育的發展而取得了較為長遠的成果。它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自我完善,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計算機專業是一門技術滲透到各個社會領域的課程,而且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對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其不僅僅只滿足於會應用計算機操作計算機的人才,而且更要求有專業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到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的管理當中。所以本研究主要就基於項目課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的設計進行簡要分析,希望所得內容能夠為相關的教育領域提供可行的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項目課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

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對於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斷的提升,所以需要計算機專業的人員能夠更好地應用到各個行業當中,因此需要充分的對計算機的開發和利用進行開發,同時不斷地對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進行維護。基於以上情況,在對計算機進行應用的時候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需要實行平台聯合崗位,並且將工作過程作為導向,設計以專業技術為主要的課程目標,以課程設置為主體的計算機開發模式的探索實踐,不斷地適應社會各個行業對計算機相關行業人員的需求,以此來促進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以滿足各個行業對於人才的需求。

1基於項目課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設計研究

在當前社會背景之下應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綜合的促進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不斷地符合課程開發的理論指導,並且在此根據之下提出以平台聯合崗位,以工作過程作為嚮導,並將項目課程作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模式。平台聯合崗位主要是指在確保學生綜合能力的前提之下,通過開設多個崗位方向的培訓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夠儘量地確保學生做到一專多能。這樣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和就業能力,其中平台主要是對計算機應用的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行業通用技術和智能的培養,可以有效地確保專業素質的提升,也能夠更好地使學生達到專業的基礎人才的要求[1]。崗位主要是按照相關的崗位設置嚮導的方向,嚴格的圍繞着技術智能的培養,提升學生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達到專業的應用人才的要求。這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相關崗位和畢業生就業狀況以及學生的能力分析,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學生的能力等諸多情況,都為我們將專業方向設置為軟件開發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化辦公技術的三個方面。在工作過程當中,做過程導向主要是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範圍之內做好計算機課程的開發,同時根據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進行有效分析,並且不斷地整合相關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工作的過程作為一項基礎射擊訓練項目,並且建立起工作任務和工作支持以及工作技能的聯繫,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主體和直接體驗,同時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以教學內容為工作過程的導向,不斷地促使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同時積極地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的工作過程和學習機會。項目課程主要是一種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和組織學習為主要工作知識的課程模式,這種工作是典型的產品生產以及服務等項目為載體的設計。所以它具有明確的工作任務,也能夠有效地將工作內容和理論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2]。所以這和企業的生產過程具有直接的聯繫,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範圍之下,有效地組織自己的學習行為,能夠明確的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收穫到較為有效的學習成果。高職計算機的應用技術專業課程,能夠理解成一個企業網站的建設和管理,它可以當做是一個信息系統的軟件的開發過程,可以當做是一次會議材料的準備。

2項目化教學模式之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踐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程序設計是主要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這也是一個以工程實踐為主的專業。在項目化教學當中,它需要必要的工程應用項目作為支撐,同時也必須促使企業積極參與其中,不斷地發揮出企業的重要作用。要制定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促進人才培養,需要將企業因素和企業的相關方案實施並考慮進去。在制定項目化教學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其所涉及的問題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2.1課程體系的建立在建立課程題的時候,製作過程需要有項目化課程程序的參與,同時這又和其他的學科以及傳統課程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傳統的課程方面,因為知識點存在着相對獨立的情況,所以課程體系的設計只考慮知識點在內的邏輯先後關係,但是項目化課程卻主要以主線項目為主,而這有可能是跨學科系的[3]。舉例來説,比如説,一次為主的程序設計課程,它的課程主要是通過網頁設計和數據庫設計為主,同時也涉及,對於軟件工程和軟件測試等多個學科都有所涉獵,通過這些學科綜合組成一門課程,而且在項目進度和客廳之間沒有嚴格的先後順序。因此怎樣合理的優化其,促使他能夠更好地符合項目教學,這是課程體系制定的基於項目化人才培養的方案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2.2企業的參與項目化教學需要將項目作為載體,同時將工作任務作為驅動,這樣以項目的完成情況作為對教學模式進行考核的一個基礎點,那麼項目的目的就是將校學理論進行職業化,並做好相關的培養。企業是人才培養和質量效果評價的最終評價方,而企業的真實項目是項目化教學的項目基礎,因此制定項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有企業的參與,那麼企業需要採用什麼樣的教育途徑實現人才培養方案,那麼就需要充分的對培養效果進行優化,這也是本研究所要研究的一些問題。2.3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項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應該以項目作為主線,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主要是學科課程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去按照徐其先後的分散形式進行設計,不能更好地滿足教學的跨學科形式,對於企業來説也不無法做到企業的共同參與。所以研究合適的基於項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項目。

3項目化教學模式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的問題研究

3.1基於工作過程構建項目化教學人才培養方案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完成一定工作任務而所需要的一個時間,它是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分析工作過程的着力點,不能夠完全等同於工作過程本身,而需要採用一定的技術和手段來對工作過程進行包裝與設計。這能夠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教學的需求,有時也可以使課程內容更好地和工作過程相統一。對IT軟件進行開發可以研究企業的調研,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主要涉及需求分析、UI設計、數據庫設計、代碼編寫以及軟件測試等典型的工作。從從業人員具有能夠確定的網站功能和風格來分析,它可以根據網站需要來進行內部或外部的CSS樣式的UI設計,也可以根據網站功能進行相關的數據庫表的創建,通過對客户的需求進行分析完成相關網站的開發和設計,可以根據所掌握的網站測試工具的方法以及核心工作的能力來進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專業主要需要依據基於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對其課程進行領域的劃分,主要可以劃分為公共學領域,專業學領域和拓展學習領域等。這門課程需要和項目關係的課程劃分為外延輔助課程與及核心課程[4]。外延輔助課程主要是通過外延來提升網頁設計使得整體技能,拓展,其專業的就業出口。比如説photoshop的平面設計,比如説flash動畫的設計等等,核心課程主要是專業課程的核心,比如説php程序設計,數據庫的建模以及數據庫程序設計等等。在其構建工作過程當中需要做好課程體系的構建工作,需要明確企業參與以及研討和設計等。3.2需要不斷地強化校企合作的效能企業主要是項目的來源,而且一般都是為了謀求利潤的最大化,所以在進行項目設計的時候要兼顧企業的利潤,同時也要提升教學的最大效果。所以基於這個過程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同時與企業產生相關的共同點,又有效地促進企業生產效益,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分析能夠得出,當前計算機應用專業主要是課堂聯合工作室模型出現兩者相結合的,而課堂的教學主要採用了真實項目進行分割,它是一種有效的仿真教學。企業在共同的參與下進行項目的外包服務,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經驗,也可以在這種教育模式之下為學校提供有效的項目化實踐平台,促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同時需要兼顧人才培養,傳統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課程設計實施有效的並形式的開課方式進行教學。比如説photoshop平面設計和網頁設計進行共同的開課。這種開課主要是並行時的開口方式,它能夠有效地將知識點進行分散,同時將完整的項目集中在某個階段進行更好的知識點的支撐。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可以看出,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術通過對分段式的教學進行應用,可以採用模塊涵蓋知識點多少的形式,安排多名教師和設計人員共同參與,它能夠有效地集中分段式教學,這也可以使其教學更加地貼近生活場景,和工作任務的融合,也有利於學校以及企業之間的更好對接。3.3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分析需要通過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以此來形成提升階段性的課程內容,並且不斷地進行分解和重構,這能夠有效地實現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融合,最終形成項目化的課程。要不斷地和新興的產業緊密相掛鈎,實際不斷地形成一個“一主線二融合三階段”的課程體系,不斷地構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平台。要不斷地深化改革,以能力特點為主要特徵,通過項目實踐聯合崗位就業,做好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並且將項目課程作為核心載體,一課程實施作為重點,將校企合作作為校內外實訓的主要工作平台。在此基礎上要不斷地健全評價體系,因為考核評價和定性定量相結合,需要重視考評的過程,在量化評價過程中不斷地對作品評價和競賽評價進行突出,以技能考核作為主要的考核方式。

4結語

高校的教育主要是階段性的職業教育,它主要需要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能力,而且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需要確保這批人才能夠將其知識體系合理地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所以具有實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基於項目課程為主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培養,它能夠有效地幫助社會培養出各類的適應性人才,也能夠更好地提高人才的質量,使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可以對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了調整,也搭建了合理的課程結構體系,所以需要不斷地發揚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鄒華福,周楊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xx,21(21):54-55.

[2]王自榮,焦阜東.能動就業型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探析[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0(2):487-488.

[3]程真啟,高峯,倪偉.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0(3):572-573.

[4]李俊秀,馬應魁,王瑾,殷培峯,李泉.基於工學結合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13(17):535-536.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3

【摘 要】隨着軌道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本文通過對當前軌道交通行業大環境及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研究,力求找到在專業教學中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軌道交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隨着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在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規劃、建設、運營、經營等各環節都缺乏高素質的羣體。面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養出適應新形勢需要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項課題。通過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我院現狀進行分析,確定了“厚基礎、強能力”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 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態勢及人才需求

近年來,隨着我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建設、發展,到20xx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5萬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鐵路達3萬公里;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建成總里程達 6000多公里 ,到20xx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交通運輸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促使該行業急需一批在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部門從事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而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緊張關係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平衡,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隨着科技技術含量的提高,辦公自動化程度的全面實施,將會對鐵路、地鐵員工的素質、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背景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模糊、定位不明確。[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視學術型人才,而輕視應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確提出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可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卻按照學術型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模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定位,學的知識多而雜,最終使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應用性不強。

2)實踐教學力度不夠。目前部分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由於理論教學大多采用以課堂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實施起來輕車熟路,教學成本較低;而實踐教學對場地設備有較高的投入還要不斷探索創新,因此部分高校對於模擬仿真教學、現場教學、校企合作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則較少採用,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鍊不夠。

3)師資力量薄弱結構不合理。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師資隊伍整體薄弱,缺少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業務和專業知識的“雙師型”教師,而大部分高校教師多年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缺乏在相關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往往不能落到實處。

(2)我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陝西省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當前,同類重點高等院校注重理論知識及學術研究,實踐技能相對薄弱;而同類高職院校雖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卻有侷限。交通運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很強實踐性、應用性的專業學科,專業性質和將來的職業都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運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上,始終堅持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與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厚基礎、強能力”的培養目標必然成為人才培養內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平台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按照“彰顯特色、系統集成、合眾舉一、各盡其能”的建設思路,集中全院各種資源支撐軌道交通大系統建設。

我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地鐵車輛結構與運用實訓基地”分別被確定為“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和“省級高職示範性實訓基地”。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設有城軌行車調度指揮實訓室、城軌綜合仿真駕駛實訓室、安檢實訓室、旅客自動售、檢票系統實訓室等;軌道交通綜合實踐基地新建了425米電氣化鐵路線路,配套了“交院號”電力軌道車、貨運油罐車、貨運敞車、客運空調軟卧車,以及渼陂車站、牽引變電所、行車調度室、檢修棚、綜合檢修工區、通信信號系統等,完全滿足學生的實訓、實習的需要,學生可以在基地實踐不同的崗位角色,鍛鍊和提高業務操作水平,可以模擬不同的設備故障、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作業流程,實現特殊作業的鍛鍊。另外,學院還投資建設了TDCS鐵路行車調度指揮實訓系統,同時,還在校外企事業單位建設有22個實習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建設,將為交通運輸專業進一步推進理實一體化與實訓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也為我院實現真正有特色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內容

1)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我院組織教師和學管人員到新豐鎮、西安西站、寶雞車站、户縣車站等地實地學習,組織專業教師到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等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崗位設置、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調研,確定培養目標。

2)改革傳統課程設置模式和教學內容,構建應用型教學體系根據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學生崗位能力要求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改變了傳統課程體系設置模式。

3)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專業教學的關係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專業課教學中佔據基礎地位,這是由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能所決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專業教學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礎,為專業教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專業教學中應加強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2)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方法

1)通過就業單位的信息反饋找準培養方向;同時通過對其他同類高等院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找準我院存在的問題,增強課題研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實踐價值和推廣價值。

2)採用問卷調查法對採用新的實訓大綱和教材、評價體系的學生和教師進行效果調查,及時調整方案和修改實訓內容,保證我院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3)對我院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分別採用上述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傳統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效果對比。兩個年級的課程設置、教學環境和授課教師均相同。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採用同樣的試題及實訓模塊進行考評,對比教學效果及實踐動手能力。

4 總結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上也僅初步確定了研究內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實踐中實現“厚基礎、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彪,龐然,齊曉傑.應用型本科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項華錄,何春豔.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4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熱愛基礎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教育信念堅定,社會責任感強,具有科學的學生觀、教師觀、教育觀,具有紮實的的學科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發展自我的知識和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全科型的國小教師以及從事基礎教育研究、諮詢、管理的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國小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兒童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本專業採取全面綜合培養、分文理方向發展特長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實事求是,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秉承教師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具備從事國小教育教學的基本能力、專業素養和一定的教育研究、終身學習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國小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觀察研究國小生的科學方法;

3.具有國小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有關國小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 瞭解國小教育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7.實現知識、能力與個性的一體化發展,具有全科型的教師職業素養;

8.具備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有效實施課堂教學與管理學生的能力,能夠進行學科教學設計、有效開展國小綜合實踐活動;

9.具有良好的溝通與合作能力,以及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良好的審美能力;

10.形成熱愛國小教育事業的信念,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主幹學科

教育學、心理學

四、核心課程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國小德育、現代漢語、高等數學、國小語文教學論、國小數學教學論、科學課程教學論、國小課程標準與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評價學、學校管理學、班級管理等。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六、修業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學位

教育學學士。

八、畢業最低學分及要求

畢業最低學分為162學分。其中公共基礎平台41學分,學科基礎平台12.5學分,專業基礎平台44.5學分,專業方向模塊25學分,專業任意選修模塊不低於8學分,公共選修模塊不低於6學分;獨立實踐環節25學分。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5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備法律職業基本能力,能夠承擔法律實務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法律人才。

二、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

(1)具有紮實的法學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

(2)掌握法學思維方法和法學研究方法.

(3)熟練掌握法學專業知識;

(4)瞭解主要國際公約、條約和國際慣例;

2.能力要求:

(1)具備運用法學基礎理論和法學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有從事法律實務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和法律寫作能力;

(4)具備文獻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

3.素質要求: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精神、較強的法制觀念和創新意識、較高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較好的身心素質。

4.適宜就業方向:(1)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法律實務工作; (2)律師事務所律師及律師助理工作;(3)法制教育工作。

三、修業年限

準學制2年,學習期限為2-3年

四、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畢業學分:55個學分

授予學位: 法學學士學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