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來源:文萃谷 1.64W

英國作家薩克雷説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此話道出了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正如陶行知所説的“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的確,良好的習慣是孩子進步的階梯,而不良的習慣一旦形成,等長大了,再想糾正已十分不易。俗話説:“三歲看大,八歲看老。”正是這個道理。孩子早期獲得的經驗,將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跡。因此,家長要從小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教育家陳鶴琴曾説過:”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小培養、在長期的生活裏逐漸形成的,它貫穿於孩子每日生活的各個方面。父母應善於抓住每天生活的各個環節,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由成人有意識地培養成的,而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家長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第一培養者,是幼兒各種言行的參照物。所以,家長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表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己就先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比如,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父母先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如果父母對長輩很孝敬,吃飯時先把飯端到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面前,那麼,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會效仿父母的做法,對長輩尊敬孝順。家長要用自己的實際行為為孩子做出榜樣,使孩子在家長行動的薰陶、影響和引導下成長為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

2.防微杜漸,及時矯正

孩子的世界是純淨的。他們的思想處於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雖然獨立性開始增強,但判斷是非能力弱,易衝動,易受外界影響。他們解讀別人的言行往往是直接的,還不具備足夠的把別人的言行經過頭腦加工取其精華的能力,因此容易做出一些不良的行為。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不良行為而不及時糾正和引導,放任自流,必將害了孩子。有一位幼兒家長經常跟我抱怨説,他的兒子粗話連篇,令他頭疼不已。後來經過了解我才得知,這名幼兒是因為看了電視裏的古惑片學來的。也許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話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電視裏的人説這話時很威風,於是就學着説。開頭家長也發現了,但沒在意,不及時糾正。久而久之,孩子講粗話就成為習慣。因此,家長一發現孩子有不良的言行,就要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不能因為孩子還小就放任自流,這樣容易把孩子帶進誤區。當然,家長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不能簡單粗暴,急於求成,而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要防微杜漸,在孩子的不良行為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掐掉”。當然,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決不可“一刀切”,既有“收”,又有“放”——“收”其不正,“放”其所愛(好的愛好),讓孩子沿着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軌道健康成長。

3.善於總結,形成規範

好的行為習慣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改掉或拋除不良行為習慣中養成的。所以,家長不但要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還要善於幫助孩子總結哪些是好的習慣,哪些是不好的習慣,並通過舉一反三,讓孩子觸類旁通,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他們在堅持一次次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改掉不良行為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在幫助孩子總結中,可以藉助一些對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有幫助的活動,如通過講故事等,為孩子提供學習的典範,幫助孩子分清哪些是好的行為,哪些是不好的行為,讓孩子在頭腦中自覺的摒棄故事中講的.不好的行為,留下好的行為影像,並再現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慢慢地形成習慣。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教導孩子按照規範行為辦事。此外,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幼兒日常行為規範》,規範孩子的言行,幫助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持之以恆,不怕反覆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它經過孩子較長的實踐過程。孩子在反覆的實踐中,良好的習慣和不良的習慣還可能會相互轉化。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做好長期“歷練”的心理準備,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適得其反。三歲的小雨是一個吃飯還不大會拿匙羹的小女孩,每次吃飯都很慢,而且還有很多飯粒和菜掉到桌上。對此,她媽媽不理她,就在一旁看着她吃,不管她吃得多慢也不喂她。漸漸地,小雨就學會了自己吃飯,也不讓飯菜灑到外面來了。如果小雨的媽媽不能堅持讓小雨自己吃,那麼現在小雨肯定還是一個還叫大人喂的長不大的小寶寶。家長不要因為怕麻煩就不讓孩子鍛鍊,也不要包辦孩子的言行,而是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怕反覆地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