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來源:文萃谷 1.75W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學習習慣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 曾聽一位老師深有感觸地説起這樣一件事:他帶隊去參加一項比賽,在回來的海輪上,吃完晚餐後,同學們都跑到甲板上去觀看風景,在沒有任何人要求,也沒經任何人提示的情況下,有個孩子竟獨自到船艙裏拿出書本,旁若無人地開始了學習。老師問他為什麼不去看風景,他回答説:“這個時間是自己該做功課的時候。”這就是學習習慣。

孩子上國小了,父母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主動自覺地去學習。

其次要抓住培養的最佳時機

什麼時候是最佳培養時機?

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12歲以後,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紮下根來就難多了。

曾看到一篇這樣的報道: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學校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這位科學家平靜的説:“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

“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地觀察事物。”

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説明了孩提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的決定性意義。

如果一個人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他將輕鬆地步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反之,不良的學習習慣將阻礙他良好的發展。

教育學家指出:國小階段,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國小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有時只需通過獎勵和懲罰的方法,反覆幾次,就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因此,在國小階段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孩子性格和各種能力和的發展。

對剛入國小的孩子,父母更應該重視對其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孩子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瞭解孩子應具有的學習習慣

作為國小生,應具有的良好學習習慣包括:認真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課的習慣、主動提問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正確運用課堂語言的習慣、及時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積極應考的習慣,還有閲讀自學的習慣、觀察的習慣、總結歸納的習慣等等。

學生有了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主動地去學,主動地去思考,主動地去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也將得到全面的提高。

第四、需要防止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被動學習、積極主動性差。

◎學習不刻苦、知難而退。

◎作業不能獨立、及時地完成。

◎學習不認真、不求甚解。

◎不求上進、不愛動腦筋。

◎不會利用時間。

◎不會讀書和學習。

◎上課精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

◎無明確的學習目的。

一個不良習慣一旦形成,要去糾正它,將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防止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第五、注意培養哪些學習習慣

在國小階段,父母要着重培養孩子以下幾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1、專心聽講、不懂就問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講包括看、聽、想、做四個方面的內容:

看——是指看老師演示、板書和身體動作;

聽——是指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討論等;

想——是指根據所學的內容,想一想自己學會了哪些,還有哪些未弄懂,有什麼新的想法;

做——是指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活動和做練習。

父母在培養孩子上課專心聽講的學習習慣時:

首先要求孩子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

其次,要求孩子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

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做好練習。 父母還應告訴孩子,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膽地提問,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也可以和家長一起探討,共同尋找答案,直到將問題弄懂為止。

2、講求學習效率的習慣

孩子在學校裏的學習是有嚴格時間規定的,在家裏父母要幫助孩子形成比較固定的學習時間。

有關調查表明:學習效率高的孩子,一般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功課。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能使孩子在一定時間內自然而然地產生學習的願望和情緒,這種時間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夠很快地進入專心學習的狀態。

父母要引導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專心致志,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以培養孩子講求學習效率的良好習慣。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