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中如何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來源:文萃谷 1.73W

家庭中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習慣伴孩子健康成長、好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 家庭教育的核心:教會孩子如何做人。

家教中如何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把握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1、2-3歲 自我意識形成 (不要過多限制)

2、6-7歲 從無憂無慮地玩轉變成強制性、有責任的學習。 3、11-12歲 生長髮育最高期、心理變化期、自我意識最強,又是危險期(青春前期) 14歲女孩、15歲男孩最難管教 4、17/18-21/22歲 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影響今後的成長,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習慣內容(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

1、學習習慣

一個人的認知模式、記憶模式、思維模式7歲前形成。某種程度説,家庭教育比學校的教育更具體、更直接、更深遠。 家庭教育:沒有教育意識,並不代表沒有教育行為;應注重自制力、剋制力、忍耐力的培養;讓孩子在學習中敢於發表意見和質疑;多陪孩子看看書、自主閲讀,怎麼獲取新知識,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2、行為習慣

學會用文明禮貌用語,學會尊老愛幼(家長言傳身教)

3、生活習慣

①應該從規律的生活作息開始,生物鐘的養成(訂製生活作息制度)。

②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幼年時期學會勤奮、學會付出、學會感恩、 學會承擔。

③給孩子設立一個小崗位,培養責任意識。

④學會惜時、守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事情。

⑤培養做事專注的習慣(注意力),成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只有15分鐘。有刺激就有反應屬於正常現象,關鍵是怎樣回到原來的狀態(舉例:園長電話響了)。

⑥培養孩子自制、自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⑦不要用情緒左右孩子,容許孩子在嘗試中失敗。

三、如何培養好習慣

1、堅持三天,就有效果。

2、堅持訓練,持之以恆,堅持到底。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

子,父母要學會拒絕。

3、給孩子一種安全感,愉悦感。學會賞識孩子,讚美孩子。 對家長的要求:

1、創設一種互愛的家庭氛圍(學會讚美、賞識孩子)。

2、樹立跟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的理念。

3、做孩子的傾聽者,改變傳統的關係。

決定人生成功的八大條件:

1、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2、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3、有直接面對挫折的勇氣

4、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5、有夢想

6、良好的人際關係交往能力

7、合理使用錢財

8、正確認識、評價自己,評價別人。規範行為,養成好習慣。培養健全的人格,性格決定命運。

讓孩子學會:

1、學會樂觀,學會“説太好了”。(改變心情才能改變生活)

2、我能行,培養堅定信心。(改變處境才能改變命運)

3、我能幫助你,認識自身的價值。被人需要是一種價值、被人牽掛是一種幸福。讓孩子在自信中成長、肯定中長大、讚美中長大。

留給家長的三句話:

1、教會孩子善良與寬容,讓他有更多的朋友。

2、培養孩子堅強的毅力。

3、教會孩子真誠與豁達,真誠與人相處。

家教中如何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篇2]

【摘 要】培養學前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讓幼兒正確、有序、科學、合理地進行生活活動,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個性心理品質,為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打下紮實的基礎。

【關鍵詞】 學前幼兒教育;良好生活習慣;培養

學前幼兒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良好的習慣對於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它對幼兒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將伴隨幼兒的一生,使幼兒終身受益。

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據幼兒的生活特點安排幼兒一天的生活,即是對幼兒主要的生活內容,如吃、睡、活動等時間和順序給以合理的安排與劃分,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養幼兒按一定的要求,重複多次,大腦皮層在時間刺激的影響下,就能使幼兒形成按時飲食、按時遊戲、按時睡眠的良好生活習慣。這種在一定時間內堅持一定的正確要求,重複多次,大腦皮層在多次刺激的影響下,就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條件反射。由於條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兒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適應生活環境,由於更快更好地適應環境,從而達到保護幼兒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後,腦神經細胞可以付出最經濟的活動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促進幼兒良好身心健康發育的基礎,而且生活制度是教師做好工作的條件。

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要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首先,我們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者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都在潛移默化地薰陶着孩子。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家長的一些習慣表現在孩子身上,當然,這些習慣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這就要求我們正確把握,給孩子正確的榜樣示範。教師在年幼的幼兒眼裏往往勝過自己的父母,他們善於模仿,但因他們年齡小,辨別是非能力差,老是隨着教師的樣子行事,因此,作為教育者,要處處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做好幼兒良好習慣的榜樣。

結合教學活動,培養良好的生活技能。集體教學活動中,可開展一些研討活動,讓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學會自理、學會合作、學會分享。如小班幼兒生活衞生習慣欠佳,在日常活動中有些幼兒不注意衞生,經常爬地上,小手到處亂摸弄得很髒。針對這種情況,可選擇了幼兒易懂的活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中班幼兒在自理、技能方面的習慣有所形成,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獨斷,缺少同伴間的交往。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以培養幼兒的合作習慣為主,可開展爭做文明的小朋友活動,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較好地培養幼兒合作、交往的習慣。大班幼兒在相互合作、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主動幫助別人的這些習慣還不是很明顯。可組織社會活動多去觀察,較好地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反覆訓練,強化良好習慣的養成。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反覆的過程,是在不斷重複中逐漸養成的。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遊戲,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們經常督促、檢查、提醒幼兒,持之以恆,日復一日地進行訓練,使幼兒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

利用遊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除結合教學內容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的培養外,還抓住幼兒好玩的心理特點,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內容編成不同形式的遊戲,使幼兒在輕鬆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活動區遊戲時,孩子們不愛護玩具和遊戲材料,經常把玩具和遊戲材料扔滿地,遊戲結束後,又不收拾。針對這一情況,可在遊戲前告訴幼兒,玩具寶寶們和我們是好朋友,它們害怕摔壞身體,我們小朋友們要保護它們、愛護它們,千萬別把它們扔在地上,好嗎遊戲後提醒幼兒:玩具寶寶們要回家了,請小朋友們把它們送回去吧!這樣孩子們及時把玩具、活動材料擺放整齊了。

結合教學活動,培養良好的生活技能。如果幼兒成長與鼓勵他們自然順序地發展的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到學習,他們將變成自我激勵者,自我學習者。由於幼兒年齡小,堅持性和自控能力較差,因此對幼兒的習慣培養,對每一項要求,我們都充分考慮到幼兒自身存在的困難,把握住難度,講解清楚,讓幼兒看得懂,學得會,以鼓勵表揚為主,使幼兒具有成就感。

教育孩子不要偏食。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體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反應等,但更多的是環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長自身的偏食影響,某種食物過多連續吃形成厭惡反應,或家長限制孩子吃某種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體驗並予以拒絕等。因此家長應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識地用語言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特別注意不要用欺矇哄騙或強制性方法讓孩子吃某種食物,這是會加深孩子對這種食物的反感,不如暫時放一馬,停一餐,待他肚子餓了,情緒愉快了,再引導他進食。

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是幼兒的第一學校,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心,學校的培養,更離不開家庭的薰陶。教師應樹立幼兒與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大教育觀。對幼兒來説,家庭影響尤其為大。很多幼兒在學校裏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是回到家庭中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樣子。有一部分家長不知道對於這麼大的孩子究竟應有什麼要求,在家裏聽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長想要求孩子卻苦苦無法。因此,我們不但在學校裏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還應幫助家長掌握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使幼兒的良好行為在家庭中得到強化。

培養學前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讓幼兒正確、有序、科學、合理地進行生活活動,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個性心理品質,為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打下紮實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