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理性思維唐昊老師

來源:文萃谷 1.49W

探究學習就是通過教師精心設疑,學生自主參與活動來延續和充分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在探究中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的思維。我認為要做到這點須從以下兩方面去努力。

如何培養理性思維唐昊老師

第一,培養批判性思維,高中學生思維雖不成熟,但比國中生更趨理性,思維力更強,也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予以豐富。正向思維,反向思維,多向思維,聚焦思維,發散思維等等,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克服心理定勢,培養問題意識。在地理教學中,學生隨着對地理學習內容的熟悉、或對類似地理問題的重複解決,一般會形成一個心理定勢,往往容易強化結論,而忽略其知識背景條件和制約因素的考慮,把現成的方法和結論當成真理,不能更深刻的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多數同學缺乏問題意識,也就不可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當學生熟知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時,學生往往會形成“只有地球自轉,才會有晝夜交替”的結論,把它當成真理。我讓學生討論“如果地球不自轉,地球上會不會有晝夜交替?”多數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有位學生提出質疑:“地球公轉也會產生以一年為週期的晝夜交替”並且拿地球儀做了演示,我給予了肯定。又如學習“晝夜交替的週期為24小時”後,引導學生討論“在西行的.輪船上,人們看到的晝夜交替的週期也是24小時嗎?”通過討論激勵更多的同學樹立起敢於質疑、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勇氣和信心,逐漸克服心理定勢,養成無疑處生疑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突破習慣思維,培養求異思維。求異性是思維批判性與靈活性的具體表現。

第二,在地理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敢於突破常規、善於變換思維方式,突破習慣思維束縛“另闢它徑”,通過加強引伸性的思維訓練,培養求異思維。如學習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可設疑“如果地球自東向西自轉,晝夜交替、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會發生什麼變化?”,“若黃赤交角變大、變小、為零,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範圍、地球五帶範圍、全球晝夜長短有何變化?”,學習大氣環流、洋流知識後,討論“若地球自東向西自轉,地球上的氣壓帶風帶、洋流分佈狀況如何?”可訓練學生求異思維。另一方面允許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如讓學生討論沙塵暴、颱風的益處,火山噴發、全球變暖帶來的有利的方面,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消除已有暗示的影響,培養辨析能力。許多學生的思維缺乏批判性,不善於獨立思考,其思維活動易受已有暗示的影響,不善於辨別正誤、區別真偽。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消除已有暗示的影響,敢於對“司空見慣”或“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疑問。如“若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則南極圈以南出現極夜”多數學生受已有暗示的影響,很難對“在極圈內,一年中極晝和極夜的時間相等”原本錯誤的結論提出質疑,這時若引導學生從地球位於近、遠日點的速度變化分析,學生會很快認識到“冬、夏半年不等長,在極圈內一年中極晝和極夜的時間並不一般長,北極地區極晝天數多於南極地區”。由此想到,只要善於引導學生消除已有暗示的影響,學生學會質疑並不難。教師也可將易混淆的知識有針對性的設計成題目,讓學生反覆辯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總之,地理教學實踐證明,積極營造批判性思維的環境,使學生敢於質疑;幫助學生消除批判性思維的心理障礙,讓學生樂於質疑;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技能,讓學生善於質疑,是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