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來源:文萃谷 2.51W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新課標規定,作文教學應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與真切體驗。那麼,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的文章呢?在長期作文教學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關注生活

俗話説:“言為心聲,文貴真情。”真情實感從何而來?真情實感從生活中來。因此,關注生活是寫實感,抒真情的基礎也是寫作的基礎。關注生活,要求學生對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有鮮明的是非判斷力,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發現平凡生活中藴含的偉大,從而獲得“人人眼中皆有,個個筆下所無”的寫作素材。

關注生活首先應從“小”入手。正常情況下,生活往往是平淡無奇的,是由平平常常的、普普通通的小事構成生活的主體。要想從平凡普通的事的中發現生活真諦,產生與眾不同的情感共鳴,就必須時時關注小事。雖然小事細碎,不引人注目,可是在有心人眼裏,就會以小見大,別有洞天。花草樹木是有情的,天上雲霞流動是美麗的,風濤蟲鳥的聲息是和諧的,大地上每一株小草,小道上每一粒石子都是鮮活的。因此,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從‘小’入手,作文時就能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可寫;親情、友情、愛情,件件可抒。

其次從“細”處入手。所謂細,一是關注事物要有序,由遠及近,由表及裏,由淺入深;二是要全面,對物對事對人都是如此,不要只看表面,不及其餘。例如:細心關注街頭巷尾的事,細心關注四季交替變化,細心關注校園生活,細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細心領悟師長的教誨,細心感受親情、友情帶來的幸福與快樂,細心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只要能讓學生從細入手,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生活,就能使他們寫的文章情感飛揚靈動,思維豐富鮮活。把自然、社會、生活的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就是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

二、認知生活

認知生活是説真話、抒真情的基礎,是訓練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是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

那麼如何教會學生認知生活呢?首先,通過閲讀學生認知生活。閲讀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不筆如有神”,通過閲讀讓學生從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中感受美,從千姿百態的景物描寫中想象美,從巧妙完整的結構安排中體味美,從而拔動沉睡的心絃,產生多方位多層面的情感體驗,進而自覺產生對美的追求和嚮往,獲取寫作靈感材料。

同時在閲讀中還要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思考生活。俗話説“不動悟性不讀書”,就是要求學生閲讀時做到“沉浸濃郁,含英咀華”,要體其情、明其理、悟其人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後從書本中學會書寫自己的生活。通過閲讀,在加深學生對生活認知的過程中逐漸掌握寫作規律,學會寫作方法。

其次要善於認知生活中的人和事,善於積累。生活中的真情事理無處不在,點點滴滴匯聚成溪,若不注意及時捕捉往往會稍縱即逝。因此老師可有意培養學生認知的習慣,讓學一把當天發現的、覺得特別的事寫下來,不論是好事還是壞事,不論是喜事還是愁事,只要印象深刻就把它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能做到真實的表達思想感情,能大膽説自己想説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有了發自內心的從肺俯中流出來的真情實感,就能做到寫山,情滿於山;寫海,意溢於海;寫喜,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寫憂,風雲花鳥都在歎氣凝愁。有了這種認知,學生“半畝方塘”中就不愁沒有無光雲彩,就不愁沒有源頭活水,有了這種認知就會達到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佳境。

三、感受生活

如果説關注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認知生活是寫作的基礎,那麼感受生活則是寫作的生命。因為寫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來源於對生活的感受,沒有對生活的感受就寫不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感受生活首先要引導學生面向社會,直接參與體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到社會實踐中去觀察、去傾聽、去感悟、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注意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各種人和事,善於從平常的人和事中發現不平常的情與理,用細膩的心去尋覓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如:看電視搶自己喜愛的節目看,是家庭生活中常事小事,許多人可能熟視無睹,並不感到有什麼可寫,如果你是位有心的人,你可從“搶電視”中發現家人的`不同喜好、不同性格特點,並感悟出濃濃的親情。久而久之,生活中碰到類似的小事,便會感悟頓生。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