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

來源:文萃谷 2.36W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新課標》強調,要把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不要過多地考慮課程知識結構體系,而是要考慮以學生髮展為最終目的。“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即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意識,不斷激發自己的學習激情或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一種過程或學習方式。國小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的引導是分不開的,需要教師長期地、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如何培養國小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下面是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喜歡上數學,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平時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投入,熱愛學生,瞭解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盡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在學生學習困難時給予幫助,在成功時給予讚揚,正確對待學生中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對於數學學困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像一個小“數學家”一樣自己去研究、去學習。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創設一些懸念,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為數學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繫起來,從數學的角度,並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才能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想學”、“我要學”。

二、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時代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有,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教學中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數學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

1、讓學生有更多的操作機會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儘量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學習的感性材料,加強直觀操作,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使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進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為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認識圓”的時候,課前教師讓學生自己準備半徑不同的圓形紙片。上課時,讓學生拿出圓形紙片反覆對摺,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摺痕相交於幾點?(1點),而這一點剛好在圓正中心,最後得到圓心的概念,再讓學生在同一圓中通過測量圓的直徑、半徑,從而找出同一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為d=2r,r=d/2,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學生的自主性、主體性充分得到體現,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了新知識。

2、給學生提供更廣質疑空間

愛因斯坦也曾經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須有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一個明智的老師不但要把“釋疑”作為天職,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發揮好主導作用,更要鼓勵學生大膽就學習上不懂的問題提問,以求最後弄懂。如何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質疑的信心和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啟發學生開闊思路,多思善想,質疑問難。在學生質疑過程中老師首先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其次,指導學生善於提出問題;最後,還要啟發學生自己學會解決問題。比如在教學用不同方法解答應用題(少先隊員在山坡上栽松樹和柏樹共120棵,松樹是柏樹大倍,松樹和柏樹各多少棵?),這道題可

用多種方法解答。我先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提示分組進行討論,然後根據已學的知識探索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最後老師加以指導,進行歸納和總結。由此學生體會到了“殊途同歸”的妙處,學習更有興趣了。通過這樣的教育,不僅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