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廣東大學聯考地理考試複習攻略

來源:文萃谷 1.72W

地理是廣東大學聯考理綜考試中一個重要的科目,要想在地理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還得掌握好相應的複習攻略。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大學聯考地理考試複習攻略,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地理考試複習攻略

  廣東大學聯考地理考試複習攻略

一、瞭解知識系統掌握內容結構

區域地理的知識系統一般都是從總論到分論。總論從宏觀上了解自然條件,如位置、地形、氣候、河湖、生物、資源等;還有人類活動如農業、工業、商業、旅遊業、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論按分區論述不同地區的自然特徵、發展狀況、人文景觀、人地協調發展等,以及地域之間的差異。掌握知識的層次、脈絡及相互關係,繪出知識系統圖或列出系統聯繫表,是複習的重要環節。

結構是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概括。複習時一般先要了解其組成要素,然後再考慮其相互關係,繪出結構式或關係式。如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地形包括地勢、地形類型及分佈、地形特徵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氣候包括氣候因素、氣候要素、氣候特徵、氣候類型、氣候分佈、氣候資源、氣象災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況、水文特徵、各段劃分、利用與改造等;湖泊包括類型、特徵、演變、利用等;工業包括部門、佈局、產品與市場、原料與能源、資金與技術等;農業包括類型、分佈、作物或產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類型、路線、作用或意義、樞紐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職能、規模、位置特點、發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間的關係主要有因果關係、主次關係、並列關係、包含關係等。繪製圖表時可把組成要素列在方框內,然後根據它們的關係分別用箭頭、大括號、破折號等聯繫起來。

二、重視空間分佈建立聯繫線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及變化,都需要依存於一定的空間位置,在此基礎上才有空間聯繫、空間結構,以及空間思維、空間想像的出現。這一切要密切結合有關圖像,以具體的地理事物空間分佈為憑藉,展開想像,拓寬思路,建立聯繫線索,使知識多方聯繫,形成網絡,便於提取應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從名稱、位置、輪廓進行讀圖記憶,再瞭解界線及相互關係,最後還要從圖上掌握通過該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經緯線,或通過其中部的經緯線,以作為參照。

在掌握某項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的基礎上,即可進一步聯繫記憶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聯繫線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塊分佈——全球火山地震帶一年輕的褶皺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佈。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佈——洋流的分佈——氣候類型分佈——世界自然帶分佈。並由此可聯繫植被類型的分佈——農作物的分佈——農業類型分佈——土地利用類型等。

再如:把城市、交通線、區域三者聯繫起來,按點、線、面結合,點連線,線穿點,點線帶面,來思考點的分佈規律、線的延伸方向、面的區域特徵。這都需要以圖像上的地理事物分佈為基礎,才能分析聯繫、總結規律、綜合特徵、類比差異、瞭解發展變化,使地理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便於記憶、理解和應用。

  大學聯考地理考試複習試題及答案

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表現在( )

A.陸地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

B.陸地環境各要素雖構成一個整體,但他們是獨立存在與發展的

C.某一要素的變化,不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變化

D.各要素對環境的影響是相同的

2.大量捕殺非洲熱帶草原上的獅子、獵豹,若干年後草原環境( )

A.惡化後逐漸變成森林環境

B.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C.植食動物大量增加

D.可能逐漸出現退化、沙化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的詩句反映了生物循環過程中的( )

A,食物鏈的關係 B.物質循環的關係

C.生態金字塔關係 D.能量流動關係

4.“牽一髮而動全身”生動地説明了自然地理環境中的哪種規律( )

A.整體性 B.地域差異 C.地帶性 D.非地帶性

5.造成埃及“獅身人面象”缺損嚴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蝕作用 B.雨水沖刷

C.溶蝕作用 D.風化和風蝕作用

6.我國的黃土高原,由於植被破壞,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反映了( )

A.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B.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C.地理環境的地帶性 D.地理環境的關聯性

7.熱帶雨林地區進行毀林造田,其結果是( )

A.局部氣候得到改善

B.淋溶作用減輕,土壤腐殖質增多

C.加速地面徑流導致對土壤的侵蝕

D.獲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持續發展

參考答案

1.A 2.C 3.B 4.A 5.D 6.B 7.C

  大學聯考地理易混淆知識點

1.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

晝夜現象是指由於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而使地球產生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週期的交替現象。而晝夜長短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赤道外的各緯度晝夜長短產生週年變化的現象。

2.節氣與季節

節氣是根據天氣和物候的演變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15°為劃分標準,一個迴歸年有24個節氣。季節,是根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90度為劃分標準;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來暑往及物候的變更情況。

3.氣温遞減率與地温遞增率

前者表示對流層內氣温隨高度而逐漸下降的變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温下降0.6℃。後者表示常温層以下一定深度內,地温隨深度逐漸增高的變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4.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強度與太陽常數

太陽輻射是一個物理概念。是指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太陽輻射強度是一個物理變量,指每平方釐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其大小隨緯度、太陽高度和時間而變。而太陽常數是一個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離條件下,地球大氣上界太陽高度角為90°時的太陽輻射強度。其數值為 8.16焦/釐米2·分。

5.海陸風、季風與季風氣候

海陸風是由海陸之間的`氣壓日變化而引起的,僅出現在濱海地區,是一日之內風向轉變的現象。季風是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導致的海陸之間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或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一種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但有季風的地區不一定就形成季風氣候,只有在海陸對比顯著、風向變化明顯的熱帶、副熱帶和温帶大陸東岸的季風區才是季風氣候。

6.氣象、天氣與氣候

氣象是表明大氣特徵的物理狀態和物理現象的總稱。包括氣壓、氣温、温度、風、雲、降水等要素。天氣是指短時期某地大氣中的氣象變化情況。它是由各種氣象要素綜合表述的大氣物理狀況。氣候則是指一地區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氣象情況。天氣是多變的,而氣候則較為穩定。

7.水體與水圈

水體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存在體,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氣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種水體的總稱,是一個連續的不規則的圈層。

8.徑流與徑流量

徑流是指大氣降水到達地面以後扣除蒸發量等損耗沿地表、地下運動的水流。徑流量則是指一定時段內通過某一河流斷面的水量,單位:立方米/秒。

9.汛期與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時水位上漲的現象。洪水期則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過正常水位達到洪峯水位及其以上的時期。

10.水資源、水利資源與水力資源

廣義的水資源是指水圈內的水量總體。狹義的水資源則是指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資源指能被人類控制或基本控制的應用於灌溉、給水、發電、航運、養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來常以“水資源”一詞替代、包容“水利資源”。水力資源屬於水利資源的範疇,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藴藏的動能資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