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論蘇轍唐太宗之賢答案

來源:文萃谷 2.31W

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然傳子至孫,遭武氏之亂,子孫為戮,不絕如線,後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觀之,惜乎其未聞大道也哉!

唐太宗論蘇轍唐太宗之賢答案

貞觀之間,天下既平,征伐四夷,滅突厥,夷高昌,殘吐谷渾,兵出四克,務勝而不知止。最後親征高麗,大臣力爭不從,僅而克之,其賢於隋氏者,幸一勝耳。而帝安為之,原其意,亦欲誇當世、高後世耳。太子承乾既立十餘年,復寵魏王泰,使兄弟相傾。承乾既廢,晉王,嫡子也,欲立泰,而使異日傳位晉王,疑不能決,至引佩刀自刺,大臣救之而止。父子之間,以愛故輕予奪至於如此。

帝嘗得祕讖,言唐後必中微,有女武代王。以問李淳風,欲求而殺之。淳風曰:“其兆既已成,在宮中矣。天之所命,不可去也。徒使疑似之戮,淫及無辜,且自今已往四十年,其人已老,老則仁。雖受終易姓,必不能絕李氏,若殺之復生壯者,多殺而逞,則子孫無遺類矣。”帝用其言而止。然猶以疑似殺李君羨①。夫天命之不可易,惟修德或能已之,而帝欲以殺人弭之,難哉!

帝之老也,將擇大臣以輔少主。李績起於布衣,忠力勁果,有節俠之氣,嘗事李密,友單雄信。密敗,不忍以其地求利。密死,不廢舊君之禮。雄信將戮,以股肉啖之,使與俱死。帝以是為可用,疾革,謂高宗:“爾於績無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即授以僕射。”高宗從之。及廢皇后,立武昭儀,召績與長孫無忌、褚遂良計之,績稱疾不至。帝曰:“皇后無子,罪莫大於絕嗣,將廢之。”遂良等不可。他日績見,帝曰:“將立昭儀,而顧命大臣皆以為不可,今止矣。”曰:“此陛下家事,不須問外人。”由此廢立之議遂定。績,匹夫之俠也,以死徇人不以為難,至於禮義之重,社稷所由安危,績不知也。而帝以為可以屬幼孤,寄天下,過矣!且使績信賢,託國於父,竭忠力以報其子,可矣。何至父逐之,子復之,而後可哉!挾數以待臣下,於義既已薄矣。凡此皆不知道之過也。苟不知道,則凡所施於世,必有逆天理,失人心,而不自知者。故楚昭王惟知大道,雖失國而必復。太宗惟不知道,雖天下既安且治,而幾至於絕滅。

(選自《欒城後集卷十》)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 比:等同

B.原其意,亦欲誇當世、高後世耳 原:原來

C.夫天命之不可易 易:改變

D.而帝以為可以屬幼孤 屬:託付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子孫為戮,不絕如線 慎勿為婦死,貴賤輕何薄

B.其賢於隋氏者,幸一勝耳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C.帝之老也,將擇大臣以輔少主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竭忠力以報其子 封閉官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11.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唐太宗“未聞大道”的一組是

①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 ②兵出四克,務勝而不知止

③復寵魏王泰,使兄弟相傾 ④徒使疑似之戮,淫及無辜

⑤皇后無子,罪莫大於絕嗣,將廢之 ⑥挾數以待臣下,於義既已薄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唐太宗能任人唯才,以仁德治國,是從夏、商、週三代以來獨一無二的賢君。

B.作者認為唐太宗親征高麗,就是想要在當世炫耀自己的武功,提高自己在後世的影響罷了。

C.作者認為唐太宗不注意修養德行,卻聽信李淳風的話錯殺了李君羨,埋下了女武代王的禍根。

D.作者認為李績雖能盡忠效力,卻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唐太宗把天下託付給他,鑄成了大錯。

13.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5分)

(2)苟不知道,則凡所施於世,必有逆天理,失人心,而不自知者。(5分)

試題答案:

9.B(原:推究)

10.A(為:被/因為。B.於,表比較。C.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D.以,表目的,來。)

11.D(①表現唐太宗的治國之才,④是李淳風的假設,⑤是高宗的行為)

12.C(唐太宗殺李君羨並不是聽信李淳風的話)

13.(1)他任用有才能的人,手下的將相沒有不是這樣的人的,恭謹儉約節省費用,治理天下幾乎到了置刑法而不用的地步。(2)天命不能改變,只有修養德行或許才能使它消除,而太宗想要靠殺人消除它,難以辦到啊!

參考譯文

像唐太宗這樣有才能的人,從西漢以來,只有這一人罷了。他任用有才能的人,手下的將相沒有不是這樣的.人的,恭謹儉約節省費用,治理天下幾乎到了置刑法而不用的地步。自從夏、商、週三個朝代以來,沒有見過能夠和他相匹敵的。然而傳位給兒子再到孫子,就遭受武氏之亂,子孫被殺,局勢危急,像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後世人從本原上推究落得這樣結局的原因卻找不到。以我看來,可惜的是他不明白治世原則啊!

貞觀年間,天下平定以後,征伐四周邊緣地區的少數民族,滅掉突厥,消滅高昌,打敗吐谷渾,兵出四方,攻無不克,追求勝利而不知停止。最後御駕親征高麗,大臣極力勸阻卻不聽從,結果只是攻佔幾座城池,他超過隋朝的是,幸而獲得一次勝利罷了。而太宗對做這些事感到很滿足,推究他的本意,就是想要在當世炫耀,提高自己在後世的影響罷了。長子承幹被立為太子已經十多年了,卻又寵愛魏王李泰,使兄弟互相傾軋。承幹被廢太子以後,晉王李治,也是太宗的嫡子,太宗想要立李泰為太子,而讓李泰將來傳位給晉王,猶豫而不能決斷,以至於舉起佩刀要刺自己,大臣阻止他才停下來。父子之間,因為寵愛的緣故而隨意賜予和剝奪到了這種地步。

唐太宗曾經得到一個奧祕的讖語,説大唐以後一定會中道衰微,將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太宗拿這個讖語來問李淳風,想要找到這個女人殺了她。李淳風説:“這預兆既然已經形成,這人就在宮中啊。這是上天的定數,不可除掉。只會使似是而非的殺戮,禍及無辜,況且從今以後四十年,那人已年老,年老了就會仁慈。即使承受帝位改變姓氏,一定不能斷絕李氏香火,如果殺了她,上天一定會重新生出一個更年輕的,恣意多殺,那麼你的子孫恐怕就沒有幸存者啊。”太宗採納了他的意見就不再追究。然而還是因為疑心殺了李君羨。天命不能改變,只有修養德行或許才能使它消除,而太宗想要靠殺人消除它,難以辦到啊!

太宗年紀老了,將要挑選大臣來輔佐少主。李績出身於平民,盡忠效力,剛毅果敢,有重節操的俠士之氣,曾侍奉李密,和單雄信交好。李密戰敗,李績不忍心憑藉他的地盤謀求私利。李密死後,李績沒有捨棄對舊君的禮節。單雄信將要被殺時,李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單雄信吃,讓自己的肉與單雄信一起死。太宗因此認為李績可以重用。太宗病情危急時,對高宗説:“你對李績沒有恩惠,我現在藉故貶他出京,我死後,你就任命他擔任僕射。”高宗聽從了太宗的安排。等到高宗要廢皇后,立武昭儀時,召李績與長孫無忌、褚遂良商議這件事,李績稱有病沒有到。高宗説:“皇后沒有生兒子,罪過沒有比斷絕後代更大的了,將要廢掉她。”褚遂良等人沒有答應。過了幾天,李績晉見,高宗説:“我將要立武昭儀為皇后,而顧命大臣都認為不可以,現在中止了。”李績説:“這是陛下的家事,不須問外人。”因此廢立的事就確定了。李績,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以死來依從他人不認為困難,至於禮義之重,社稷安危的根源,李績卻不明白。而太宗認為可以把幼孤託付給他,把天下託付給他,這就錯了!況且假使李績確實有才能,太宗把國家託付給他,盡心盡力來回報他的兒子,就可以了。何至於父驅逐他,子又起用他,而後才可以呢!懷着權術來對待臣下,在義的方面就已經不厚道了。所有這些都是他不明白治世原則的過錯啊。如果不明白治世原則,那麼凡是在世上施行的政策,一定有違背天理,喪失人心,卻不知道是自己錯誤的。所以楚昭王正是因為明白治世原則,雖然喪失了國家而一定能恢復。唐太宗正是因為不明白治世原則,雖然天下已經治理得非常安定,卻幾乎到了絕滅的結局。

唐太宗論蘇轍唐太宗之賢,_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