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理念

來源:文萃谷 3.04W

一、新課改的理論基礎:(部分理論簡介)

新課改理念

1、多元智能理論: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視覺·空間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者智力、存在智力。為新課改提供了新支點、新依據、新視角。

2、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本來是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由於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説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説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其核心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3、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個人的學習是一個心理過程;學習是一種自發的、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習方法的學習和掌握,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經驗;強調做中學;最好的學習是學會如何進行學習;學習的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或經驗;學生具有學習潛能並具備“自我實現”的學習動機,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二、新課程體系改革內容:

1、改革課程功能,強調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學習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改革課程結構,適應時代要求及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要求,體現課程的科學性、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革課程內容,加強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繫,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革課程實施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革課程評價標準,要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素質提高、改進教學實踐、推進素質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課程管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的適應性。

總之,要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一代新人。

三、新課程“新”在哪裏?

(一)觀念創新

新的課程功能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質量觀。

1、課程的功能觀:從“大課程”的觀念來構建新的課程。教的過程、學的過程和評價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強調: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2、教學觀:是一個信息和情感交流、溝通,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3、教師觀:學生髮展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和建設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在與學生的關係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4、學生觀:學習的主體,人格獨立的人,有個體差異的人,個性豐富,富有潛力的人。

5、質量觀:實現由“以分數為標準”到“以每個學生德、智、體等諸方面素質與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為標準”的轉變,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二)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創新

改革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1、自主學習: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相對於被動學習)

2、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和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相對於個體學習)

3、探究學習: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相對於接受學習)

(三)評價創新:

1、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重視語言能力與數理邏輯能力評價、也要重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評價。

2、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除筆試外,口試、答辯、操作考試、聽力考試、過程檔案記錄(成長檔案袋,科學、藝術活動夾)、鼓勵性評語、預測性評語等等。

3、過程與結果評價並重。過程評價主要在於促進發展,結果評價則有比較明顯選拔甄別功能。

4、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