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穢論戰教學建議

來源:文萃谷 1.17W

一、內容與主旨

曹穢論戰教學建議

本文記的是史實。主要的記敍方式是“記言”,這是《左傳》記敍某些歷時不長、規模不大的戰爭時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過人物的談論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闡述軍事鬥爭的策略。本文就是這個方面的一篇代表作。文中以曹劌為主、莊公為賓,通過他們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闡明弱國在對強國的戰爭中所應採取的戰略戰術原則,即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等。

二、段落層次

本文選自《左傳》,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寫魯國戰前的準備。可分兩層:

第一層(從開始到“乃入見”)寫曹劌跟鄉人的對話,説明曹劌“請見”的原因。

第二層(從“問:‘何以戰?’”到段末)寫曹劌跟魯莊公的對話,説明政治上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第二段,敍長勺之戰的全過程。全段32字,以寫魯方之戰術決策為主。

第三段,寫曹劌論述魯國在長勺之戰中取勝的原因。可分兩層:

第一層(從開始到“故克之”)以“夫戰,勇氣也”為根據,提出要選擇“彼竭我盈”的時機發動反攻的觀點,回答了為什麼等待“齊人三鼓”而後“鼓”的問題。

第二層(從“夫大國”到段末)以“大國難測,懼有伏焉”為根據,提出作戰中必須時刻注意判斷敵方意圖的.觀點,説明了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後才認為可以追擊的原因。

三、重點語段研讀

語段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研讀

“齊師伐我”“公將戰”兩句,寫出對話背景。“鄙”,為下文寫魯莊公張本。“遠謀”二字是全篇文眼。魯莊公一答,已見其鄙。分衣食,不過左右之人而民弗及,是為“小惠”,故民不從。魯莊公二答,再見其鄙。魯莊公三答,始有所悟。國君忠其事則民服矣。統觀曹劌所言,皆着眼於“民”,其“遠謀”可見。

四、參考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莊公接見。他的同鄉説:“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説:“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進宮廷去見莊公。曹劌問莊公:“您憑什麼跟齊國打仗?”莊公説:“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佔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説:“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莊公説:“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劌説:“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説:“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瞭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説:“這是(對人民)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時請允許我跟您去。”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莊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説:“(現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鼓後,曹劌説:“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説:“還不行。”(説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瞭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説:“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以後,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魯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頭通鼓能振作士兵們勇氣,二通鼓時勇氣減弱,到三通鼓時勇氣已經消失了。敵方的勇氣已經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齊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的是有埋伏,我發現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注:“下視”也可譯為“向下看”。

五、寫作特色

1.詳略得當,中心突出。

本文重點在刻畫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記敍戰爭的經過。因此,只詳寫曹劌分析戰前的政治準備和指揮魯軍作戰的經過,以及戰後談論魯國取勝的原因。對雙方軍事部署、戰爭經過等則略寫或不寫。這樣當詳則詳,當略則略,詳略結合有致,使文章顯得中心突出,而又情節緊湊。

2.結構嚴謹,層次清楚。

本文第一段寫戰前,第二段寫戰時,第三段寫戰後,文章層次清楚。而且,段落之間聯繫緊密,環環相扣,如第一段用“戰則請從”過度到第二段的從戰;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啟下,題得承接自然,一氣流轉,使文章渾然一體。

3.運用對話,文字簡潔。

通篇以對話為主,展開情節。通過對話,展示了齊魯長勺之戰的過程,把戰前準備、作戰情況,以及勝負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對話過程中,又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刻畫出曹劌及魯莊公的性格。而全文卻只有二百多字,可謂辭約意豐,言簡義明,文筆非常精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