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加快經濟發展的建議書內容介紹

來源:文萃谷 4.39K

縣域經濟是一種區域經濟。培強壯大縣域經濟對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縣域經濟發展的建議,希望大家喜歡。

縣域加快經濟發展的建議書內容介紹

  縣域經濟發展的建議篇(一)

一、 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着許多有利條件:一是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長武實際的發展路子,形成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二是果畜產業初具規模,能源開發穩步推進,工業發展勢頭強勁,為“十一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矗三是資源開發前景廣闊,省政府已將馬屋電廠、亭口水庫、胡家河煤礦、孟村煤礦等重大項目列入彬長煤田開發的總體規劃,隨着這些重大項目的相繼實施,資源優勢將轉變為經濟優勢,縣域經濟實力將顯著增強。四是黨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縮小東西部及城鄉差距,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這必將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五是隨着“十一五”期間銀武高速公路、西平鐵路等項目的陸續建成,我縣的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將進一步增強,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將更加明顯,經濟發展必將駛入快車道。綜觀長武面臨的形勢,我們具備了實施跨越發展的諸多有利因素,長武實現大跨越、大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在“十一五”期間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二、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憧憬美好發展前景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一是經濟總量小,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低,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很校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農業比重依然偏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和效益較低;工業基礎薄弱,規模工業總產值小;第三產業層次低、發展慢。三是財政收支矛盾加劇,財政債務負擔沉重,縣鄉機構運行困難。四是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深層次矛盾將逐步凸現,特別是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社會保障任務相當艱鉅等。五是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制約,引進高素質人才相對困難,縣內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嚴重。能否戰勝這些困難,是我縣今後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們既要看到機遇和有利條件,更要看到挑戰和不利因素,準確判斷面臨的形勢,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加壓奮進,強勢跨越,努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

三、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全面實施“工業立縣”戰略,加快工業化進程

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全面實施“工業立縣”戰略,積極培育煤、電、果、藥、酒五大工業支柱。

1、重點發展能源工業。依託縣內豐富的資源優勢,按照“統籌規劃,整體開發,多元投資,分類實施”的原則,加快資源開發力度。

2、大力發展果品加工業。圍繞果業生產,形成果品包裝、貯藏、加工工業體系。依託通達果汁廠、咸陽果業集團等龍頭企業,大力湊展果品加工業。加快紙箱廠、套袋廠、果品氣調庫等企業升等改造步伐,積極發展果品包裝業,大力發展果品貯藏業,促進果品生產提效墖值。

3、積極壯大醫藥產業。大力發展優勢原料藥、現代新型中藥和生物工程醫藥,着力開發國家一、二類新藥和臨牀新藥,實現藥品品種多樣化、生產現代化、經營規模化。抓好痰淨片、蘆丁等知名品牌藥品的生產和銷售工作,擴大市場佔有率。扶持同康藥業公司、惠豐公司發展壯大,做大做強醫藥產業。

4、不斷做強白酒產業。積極支持金醇古酒業公司不斷髮展壯大,嚴格內部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市場營銷,擴大產品銷量。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積極研製開發新產品,不斷提高企業知名度,擴大產品市場佔有率。

(二)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優化農業內部結構,力爭實現農業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優勢產業。按照“穩糧、優果、興牧、保煙、增雜”的思路,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果、畜、煙、菜等主導產業,優化農業內部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一是穩定糧食生產。按照提高單產、穩定總產的思路,把推廣種植優質強筋小麥和優質玉米作為重點,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糧食產量。二是加快果業發展。以建設全省優質果品生產基地為目標,擴大規模、加強管理,提高質量,增強果品市場競爭力。積極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組建果品集團公司,融生產、加工、儲存、營銷為一體,擴大市場份額,增加羣眾收入。三是做大畜牧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重點發展奶牛、肉牛養殖,積極發展生豬、肉羊、奶山羊和家禽養殖業力爭實現“户均一頭牛、兩頭豬、一隻羊、十隻雞”的目標,把我縣建設成為咸陽畜牧業生產基地。四是鞏固烤煙種植規模,擴大蔬菜種植面積,積極發展特色種植,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縣域經濟發展的建議篇(二)

一、經濟發展的成因

多年來,縣域經濟發展一貫堅持發展綠色生態有機產業,隨着鳳岡鋅硒茶、茶海之心國家縣域經濟發展的建議級景區為代表的農產品和特色精品旅遊逐漸擴大鳳岡對外知名度,生態經濟已見成效,而在農業現代化程度、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中,存在農業產業發展單一、結構性矛盾突出、企業抵禦風險能力不足的`問題,一直束縛着工業在全縣經濟總量中的份額和傳統落後工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二、經濟工作建議

不等不靠,清醒有為,注重生態經濟這一縣域經濟主攻方向,堅定鳳岡綠色有機可持續發展決心。在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上,一方面繼續鞏固傳統動力,另一方面從改革中培育新動力,一定要有信心率先增加綠色GDP份額、一定要以羣眾得實惠為工作導向、一定要拿出用人的有效辦法、一定要定出長遠目標和規劃,謀發展求突破。

(一)從供給側改革中改出新動能。2017年經濟工作,牽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牛鼻子”不放鬆,大有作為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大有作為開出“良方”,在茶葉、肉牛、萬壽菊、特色中藥材等產業上做文章,調優農產品結構、調好農產品生產方式、調順現代農業體系,增加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滿足人民對健康食品的需要。有效對接供需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好村級淘寶等電商平台,助推“鳳貨出山”增加農民收入,把健康食品快速分享出去,壯大分享經濟,帶動綠色生態產業快速發展,向羣眾釋放“綠色紅利”,推動全國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集聚區、全國茶旅一體休閒區、全國山水田園宜居區、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區、全國大數據產業特色示範區的早日實現。

當前,全縣脱貧攻堅投資基金扶貧產業子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已經啟動,併成功入庫30餘家企業,這項產業將會助推鳳岡縣去金融槓桿,推動“黔貨出山”,讓茶葉、肉牛、萬壽菊為代表的農業企業上市、亮市。以推進全縣農業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鞏固脱貧攻堅成果,早日實現同步小康。

此外,抓緊完善道路交通建設,既是降成本,也是補短板。加快鳳務路升級改造、湄汶線、通村連組路等交通建設進度,通過向上爭取資金、專項建設基金、招商引資、PPP模式、產業基金、銀行貸款等方式,讓更多道路交通項目在十三五期間落地實施,有利於降低物流成本,促進電商快速發展,提高羣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二)從項目投資中穩定經濟增長。投資找出路,提高全縣經濟增長速度。一是加強項目謀劃,充分挖掘項目潛力。各項目責任單位必須圍繞產業政策,重視投資重點及縣域區位、資源優勢,積極謀劃項目,做到建設一批、申報一批、論證一批、儲備一批,確保完成目標任務。二是加強調度分析,加快建設進度。對全縣在建的重點建設項目,特別是省市重大項目,未完成年度投資計劃任務或按期完工的,要找準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實行倒排工期動態管理,堅持調度和通報,確保未按期完工項目儘早完工。三是加強服務工作,進一步推動重點項目落地。把抓前期、促開工作為推進項目建設的重點。加快項目前期工作,提高審批效率,簡化審批程序,加快項目土地、規劃、施工許可等各項前期手續辦理,落實水、電、熱、氣、交通運輸等配套設施建設,為項目儘快落地創造條件。落實領導掛幫制度,嚴格落實掛幫責任,督促協調有關單位加大工作力度,幫助企業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四是加強項目包裝,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信貸資金支持。各鄉鎮、部門要立足縣域經濟的特點,結合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品位提升及民生事業改善等方面包裝項目,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發揮政府投資引領帶動作用,大力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搭建融資平台,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本優先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五是加強統計工作,推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入庫。適應投資統計新要求,協調項目業主加強統計入庫和網報工作,做到應統盡統。加強項目建設進度和入庫工作,對已經開工形成實物工程量因各種原因未能入庫的項目,協助分解落實責任,督促及時入庫。協調統計部門,加強對項目業主的入庫指導,提高入庫通過率。

(三)從服務企業中提升營商環境。為了正確處理好環境整治與推進發展的關係,按照縣委、縣政府衞生、生態、治安、市場、服務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六大環境整治工作的要求,從經濟工作角度出發,一是有步驟地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幅提升職能部門服務窗口的服務質量,注重政策的正確宣導和羣眾的實際利益。圍繞投融資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督促推進職能部門對投資企業後期服務工作,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營造一個“願意來、很方便、不想走”的商業環境。在商業活動中,用改革協調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激活市場各要素,要切實做好“公共服務、宏觀調控、市場執法管理”角色。真正讓投資企業成為“公平正義、互利共贏、方便快捷”的商業環境代言人。二是加快補齊交通建設、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硬短板和補齊幹羣幹事創業熱情、幹部服務協調動員能力、羣眾滿意度等軟短板。三是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儘快構建“大學生、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為創業人士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把真幹事、幹實事、做實業的創業者引進來,留下來,扶持起來、幹出實績來。四是幹部職工自身要強學習、明縣情、懂政策、善服務、有思路、有辦法。在招商引資、經貿服務、商會交流、對外宣傳等活動中,決不能忘記高品質的綠色農產品、獨特的生態旅遊資源優勢;絕不能忘記縣十三五規劃宏偉藍圖;決不能忘記堅持綠色、低碳、循環、集羣、融合發展理念,構建綠色生態經濟體系這個硬任務;決不能忘記2017年經濟發展指標任務;絕不能忘記宣傳“東有龍井·西有鳳岡”“禪茶瑜伽·養生鳳岡”“醬酒看茅台·茶酒看鳳岡”“鳳岡牛·牛天下”四張名片。

(四)從幹部中挖掘經管類專業人才。認真研究和評估全縣現有人才資源,重視經濟類人才的培育和挖掘,進一步完善考核方式、用人導向,盤活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發揮人才朝氣、人才活力。通過內部培養、創造平台、合理交流等方式留住優秀人才,讓“人才”有效地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盡好力、服好務。

  縣域經濟發展的建議篇(三)

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一)“十二五”縣域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1、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十二五”期間,全市縣域經濟穩步發展,2015年10個縣市生產總值達到1145.62億元,是2010年的1.83倍,其中工業增加值538.78億元,是2010年的1.92倍,佔生產總值的47.0%,較2010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2015年臨渭區生產總值306.81億元,是2010的1.77倍,其中工業增加值83.64億元,是2010年的1.46倍,佔生產總值的27.3%,較2010年下降5.7個百分點。

2、投資規模再創新高。五年來,在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支柱產業及重點項目的帶動下,縣域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投資總量持續擴張,經濟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十二五”期間,10個縣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46.97億元,是“十一五”的4.39倍;臨渭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03.71億元,是“十一五”的3.59倍。

3、消費市場日趨活躍。“十二五”以來,隨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發展的加速,各縣市區緊緊圍繞一系列惠民促消政策,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着力激活農村市場,挖掘消費潛力,居民消費持續升温,消費品市場日趨活躍。“十二五”期間,全市10個縣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1.79億元,是“十一五”的2.24倍;臨渭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0.14億元,是“十一五”的2.38倍。

4、民營經濟蓬勃發展。隨着經濟體制的改革,各縣市區認真貫徹落實中省關於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民營經濟迅猛發展,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加快發展,活力顯現,結構趨優的發展態勢。“十二五”期間,全市10個縣市非公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3.6%提高到2015年的48.6%,提高了5個百分點;臨渭區非公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4%提高到2015年的49.4%,提高了5.4個百分點。

5、城鄉居民收入提高。隨着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各項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實,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11個縣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足20000元,2015年縣市區均超過23000元,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個縣市區超過5000元,為5854元,2015年11個縣市區均超過7000元。

6、財政收入繼續增加。隨着縣域經濟的發展,加上價格和政策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縣域財政收入持續增加。“十二五”期間,全市10個縣市累計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15億元,是“十一五”的2.95倍;臨渭區累計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7.94億元,是“十一五”的3.39倍。

(二)“十二五”縣域監測綜合排位情況

1、綜合排位偏後,且呈後退之勢。從下表可以看出,2011年外,其它各年排在40位以後的縣市均在5個及以上,縣市在全省綜合排位整體偏後,且呈後退之勢,2015年,我市10個縣市在全省82個縣市中排在60位以後的有6個(華縣、潼關、大荔、合陽、澄城、白水),2010年僅大荔排60位後。臨渭區2010年在全省排19位,2012年上升到13位,之後連續下降,2015年又降到19位。 2、個別縣市退位幅度大。2015年,潼關縣在全省排70位,較2014年後退17位,退位幅度居全省第2,大荔縣排64位,較2014年後退15位,退位幅度居全省第4。

抓好縣域監測考評工作、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夯實責任。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縣域監測工作,相關部門要明確負責縣域監測工作的領導和具體報表人員,並嚴格執行縣域監測報表制度,認真填寫監測報表,準確及時地上報監測報表。各縣市區要認真分析本縣市區在全省縣域監測考評中的排位情況,並提出改進措施,同時要積極督促本縣市區相關部門,認真完成縣域監測報表,確保監測工作順利進行。

2、建立完善制度,推進監測工作。一是建立全市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考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為協調解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考評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搞好縣域監測考評工作,推進我市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建議建立全市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考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二是儘快出台加強全市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考評工作的意見。為了進一步搞好縣域監測考評工作,實現追趕超越,建議儘快出台加強縣域監測考評工作的意見,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切實加強縣域監測考評工作。

3、立足縣域實際,發揮各自優勢。特色是品牌、是市場、是競爭力。發展縣域經濟要立足縣情,在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少我多、人多我特上下功夫,整合利用縣域內資源優勢,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形成從資源利用到產業發展、從城鎮開發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規劃體系,突出特色,放大優勢,培植強勢,做到“一縣一業”、“一鄉一產”、“一村一品”,走出一條城鄉統籌、產城融合、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做亮特色經濟。

5、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狠抓重點項目建設。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開展區域聯合,努力做好項目策劃包裝,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項目,吸引更多優勢資源和資金投入,招大引強,以強帶弱,以大促小,引進更多的外部資金和產業類重點項目。二是狠抓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改善銀企關係,規範擔保行為,夯實融資平台,激活民間資本,充分發揮金融、擔保、城投及民間資本的潛能,突破資金瓶頸。加快重點項目進度,對於已開工的項目,協調好項目建設中的問題,加快建設進度;對處於報批審批階段的項目,要加快完善手續;對年內應開工而未開工的項目,要加強督查,促使其儘快開工,確保項目建設進度。

6、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效益,發展與民生、環境的關係,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規模、做強在品牌、關鍵在提升的發展思路,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一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圍繞農民增收,以一村一品為抓手,積極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集羣化水平,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縣域工業的發展,要以農業為基礎,依託其資源優勢兼顧自身的條件與特點,發展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加工業,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着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徹底改變礦產資源依賴型工業發展模式。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現代交通物流、金融保險、服務外包、研發會展、信息諮詢等生產性服務發展,重視發展文化休閒、職業培訓、健身娛樂、社會養老、中介服務等生活服務業,提升城市品位,推進城鎮化進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