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精選24篇)

來源:文萃谷 2.82W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説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精選24篇)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

我的家鄉在澠池縣南村鄉班村村,這裏四周環山,山清水秀,土地平坦寬闊,儼然一個小盆地。因為交通不便,與外邊交流受限,所以在家鄉至今還延續着一些獨特的習俗,別樣的味道。

小時候,每逢春節,大人們都會用一整天時間來蒸饃。媽媽總是頭天晚上用碩大的一個盆來和麪,和幾十斤面,然後放在牀上,用棉被蓋上,好讓面發開。第二天便會請鄰居嬸嬸或大娘來幫忙揉麪造型,做成一個個3至5斤的大饃。父親在院子裏臨時搭建的鍋台上放上鐵質的大蒸饃籠,在鍋內添上水,待水燒開時,媽媽和幾個嬸孃便一層一個的放好醒好的大饃,蓋上籠蓋。

父親把火燒旺,一籠饃需蒸一個小時。就這樣,這一天要蒸幾十個大饃,待年下送親戚朋友。蒸完大饃,還要蒸豆餡饃。與大饃鮮明對比的是,豆餡饃要做得很小,圓圓的,直徑5釐米左右,大小基本一致,用來春節時招待客人。我曾好奇地問過母親,這樣做費工費力,何不做大一點呢?母親説,過年時人們酒足飯飽總是吃不多,饃做大了,客人一個吃不完挺尷尬,還是小點好。每年小饃要做得足足的,大約有幾百個吧!一直吃到元宵節。

每年這一天也是家庭主婦最受累的,饃全部蒸好時,婦女們已經累得腰痠背痛直不起腰來。每家每户都是這樣,待過年走親訪友時一家送個大饃,饃若蒸得外面白光裏面鬆軟,就會收到親戚朋友的一致好評,家庭主婦的臉上也會展開難得一見的笑容,自豪感油然而生。每家所收到的大饃一時吃不完,便把它們切成方塊曬乾,存放起來慢慢吃,每年都要吃到三四月份才能吃完。我曾多次要求母親換一種送禮方式,母親笑吟吟地説,蒸饃雖然費時費力,但不用花錢啊!想來也是,想必是鄉親們在那艱苦的歲月裏才想出的送禮方式吧!

每當夏季來臨,在眾多的飯餚中,餄餎面便成了家鄉人們的最愛。幾個乘涼的農家婦女臨近中午時,想吃餄餎面了,就一拍即合,馬上分工合作。找來老式木質餄餎牀,把它加在其中一家的灶台上,再放上一口鐵鍋,盛滿水,先攛上柴火把水燒上。然後各自回家弄面和麪,然後一家挨着一家壓餄餎面。

每當這時,院落裏總是熱熱鬧鬧,有坐機牀的,又搓麪糰的,有專門看鍋翻攪面的,有撈麪出來冰涼的,有燒火的,有家長裏短的,還有説笑話的,不一會兒,一盆盆白白光光的誘人餄餎面便做好了。正好到了中午飯點,大家都忙乎起來,搗點蒜水,切點黃瓜絲,淋上芝麻香油,爽滑鮮香清涼的餄餎面就入口了,那味道真叫一個美。想吃熱的,炒個西紅柿雞蛋,把冰涼的餄餎面再過一下熱水,撈出來澆上菜,勁道味美。

若想炒着吃,也可以像炒涼皮一樣炒着吃,別有味道。剩下來的可以放冰箱第二天再吃,也不會像麪條一樣黏在一起,照樣味美。餄餎面勁道爽滑,吃法多樣,還能儲存,所以餄餎面備受家鄉人們的青睞。若有外鄉客人來了,飯桌上總也少不了我們家鄉的風味-----餄餎面,客人吃完總是讚不絕口。每年尤其夏天,三天兩頭總能吃上餄羅面,時至今日,每次回家,母親總會做餄餎面給我們吃,走時還帶回來一些放冰箱。説來也怪,這麼多年以來總也吃不煩,真的是夢牽魂繞的味道啊!

家鄉人們熱情好客,質樸豁達,在那美麗富饒的山村裏過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怡然自樂。我深愛着家鄉----深愛着家鄉不一樣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2

踏出家門,又是個風和日麗的一天,在這裏,我生活了十四年,騎着我的單車,一如往常的往着街上走,這就是我所熟悉的家鄉。

在這裏,就好想我家廚房一樣,哪裏有哪家店,我一清二楚,陣陣的微風輕輕拂過我臉龐,絲絲的鳥叫聲,潺潺的流水聲,每次騎過去,都會靜下來聽一聽那美妙的聲音,金黃色的稻田就這麼映入我眼簾。而騎一段路後,我到了個早市,在這裏,人來人往,個個婆婆媽媽都在這而買東西,有的人在和老闆討價還價,有的人則是在和朋友聊是非,而我呢?我一如往常地到了一間熟悉的麪店,吃着我得蚵仔麪線,配着豆漿,這也算是我所知道的家鄉味吧!

吃完之後,我通常都會逛逛,經過土地公廟就拜個拜,以表示對神明的尊敬,經過再廟前下棋的老先生們,我也會停下來看一看,看那些老先生如此精湛的棋藝,都值得我好好學習。之後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了籃球場,忍不住會停下來看一看,那些在場上打球的人,看着他們如此認真的模樣,相信他們沉進在其中那無限的樂趣,在那籃球場將自我發揮的淋漓盡致!

騎着騎着,回到了家門,不禁想起,上了國中之後,課業壓力變大,或許也很少像這樣能愜意着騎着單車逛一逛這我所知道的家鄉吧!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3

每當吃飯的時候,常常聽到爸爸媽媽回憶家鄉的美食,那語氣,充滿了懷念和留戀。我也不禁想,我的家鄉是天津。家鄉的味道,我可真得好好説道説道。

提起天津,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這三種美食組合在一起,得到一個名字:天津三絕。這三兄弟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狗不理包子了。相傳清朝年間,天津郊區有一户農家,兒子取乳名“狗子”。狗子擺了個包子攤兒,由於生意太好、顧客太多,狗子賣包子時根本顧不上説話,人們都説:“狗子賣包子不理人”,慢慢地,人們就叫他狗不理包子了。你可千萬不要覺得狗子沒禮貌,也許對於排隊買包子的人來説,狗子埋頭賣包子比打招呼寒暄更為重要。比“狗不理”這個名字的由來更吸引人的,恐怕是這包子的顏值和味道。它的餡料非常豐富,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種類,一口吃下去,汁水四溢、鮮而不膩、脣齒留香。出門旅遊,無論去到哪裏,我總要嚐嚐當地的包子,但在我心中,最清香適口、回味無窮的還是熟悉的狗不理。

與“狗不理包子”得名原由不同的是,“耳朵眼”和“十八街”都源於當時所在區域的地名。耳朵眼炸糕廣受當地人民和外地遊客的喜愛,我想,除了因為它的盛名和美味,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它富有“步步登高”的寓意吧。最後,我要告訴你,酥香甘甜的十八街麻花有很多種吃法,你可以直接咬着吃,更要試試掰碎了吃、泡在牛奶裏吃……不同吃法,不同享受!

我想,透過對家鄉味道的喜歡和眷戀,彰顯的是熱愛家鄉的真情實感。如果你也想嘗一嘗“天津三絕”的味道,那就快來我的家鄉作客吧!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4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人一直懂得,如何獲取大自然的饋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道理亙古不變,不僅是美食還有風景。

楠溪江是浙江省温州永嘉小有名氣的一條江,溪流自北往南,先流入甌江後歸東海。這一帶都是風景秀麗,挺拔參天的大樹,嶙峋的山脈,清澈的江水,無不讓人心曠神怡,伴隨着太陽的光芒和清涼的微風,使江水變得波光粼粼,山上茂密的樹林給人們締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這裏不只是景色美,食物更美。

麥餅是浙江省特色傳統名點之一,温州的麥餅最為知名,爽脆的餅皮包裹着濃醇的餡料,使其非常飽滿,無不讓人垂涎三尺。

一個麥餅最主要的就是餡,令人爽囗的酸菜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醃出來的,其一是菜要用楠溪江的水和土種植的,其二為了保證口感絲滑,所以白菜、油菜都不行,只有雪菜最為講究,然後再經過幾十次的鋪墊、醃製和反覆的擠壓、加工,通常的材料還有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雞蛋、蝦米,將這些材料安排4:3:1的比例分配,這樣可以使麥餅更加飽滿,味道更加鮮美。在包裹的時候要不停抖動麪糰讓餡到達面的每一個部分,在烤的時候需要將每一面扎一個小孔,讓裏面的香氣包裹住整個麥餅,這樣就色香味俱全了。

面對熱騰騰的麥餅一口咬下去,剎那間餅皮遇到舌尖入口即化,裏面的餡料又“蜂擁而至”闖了出來,讓香氣迴盪在口腔,最後再嚥到肚子中,可這香味卻久久不能消散。

每一個來過温州旅遊的人嚐到麥餅後總是令人流連忘返,忘不掉那沁人心脾的香味,和入口即化的口感。

這就是我的家鄉,我愛這片土地,愛這青山綠水,愛這美味佳餚,我的家鄉雖然算不上“高端霸氣上檔次”,起碼也是“低調奢華有內涵。”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5

攀枝花的冬天是極暖和的,冷時也就是那幾日吧!可就是那幾日,對有舊傷的人來説,也極是不友好的。突然就想起兒時在老家,還是蹣跚學步時,一到冬日,一家人圍爐而坐,火盆架子上烤着土豆和餌塊,小孩兒們就眼巴巴的望着那盆裏的小東西,不一會兒,香味兒就瀰漫在了整個房間。薄薄的餌塊片像人到中年,説鼓就鼓起來了,還泛着金黃色。大人們聊着些什麼,笑得前仰後合,媽媽的笑聲更是如銅鈴般,清脆響亮。

把餌塊拿起來,燙得兩隻手來回搗騰,像雜技團小丑的某種表演,滑稽又可愛,猝不及防又將它扔進了嘴裏,燙得舌頭如攪拌機在嘴裏又接着來回搗騰。這種快樂吧,就像炭火裏的土豆,其貌不揚卻回味無窮。後來有了空調,家裏再也沒有生過炭火,老媽卻在很多個冬天説起,幼兒時我跌坐在火盆裏的事。

冬天,老家的小巷口有時還會有用火盆烤着的土豆和餌塊,想象着賣這食物的阿婆應該戴着頭巾,臉上有着深深的慈祥的皺紋。買一個土豆或是餌塊,沾着辣醬,眼裏盈着淚,狼吞虎嚥地吃下,也嘗不出是個什麼滋味兒,總之已不是兒時的味道了。難怪,很多人都説家鄉的記憶就是一種味道。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6

人,不管離家有多遠,家鄉的味道,永遠不會變,永遠停留在我們的心中,被小心珍藏在記憶裏。——題記

世界太大,有多少人因為家庭、工作的原因,而被迫來到異國他鄉,不一樣的風情,不一樣的習俗,甚至不一樣的味道,但那家鄉的味道,愛的味道,卻永遠不會變,我們把它珍藏於心底。

走在路上,路邊有賣米糕的,閒來無事,買了一塊,嚐了嚐,那種甜絲絲中帶着米香,鬆軟卻不零碎的口感,令我一驚,又一籠米糕出爐了,一股蒸氣把我包圍,我的視線模糊了……

小時候,我總是嘴饞,總膩歪在外婆旁邊,纏着她給我蒸米糕,外婆總是用手揪下我的臉蛋,連聲説:“好,好。”我頓時一蹦三尺高,在外婆臉上“卟”的一聲親一下,就屁顛屁顛地跟在外婆後面,目不轉睛地盯着她的手,偶爾覺得無趣了,便作文搬個小凳,在院子裏數螞蟻捉蝴蝶了,外婆不停地攪拌着和好的麪糊,雖然手上忙着,可眼睛總是在捕捉着我的身影,看我跑得滿頭是汗,外婆像變戲法似的,變出一條手帕,給我擦擦汗,嘴裏卻唸叨着:“看你跑成這樣,渾身都濕了,想感冒啊……”我便湊到外婆身邊,一個勁地打岔,盯着那香噴噴的米糊。外婆盯着我笑笑,不語。

可惜我當時年幼,怎麼就沒有看出來外婆看我的眼神是那麼的寵溺,那麼的開心呢!

水開了,發出一陣“嗚嗚”的聲音,外婆小心地放入米糊,刮刮我的鼻子,陽光射進窗户,照在她的身上,好似被塗上了一層金粉,把我看得入迷……米糕出爐,那味道,令人難以忘懷。

蒸氣散去,我站在路邊,手裏拿着那塊微涼的米糕,我笑笑,付錢離去。回頭望去,蒸氣包裹着那個小攤,早已模糊。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7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着自己的美食,我的家鄉柳城,最出名的美食是狗肉。

俗話説: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每次過年回老家,我都可以吃上一頓味道極好的狗肉。外婆為了讓我吃上這美食,在秋天收割稻穀的季節,儲備好了不少幹稻草,因為用稻草作燃料燒的東西都很好吃,很香。大舅從集市買來了一隻燒製得兩面金黃的狗肉。媽媽在廚房忙碌起來了,把肉切成大小均勻的一塊塊,把鐵鍋燒紅,再把切塊的狗肉倒進熱鍋裏去炒,把肉裏面的水汽炒幹。

接下來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煮狗肉了。味道好不好吃就在於煮的技術,這需要很多的輔助食材,比如沙姜,八角、米酒,醬油、茴香等,把鍋裝滿水,放入這些食材,等湯鍋冒出熱氣,底料的味道慢慢散發出來,再把狗肉放鍋裏煮沸騰。

我不斷往灶台裏添木柴和幹稻草,大鐵鍋一直噗噗地冒熱氣,廚房裏開始瀰漫一種特殊的香氣。大約過了一小時,我把鍋蓋掀開,一種濃烈甘香的味道撲面而來,可以出鍋啦,忙碌了大半天,終於吃上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那味道簡直就是人間的極品美食。媽媽笑眯眯地説:“這狗肉還有一種吃法。”我一聽馬上催促媽媽:“快説呀。”媽媽轉身端出一盤雪白的米粉,説:“用肉和肉湯拌粉,這狗肉粉很好吃哦。”這一頓美食,把我的心牢牢地拴在了故鄉。

只要你品嚐了家鄉古法烹飪的狗肉美食,你就會理解了那句俗話,它的味道會讓你魂牽夢繞。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8

田野的味道使人欣喜,大海的味道使人沉靜,書香的味道使人感到愉悦與快樂,而家鄉的味道讓人回味悠長……

早晨,迎着海風,沉在其中,趴在窗台上,聽着打漁人的號角,輕輕閉上眼,呼吸一口新鮮的'口氣。早晨,好清爽。

一會兒,每家的煙囱上,冒出縷縷青煙,向天空飄然而去,回到天空的懷抱。我也要出門了。從中墩家裏下山獨自一人,走去赤溪,一路在海風縈繞下,在麥香撫摸下,走着不平的石子路上。赤溪裏有許多東西是平時吃不到的,小時候的我,特別嘴饞,就向一條老街走去。

一進老街,一會兒飄來雞蛋餅的香,一會兒飄來米飯的清香,剛想掏出錢時,摸摸褲袋,什麼也沒有,丟七丟八的我又忘帶錢了,我有點沮喪,剛想回去時,“嘿!你也來吃東西嗎?”我轉過頭,是兩個小時候的玩伴。“嗯,是啊!”我與他招了招手,“可我忘帶錢了。”“我請你!”其中一人拉着我,向一家拉麪店走去。

端午節前,走在老家任意街裏,處處都可以看到一個個可愛的粽子,要説包粽子還要説外婆的手藝,她包的粽子,香軟可口,整條街的人都愛吃,我也不例外,每當外婆包好做好,總是第一個想起我,就在窗外喊“吃粽子啦!”我一吃就至少兩個。

每當秋天,麥子成熟,我手拉着手與朋友在田裏玩,一會兒躺在稻田中,沐浴那温暖的陽光休憩,直到黃昏。天邊的火燒雲讓我痴迷地望着,當看累了,便閉上眼,當睜開時,天空已開始昏暗,變成深藍色。我也要回家了。

當回到家,洗完澡,趴在窗上,迎着海風,一種愜意之感湧上我的心頭……

家鄉的味道,不止有美食,還有最難遺忘的記憶。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9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岐山人,我始終無法忘記的,是家鄉臊子面的味道了。

做臊子面第一步是做臊子。做臊子的肉必須是肥廋搭配的,不然,出來的臊子不好吃。把肉洗淨,切成小塊,倒上自己榨的菜籽油,温火炒,等炒的半熟了,再加上鹽,醋,辣面,五香粉等調味料,等一會兒,臊子就做好了。第二步,嗆湯。即讓醋走油鍋。先在鍋裏燒油,並放少許薑末,在此之前,根據人的多少確定醋的多少。等油熟了,把醋倒進油鍋裏,等一會兒,滿屋子都是熟了的醋的香味。然後加水,加鹽,加辣子,再加上提前準備好的黃花和木耳,温火熬製幾分鐘,然後加入底湯菜(以紅蘿蔔為最佳)這樣,湯就做好了。但是火不能停。最後一步,煮麪,煮好的面過一下涼水,為了面吃起來勁道。

一切都做好了,下面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把面直接撈出在一個大碗裏,端上桌,把剛才做好的湯用小碗乘好,讓人們自己根據飯量挑。俗稱“另汁”另一種,直接把面放在小碗裏,澆上剛做好的湯,在敬完神(把做好面的湯用勺子舀一小勺,灑在家裏貼神像的地方)後就可以上桌了。俗稱“潑碗”

臊子面在岐山的地位很高,婚喪嫁娶早上的第一頓飯就是臊子面。尤其是在冬天,吃一碗真的是享受。記得那時候還小,每每要求奶奶做臊子面時,奶奶總是嫌麻煩,很少做給我吃。所以,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村子裏有人過事。一旦有人,奶奶必帶我。每每這個時候,吃貨的本性就暴露無疑了。我對中午的大魚大肉不感興趣,反倒是早上的這一頓,往往是我吃的最開心的一頓。我小時候吃過好多家的臊子面。每一家的味道都大同小異。可以這樣説,我對小時候記憶最深的莫過於奶奶牽着我的手去坐席的畫面和奶奶給我端湯的動作。每每回憶,都會笑出聲來。

漸漸的我也長大了,家庭條件也好了,臊子面也常吃,對臊子面也逐漸沒有興趣了,奶奶也不帶我去坐席了。記得有一次,做好的一盤子臊子面因為吃不完也沒人吃,倒了……從此,家裏只要不來人,從不吃臊子面。有時候我常常在想:或許,是現在人生活節奏太快,臊子市場上有現成的,掛麪也是,甚至,市場上就有賣的現成的速食型的面,只要有開水,一切都好辦……又或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經不屑於吃這個東西了?還是吃的次數太多,厭倦了?本地人不喜歡吃,反倒是外地人慕名而來……一切都在變,臊子面也不例外吧……

我去上大學時,家裏人破例給我做了一頓臊子面,還是和往常一樣,吃了幾口又不想吃了……而現在,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每每去飯堂,點一碗沒有一丁點醋味的所謂的岐山面,吃各種各樣不同地方的東西,但是這些都使我味同嚼蠟,我曾經試圖在網上找尋,希望能夠找到,果然,我找到了。但是,一碗近四十的它讓我望而卻步。我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對一種食物如此想念,突然好想在家裏的日子,想起每每我吃不完的臊子面,突然好想這個味道,好想好想,或許,這一碗臊子面,就代表着家鄉的味道吧。人,總是這樣,只有失去的東西才懂得去珍惜吧。

我決定了,下次回家,一定讓媽媽做一頓臊子面給我,這次,我一定要吃個夠,因為,它,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0

“番嘰嘟”、“祕壽”、“餅哆”、“脆條”、“米餃”這些美食的名字你聽説過嗎?這來自我的家鄉靖西市的獨特味道。

我每次回家,都能吃到用家鄉特有的大香糥製成的各種小吃,聰明的家鄉人用各種食材做出的美食,我都覺得那是世上最好吃的,因為滿嘴盪漾着家鄉的滋味,滿口都是家鄉的情!

家鄉的一切在我眼裏都是那麼的特別。早晨,太陽剛升起,各家早餐店早已忙碌,各種香味撲鼻而來。男女老少在不同店裏吃着家鄉人做的捲筒粉、煮粉、自制麪條、包子豆漿……豐富的早餐拉開了一天的序幕。中午,太陽到了天空最高點,街上又擺起涼粉、餈粑、米餃等供人們享用。特別是夏日的午後,龍潭邊上,很多人都邊品着美食,邊舒服地享受日光浴,十分愜意。日落西山,夜宵攤又開始登場了,家鄉的夜晚總是顯得十分熱鬧,忙碌辛苦了一天的人們,都喜歡叫上幾個朋友聚集在一家家燒烤店、奶茶店,談談心、品品美食,消磨釋放一天的疲憊和壓力。

其實,家鄉的味道不僅僅來源於美食,還有新鮮的空氣、美如畫的風景和濃濃的親情。俗話説,不管你走多遠,家鄉永遠歡迎你,永遠牽掛你。這幾年我來百色讀書了,但每次過年過節只要我不回家,奶奶和外婆都會給我寄來她們親手包的粽子,親自打的“餅哆”……每次吃到親人寄來的家鄉美食,那熟悉的味道,真的感覺很幸福。我想對所有遠離家鄉的遊子們説:“家鄉是你的母親,她給予你無限的愛,她見證了你的笑容,你的成長,你的每一點進步她都看得到並記得一清二楚。所以,遊子們,有時間常回來看看培育你成長的母親吧!不要把家鄉的味道給遺忘了。”

我愛我的家鄉,在這兒的人們勤勞勇敢,相處融洽,幸福和諧,美食、人文、美景組成了家鄉最獨特的標誌。我會永遠把這味道記在心頭!但願這些獨特、迷人的家鄉味道能繼續代代相傳,並變得越來越好,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建設我的家鄉。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1

昨天吃了牛肉麪,讓我想起了老家蘭州的牛肉拉麪。每天一大早,街上的麪館就開門了,到處飄着牛肉麪的香味。吃麪的人很多,我也是隻要回去就要連吃幾次解解饞。蘭州的牛肉麪好吃,湯也好喝。

聽媽媽説,蘭州牛肉麪,上海陽春麪,武漢熱乾麪,廣州三鮮伊麪被評為中國四大名面。希望將來都能嘗一嘗。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2

我生在杭州,長在杭州,可是在假期去過一次媽媽的老家——東陽後,我便認定東陽是我的家鄉,因為那裏有我喜歡的味道,醇厚、温暖,我把它叫作家鄉的味道。

傍晚,當晚霞暈染天空的時候,東陽電台的廣播響起,那悠揚的音樂聲在整個村莊上空飄蕩。家家户户的屋頂騰起縷縷炊煙,在天空中交織、縈繞。這是鄉村最富有詩意的時候。嘴裏咬根青草,漫步在田埂上,仰望藍天,感受着十足的鄉村田園氣息,祖輩們昔日的生活會浮現在腦海中。

這個時候,勤勞的農婦們便會把鋤掉曬乾的草梗在田裏堆成一堆,再在草堆上覆上幾鍬生土,然後點燃,讓草土堆慢慢地燒,待草梗燒盡,生土便成了肥沃的黑土。縹緲的煙氣、俯身勞作的農婦的身影襯着映紅半邊天的夕陽,此時是一幅多麼温暖祥和的圖畫!在燒堆肥的過程中,田野裏會瀰漫開釅釅的煙火味。我太喜歡這種氣味了,抽抽鼻子深深地吸一下,煙火味夾雜着泥土的醇香、草梗的清香,飄過身邊,飄進鼻子,滲入心裏,讓人從裏到外都覺得暖洋洋的。我愛這味道!

可惜,難得到家鄉去,便也難得聞到這味道,真是心心念念地忘不了。然而,更忘不了的還有那濃濃的人情味。

鄉村和城市只是規模有差異,一個村莊其實就相當於城市裏的一個社區。可是在城裏同一個社區裏住了快有十年了,我甚至連鄰居的臉都沒看到過幾次。偶爾在樓道里遇上同單元的人,也只是微笑着擦肩而過,沒有隻言片語的交流。但在家鄉就不同了。儘管我一年最多才去一次,村莊裏的人我也都不認識,但走在街上,不時會有老爺爺、老奶奶、大伯、大媽熱情地招呼我,笑談一番。“你看,這是××的外孫女,一年不見長這麼高了,越來越漂亮啦!”“剛回來的?你外公外婆也回來了嗎?”……一路逛過去,一路聊過去,這家坐坐,那家停停,一路地被問候,被人情包圍着,一路的新奇、感動和快樂。

天氣晴好的日子,傍晚時分,許多人家都會在門外院中搭張小桌,放幾把竹椅、幾個方凳,一家人圍着吃晚飯。説是吃晚飯,更是聚會交流。左鄰右舍你來我往,好菜大家吃,趣事一起聊。還不時有飯後出來閒逛的村民,哪裏人多有趣就湊到哪裏。主婦們不停地從屋裏往外拿凳子,來一個,又來一個,再一起吃點,再一起喝點,總要聊盡興了才散去。我最喜歡湊這種熱鬧,這裏聽聽,那裏看看,村子裏一圈繞下來,肚子裏裝滿了各種美味的零食,腦子裏裝進了各種活生生的趣聞。那個味道啊,夢裏都在不斷地回味。

每天清晨,我都興沖沖地早起,總覺得有一整天的快樂在等着我。打開門,門外已經放了一堆滴滴綠的青菜和幾根散發着清香的絲瓜了,外婆也不再去打聽是哪位鄰居放着的了,誰都不會把這事當回事兒。多少鄰居已經來跟外婆説過了:自家種的蔬菜吃不完,好在新鮮、放心。嫂子你別為買點菜還特意跑趟鎮上,這算事兒嗎?那兒,那塊是我的菜地,要吃蔬菜,你自己去摘就行!我和外婆都讓這菜的清香給陶醉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你説,我能不時時憶起我的家鄉嗎?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3

在漂泊他鄉的遊子心裏,家鄉乃清甜,嘬一口,滋生回憶;在長年在家的人們腦中,家鄉是清淡,話幾多,滿是細碎;家鄉在我們這些懵懂無知的花兒眼中,怎一種味道了得?臊子面,擀麪皮,醋粉……細細數來,淨是它的味兒。

作為地道的岐山娃,我吃着臊子面長大。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的它,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細長的麪條,厚薄均勻,有着岐山人民那種柔韌勁兒,柴火慢燉的臊子使得它愈發鮮香,再澆上岐山沃土上自產自制的辣油,放上薄如紙的菱形蛋餅片兒,些許的小菜丁,木耳,黃花菜……難怪岐山臊子面如此有名氣。在岐山流傳着一個順口溜:到了岐山縣,先吃臊子面,岐山照壁背後面,皇上吃了都稱讚。

每逢遇到哪家過紅白等事,臊子面總是少不了,且會連吃幾天。孩子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堆,總會圍坐在一起,等着百吃不厭的臊子面。宴棚裏,一雙雙急切的眼神直端端地隨着端飯人的盤子來回飄移,直到碗送到他們的餐桌上才罷休。這時候,一席人的禮讓便隨之開始,香氣瀰漫的宴棚裏,自然而然地遵循着尊老愛幼的傳統,孩子讓大人,大人緊着孩子先吃。在滿是油不見面的碗裏,用筷子輕輕一撥,夾起面,那種香氣夾雜着面的熱氣瀰漫開來,送進嘴裏,頓時麥香、臊子香、作料香、各種菜的香融合在了一起,刺激着味蕾,那種香簡直無言可以訴盡,只是覺得香到了心坎裏。

“奶奶,奶奶……我要學做臊子面。”一時興起的我跑回家訴説着自己對它的喜愛。奶奶滿是皺紋的臉,瞬間綻成了一朵花。停了一會兒,她慢慢地説:“孩子,要做臊子面,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這樣的話,並沒有澆滅我對這一美食的追求。我跟在奶奶後面,整個下午尾隨着她,單單臊子面的靈魂——湯,就夠我一下午琢磨了。奶奶耐心地指導,我頓覺開了竅。可我做的湯不是少鹽,就是多辣,與我意想之中香噴噴的美味相差甚遠。但奶奶從不會放棄品嚐我的“臊子湯”,只見她拿勺將湯舀起,站在一旁的我,目光隨着那個湯勺移動到碗裏,奶奶將湯送進嘴裏,我的心便揪起來。“太酸”“太鹹”“有點淡”……奶奶的表情牽動着我的心,我懂奶奶之意。但她的臉上從不失笑容,她要鼓勵我對於傳統美食的傳承。想到這兒,她的嘴裏蹦出幾個字:“要堅持學哦!”我趕緊點了點頭。

哦,原來家鄉的味道,是令我久久難忘的臊子面的香滋滋,更是憨厚禮讓的傳統美德,亦是上一輩人對於家鄉傳統美食的手口相傳,懵懂的花兒們將傳承這種對家鄉的美味,一心一意代代傳。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4

家鄉的味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家鄉是載滿回憶的地方。而我對家鄉最深刻的,還是家鄉的那種濃濃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那芬芳的槐花香。每年春夏交替之時,那高大的槐花樹上就掛滿了一串串風鈴般的槐花,十分清香,那種淡雅的香味充滿着我的童年。在家鄉,奶奶家門口,也有一棵大槐樹,它就是我童年的記憶的載體,我最難忘的還是槐花做得菜“槐花炒雞蛋”那種雞蛋和槐花的淡香結合,讓人一輩子都難以忘記。有時候,我們會直接把槐花生吃,那種淡淡的清香瞬間充滿了整個口腔,真正的脣齒留香。它沒有牡丹那麼豔麗,也沒有桂花那麼飄香,但它有我童年記憶裏的芬芳。

家鄉的味道也是那濃濃的葱香。葱,在家鄉是炒菜的必需品,當然,用家鄉的水,家鄉的土長出的葱也有了濃濃的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還有那香噴噴的煎餅,有玉米麪的,小麥面的,多種多樣。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只有不在了才會有體會,只有想念了才會有感,月是故鄉明!

家鄉的味道是那種淡雅芬芳的槐花香,也是那種濃濃的葱香味,也是那香噴噴的煎餅味。家鄉的味道就是這種淡雅而濃郁芬芳,令人永遠無法釋懷。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5

每到過年,婆婆都會準備很多菜,像臘肉啊,薰魚,雞等等,這些早早都會買回來醃起來,準備起來!然後到二十三四左右的時候,就會把黃豆泡起來,自已在家磨豆腐,磨的豆腐那味道是真的好,新鮮的豆腐,加入肉沫,姜,葱鹽,胡椒等調料蒸成豆腐砣!在用水漂一些,或者放入冰箱速凍區,弄成凍豆腐,煮火鍋的時候燉起來,非常香,天氣好的話,還會把豆腐切成小塊,曬起來,做成黴豆腐!等到二十五六的時候,就開始做一些魚丸,肉糕,三炸丸子!尤其是那個牌洲魚丸,是最受全家歡迎的一道菜, 婆婆那歷來有“無丸不成席”之説,魚丸由鮮魚、豬肉、蛋清、葱、姜做成, 味道鮮嫩清香!年的味道-自制魚丸,來自家鄉的味道看到這,是不是很想嚐嚐呢!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6

春節是我們中華最傳統、最隆重盛大的節日,在過春節的時候,每家每户都在緊張地忙碌着,準備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當然,每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風民俗在我們的家鄉——臨海,也不例外。

臘月二十九,我們家就已經開始做食餅筒了——這是屬於我們家鄉臨海的特色小吃。關於它還有個故事呢!相傳食餅筒的由來,與戚繼光有關。説是台州人民為了犒勞戚家軍,大家都做了好多菜,可是路遠不便攜帶啊,總不能連碗送過去啊,於是聰明的人們就拿來一張張薄餅,裹上菜,易攜帶。由此,端午節在台州,除了紀念屈原,還能順帶紀念一下戚繼光。

在臘月二十九或者大年三十的時候,家家都要祭老太公。在我們家,貢品就特別多,比如:葡萄老酒、梨、豆腐粥、櫻桃、蘋果、食餅筒等等。再插上幾根蠟燭,就成了一個小型的祭祀台。可能你會説我們迷信,但這不僅是為了我們祈禱,更是我們對先人的深深緬懷。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天空中就放起了煙花,一個個煙花越來越大,越來越響、越來越漂亮。剛開始是一朵碩大的花蕾就從那黑色的天空中浮現出來,隨着時間的推移,花開得就越大,直到完全開放。但到最後,還沒等下一朵開放,它那靚麗的花瓣就早已不知飄落在哪個地方了。

年的味道是甜蜜的、濃濃的糊在那些海外遊子的心頭,即使他們身處異地,也忘不了他們的故鄉和那曾經牽着他們的手蹣跚學步的親人們。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7

我生在南京長在南京,可我和爸爸一樣心中最愛的家鄉是山東曹縣,因為那裏有我和爸爸最愛的家鄉味道,非常棒的美食!

看過中央電視台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國)嗎?裏面有一期播放的西瓜醬,就是我們家鄉小菜,大姑每年都會做一大瓶給我們帶來,那是用西瓜瓤和黃豆發酵,在放上許多香料做成的,味道真的不錯哦!但我最愛吃的東西是另一種美食——燒牛肉,爸爸告訴我牛是清真寺的阿吽下第一刀宰殺,還要念經,我想這樣是不是牛肉會更好吃一些嗎?不過這燒牛肉真的很香很好吃,我現在想想都要流口水了!

還有爸爸最愛——炸知了,他説好香,可我害怕不敢吃。還有酸酸的蘆筍罐頭,五香味的燒餅,黏黏的高梁紅棗糕,怪怪的大葱餃子……太多了,我的口水都流下來了!

我愛我的家鄉,家鄉的味道太棒了!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8

家鄉的味道沒有山珍海味,只有一些平淡無奇的民間美食,雖然樸實無華,但卻深入人心。

在我的家鄉,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饃深受人們的喜愛。走進人山人海的羊肉泡饃館,高大的大廚們身穿白色制服,頭戴廚師帽,舉着一米長的湯勺,伸入大鐵鍋中,一舀,一勺,將透着黃亮光澤的羊湯澆入大碗,澆在大碗裏一塊塊有肥有瘦的羊肉上,香氣四溢。廚師高喊一聲:“28號!兩碗羊肉泡饃好了!”拖着長長的調子,像在唱秦腔。

捧起一碗羊肉泡饃,坐在桌前。先掰饃,把饃掰成梅花大小的小塊兒,泡在湯裏,翠綠的香菜在湯裏飄來蕩去,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澆一勺辣子油在肉湯裏,再拿來一碟甜蒜,捧起大海碗,大口吃肉,大口喝湯,大口吃饃,擦乾頭上的汗水。這吃法無不透露出陝西人豪爽熱情的性格。

雖然不能天天去吃羊肉泡饃,但在平常依然有許多家鄉美食等待着我們去品嚐。每個冬日的早晨,迎着一縷縷青煙繪成的小路般的細絲向前走,你會看見一家賣豆腐腦的小鋪子,“來一碗豆腐腦,兩份時辰包子。”會有人這樣叫喊。

捧起盛着一塊塊軟得不能再軟的米黃色豆腐塊的小瓷碗,往裏一瞧,閃着油光的辣子油躺在豆腐腦上,在它身下一顆顆圓頭圓腦的白芝麻探出頭來,一片片香菜散發着大自然的清香。舀上一勺,一塊兒白生生、顫巍巍的豆腐腦,誘人的豆香一個勁兒往鼻子裏鑽。含在嘴裏軟綿綿,入口既化。熱騰騰吃上一碗,就有了一天中美好的開始,有了好心情,不論是蹦蹦跳跳去上學的孩子,匆匆忙忙趕去上班的年輕人,離開時都透露出燦爛的笑臉。

在冬至,人們為了不凍掉耳朵,會吃什麼呢?它就是我最愛的美食餃子。每當我匆匆地奔回家時,一看到牆頭煙囱冒出陣陣白煙,我就知道,姥姥正在給我下餃子。

包餃子的工序説簡單也不簡單,説複雜也不復雜,需要練得非常熟練。比如説現在我還不能擀出一個漂亮的餃子皮,姥姥已經可以飛快地擀出一個個內厚外薄的餃子皮兒了。姥姥總是先揉出一個白白胖胖的大面團,擦成細長條,手起刀落,大面團兒就變成了兩個圓圓扁扁的小麪糰。然後,姥姥會笑眯眯地叫住在一旁觀看的我,讓我幫她給小麪糰上撒玉米麪,再拿出擀麪杖,一邊轉圈一邊擀,雪白的麪糰在姥姥手裏跳着圓圈舞,跳着跳着,就跳成了一個薄面皮兒,跟變魔術似的。

姥姥拿出一塊兒解凍了的豬肉,把它剁成肉末,然後用擀得透亮的麪皮兒包住這些粉粉嫩嫩的豬肉,按上六個褶子,將這微紅的餃子下進鍋裏,開水咕嚕嚕地冒着泡,愜意地唱着歌!咬一口飽滿的肉餡兒,濃郁的香氣直往嘴裏鑽。再喝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湯,真是滿心歡喜,所謂原湯化原食嘛!正是這一道小小的餃子,讓我感受到了姥姥對我深深的愛。

從一把把食材,到一道道家鄉的味道,這些美食通過人們的雙手,成了經典的菜餚,真值得我們去品味,去欣賞。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19

無論你身在何處,無論你年齡幾許,也無論你如何成功!家鄉兩字總會把你拉進最初的記憶!勾起你記憶的也許是年邁的父母,也許是孩提時候的小夥伴,也許是那舌尖上的味道......

我的家鄉是德州,提起德州也許很多人會講我們那裏的德州扒雞!沒錯,今天的話題就是要説一説我們家鄉的特產:德州扒雞!

鄉愁是一種味道,正如那原汁原味的德州扒雞的味道!走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這種老百姓消費的起的美食!走進尋常百姓家,你會發現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本地的美食!也許你不贊同我的説法,懷疑它的味道。不要緊!親身去一下我的家鄉,我會讓你嘗一嘗正宗的德州扒雞!他雖然沒有川菜那樣鮮明的特色,但是卻是我們家鄉小夥們童年味道的美好的回憶。一鍋老湯成就了它原始的傳承,輕輕一抖骨肉分離!像詩一樣的美妙!那種味道不言而喻!一人在外地讀書,我會更加嘴饞那種家鄉的味道,每次回家或者有家鄉的同學回家我都會稍來幾隻家鄉的扒雞來解饞!當然超市也有賣,但是心裏上總是覺得那不是家鄉的味道!

馳騁的火車在德州站徐徐前進,窗外傳來了百年不變的聲音:扒雞。扒雞。勤勞的人們不管天有多早,也不管夜有多深!總是等待着火車的停靠,然後把扒雞的故事講給來自四面八法的朋友聽!發揚光大方能傳承,我們的德州扒雞走向了四面八方!也許我的故鄉德州會因為德州扒雞而讓更多的人瞭解吧!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20

在中國人眼中,家鄉總是充滿思念和眷戀。人説蒓鱸之情,人説落葉歸根,家鄉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開始,是一個人記憶中最親切最熟悉的地方。鄉情,鄉景,鄉音以及家鄉的味道是每一個人對家鄉難以忘懷的東西。

民以食為天。思念家鄉的味道首先要從“食”開始。我是陝西人,而今在外地工作。對陝西人來説,面試時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吃食。但是在外地的我,卻很少吃麪。只因為無論是誰做的面,在哪裏做的面,以什麼材料做的面,總覺得沒有家鄉的味道,每次都是吃幾口就再無胃口了。每每回家,母親問我想吃什麼的時候,答案永遠只有一個——面。我的味蕾似乎只會接受家鄉的味道,這是將我養大的味道。

去過不少地方,我發現不同的城市,空氣中的味道總是會有一些區別。記得高一時第一次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總覺得那裏的空氣中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這味道讓人難受。開學一個月就是中秋節,雖然才離家不久,確實非常思念了。回家前一天晚上,我在睡夢中,似乎又聞到了家鄉的空氣。那熟悉的味道讓我神往。到現在已經在外地生活了7年了。每次回家下車後第一件事,便是深呼吸,感受着伴我成長的家鄉的味道。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就是一股股不同的味道組成的。這些味道也成為了我對家鄉的寄託。不論身在何處,不論處於何時,家鄉的味道總是讓我魂牽夢繞。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21

早晨,陽光耀眼,桂花的香氣早已送入了我的鼻子,微風清涼,宛如一羣浩浩蕩蕩的駿馬向我奔來,一片落葉慢悠悠地飄到了我的手中,細數精緻的紋理,黃綠相間的色彩,使我陶醉在了其中。

家鄉,熟悉的味道;家鄉,童年的味道,我看到這條小巷,我頓時思潮起伏;記得小時候在家鄉過春節,剛吃完團圓飯我便扯着爸爸的衣襟,急着去放鞭炮,就在這條靜寂的小巷,“啪,啪”的炮聲在我的腦海裏迴響。

輕輕地吸一口氣,再深深地吐出,啊!一副美好的畫卷映入了我的眼簾,噢,家鄉的味道,團圓的味道,每當我回到老家,我們一家子也就算團圓了,我們感到十分激動,當然,在激動中還藏着幾分温暖,我們的千言萬語也只化為一個微笑,“低頭族”放下了手機,“家務族”停下了工作,我們一起圍着一張圓桌感受家鄉的味道,一起感受團圓的味道!

海風輕輕,濤聲悠悠。紅彤彤的夕陽,一半在水裏,一半在空中,肆意播灑着一大片一大片的金輝紅芒,染紅了漫天晚霞,染紅了萬傾碧波,也染紅了家人的臉龐!

你瞧,那一片麥田,隨着微風翻來翻去,不停地迴盪着我對家鄉深深的愛!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22

每當回到老家,總會有一陣海風撲面而來,風中夾着海鮮的氣味,這味道在蒼南縣城裏是聞不到的。

我的老家在石砰,那是一個小漁村,我的大姑二姑常年住在那裏。

記得小時候,每次回老家,我都會求着我爸媽:“下去釣螃蟹吧!”我爸媽總是呦不過我,帶我下去釣螃蟹。

一個漏斗形的網,一塊石頭,一條長繩,一條活蝦,便可以釣上巴掌大的蟹。

我常常去釣蟹,一根2米長的釣線在我手裏生龍活虎地上下移動,彷彿一條大蛇在掙扎。

新鮮的螃蟹捉上來,什麼都不用放,直接扔水裏煮,煮上來後,掰開,黃黃的液體流了出來,那是最好吃,也最有營養的東西。

切開螃蟹,白白的,晶瑩的肉彈了出來,放在陽光下,彷彿它是世間最好的玉。

雖然這只是家常小吃,可對在蒼南縣城吃不到這麼新鮮的東西的我來説,它們已經是人間佳品了。海鮮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螃蟹,不但是因為它好吃,因為它能讓我想起家鄉。

每當吃到螃蟹,我總會想起家鄉,想起海風吹過臉的感覺,這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23

家鄉的味道,是一種情懷;家鄉的味道,是一種思念;家鄉的味道,是一種民俗;是異於城市車水馬龍、流光溢彩的味道,是值得一生細細品嚐的味道。

我的故鄉在麗水,那裏清純山水、風雅古樸、崇山峻嶺,空氣清新。夜晚抬頭瞭望天空仍然能看見些許的星星在空中閃爍。“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描寫的就是這個地方。

今天是南方的小年夜,也是我回家的日子,當我抵達家時已是傍晚,走進家門,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甜甜的味道,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外公在做紅糖糕了,每到這個時候外公就會親手做紅糖高,年過七十的外公不嫌麻煩地説:“紅糖糕就要自己親手做的才好吃,只要我還活在,我會一直做下去。”是啊外公做的紅糖高色香味樣樣俱全,吃上一口真是舌尖上的美味佳餚,是家鄉的味道,更是傳統小吃的味道。

兒時嘗上一口心裏就無比的快樂,而現在吃遍了山川海味的我仍然忘不掉紅糖糕的美味,因為它是我兒時的記憶,也是我對家鄉的回憶。

吃過紅糖糕後,外公端上一盆豆腐,原來外公已經早早的做好了豆腐。從選豆,洗都,磨豆,煮豆。要經過好幾天的時間,而外公已經堅持了好幾十年了,每一年都要為我們準備一鍋,雖然是一鍋普普通通的豆腐,但那是外公用勤勞地雙手做出來的,這裏充滿着它對我們的期盼,也充滿着對新年的美好的祝福。

雖然在杭州也能吃上豆腐,但是菜場裏的豆腐遠遠比不了外公做的豆腐,外公做的豆腐嫩但又不容易碎。每一口都很入味,也很鮮美。

外公會做的小吃遠遠不止這些,家鄉的味道也遠遠不止這些,比如端午節會包粽子,中秋節會做月餅,清明節做清明菓,冬至會做包子等等,不管做的是什麼,都是家鄉的味道。

外公燒的麪條是出了名的好吃,從揉麪、打面再到煮麪全都是它一個人的活,我們只負責吃,曾經我吐槽過媽媽,為啥你和外公燒的面用料都一樣,就是沒有外公燒的好吃呢,也許這就是傳承吧,從媽媽小時候就吃的麪條到我這仍然覺得美味,這是舌尖上的美味啊。

鄉愁是味覺上的思念,無論居住在何處,即便口音變了,但對故鄉的食物,仍懷無限意念,這就是獨一無二的家鄉味道。

家鄉的味道寫景美文 篇24

我,作為一個從小離開家鄉跟隨父母來城市生活的孩子,在這個寧靜的夜晚,思緒不知不覺飄到了那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家鄉。

帶着滿滿對家的留戀和對家鄉的好奇,我和爸爸坐上了一個略微超載的客運車,乘客們都説着一口純正的鄉言,讓我一個老家為藁城的人有絲羞愧。還好外面清新的空氣讓我感到了些許愉快,風嗖嗖的唱着歌從我的耳邊跑過,帶動那年老的車窗玻璃咯咯響,猶如一位年邁的老人活動筋骨的聲音,讓人擔心。

轉眼到了村門口,爺爺還是倚着那個電三輪,下車喊了聲“爺爺”就上了車,爸爸詢問着老家的收成,爺爺也對我的學習問長問短,讓有些尷尬的氣氛的到了緩解。不一會到了家,奶奶笑呵呵的從屋裏小跑出來,“誒呀!誒呀!”的感歎着我長得這麼高。已經高過奶奶一個頭。奶奶前幾年前的了一場病,之後説話就不清楚,可身體還是那麼硬朗,洗碗、種地、做飯……都能做。我放下行李,走到院子裏,一切都沒變啊!屋前的兩顆柿子樹,枝條被果實壓下來,伸手就能夠到黃橙橙的柿子。院子一旁的柵欄被葡萄藤緊緊的纏住,緊密而整齊。葡萄有綠有紫,顆顆圓潤飽滿,讓人垂涎三尺。再往前走就是大門前的乘涼口,上方被青澀的瓦片整整齊齊的覆蓋着,有時燕子也會來這裏築巢。當然,這也是村裏的爺爺奶奶們的樂園,他們常常聚在這裏打麻將,就像大雁南飛、魚兒迴游、鹿兒遷徙一樣的準時。當然,那同樣是我兒時表演的舞台

兒時的我瘋瘋癲癲、活潑開朗,再悶的人也會和我一起撒歡,何況我表妹。有時爺爺會做那乘涼,拿着那滄桑的芭蕉扇,一搖一擺的扇。那樣安然自如、那樣舒適愜意。扇走一天的悶熱,扇走一時的煩躁,留下一絲清涼的恬然。我會和表妹為爺爺表演節目,那是我兒時最驕傲自豪的時刻。幼兒園學的歌呀舞呀全部一一展示。實在歌無詞窮了,就活蹦亂跳瞎鬧騰一番,伸脖、對眼、彎腰、屈腿,上躥下跳,不亦樂乎。盡興時還會瞎喊兩聲,也不知喊得是啥,總之開心就行了。

多希望時光就停止在那一刻,奶奶充滿關愛的問候、院裏甜如蜜一樣的柿子、門前盡情忘我的嬉鬧,都是那樣的讓人留戀。猶如夏日一朵淡黃小菊的芳香,飄蕩在鼻前,縈繞不去,陪伴着我漸漸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