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如何轉化數學學困生探究

來源:文萃谷 3.14W

一、挖掘數學內在美,增強學生的興趣

對如何轉化數學學困生探究

“數學的和諧美表現在結構的協調性、對稱性、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性、內部規律的組織性和對於美好事件的主宰。”數學的美往往來源於現實生活的價值美,需要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讓學生去理性地體驗。只要教師注重挖掘,數學中的美無處不在,要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提高學生感悟數學美的能力,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或發現都要給予肯定,讓學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以及獲得成功的自豪感,從而自覺地投入積極的學習中。一旦學生有了感受數學美的能力,由此而產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是穩定而持久的。

數學學困生由於缺乏興趣,往往很容易導致他們注意力不集中,對學到的知識容易健忘,以致造成學習無動力,成績無明顯進步。激發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實施:

(1)對數學學困生進行學習數學意義上的教育。數學是理科學習的基礎,數學的運用是廣泛的。只有學好了數學,才能駕馭學習和生活。

(2)巧設情境,誘發求知慾,將教材中的知識精心設計成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可有效地激勵數學學困生積極參與學習。

(3)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前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改變成現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4)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增強對學生的感染力。

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

大多數數學學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閃光點。要多實施成功教育,教師要善於發現數學學困生身上各種層次的閃光點,變成知識的火花,用心去打開他們智慧的閘門。每個學生都渴望獲得成功,尤其是學困生,教師應重視這種心理。

教師要運用因材施教原則,進行分層教學、分類要求、區別對待,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發揮最大的潛能,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數學學困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差,實現不了問題的類化,在知識的接受能力上與優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顯的差距,因此在教學中,應儘可能從數學學困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標準。在作業要求和考試評定上也分層次進行。開始時,對於他們應降低作業難度,對他們只要求能完成教材的基礎題目即可,中檔題目不作要求。若當他們成績有所起色後,逐漸提高對他們的要求。作業批改及考試評定多進行面批,有問題給予及時的解決和肯定,並可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這樣讓他們更進一步得到成功的喜悦。

三、營造和諧的師生氛圍和師生關係

課堂教學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往的過程。在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是促使學生髮揮主體性的必要條件。一旦師生間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就會產生愉快的教學氣氛,師生間就會相互感染、互相促進,就會使學生樂學、願學。“親其師而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於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於學習。教師還應發揮師生間的親和力作用,主動把自己置身於學生羣體中,力求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應在課外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理解和信任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要有適當的寬容態度,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並及時幫助他們改正和克服。

四、教學評價個性化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人類生來就有學習的潛能和願望,在合適的條件下,每個人所具有的學習、發現的潛能和願望是能夠釋放出來的,所以要想辦法激發他們的學習內在動機。”教師在衡量學困生的進步時,要因人而異,包容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反覆性,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使其認識到有努力就有進步,同時再給他們提出新的要求,使他們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時,也感受到後進的壓力,提升上進的動力。教師體現個性差異,客觀中肯地評價學生,有利於學困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助推學困生的轉化。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和反覆性都很強的工作,它的克服需要較長的過程。只要我們儘量做到在轉化過程中採取綜合措施,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儘量給他們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引導他們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使新的問題積累,逐步排除已有障礙,鼓勵他的微小進步,耐心對待他的暫時停滯,那麼相信他們最終會不再成為數學學困生,終將會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光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