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索能力

來源:文萃谷 1.42W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儘量為學生創設開放的課堂環境,運用開放的教學方法,把握開放的教學內容,設計開放的題型,同時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這裏筆者有自己的幾點思考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索能力

一、 引用有趣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根據抽象與具體相結合,可把抽象的理論直觀化,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且能使學生在觀察、分析的過程中茅塞頓開,情緒倍增,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比如在講授“證明”時,拿出一條長長的紙帶,把一頭反面刷上漿糊與另一頭的正面粘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大圈圈,問學生:把這個紙圈沿着紙帶中心線剪開,會得到什麼結果?學生説會變成兩個紙圈。教師拿起剪刀沿中心線剪開,學生個個睜大眼睛:並沒有得到兩個紙圈。這説明在數學上單憑想當然是靠不住的,從而引出推理和下結論須步步有據。

又如在上中心對稱圖形的應用時,我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兩人在一張圓桌上一人一顆的擺子,誰沒地方擺了誰就輸。你認為,是先擺者贏,還是後襬者能贏?試一試,告訴我。這時學生表現出的熱情是前所未有的。有的一人扮演兩種角色;有的兩人對戰;有的觀看但時不時的伸手去拿棋子,説這樣不行,要那樣擺,也有人靜觀其變,暗中思考……在同學們觀察、操作、思考、討論中,有人興奮喊起來:“老師,我知道了,先擺者一定贏!”“我先擺在圓心,然後不管對方擺在什麼位子,我只要擺在他這顆棋子關於圓心對稱的地方就可以了。只要他有地方擺,我就有地方擺,最後肯定我贏!”在充分肯定這位學生的探索精神時,又問:哪位同學能説説,他應用我們數學上的什麼知識點?還有哪些圖形具備這種特徵?剛才的圓桌改成別的圖形的時候這個戰術還適用嗎?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滿了好奇、猜想,為了讓學生學習興趣在好奇與猜想中發展下去,成為持續的恆久的探索、鑽研能力,過去我們提倡的是“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那麼隨着新課標的全面實施,我們更應該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如何去“漁”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漁”。要鼓勵他們要勇於創新,敢於突破常規的思考方法和解題模式,突破直覺的障礙,大膽提出新穎的見解,真正啟動探索思維。

二、 在生活實例中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創新

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樑。數學知識生活化是現代數學教學的改革方向所以,教師在對教材的處理和安排上應該盡力科學合理地延伸到課堂以外的領域,達到延續學習、終身探索的目的。例如在講解有關利率問題的應用題時,我就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1)讓學生調查銀行的存款利率;(2)算出a元本錢存款6年,怎樣的存款方式法獲得的利息最多?學生眾説紛紜:除了常規的計算方法外,有的提出可以買債券或存教育儲蓄這樣不用交利息税;有的説可以按公積金貸款的利率借給家裏買房,這樣我可以賺到更多的利息,家裏也少付貸款利息;還有人説可以換成歐元,因為歐元的存款利率比人民幣高的多。6年後再換回來……不得不承認有些同學的答案超出教師預先的設定,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材特點,設置適宜的障礙,去引導學生探索、創新。對疑難問題產生積極思維。)

作為老師我趁熱打鐵地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

(3)若中途要提前支取怎麼辦?(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率計息的)。

(4)如果考慮利率上調或下調的因素,你有對策嗎?(讓學生體驗實際生活往往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高收益也有高風險)。

(5)你能根據上述問題編寫應用題嗎?等等……通過將習題變式、改造,加入不同的情境和條件,讓學生領會知識間的關係、轉換規律,融會貫通,並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與創造者的自豪感。

教師在教學中巧妙設計、安排,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很多問題的答案都產生在課後,既保證了學習的延續,又能提高學習效率,更提高了學生在課外探求新的知識的興趣。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索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