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本(通用10篇)

來源:文萃谷 2.1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本,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本(通用10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時間:

總第1課時

第一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

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口算練習。學生計算,彙報交流。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第1頁例1

(2)探究算法。

提問: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個?把算法説給同桌聽一聽。全班交流。(3)試一試。師小結:整十數乘整十數,只要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兩個0即可。

2.教學例2。

(1)出示教材第2頁例2。指名讀出例題表格中的數據。

師小結: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頭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約重3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頁“想想做做”第5題。

集體交流,指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分別把兩個乘數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來計算。

三、反饋完善

完成教材第2頁“想想做做”第1題。

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時間:總第2課時

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口算。7×8+3=6×6+4=5×9+7=2.用豎式計算。23×3=21×2=32×4=指名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説一説筆算過程。二、交流共享1.教學例3。

(1)出示教材第3頁例3主題圖。提出問題: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2)估算。

提問:誰能估算一下大約需要多少個?你是怎樣估算的?(3)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教師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組織小組交流。(4)歸納總結。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後交流彙報,教師展示一些典型的錯例,組織討論,糾正錯誤。提問:通過計算你認為應該注意什麼?

學生各自觀察題目,找到錯誤原因,在小組內交流。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教學時間:

總第3課時

課題: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第3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並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2.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經歷稍複雜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頁例4。

提問:每箱迷你南瓜24個,53箱一共有多少個?該怎樣列式?追問:誰能説一説這個算式是什麼意思?2.探究算法。

引導學生通過計算髮現:和之前不同的是,計算時每一個乘數乘兩位數所得的積都要進位。

引導思考:我們在前面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要進位時,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回憶“乘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法。

3.歸納小結。

4.檢驗算式。學生用豎式計算得出53×24=1272。完成後,讓學生先説一説具體的計算過程,再集體訂正。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並驗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集體交流。2.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3題、第4題。讓學生作出合理的假設,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時間:

總第4課時

課題:

練習一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進行筆算,會用調換乘數的位置的方法來驗算乘法。

2.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1題第2題。

出示題目,全班分為四組,每組計算兩題,學生獨立完成。評講:計算的正確率和驗算的方法.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3題。

讓學生先閲讀表格,明確題意,再獨立填寫表格。

評講:怎樣填出“一共的`枝數”,請歸納出本題的數量關係。

2.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4題、第5題、第6題、第7題。讓學生先讀題,説説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三、綜合練習

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8題、第9題、第10題。讓學生獨立解決,集體交流,説説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誰能説説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要注意什麼?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形成本單元的知識體系。

2、用面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課件)、學具袋〔內裝小三角形(直角、鋭角、鈍角)、小長方形、小正方形、圓形、小平行四邊形各四個〕長方形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玩個數學遊戲吧!(投影出示P54圖)

1、師講明遊戲規則

①在方格紙上畫出面積是16平方釐米的圖形,並塗色。

②描出所畫圖形的邊框。

③相同時間內完成多種畫法者為勝。

2、學生獨自活動、小組交流推選作品。

3、實物投影展示作品,師生互評。

4、從這個遊戲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面積與周長的含義不同;面積相等,周長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單元中,你還學會了面積的哪些知識?與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説一説,並用你喜歡的方式進行總結。

2、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面積

單位及進率

應用

計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會用到這些知識?

三、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P55實踐活動的情境圖。(小明家廚房裝飾,如何選用地磚)。

從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能幫助小明解決問題嗎?動動腦,動動手,看誰是數學小能手。

(1)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發表各自的意見。

課件出示解題過程。

四、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用兩個邊長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一個衞生間用長方形地磚鋪地,每行鋪15塊,鋪了10行。這個衞生間一共鋪了多少塊地磚?

如果每塊地磚長3分米,寬2分米這個衞生間的面積有多大?

五、思維訓練

P55畫一畫的(1)題。

(1)讓學生先動手在課本上畫一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親身體驗。

(2)問:你們得出了什麼結論?

(三角形和長方形能鋪滿長方形)

(3)討論: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鋪滿長方形?

還有哪些圖形能鋪滿長方形?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動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設計一種圖案使它鋪滿這個長方形嗎?

課下動手畫,小組內選出作品貼在“數學一角”。大家評出咱班的小設計師,好嗎?

六、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有何感受?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數各部分名稱,會正確讀寫幾分之一。

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直觀地認識幾分之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體會分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敍述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準備:

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小丁丁帶了一個蛋糕來為他祝賀,他們倆會怎麼分這個蛋糕?(對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幾個蛋糕?(討論)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認識

1、(交流,彙報)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幾個蛋糕呢?(半個)

2、半個蛋糕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

3、在數學中,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指導的讀法和寫法。

4、這裏的表示什麼意思?

小結: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個蛋糕。

5、動手操作

(1)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紙片中選一個你喜歡的圖形,動手摺一折,找出它的,塗上顏色,並説一説。

(2)那麼空白部分又佔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3)看圖説一説

A、把一個圓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圓形紙片的,是(

)個圓形紙片。

B、把一個三角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角形紙片的,是(

)個三角形紙片。

C、學生自己選一個圖形説一説。

(4)觀察比較兩個圖形的塗色部分都是它們的,大小是否相同?

(一個正方形、圓……都是一個整體,因為整體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認識

1、小胖和小丁丁正準備切蛋糕時,小巧和小亞也來祝賀小胖的'生日了,於是他們決定四個人平分這個蛋糕,那又該怎麼分呢?每人再拿出一個圓形紙片替代蛋糕,動手摺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

(1)交流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樣想的?

(3)説一説是什麼意思。會寫嗎?一起來書空一下。

2、動手操作

(1)你能從另外一些圖形中找到嗎?(每人再選一個圖形,折一折、塗一塗,並且同桌説一説你是怎麼得到它的的,然後全班交流。)

(2)在這些圖形的空白部分中有沒有它的?

(3)看圖説一説

A、把一個正方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4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正方形紙片的(

),是(

)個正方形紙片。

B、學生自己選一個圖形説一説。

(4)正方形和圓形紙片的塗色部分同樣都是它們的,大小相同嗎?為什麼?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理解算理與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能進行自主優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相互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悦,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算熱身。

老師這裏有一組口算題,誰敢在沒有見到題目之前就把手舉起來。請同學來口答,其他同學與老師一同判斷正誤。

12×20=12×3=11×5=11×30=24×10=24×2=

你能説一説24×2=48的各部分名稱嗎?

二、情境引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是幾月幾日啊?(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嗎?老師來告訴你們,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圖標)。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_¤_活動。説到環境保護你認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多種樹、不亂扔垃圾……)對,我們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這天我們平湖二小的紅領巾小隊都會到街頭去清掃垃圾和衞生死角。在一次整髒治亂活動中我們紅領巾小隊12人平均每人撿到垃圾23件。

課件出示:在一次整髒治亂活動中我們紅領巾小隊12人平均每人撿到垃圾23件。

師:從這句話中,你都知道了什麼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一共撿到多少件垃圾?

這個問題你會列式解決嗎?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這樣的計算嗎?

2、引出新知: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研究像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出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請同學們估算一下,大約撿了多少件?(學生各自彙報估算結果和方法)

估一估,23×12約是多少?

怎樣才能知道誰估算的錢數最接近準確數呢?這就需要我們準確計算出23×12的得數,

三、算法探究

1、自主探索算法:

同學們,你能想辦法算出23×12的得數嗎?想想看,看誰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想好了寫在練習紙上。開始吧!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2、小組交流:

你剛才是怎樣算的?能不能讓你小組的同學也明白你的算法?請互相説一説。

3、全班彙報:(結合情景理解算理)

哪一個小組願意來説一説你的方法?

預計學生可能會出現下列當中的幾類方法:

(1)連加:23+23+…+23=276(12個24相加)

(2)分步:23×2=46(件)23×10=230(件)230+46=276(件)(板書)

引導: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每一步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豎式大致選擇以下四種:

黑板上展示了幾位同學的寫法,請大家認真觀察、仔細思考,你覺得哪種方法是正確的?為什麼?這幾位同學一定是在哪兒出現了小錯誤,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一找。鼓勵學生找出:①對位錯誤,十位上的1和23相乘,得到的是23個十,3應該寫在十位上,②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乘,漏乘了一位。

我們再來看這兩種(③④)方法,他們有什麼不同?由於十位上的1與23相乘,得到的是23個十,3在十位上,已經明確了3代表的是30,所以個位上的0我們可以寫成虛0,或者不寫,這樣書寫起來會更簡便。

下面誰能帶着大家回憶一下筆算的計算過程。學生説,教師用彩色標註。

關注口算與筆算的相同點,進一步理解算理。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口算方法和筆算方法,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嗎?畫箭頭,並結合説明46是23與2的乘積,23個十是10與23的乘積,個位上的0不寫。

正因為橫式和豎式有着相同的地方,所以我們國小筆算的基本方法是列豎式計算。

好,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紅領巾小隊一共撿了276件垃圾,同學們估算的大致範圍與實際計算結果相符,筆算結束後我們要記得填好橫式結果。[完成板書:23×12=276(件)]。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希望我們都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出一份力。

改錯:請寫對了的同學,自己再説一説計算過程,有錯的同學一邊説運算順序一邊把錯誤的地方改回來。

4、初步優化

對比一下這幾種方法,你最欣賞哪一種方法?為什麼?

5、變式練習:

下面就請用你喜歡的方法來算一道題。出示:23×13=

問: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的豎式,與以前認識的兩位數乘兩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每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都可以用豎式計算呢計算時你認為應該注意些什麼你覺得計算時,哪一步是關鍵啊?

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四、鞏固練習

1、填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去乘第一個因數的,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去乘第一個因數的,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

2、完成豎式

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我們的同學也做了幾道題目,可是遇到了困難,你能接着完成嗎?

問:兩個48一樣嗎?

我們班的一些同學在做題時出現了一些錯誤你能幫他指出來嗎?

3、我來判一判

師: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接下來我們用筆算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好嗎?

4、遊戲:貼出寫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語言描述菜園裏收南瓜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助菜農收南瓜。讓學生自由選擇卡片,算對的就收穫了這個南瓜。

12×44 32×13 42×11 34×12 23×22 21×34 41×21 33×31

五、全課總結,交流收穫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不進位)

紅領巾小隊一共撿了多少件垃圾?

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自主探究法分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讓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23×13=,師巡視輔導,然後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題意觀察、比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3得到3個十,故3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第三個層次,聯繫實際,強化練習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於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説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了一些重複教學的情況。還可以對重難點內容再進行深入鞏固。在教學時,我只是簡單的讓幾個學生進行了乘法豎式的複述就完了,沒有顧及大部分學生。我可以再讓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復述,練習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説過程,出現錯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説原因和正確的過程,但是我過於倉促的結束了教學,可能導致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不牢固。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7

單元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使學生了解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並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學會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能解決簡單小數的比較問題。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認識小數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小數的認識,小數的大小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小數加減的實際應用。這些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過小數甚至用過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旨在將日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初步瞭解小數的含義,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地運用小數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加、減法的計算。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初步認識了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並且學習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裏是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材中出現的小數的小數部分都只有一位或兩位,小數的計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這兩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係是小數的初步認識為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做準備,而在小數加、減法的學習中,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刻,為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課標分析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發展數感。

2.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能讀、寫小數,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並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4.瞭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瞭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係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並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係的表徵,並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塗一塗、説一説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隻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麼“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麼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藉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樑。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着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摺重合,虛線描摺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塗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裏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後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摺1/2,讓學生上台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説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麼?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説一説?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麼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説一説。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麼變化?紅色的部分怎麼表示?現在了?

師:為什麼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説一説?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麼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麼填4?為什麼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後,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後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後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説一説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摺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瞭解所有學生基本數學學習狀況;

2、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實際含義;

3、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4、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5、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1、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到黑板上完成習題,表現優異者有小獎品;

2、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內容;

3、以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幫助學生理解問題。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出示商品標價牌,在黑板上依次貼出這些商品的標價牌。

2、區別整數與小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移動磁性黑板上的標價牌分成整數和小數兩類。

請同學舉例其它整數的例子,以及小數的例子(兩雙手,一個鼻子;身高:1.65米價格:12.3元田徑比賽中的成績:12.91秒)

3、引入課題

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麼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數標價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於小數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認識小數)

4、認識小數

1)小數裏的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你會讀小數嗎?

(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小數,提醒學生注意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讀法的不同。)

2)認識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已知道,標價牌上的小數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課本中的習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

5、測量一位學生身高

1)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釐米?

2)只用米作單位,該怎樣表示?同學們可以自己先看書,再跟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想一想:為什麼小數點的前面寫“0”?什麼樣的分數能改寫成一位小數?

4)引出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着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釐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釐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釐米呢?

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數點後面第一位數表示什麼?第二位呢?什麼樣的分數能改寫成兩位小數。

5)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釐米,寫成小數是()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為30釐米也就是3分米)。

6、補充練習

(1)填單位名稱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適當的數

0.56米=米=()釐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釐米=()釐米

7、對同學的錯誤之處進行講解,歸納易錯點

教學難點(預期):

1、小數的讀法,元角分的畫法,長度的表示方法;

教學問題及分析:

1、在劃分單位時不熟悉,容易做錯,儘量講慢一點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並能記住各月的天數。

數學思考: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與態度: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與主動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協助學生記憶各月份的天數。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件東西,請同學們猜一猜是什麼東西?

1、課件出示:

一物生來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給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張皮。“日曆”出示某年日曆。

2、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學習、生活了一天,就在日曆上撕下一頁。一天也叫做一日。

説着,教師隨手板書:“日”字。

(2)從1月1日開始,到撕下1月31日這一頁,要經過多長時間?

學生答問後,教師板書:“月”字。

(3)當我們撕下這本日曆的.最後一頁,經過了多長時間?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年”字。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年、月、日和我們已經學過的時、分、秒,都是常用的時間單位。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探究新知:

師:人一生下來,就與時間相伴,伴我們終老一生,在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裏,經歷了許許多多非常有意義事件,並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些日子。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依次出示開國大典、申奧成功、植樹節、慶六一情景圖學生觀察並回答。呈現出的是什麼情景?這些情景發生在什麼時間?

2、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

如:教師節是幾月幾日?,香港迴歸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是什麼時間?等,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彙報。

3、認識年曆

(1)課件出示20xx年年曆。及問題。

引導學生學着看年曆,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幾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書:1年:12個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7個)大月

30天:四、六、九、十一(4個)小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