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篇

來源:文萃谷 2.57W
偶成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

  偶成

偶成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篇

松下柴門閉綠苔,只有蝴蝶雙飛來。

蜜蜂兩股大如繭,應是前山花已開。

翻譯

松下柴門緊閉長滿一院子青苔,只有那蝴蝶成雙成對地飛來飛去。

蜜蜂兩腿上的花粉團大的如蠶繭,大概是前面山上春花又盛開。

註釋

閉綠苔:詩人所居倚鬆庵院內已長出綠苔。

雙飛:成雙成對飛來。

兩股:一作“兩脾”,二者同,指密封儲存花粉的地方。

賞析

該詩描繪了一個幽僻美麗而又充滿春意與生機的獨特境界。前兩句寫庵中之景。老鬆環繞着茅庵,鬆蔭之下的短牆上有一扇柴門。這扇門是經常閉着的,鎖着一院綠苔。庵中沒有人來,卻有五色斑斕的蝴蝶成雙結隊地飛舞着。清幽僻寂,無人騷擾,僧人幽居的環境和安謐的生活氣息,活現紙上。

後兩句從蜜蜂腿上的花粉推測前山的花已盛開。蜜蜂兩股上拖着重重的花粉團飛來了,想來是前山的花已經開放了。花開之處只在前山,並不算遠,庵中主人卻不知道,還要從推斷中得知前山花開遍野的盛景。可見主人是好靜不好動的`。庵中不只他人少來,主人行跡也是很少的。難怪青苔滿庭了。這就也迴應了首句。

該詩首句幽僻靜寂,二三句充滿自然生機,到第四句又是繁花似錦的世界。詩人在尺幅之間,步步擴展昇華,靜與動相交織,清幽的環境與爛漫的山花相映襯,靜寂的生活與蓬勃的自然生機相搭配,向人們展示了耐人尋味的美學境界。

創作背景

詩人本是讀書士子,曾投在曾布門下,後因與曾布議論不合,於是出家為僧,居鄧州香巖山,過着閒雲野鶴式的生活。其所居住環境幽僻,生活中心境恬適,其所居室為老鬆環繞,名倚鬆庵。詩人本無意作詩,客觀景物闖入眼簾,挑動詩情,遂脱口成篇。

偶成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翻譯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不能輕易放過。

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裏沙沙作響了。

註釋

學:學問,學業、事業。

一寸光陰: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形容時間短暫。

輕:輕視,輕鬆放過。

池塘春草夢:這是一個典故,此處活用其典,意謂美好的青春年華將很快消逝,如同一場春夢。

未覺:沒有感覺、覺醒。

階:台階。

梧:梧桐,落葉喬木。

賞析

本詩中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勸”解釋為“勉勵”的意思。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這是詩人用切身體會告戒年輕人的經驗之談,説明人生易老,學問難成,因而必須愛惜光陰。因其“易老”、故“不可輕”,可見惜時之重要。説明應該珍惜自己美好的年華,努力學習,切莫讓可貴的時光從身邊白白地溜走。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詩人以敏鋭、細膩的筆觸,借用前人詩句中的優美形象,結合自己對“少年易老學難成”的深切感受,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夢未覺,梧葉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備增勸勉的力量;從而使“一寸光陰不可輕”的題旨得以更鮮明的體現,給讀者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全詩通過夢未醒、梧葉已落來比喻光陰轉瞬即逝,告誡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於自警。告誡人們要珍惜光陰,追求學業,感歎人生苦短,要抓緊時間學習,將來才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裏沙沙作響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絕句。告訴我們青春易逝,學問難成,且珍惜這年少光陰,莫輕易錯過。

創作背景

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並寫下此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