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原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1.75W

原文:

贈汪倫原文及賞析

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註釋

汪倫:李白的朋友。

將欲行: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欲遠行”。

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

不及:不如。

賞析:

此詩是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

詩的兩句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説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説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繫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説:“若説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種誇張的就近取喻,表面看來似乎是信手拈來的,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作比,就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詩的親切感。另外,李白還很善於把握受贈者的審美心理和藝術趣味。汪倫是一個普通的村民,贈給他的詩,李白就採用了通俗易懂、清新活潑而富於民歌色彩的語言。宋代楊齊賢在《李太白文集》注中介紹説:到宋時,汪倫的子孫還珍重地保存着這首贈詩。由此可知此詩價值之一斑了。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藴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説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唿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唿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唿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脱,很有情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