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方程式的教學策略解析

來源:文萃谷 1.15W

化學方程式的教學策略就是要把教材的編寫思路、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

化學方程式的教學策略解析

1.實驗領先、觀察入門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學生接觸化學事實的有效途徑,可以認為初中學生獲取的化學信息主要是通過實驗來實現的.,正因為如此,國中教材中安排了84個演示實驗、9個學生實驗、9個選做實驗、12個家庭實驗,這些實驗大多數是為學習化學方程式而設計的。我們在教學中要確立“實驗領先”的教學思想,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組織和開展好學生實驗,指導學生做好家庭實驗,幫助學生建立“家庭實驗室”,使學生儘量多地獲取化學反應事實,從而加深對化學反應方程式的理解。觀察是學生認識活動的起點,也是學生學習化學方程式的入門。我們在實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勤於記錄實驗現象的好習慣,把實驗現象與化學方程式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名”“實”結合,逐步形成“實驗—現象—結論”的學習模式,這樣既豐富了化學方程式的本質內涵,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2.加強訓練、強化記憶

化學方程式的學習要貫徹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化學方程式的學習中,“文字式”是基礎、“化學式”是關鍵、“化學方程式”是難點,三者構成一個整體。初學化學反應時,我們教學的重點是要抓好“文字式”的建立,可採用“互現法”(中文下注化學式),提前進入符號表達式的學習。學習了化學式後,重點是要練習符號表達式的書寫,逐步進入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學習化學方程式時,要強化訓練、加強檢查和督促,經常開展聽寫和默寫活動,及時糾正學生在記憶化學方程式時的錯誤讀法,要指導學生及時總結化學方程式,做到學一個、記一個,最終達到“三會”目標,即會寫、會讀、會用。

3.加強聯繫、形成規律

化學方程式除表示物質的質和量的變化外,還藴藏着豐富的其他內容,如能量變化、影響因素、效應、意義、應用等等。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加強化學方程式間的聯繫。首先,要加強物質之間的聯繫,例如,國中化學中能和氧氣發生的化學反應可表示為圖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