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二章知識點彙總

來源:文萃谷 5.71K

物質的三態: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二章知識點彙總

物質的三態及其基本特徵

物質的三種狀態有固態物質、液態物質、氣態物質等,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態物質沒有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流動性。

温度計使用:

(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時温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温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汽化和液化:

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汽化:

1.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終狀態是氣態,汽化過程中物質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2.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液體蒸發吸熱有製冷作用,液體沸騰時的温度叫做沸點。

3. 常見汽化現象有:太陽出來了,霧散了,地面上的水變幹,酒精蒸發等

1、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壓縮體積。當氣體的温度降低到足夠低的時候,所有的氣體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夠低是指氣體的温度下降至沸點或沸點以下。小同的氣體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這種性質可以分離物質。用壓縮體積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數的氣體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氣以及氣體打火機用的燃氣,就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它們液化的,有的氣體單靠壓縮不能使它們液化,必須同時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熱在生活中的應用:冬天手感到冷時,可向手哈氣,是因為呼出的水蒸氣液化放熱;被鍋內噴出的.水蒸氣燙傷比開水還厲害,是因為水蒸氣液化過程要放熱。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氣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熱來完成的。

熔化和凝固:

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

1、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根據熔化時温度的特點可以分為晶體熔化和非晶體熔化。熔化時都需要吸收熱量。

2、晶體在熔化時的温度特點:吸熱但温度不變。晶體熔化的條件是:①温度達到熔點;②繼續吸熱。兩者缺一不可。

熔化吸熱:解暑,冰塊熔化。最常見的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應用有製冷劑的使用,如液氮,乾冰(c2)等;

凝固放熱:在沒有電冰箱的菜窖裏,農民放上幾桶水,讓其凝固成冰,從而達到致冷的效果,讓菜不易凍壞。水泥凝固會使水泥變形。

昇華和凝華: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昇華,物質在昇華時要吸熱,具有製冷作用。生產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質昇華吸熱來獲得較低的温度。

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丸等。

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放熱。

水循環:

一、水循環的簡要闡述

(一)水循環概念

太陽能和地球表面熱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斷被蒸發成為水蒸氣,進入大氣。水蒸氣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稱為水循環。

(二)水循環分類

(1)分類一:大循環和小循環。從海洋蒸發出來的水蒸氣,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凝結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發返回大氣,其餘部分成為地面徑流或地下徑流等,最終迴歸海洋。這種海洋和陸地之間水的往復運動過程,稱為水的大循環。僅在局部地區(陸地或海洋)進行的水循環稱為水的小循環。環境中水的循環是大、小循環交織在一起的,並在全球範圍內和在地球上各個地區內不停地進行着。

(2)分類二: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

二、水循環的難點分析

影響水循環的因素是學習中的理解難點,主要為自然和人為兩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氣象條件(大氣環流、風向、風速、温度、濕度等)和地理條件(地形、地質、土壤、植被等)。

2.人為因素對水循環也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類活動不斷改變着自然環境,越來越強烈地影響水循環的過程:人類構築水庫,開鑿運河、渠道、河網,以及大量開發利用地下水等,改變了水的原來徑流路線,引起水的分佈和水的運動狀況的變化(目前人類主要通過對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環節施加影響,以改變水的空間分佈);農業的發展,森林的破壞,引起蒸發、徑流、下滲等過程的變化;城市和工礦區的大氣污染和熱島效應也可改變本地區的水循環狀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