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記承天寺夜遊的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2.47W

記承天寺夜遊是八年級的一篇課文,學生需要重點掌握它的原文翻譯以及賞析。小編為大家力薦了記承天寺夜遊的原文翻譯以及賞析,給大家作為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八年級記承天寺夜遊的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記承天寺夜遊的原文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脱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户灑入屋內,(於是我)高興地起牀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着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於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閒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遊的賞析

讀後,仔細品味,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過卵石,彈出一支清新的曲調,給人以無限美的享受。

回神凝思良久,才漸漸領悟。

這裏的“美”首先來自內容的“真”。東月朗照,激發了作者的遊興,想到沒有“與樂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尋伴,這時錯覺生趣,情感觸動,於是記下此景此情,順理成章,一切是那麼的和諧自然,毫無雕飾造作之感。

這“美”來自語言的“純”。筆記如同拉家常,娓娓敍來。雖然沒有奇警之處,但卻不能增刪或改動什麼字眼兒。點明日期,是筆記體遊記所必須的,“月色入户”與“欣然起行”互為因果,寥寥數字,何其洗練!寫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詞,不枝不蔓,體現出空靈、坦蕩的意境,將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貼切,“交橫”一詞更準確地表現了藻荇姿態,彷彿觸手可及。接着,作者筆鋒陡轉,連發二問,既親切自然,富於韻律,又拓展時空,發人思緒。

這“美”來自結尾的“精”。從文章結構看,結句屬“合”,就此打住。從語意上看,它包藴豐富。“閒人”一詞,表面上是自嘲地説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閒的人,閒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是隻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的,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來欣賞它。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卻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願做一個“閒人”呢?賞月“閒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閒人”的自慰罷了。 總之,遊記以真情實感為依託,信筆寫來,起於當起,止於當止,猶如行雲流水,於無技巧中見技巧,達到了“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純”的境界。

  記承天寺夜遊的重點知識點

一詞多義

與:相與步於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樂者。(和,連詞。)

遂:遂至承天寺。(於是) 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打洞)《狼》

蓋:蓋竹柏影也。(原來)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原來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欲:解衣欲睡。 (將要) 欲窮其林。 (想 《桃花源記》

古今異義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

古義:只是;今義:但是,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於“ 而已”“罷了”;今義:名詞,耳朵。

閒人:

古義: 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留連於光景之人;今義 與事無關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義:多指門;今義:窗户、人家

念無與為樂者

念:

古義:想到;今義:紀念,思念 ,讀

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詞類活用

步:名詞作動詞,散步。例句:相與步於中庭。

倒裝句

相與步於中庭:一起在院子裏散步。(狀語後置)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一樣清閒的人罷了。(定語後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準備睡覺。(省略主語)

特殊句子

主旨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表達出作者孤寂淒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鬱,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