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文萃谷 2.14W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教學反思(精選5篇)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教學反思 篇1

教材説明

這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解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材安排了四個例題,先通過例4引入這種分法。使學生明確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是另一種分法。然後通過例5的圖畫説明具體分的過程,並説明這種分法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再通過例6用圈一圈的方法,進一步説明分的方法。最後通過例7過渡到“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要用除法計算”。着重指出12塊餅乾,每3塊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也就是説12裏面有4個3,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除法的含義。這裏還注意用圖表示分法,以便給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

為了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這種分法的含義,在教科書的“做一做”和練習中加強了實際操作。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例4~例7,完成練習十三中的第1~5題。

2、一般來講,學生對於“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兩種分法容易混淆。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實際操作,認識每一種分法,然後再進行對比和區分。在開始教學新的分法時,要着重通過實例説明這種分法,不要急於與前一種分法對比,以免造成混亂。

3、第43頁例4的教法與第40頁例1的教法基本相同,只是要強調這種分法是已知每份是多少,求能分成幾份。

4、教學例5時,可以把例題的插圖製成教具或用實物演示(也可以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來分)。教師先敍述題意,再引導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並問學生:每2個放一盤是什麼意思?讓學生明確每2個放一盤就是每2個分成一份。教師邊説邊用一隻手拿2個桃,另一隻手拿1個盤子,把2個桃放在盤子裏;然後再繼續分。通過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的方法。然後再向學生指出,這種分法也要用除法計算。接着再結合分的過程説明算式的寫法,桃子的個數“6”是要分的數,寫在除號的前面作被除數;每份的個數是“2”,寫在除號的後面作除數;分得的份數是“3”,寫在等號的後面是商。還可以向學生提問“6÷2=3”表示什麼意思?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除法的含義。最後,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把第43頁上分桃的圖看明白。教學時,還要注意,這裏還不是正式講“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的應用題,因此,算式中的單位名稱暫時不要提。然後,可以讓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每次分完小棒,把算式寫出來,還要説一説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5、教學例6時,可以把例題中的圖改為在絨板上貼圖,邊敍述題意、邊演示。還可以同時讓學生在書上把每2個蘋果圈在一個圈裏。接着問學生:一共圈了幾個圈?8個蘋果每2個分成一份,分成了幾份?再讓學生把算式寫完全,並説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6、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種數量關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例7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出示題目以後,讓學生在書上把每3塊圈在一個圈裏。引導學生觀察:12塊餅乾,每3塊分成一份,一共分成幾份,再看12裏面有幾個3。然後着重説明,把12個按照每3個一份來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説12裏面就有4個3。這種問題也要用除法計算。然後,可以讓學生做相應的練習,以加深學生的認識。做完以後還要讓學生説一説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7、“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時要讓學生先動手在書上圈一圈,再寫出算式。然後還可以問學生:12個五角星每4個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那麼12裏面有幾個4?以加深學生對第二種分法的理解。

8、關於練習十三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1題,可以引導學生想每幅圖的意思,然後再帶領學生在□裏填上數。第(2)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第2題,學生擺完並填出得數以後,還要讓學生説一説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第3題,要注意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動手圈一圈,再結合圖意在□裏填數。

第4題,是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種數量關係的理解。

第5題,是有多餘條件的減法應用題。這樣的題較一般的求減數的應用題難一些,還容易與除法題混淆,要讓學生動腦筋思考。

第6題,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練習用的,不作為共同要求。其答案是:10÷2=5 10÷5=2 10÷10=1

教材説明

這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解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使學生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科書先通過例1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些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接着通過例2的圖畫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例3用一幅集合圖來表示這種分法,以便給學生形成這種分法的正確表象,然後説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種分法,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都安排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要求學生説出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和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除的觀念。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教學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

2、使學生知道:這種除法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確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並能知道這種方法怎樣用算式來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學生準備6個村和3個盤的圖片、12根小棒、12個小圓片、6支鉛筆.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除法.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2、師生分鉛筆,初步感知分的方法.

(1)教師拿出6支鉛筆,先向學生明確:要把這6支鉛筆分給一些同學,每個同學給2支,可以分給幾個同學?接着教師讓學生細心觀察老師是怎麼分的.使學生知道,教師把鉛筆先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教師要同時拿2支給一個同學),再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最後又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也就是每2支分給一個同學.分完後問學生: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觀察出:6支鉛筆,每個同學2支,可以分給3個同學.

(2)讓學生想想剛才是怎樣分的?同桌互相説一説.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學生初步認識第二種分法.

(1)教師要求學生拿出8個小圓片,按每2個放一堆,看看能分幾堆?

(2)學生邊説邊操作,教師巡視,對操作錯誤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

(3)教師演示課件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2、教學例5.

(1)出示書上例5,左邊的桃子圖.

①教師敍述題意:有6個桃,每2個放一盤,能放幾盤?(板書或提前用紙寫好的貼在黑板上).

②教師問學生:每2個放一盤是什麼意思.使學生知道:每2個放一盤,就是每2個分成一份.

(2)教師讓學生拿出6個桃子的圖片,自己試着分一分.(邊説邊分,先 再最後).

(3)指名讓學生回答分的過程,教師繼續演示課件除法的初步認識(二).要強調兩個兩個地分,每2個放一盤,也就是每2個為一份.學生跟着老師的演示擺自己的學具.

(4)讓學生回顧分的過程和結果.教師提問,剛才我們是怎麼分的?分得的結果怎樣?使學生知道:每2個分成一份(或2個2個地分的)分成了盤(板書:3盤).

(5)教師小結.我們分桃的時候,把6個桃每2個放一盤,求能放幾盤?實際上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種分法也要用除法來計算.

(6)結合分的過程説明算式的寫法.

①桃子的個數6是要分的數,寫在除號的前面.(板書:6)每份的個數是2,寫在除號的後面(板書:2);分得的份數是3,寫在等號的後面(板書:3).

②讓學生説一説62=3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有6個,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書).

③讓學生説一説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6是被除數,2是除數,3是商.

(7)引導學生看書,並説説例5的圖意,讓學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

(8)質疑問難,師生答疑.

三、全課小結.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了除法,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隨堂練習

先擺一擺,再寫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__________

第1題:先讓學生讀題,弄清題意,再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邊擺邊説分的過程.按分得的結果,把算式填全,集體訂正.然後請學生説一説除法算式中每個數表示什麼.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説説分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把1、2題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雖然都是12根小棒,因為第1題是每2根1份,第2題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數也不同.

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有6個桃,每2個放一盤,能放3盤.

用除法並:62=3

表示有6個,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3份.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教學反思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情境圖)8個小朋友,在春天在哪裏?的歌聲中,踏青尋找春天來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貓媽媽帶着小熊貓挖竹筍,小熊貓請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貓挖了12個竹筍,想把這些竹筍平均送給鄰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個小夥伴。每人送給幾個?

師: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貓解決這個問題嗎?

出示: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裏,每盤放()個。

二、分一分,認識除法、除法算式。

1、師:請你們用△替代竹筍,用小棒代替盤子動手分一分。

學生動手操作。

師:請告訴小熊貓:該怎樣分?分得的結果,每盤應放幾個呢?

學生説一説分的方法、過程。

2、數學王國小精靈:你們真能幹!

想一想:剛才這一平均分的過程,這樣的問題能不能也用一種方法來計算?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會列式表示嗎?

①讓學生説一説,議一議,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

除號(表示平均分)

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②對照平均分的過程,在小組中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結果。

①師:你知道嗎?有多少塊餅乾要分?要怎樣平均分?(明確: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學生用長方形分一分,再填寫算式。

②交流討論:

你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呢?

算式怎樣寫,除號和等號後面的數是怎樣填出來的?

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4、小結: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每份一樣多,這個過程和結果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三、解決熊貓媽媽的問題,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

1、師:熊媽媽請小朋友幫助解決什麼問題呢?

出示:把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盤。

師:想一想,熊媽媽要分的總數是多少?

按什麼要求來分?該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後,説説自己是怎樣分的。

2、思考交流:

師:你會用算式來表示分的過程嗎?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為什麼這個問題也用除法來表示?(熊媽媽的問題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來計算。)

3、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①師: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看書,對照算式説説。)

②想想平均分的過程,説説被除數20,除數4、商5分別表示什麼。

4、操作鞏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①獨立完成。

②交流:分的結果和算式的寫法。

③讀一讀,説一説算式的意思。

3、思考討論:

師:想想説説,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麼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因為他們都是把一些物體,一個總數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

四、做遊戲。(課件演示:8個小朋友在樹林中採集活動)

小朋友告別了小熊貓,來到樹林裏採集,將採集到的東西進行平均分。

(1)藍藍採了16個草莓,要平均分給大家,如果每個小朋友分4個,夠分嗎?(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東東、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這些蝴蝶做成標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幾版?(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麗把採來的18朵花紮成3把,平均每把有幾朵?

(4)我們平均分成2組做遊戲,每組幾個人?

五、課堂練習。

P20第2、3、4題。

獨立練習,然後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六、總結。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有哪些收穫?

[課後小結]

重視操作,豐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學中陳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在分東西的實例中理解除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既注意了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又能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教學反思 篇4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藉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説説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楚、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

2、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5、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律;

2、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為目標;

3、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

(二)、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1、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彙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導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後,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

3、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着平均分,並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後,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後請一個學生上台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決了“平均分”之後,教師指出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於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教學反思 篇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二)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法的含義。

難點:掌握第一種分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6支鉛筆,8個正方體,6個桃,3個盤子。

學具:8個小正方體,12根小棒和15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設計

(一)通過實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拿出6支鉛筆,分給2個同學,可能有哪幾種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這些分法中,前兩種每人分的不是同樣多,最後一種分的每人同樣多,我們叫它為“平均分”。

怎樣進行平均分呢?

教師拿出6支鉛筆,請3個同學到講台前邊。教師把6支鉛筆分給3個同學,每人要分得同樣多,並請學生注意分的過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給1支。最後教師問:“分完了嗎?”學生回答後,教師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給1支,教師問:“分完了嗎?”(分完了)

教師讓全體同學觀察,這3個同學每人分得幾支?學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師問:“每人分得同樣多嗎?”這就叫做“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2支。”

(二)教學例1

要求每個同學拿出8個小正方體,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後把8個正方體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擺一擺,分分看。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擺的情況。

學生擺完後,教師指定1名分得好的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過程,並説一説是怎樣分的。(學生:先拿出4個正方體,每份放1個,再拿出4個剩下的正方體,每份放1個)

“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每份是幾個?”

教師指出:這就是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

(三)學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教學例2,出示:“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裏,每盤幾個?”(邊口述題目,邊拿出6個桃和3個盤子)

“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是什麼意思?(就是每盤放得同樣多)

“把6個桃放在3個盤裏,每盤放得同樣多,應該怎樣放?”學生回答後,教師再向學生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因為要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因此,先要拿3個,每盤裏放1個。然後再提問:“分完了嗎?”

教師再把剩下的3個桃,每盤放1個,提問:“分完了嗎?”

“每盤放幾個?”

“是不是每盤同樣多?”

“這樣分東西的方法叫怎樣分?”(平均分)

像上面這樣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裏,都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在數學裏我們要用一種新方法——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

“÷”叫除號,寫的時候,先畫一橫線,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要對齊。

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個?這道題的除法算式怎麼列呢?(邊談話邊寫)要分的桃是幾個?把“6”寫在除號前面(板書:6÷);把6平均分成幾份?把“3”寫在除號後面;每份是幾?把這個“2”寫在等號後面。教師指着“6÷3=2”説明:這個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導學生讀出算式:6除以3等於2。再指名一兩名學生説出算式的意思,並讀出算式。

然後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看第45頁上小朋友分桃的圖。先要學生説説圖意,再指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把右圖中剩下的3個桃分完。

(四)鞏固反饋

1、做課本中第46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的第(1)小題,先讓每個學生拿出12根小棒,動手擺一擺,然後把除法算式寫完全,再指名學生説出除法算式中每個數表示什麼。

第(2)小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然後集體訂正。

第2題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要分多少個球?怎樣分?讓學生實際連一連,表示分的過程。然後在書上填寫算式,並指名讀出除法算式。

2、做練習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先指名讀出除法算式,再讓學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説完全。

第2題,先指名讀算式,再讓每個學生用三角形擺一擺,然後填出得數,並説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結:今天我們從動手分東西,學會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的方法,還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除法的最基本含義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學過程設計中,首先通過分東西,使學生了解哪種分法是平均分,哪種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礎上,研究怎樣分才能平均分。通過學生多次操作,對平均分有一定認識後,教師介紹“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時,用除法計算。把除法算式的讀法、除法算式的含義與具體操作緊密聯繫起來。

在鞏固反饋時,再一次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