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六篇

來源:文萃谷 1.0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六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教材35頁—36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能力目標:在創設的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學媒體

視頻、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出示圖片《看圖講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狗為什麼會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嗎?

學生討論、彙報。

二、學習新知

1.數學活動

在紙上任意點兩點,用線聯接它們,量一下它們的長短,比較一下誰最短?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後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圖片《看圖回答問題》

(1)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

(2)你估計小明到學校走哪條路?為什麼?

指明幾個學生回答圖中的問題,並説明他們的理由。

3.量一量

學生獨立完成36頁的“量一量,從A到B的三條線中,哪條線最短”。

學生彙報結果。

4.看一看

觀看視頻《公理(線段最短)》。

師生共同出結論: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師提出距離的概念: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5.做一做

問題1.河道長度

如圖《河道長度》,把原來彎曲的河道改直,A、B兩地間的河道長度有什麼變化?

問題2.九曲橋

如圖《九曲橋》,公園裏設計了曲折迂迴的橋,這樣做對遊人觀賞湖面風光有什麼影響?與修一座筆直的橋相比,這樣做是否增加了遊人在橋上行走的路程?説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師鼓勵學生試着舉出類似的例子。師生共同討論。

三、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四、鞏固練習

教材36頁“練一練”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根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求比例尺;會根據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出實際距離。

2、理解比例尺的應用,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方程求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中國、浙江地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你們會畫長方形嗎?

現在請大家在本子上畫一個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你能嗎?怎麼辦?

我們在繪製地圖和其它平面圖形的時候,要把實際距離縮小(或擴大)一定的倍數後再畫到紙上,這時就要涉及到一種新的知識比例尺。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1。一條步行街,長240米,在平面圖上用12釐米的線段來表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根據題意,寫出比。

(2)單位不同,要化成相同單位以後,再化簡比。

12釐米:240米

=12釐米:24000釐米

=12:24000

=1:20xx(或)

2、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1)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或:=比例尺

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後項)是1的比。

上題中的比例尺可以寫為:

由上面關係式,已知其中兩個條件,能否求出第三個關係式?(請學生説出其它兩個關係式)

3、教學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圖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3.5釐米,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1)思考:怎樣根據比例尺的數量關係求出實際距離。

(2)請學生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做後對照書本。)

(3)如不用方程解可怎麼做?

4、試一試。P55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1、2、3、4題

四、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2、劃出書中概念。

3、熟記三個數量關係。

五、《作業本》第24頁。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 創設生活情境

1、電腦顯示:小紅家衞生間是長方形,如右圖,小紅爸爸準備裝修衞生間,要在地面上鋪正方形地面磚,要選邊長為幾分米(整數)的地面磚,才幹不用鋸分就能整齊地鋪滿地面磚呢?

同學説出: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地。 12分米

師:怎麼鋪?會多出來嗎? 18分米

同學説出:每行鋪18快,鋪12行,不會多出來。

師:有沒有其它鋪的方法?

同學説出:我用邊長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

師:怎麼鋪?

同學説出:每行鋪9快,鋪6行。

師:有沒有其它鋪的方法?

同學説出:我用邊長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每行6塊,鋪4行,也正好。

同學還可能説出:用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地。

讓同學小組討論:按要求能不能鋪?讓同學明確要鋸分鋪了。

師:還有其它鋪的方法嗎?

讓同學説出:還可以用邊長6分米的'正方形鋪地,每行3塊,鋪2行。

師:哦,原來小紅家衞生間有這麼多的鋪法?

小紅爸爸要鋪得快一點,那一種鋪法最好?

[設計意圖:課始,創設生活情境,將同學有然地帶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過設疑,讓同學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創設這樣的情境,一是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二是初步培養同學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既激發了同學探求知識的慾望,同時又為後面解決問題提供了學習的目標。]

二、引導自主探索

1、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師:那我還要問一問,你們是怎麼想出可以用邊長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磚鋪呢?

讓同學説出:①1、2、3、6都是18的因數,又都是12的因數

②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數

師:18的因數和12的因數有幾個?能舉完嗎?

讓同學説出:能,只有4個,個數是有限的

師:我們可以把這4個數叫做18和12的公因數,最大的一個是幾?

師:誰給它起個名字?

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不只要求同學掌握籠統的數學結論,更應注意同學的“發現“意識,引導同學參與研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儘可能挖掘同學潛能,能讓同學通過努力,自身解決問題,形成概念。]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通過複習能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整百、幾百幾十的數,能比較熟練地筆算一位數除三位數。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識,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

複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P15.1

出示口算題,學生先獨立口算,再指名口算,並選擇幾題要求説出口算依據。

2、P15.2

分組練習,組織比較。進一步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評講,歸納計算的注意點。

3、P15.3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組織評講。

總結歸納:你在計算中發現了什麼?

4、P15.4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

組織討論:本題的數量關係是什麼?

二、課堂練習

1、720是6的( )倍,它裏面有( )個4。

2、根據4606=784填寫算式:76( )+( )=( )

3、從300裏連續減去6,減( )次正好是0。

4、如果沒有餘數的除法中,商除數+餘數=128,被除數=( )。

5、最大的一位數除三位數,餘數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P15.1~3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一位數乘二、三位數連續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加大做題的難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培養學生及時驗算的好習慣,以及認真書寫的好習慣,來提高學生的一次正確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準確地進行連續進位的一位數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

某一位上的乘積加上進上來的數又要進位的情況是一位數乘法計算中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口算:

2.筆算.請三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動筆練習.

二、教師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位數乘二、三位數的乘法,這節課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學習難度更大一些的筆算乘法.

三、指導探索、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2.學生看圖編題: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學生來列式,老師板書:

4.師:這道題同學們自已動筆試着做一做,在做題的過程中體會一下與前一節課講的有什麼不同,你在做題時遇到什麼困難了,一會可以互相交流.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

5.彙報自學情況:

學生1:我發現今天做的豎式題是連續進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進位.而昨天的題不是連續進位.

師:你説的真對,你找到了今天的題與昨天的題的不同點,這個不同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地方.

老師板書課題:連續進位乘法.

學生2:我在做題中遇到的困難是:每乘一位都向前進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進上來的數,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於做了5道口算題,特別複雜.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別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數乘法,這裏麪包含的步驟可多啦,更需要你們用耐心和細心去算.

老師板書豎式:

師:進位數字一定要寫,還要寫清楚(用紅筆描一描)

6.師:那同學們説一説與昨天學的例題有什麼相同?(學生討論)

交流彙報:

生1:我覺得不論數字多大,數字多高,計算法則是一樣的.

生2補充:都是從個位乘起,並且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進幾.

7.鞏固練習,反饋調節:

老師在訂正時要強調豎式書寫時要把字寫清楚,進位數字一定要寫對位置,向十位進幾要寫在十位上,向百位進幾,要寫在百位上.

四、多層次練習

1.對比練習

(1) (2)

教師提出要求(1)(2)(3)組做第(1)組題,(2)(4)(6)組同學做第(2)組題.

學生做完後討論兩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2組題都是連續進位的.

不同點:兩組題中第1小題是一般的連續進位乘法,而第二小題則是乘得的積加上進來的數又要進位的乘法.)

2.改錯練習.

3.在○內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課堂

師: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生1:今天我學會了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與前面學的一樣,每乘一步都要進位,每乘一位都要加進來的數,比較複雜.

生3:今天雖然做的是筆算,可我覺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後我要加強練習口算,提高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連續進位乘法

例5 題目

教案點評:

教學中採用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討論、試做,教師在此基礎上精講點撥,最後方法,再配以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加深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2、提高學生對應用問題數量關係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

二、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斷。

2、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一:找到題中不變的量;

二:根據不變的量寫出關係式;

三:判斷成什麼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5: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A.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①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 它們成什麼比例關係?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

③ 根據這樣的比例關係,你能列出等式嗎?

B. 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並解方程。

根據比例的意義,學生獨立完成,並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彙報:

解:設要捆元。

30=20xx

= 36030

=12

答:要捆12包。

五.應用反饋 課件出示:

1. 教材60頁做一做第2題。(單價乘數量等於總價,總價一定)

2. 課件上的練習題。

指名扮演,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鞏固新知,訓練解題能力。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