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實錄

來源:文萃谷 4.53K

教學實錄即採用敍事的方法,把整個教學過程用寫記敍文的一般方式記錄下來,不僅記錄師生的對話,對課堂情況也可以作較為具體、生動的描述。分享了語文的教學實錄範例,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學實錄

  一、導入

師:我們剛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之美,又要來領略老舍先生的冬之魂。不過,這個冬不是寒冬,而是暖冬,是令人嚮往的《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可是一個大作家,誰瞭解他的有關信息呢?

生: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師:你把課文下方的註釋用上了,真是信手拈來啊。除此之外,我們還要了解他的一些代表作,比如——

生(雜然回答):《駱駝祥子》、《月牙兒》、《四世同堂》、《茶館》等。

師:老舍先生本是北京人,怎麼會寫濟南去的呢?那是因為在1930年前後,老舍先生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老舍先生寫了一系列濟南風景名勝的散文,其中一篇就是《濟南的冬天》。

師:在走進文本之前,老師有一個問題:我們都是慈溪人,如果讓我們也來動動筆,寫一篇《慈溪的冬天》的話,你説你會寫些什麼呢?

生:雪。

師:雪似乎是冬天的化身,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那除了雪就沒有其他的了?再説,這雪在其他的地方都會有,凸不出我們慈溪的特點啊?

生:我可能會寫杭州灣大橋上的雪,因為杭州灣大橋只有我們這裏有。(有人聞聲而笑。)

師:雪中之橋,唯我所有,好。但總不能只寫這些吧?

生:我還會寫上林湖山景,梨園風光,城市冬景。

  二、走進文本

師:確實,要寫好一篇《慈溪的冬天》不容易,我們一時不知何處着筆。好在老舍先生的美文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帶着學習者的一番虛心,來進行一次冬之旅吧。看老舍先生是通過寫哪些內容來抒發對濟南的冬天的讚美之情的。(板書課題、作者)

(生自讀課文。用時五分鐘。)

師:老舍先生寫了濟南的冬天哪些內容?

生:寫了濟南的風。

師:你是從文章開頭看到的吧?我問你,濟南有風嗎?

生:沒有風。

師:請以文中句子為證。

生:第一句裏寫道“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

師:這可真是奇蹟中之奇蹟啊!一個地方竟然連風都沒有!?

生:文中説是“沒有風聲”。

師:“沒有風聲”和“沒有風”,這一樣嗎?

生(醒悟過來似的):“沒有風聲”是指風很小,小到聽不到風聲,“沒有風”是指一點風兒都沒有了。

師:所以確切地説,濟南的冬天沒有大風。(隨手板書:無風聲)

師:第一段中除了寫風以外,還寫了什麼啊?

生: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師:一口氣説出兩個“晴”,請問“響晴”和“温晴”有什麼區別?

生:“響晴”是(天空)晴朗無雲,“温晴”是雖晴但不熱。

師:前者是與哪裏相比較而言?

生:英國倫敦。

師:在英國倫敦的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是因為英國倫敦是有名的——

生:霧都。

師:在中國濟南冬天是響晴的,是因為這裏沒有——

生:霧。

師:又走絕端了。

生:沒有濃霧。(師板書:無濃霧)

師:説濟南“温晴”是相對於誰而言的?

生:熱帶。

師:熱帶最可怕的.就是——

生:毒日。

師:濟南無毒日。(板書:無毒日)

師:大家説,這第一段總的來説都是寫了什麼呀?

生:濟南的天氣。(師板書:天氣)

師:這一段主要用了什麼寫作方法呀?

生:對比。

師:你能找出這一段裏最核心的一個詞嗎?

生:寶地。

師:天氣好,是其中一寶,還有其他寶嗎?

生:作者還寫了濟南的山和水。

師:哪裏寫山了?哪裏寫水了?

生:第二、三、四段寫的是山,第五段寫的是水。

師:讓我們先來看濟南的山。都是寫山,幹嗎要一分為三呢?

生:因為寫的是不同情況下的山。

師:哪些情況下的山呢?

生:作者分別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師依次板書)

師:與我的見解完全等同。該不會是看過什麼資料書吧?

生:我在上課前看過。

師:能在課前預習課中運用,好。不過,我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現在我們要深入其中,領略山之美。先來看第一種情況下的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二段,然後在紙上畫出圍着濟南城的一圈小山。

(生看書,在紙上畫小山,狀如搖籃,北邊開口,中間“躺”着濟南城。)

師:請找出此段核心詞。

生:慈祥。

師:為什麼説濟南的冬天是慈祥的?

生: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的睡着。這就是慈祥。

生: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裏準保暖和。”這就是慈祥。

生:濟南的人們在冬天面上含笑,他們看到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有了依靠。這就是慈祥。

生:還有從濟南人們的幻想裏也看出慈祥。

師:山,讓冬天變得慈祥。再來看下一段,如果要找出一個核心詞來的話,該是誰呢?

生:妙。

生:秀氣。

師:請自圓其説。

生:這段第一句説: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然後,下面的內容就是講下了點小雪後的美景的。

師:等等,老師有一點疑問: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生:承上啟下,是過渡句。

師:你能看出什麼地方承上了,什麼地方啟下了嗎?

(生無語)

師:你能從“最妙的是”四個字裏看出言外之意嗎?

生:暗含着陽光朗照下的山也是妙的,而下了小雪後,最妙了。

師(鼓掌):孺子可教也,能從疑似過渡句中看出真正的過渡處,而且我們還能從“最妙的”三字中讀出喜歡不盡之意,請大家讀一讀,品一品這句話。

(生讀第一句。)

師:現在你們還認為這一段的核心詞會是“妙”嗎?

生:應該是“最妙”。

師:“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請“秀氣”派也來説説理由。

生:文中最後一句説: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裏指出山的特點是“秀氣”。

師:雙方都有理,我做和事佬,小雪配上秀氣的山,才是最妙啊!有時候核心詞真不好找,因為它們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再説,一段話中不一定就有核心詞啊?老師剛才有點兒難為大家了。

師:既然小雪配秀山“妙極了”,我們自然要欣賞一番。請大家齊讀這一段,看妙在何處。

(生齊讀第三段。)

師:請用“小雪配秀山,妙在 。”的句式説一句話。

生:小雪配秀山,妙在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運用比喻,化物為人,栩栩如生。

生:小雪配秀山,妙在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藍白相間,清爽透亮。

生:小雪配秀山,妙在山上的雪時有時無,如同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更妙在看着看着,物我交融,花衣拂動,露出山的肌膚。

師:你説的太妙了!(師生為之鼓掌)

生:小雪配秀山,夕陽斜射,薄雪害羞,微露粉色,嬌秀可愛。

師:真是“秀”上含羞“秀”更秀啊!

師:這段話不但內容妙,寫法也很妙,大家能感覺出來嗎?

生:用了從上到下的順序:由山上,到山坡,到山腰。

生:多處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師:大傢伙的發言讓我再一次意識到: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師:再來看第四段。快速閲讀,馬上回答:這段話的第一句在結構上起的作用是——

生:承上啟下。

師:這一段的核心詞是——

生:小水墨畫。

師:這一段最值得賞析的一個詞是——

生:卧。

師:請賞析一下。

生:卧,把無生命的寫成有生命的,還寫出姿態、情狀。

生:還寫出安適、寧靜。

師:這就與前面的相呼應了。

生:還説明是遠山,如果近的話,村莊再小,也不會覺出其“卧”。

師:講得太好了!

師:看好了山,再來看水。這看水,還要老師幫忙嗎?

生(紛紛):“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師:要的就是這種自信。下面,給大家三分鐘時間,然後自行發言,我洗耳恭聽。説明一下,板書也靠大家了。

(學生自學、自由討論三分鐘。)

生:水的特點是“澄清”,因為文中有句話:由澄清的河往上看吧。(生上去板書:水 澄清)

生:“水藻真綠”襯托出水的透明、清澈。

生:“綠的精神”是生機勃勃的代名詞。

生:“水也不忍得凍上”,從“不忍得”三個詞裏,既可以看出水的暖,與前面的“温晴”相應,又可以看出水的“慈祥”,與前文的“慈祥”相應。(師生鼓掌)

生:“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足見水之清,天之藍,冬天之美。

師:老師深深感受到何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深深體會到“後生可畏”。

師:老師還有一處不明白:文章最後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怎麼與課文題目反了?這句話有何用意?

生:濟南因有這樣的冬天而驕傲。

生:與第一段的“寶地”相呼應,還點明題意,同時流露出作者對濟南由衷的喜歡,讓人回味無窮。

  三、作業

師:學到這兒,我真想同學們馬上寫一篇《慈溪的冬天》給我看,我相信大家在老舍先生的示範下,一定會妙筆生花,寫出對家鄉的讚美之意,抒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大家有信心寫好嗎?

生:有。

師:拭目以待。

課後反思:整堂課緊扣文本,緊貼學生,適時點撥,由扶到放,把一篇並不好學的文章在不經意間學好了,學深了,學活了,還學得津津有味,其間的討論、點撥、畫圖、朗讀、學生自行發言、自行板書,讓師生樂此不疲。還能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要寫《慈溪的冬天》,讓人感覺我們與老舍並不遠,只要有信心,只要有體會,只要有感情,就會寫出和老舍先生相媲美的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