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

來源:文萃谷 2.9W

《醉花陰》是一種詞牌名,又名《九日》,雙調小令,仄韻格,五十二字。上下闋各五句,一般以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為正格。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醉花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歡迎閲讀

《醉花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

 學習目標

1. 瞭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

2.理解詞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3.瞭解作品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係。

4.分析詞中的意象。

  一 導入新課

古人喜歡用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但宋代有位女詞人卻以憔悴的“黃花”自指,同學們知道她是誰嗎?(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詞人。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工於詩詞,長於文賦,精通音律善作詩畫。她那無可比擬的才氣和無比輝煌的詩詞創作令無數鬚眉汗顏。以前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兩首來?或者説出一兩句?(《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看起來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詞都相當熟悉。她的詞婉麗清暢、精美絕倫,是詞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她早期的詞作《醉花陰》。(板書課題)

 二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她的詞在蘇軾、柳永、周邦彥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於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

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於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説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李清照十八歲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婚後,他們過着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趙明誠很晚才出仕,到過萊州、淄州等地任職,李清照便常常以詩詞排遣寂寞,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趙明誠南下奔母喪。恰在這時,戰亂爆發,金人攻破洛陽,徽、欽二宗被擄,高宗即位,後又南下避難,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趙明誠在江寧任知府,李清照於是載書十五車過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們藏於家鄉十餘間屋中的書籍、金石、器物全被焚燬。

兩年後,李清照46歲時,趙明誠竟不幸病死。從此她開始了國破、家亡、夫死的悲慘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隨流亡朝廷到過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難,最後又寓居於杭州。這期間,她隨身攜帶的她所珍愛的古銅器、書籍等也相繼遺失或被盜。她孤苦伶仃地度過了悲慘的晚年,大概於1155年在臨安去世。

 三 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趙明誠遊宦在外;李清照獨居青州,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寂寞無聊之感。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期,南渡前:內容:閨情(離愁) 詞風:清麗明快。

南渡:內容:懷舊、悼亡 詞風:淒涼、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

如 夢 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如 夢 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 剪 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後期代表作:《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

武 陵 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三 推進新課

(一)釋題

醉花陰,詞牌名。初見於毛滂《東堂詞》,詞中有“人在翠陰中,欲覓殘春,春在屏風曲。勸君對客杯須覆”,詞牌取義於此。雙調五十二字,上下闋各五句,三仄韻。

(二)朗讀體味

同學們結合註解,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注意停頓。

請同學有感情的朗讀。

(三)整體把握

《醉花陰》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詞有個鮮明的藝術特色,就是情與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於摘取個人生活當中極富情味的畫面來寫作,很有生活氣息,情真意切。這首詞也同樣如此。請大家先仔細地閲讀全詞,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誰能用四字短語把它概括出來?

上片 重陽思親 (板書“重陽思親”)

下片 飲酒賞菊 (板書“飲酒賞菊”)

(五)鑑賞評價

1 有沒有同學能結合課文的註釋,具體説説詞上片的內容呢?注意,學習詩詞要藉助聯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樣原文翻譯,可以自由地發揮、補充。

明確 薄霧淡淡,陰雲濃濃,這漫長的白晝啊,好像永遠沒有盡頭似的,真令人發愁啊。為了消磨這難熬的時光,只好在獸型的香爐當中點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節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讓“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寢,玉製的枕頭,輕紗作的帳幔,涼氣透骨,真叫人徹夜難眠啊!

2 詞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們已經瞭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

3 下面是我們的自主探究時間,請大家按小組討論,緊扣住這個“愁”字,以情景交融為方向,自由選擇詞作中的意象來進行簡要的鑑賞分析。

(1)現在看第一句“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誰來分析這一句?

明確:“薄霧” “濃雲”,意境淒涼,借景抒發孤寂的愁情。“永晝”,整日,點出愁的長久。這“薄霧濃雲”不僅佈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

“瑞腦銷金獸”,既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烘托出了環境的悽寂,更寫出了詞人的百無聊賴的愁情。

(2)好了,第二句“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應該怎麼分析呢?

明確:“佳節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涼初透” ,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裏之淒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以佳節團聚反襯獨處之悲。加深了涼意。

(3)上片小結:上片寫秋涼,既寫季節之涼,更寫內心淒涼,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現了丈夫理離家後自己孤獨寂寞的心境。

好了,現在同學們能不能試着把上片背出來呢?(教師檢查背誦)

4 我們先對下片作個整體品味,誰來翻譯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確:下片是寫作者在重陽節這天到菊圃飲酒的情形。

這天黃昏之後,愁悶無比的“我”拿起幾杯淡酒,來到東籬的菊圃裏。在這裏,菊花的香味四處流動,甚至盈滿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愛的丈夫此時卻身在外地,所以別説這景緻不讓人相思愁絕,黯然神傷啊。清風吹過黃昏,捲起了門簾,讓人不覺感到一陣微涼。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黃色菊花,相思銷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嗎?

(1)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古人在舊曆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後”,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這兩句寫的是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

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一句寫的是佳景還是愁景?何以見得?

明確 這是寫佳境。但在詞作當中卻起到了“佳景襯哀”的作用。這要聯繫寫作背景來分析。重陽是菊花節,菊花正值盛放之時。東籬下的菊花想必開得無比燦爛。黃昏之後,花香四溢,當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對於端着酒杯的作者來説,此時卻只能一人對花獨酌,空想與丈夫在一起時的快樂光陰,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沒有讓她變得快樂,反而更激起她心中無限的思夫之情。黃昏正是令人惆悵之時,更加襯托了作者的愁悶相思。

(2)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象徵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於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取義新奇傳神,言情含蓄。

問:這首詞以“愁”字開頭,以“瘦”字結尾,誰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認為菊花也是“瘦”的,這自然只是一種感覺,或者説是作者的一種表現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細,菊瓣纖長,但仍能在寒風中傲立。以“瘦”來形容是極見神韻的。而詞人因為思夫之情無法排遣,已然形銷骨立,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會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詞以“瘦”作結,在人與黃花的比較中寄託了極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3)下片小結:下片寫黃昏後獨自飲酒的愁緒。

 六 作業 1 背誦全詞

2 完成課後第二題

3 預習《聲聲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