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知識如何教學

來源:文萃谷 1.95W

斯托利亞爾曾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思維活動)的教學,而不僅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知識的教學。”數學教學要充分暴露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展現數學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數學知識如何教學

另外,我們的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應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和數學學習過程中去,使數學學習具有價值、富於意義。這樣有利於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新等過程,獲得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理解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體會數學的探索過程,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和人類生活的聯繫,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展。

這些是我們每個數學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但要徹實的做好這一點,又是談何容易!為此,我們要優化課堂教學。

首先,從課前備課做起。在潛心備課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思想的小火花冒出來,這就是所謂的靈感,把這樣的靈感收集起來、記錄下來就完成了優化課堂的第一步。然後要做的是把教材的內容進行分割整理設計一下教學步驟。我認為實行新課改之後,沒有必要非得遵循某一個教學模式的幾大步驟。只要課堂教學中收到奇效,那麼教學步驟的安排可以自然一些、隨意一些。比如説,在設計七年級《圖形的平移》時,在沒有多媒體演示的條件下,又難於做教具時,要求把課上得生動形象些,我的想法是在班上找一個學生上講台向不同方位按標準走動而後觀察想象(在立正姿勢下,向右走兩小步後呈立正姿勢站立,讓其他學生觀察想象現在某同學的身體隨走動之後有何變化?是不是腦袋還在原來的地方懸着,而腳向前挪動了兩小步,整個身子拉長成了象動畫片中一個具有卡通形象的人物呢?顯然不可能。),對此,我認為即便不寫在教案本上,直接在課堂就能實現的,雖然美中不足,但不妨試一試。在探究完這一個知識點之後,我可以就此展開一系列的書本上的練習或是活動,然後再回到課題的主要內容上來。我的理解是這有些類似於散文的最高境界之"形散神不散"。這也算是是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是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可讓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學生的數學情感和情緒體驗,都得以發揮吧。也只有通過這樣的實戰訓練才會出意料之外的結果吧。同時在課堂中我們強調教師要起到"主導"的作用。説起來容易,但真正的做起來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需要教師在日積月累的教學實踐中揣摩體會。我認為,教師就要像一位導演,學生就是他的演員,只要導演一聲令下,所有的.學生便會唱唸做打,一擁而上,整個課堂便會呈現出一片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景象,這樣便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

其次,都説計劃沒有變化快。我們寫在紙上的教案是固定的,可是學生是活生生的,課堂也是活生生的。我們不可能讓學生去適應教案,但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改變教學計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上課的時候要用腦子上,要用心去上,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體會他們的感受,然後把課堂內容、形式或講課節奏作出適當的調整。在學生沉悶的時候,釋放一些激情給他們;在學生過於活躍的時候,傳遞一些冷靜的信息給他們。比如,在進行八年級《實數》單元複習,學生做實數計算方面練習題時,讓學生通過簡單常規題型訓練,我的做法是分組比拼看誰快又準的方式使學生更有興趣,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難題向同學們發起挑戰,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感到這節課我們分享快樂,而不是簡單的重複,讓人感覺有一些煩。總之,要恰到好處的控制學生的狀態與自我的情緒。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更需要不斷地向有經驗的教師進行請教,才能與日俱進,才能有朝一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再次,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課堂上我們過足了導演癮,那麼在下課之後,我們就必須向張藝謀、陳凱歌那樣仔細地認真地回味一下本節課的精髓所在,不足的細節都要不遺餘力的把它記憶下來,一次次反思,改進。以供日後上課之隨機應變之需要。這樣才會不斷地湧現出像專家級教師的優質課。

總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想真正的優化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付諸行動的。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一點一滴,卻堅定不移,終會水滴石穿的。畢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