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國小數學教學

來源:文萃谷 1.09W

一、教學內容生動有趣

如何認識國小數學教學

國小生天性活潑可愛,翻開我們的國小教材就會發現,國小數學課本教材與其它學科教材有着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充滿童趣,並與學生的生活是一體的。我們打開數學課本,就如同在看童話故事,一幅幅色彩豔麗的畫面映入視野,一個個學生喜歡的小動物、一處處學生喜歡的遊樂場所,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入到色彩斑斕並令人神往的數學世界。比如,數學所展示出來的美,它不是“人為的”,通過虛構而得到的美,而是一種科學美、智慧美、和諧美和自然美,是由其自身的完美結構所決定並綻放出來的。

如,數量關係的和諧美,數學定律的自然美,幾何圖形的精緻美,數學應用的智慧美,等等,它帶給學生的還是一種本真的、質樸的、向善的和生動的美。數學知識的生動有趣還在於它的簡潔性。簡潔性是數學中最令人折服的特徵之一,國小數學中簡潔性的特質隨處可見。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阿拉伯數字,僅用0~9十個符號就可標記出任意一個自然數;用+、-、×、÷四個符號,就能表示出數量之間的基本關係,並可進行運算;“九九乘法口訣”語言的精煉,形式的整齊,語音的美韻,令全世界人們叫絕。

二、學科精神以人為本

數學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結晶,我們的數學學科不是冷酷無情的,相反,它飽含着人文光采。數學教育的過程中要引領學生感悟“數學之外”的這些充滿人文精神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精神。數學學科是一門求真的學科,研究對象具有穩定性、確定性,研究的方法要符合邏輯性。

因此這種學科特點也造就了數學人文精神,遷移到數學教育中就應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要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這與學生個人基本品格的形成是相通的。例如,教學中可以通過向學生介紹圓周率的發展史,使學生了解從《周髀算經》記載的“週三經一”,到漢朝張衡提出3.1623,再到南北朝時期祖沖之算出約為3.14159261,以及現代人藉助電子計算機可以算出圓周率精確到任意位數的值。通過這種學習,使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是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歷程,它需要歷代數學家的艱辛努力。科學家的這種研究既反映了他們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也反映了他們對數學積極投入的精神。數學發展歷程中少不了科學家為此作出的奉獻。

用數學思想指導教學

在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自主參與

素質教育觀念的主要標誌之一,是強調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是給學生一個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體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數學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為載體和背景,着眼於促進學生個體自主和諧發展。可以説,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活動,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獨立或與同伴一起參與完成活動的目標,是衡量一節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因此,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內容時,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數學活動自身的特點,精心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之形成渴望學習的內部動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數學思想是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教學設計是構思學生認識數學、建立概念的教學活動過程。它不僅是對歷史上數學發展的濃縮或再現數學家的思維活動過程,而且還是滲透數學思想,實現再創造的過程。如何使學生學得主動,教師教得輕鬆,以及教與學的彼此滲透、融合,這些只能依靠數學思想作指導。深刻的思想,產生智慧熠爍的創新設計,引發波瀾起伏的思維活動;膚淺的理解,只能是隨意的、簡單的認識過程。

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探索成為可能,就要求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動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並精選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材料,以活動的、開放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交流等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在不知不覺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學會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可以使學生學起來更加感到自然、親切、真實,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種心理體驗,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更加樂於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

國小數學教學實踐

一、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

二、重視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新課標中的教學目標,是幫助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能夠按照自己的特點得到儘可能的發揮,以獲取新的知識,因為學生的大部分創新都是通過發散思維獲得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標,改進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表現機會、多一些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在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自身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等積極因素,去感染、帶動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教師不能把學生視為容納知識的容器,而是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的奧祕。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每個時機,對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發現都予以肯定、激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的職責將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精神。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如可以這樣下評語:“這幾天我們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誰誰同學通過努力,能收集、記錄、整理各種數據,在這方面是班裏最好的。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希繼續努力。等級評定,優。”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應該繼續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