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把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來源:文萃谷 2.17W

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多地強調數學化後的結果,總是把它作為現成的知識來教,教給學生以定義、規則、算法,讓他們據此死搬硬套,而忽視了數學化過程本身,造成了實際內容與抽象理論的脱節。學生只記住了抽象的定義、法則、規律,而不知道它們背後的豐富事實,因而常常不會使用它們。另一方面,形式的數學結論。要想應用於現實還需使這些形式與現實相符。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關鍵還在於怎樣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談如何把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一、多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有應用的機會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師要善於引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產生生活中“處處是應用之地。時時是應用之機”的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某種應用的情境,把數學的應用隱藏在情境之中。激發學生去積極地操作,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有足夠的應用機會。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前,可以佈置學生計算植樹活動中,成活的棵數佔總棵數的百分之幾等類似的問題,為新課的教學積累充分的感性材料。緊接着再對它們進行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出它們的共同特徵,並通過學生的舉例,進一步掌握了各種百分率的具體意義和計算方法。最後,再結合本節課學生計算的正確情況,得出全班同學計算的正確率等。這樣設計,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使數學問題的解決更貼近生活,減少了學生對數學的神祕感,加深了對知識的認識、記憶和應用,並逐漸形成數的意識和態度。

另外,應用不僅是指將建立的數學模型在數學內部應用,更主要的是指將數學模型及其建立過程中掌握的思想、方法應用於實際生活和生產中,來解釋或解決具體問題。所以,要重視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驗,強調要善於思考。教學實踐的事實也證明,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爭論,往往能使學生閃現出富有獨創見解的思維火花,使參與教學活動的教師和學生得到一種特殊的滿足感、愉悦感,並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教材中大量的習題只能起到熟練鞏固知識、技能的作用,不利於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因此,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收集、整理一些有用的教材,使學到的思想方法得到具體的應用。如,學生了解了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後,問:為何水管、汽油桶等物體都要做成圓柱體,而不做成長方體呢?學生的回答如下,甲:物體做成圓柱形,如汽油桶等便於運輸,當搬不動時就可以用滾動,而長方體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乙:同意甲的看法,還發現當圓柱體轉變成長方體後,雖然體積大小不變,但表面積卻增加了。他想到大部分容器都做成圓柱體。是因為容積相等的情況下,做成圓柱體比做成長方體更節省材料。

二、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參與實踐,接觸實際問題

學習是學生的活動,數學上的許多概念、運算和規則等都是由於實踐的需要形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有機會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感受到數學化的需要。然後再進行分析、提煉和組織成高一層次的數學知識。但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大部分是數學化後的知識,很容易形成一種固定的印象,即學習數學就是解決書本上的問題。無需思考更多的條件和實際意義。這顯然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1、通過動手操作,感觸數學知識的應用。

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產生和發展,提供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使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裏,可以先讓學生説説生活中見過哪些軸對稱的實物,學生就會説出諸如剪刀、月餅、人體和一些圖形等。最後再讓學生髮揮想象和創造力,用學過的知識剪出自己喜愛的軸對稱圖形,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數學中的對稱美。通過這些動手操作的訓練,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實踐中把知識和技巧內化成了能力。

2、通過實地調查,感知數學知識的應用。

如果給學生教學現成的知識,把數學結論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給他們,就連學生的作業也只是對例題的模仿,對原理、原則的演繹,這樣教學的結果常常會使學生感到數學太嚴肅、枯燥,同時也不便於學生的記憶。如果能在教學之餘,組織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實地調查、取證,這樣得來的知識學生就會倍感新鮮,同時也再現了書本上的知識,獲得了良好的應用價值。如學習“利息”一節時,可以組織學生到銀行調查,通過實際例子,使學生真正建立了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及三者的關係。從中也學到了存款的意義,懂得了現有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為何大大低於書本介紹的利率。增長了有關金融方面的知識。

《談如何把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