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物理學習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論文推薦

來源:文萃谷 1.84W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教材中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教師應補充講解清楚;對教材中很少出現甚至未提及過但又具有很高應用價值的應加以補充;對教材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規律應給以補充;充分發揮例題的作用,補充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教材內容,補充一些形象生動的小實驗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國中生學習物理往往趨於表面的知識,死記規律,硬套公式、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裏含有的物質多,其質量就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快了學生解題的速度、創造思維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它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等,具體請詳見。

提高學生物理學習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論文推薦

摘要:國中物理教學中,概念、名詞、規律的理解和掌握至關重要,利用物理概念、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更為重要。為了學生學好國中物理,加強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地予以補充,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為了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以利於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教材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精心備課,認真組織教學,及時收集反饋信息,適當給學生補充一些相關知識,便於加深理解,拓展知識面。幾年來,通過我對歷屆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國中生學習物理往往趨於表面的知識,死記規律,硬套公式,抓不住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本質東西。為了便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我本人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的對教材內容做了必要的補充。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本人的拙見。

關鍵詞:物理教學補充

一、教材中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教師應補充講解清楚。否則,勢必影響學生對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在講“歐姆定律”一節時,補充講解公式的意義,並説明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一般情況下導體的電阻值是不變的,它不隨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而變化,不能認為R與U成正比,R與I成反比,而且當導體兩端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卻不為零,只能理解為是一般情況下,電阻的一種計算公式。例如,我講“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物體的質量”時,我補充講解了“物質”和“物體”是兩個不同的物理概念。例如,桌子、自行車、輪船、圓柱體鐵塊等成品叫做物體;而組成桌子、自行車、輪船、圓柱體鐵塊的鋼鐵、木材、橡膠、塑料等原材料叫物質。由此説明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裏含有的物質多,其質量就大;含有的物質少,其質量就小。通過補充,使學生加深了對物體、物質、質量等概念的理解,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對教材中很少出現甚至未提及過但又具有很高應用價值的應加以補充,以利於學生掌握規律,觸類旁通。例如我在講“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時,通過實際練習題,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出串聯電路的電壓分配規律U1:U2=R1:R2和U1:U=R1:(R1+R2);講“並聯電路的等效電阻”時,利用同樣的方法由學生歸納整理出並聯電路的`電流分配規律I1:I2=R2:R1;在講電功率的測量和計算時,讓學生歸納出串聯電路、並聯電路中電功率與導體電阻的關係。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快了學生解題的速度。又如我在講解“浮力”時,學生普遍認為“在液體中的任何物體一定都要受到浮力”。針對這種情況,我補充説明這種説法是錯誤的。如果物體沉底並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中間沒有液體時,物體是不會受到浮力的。

三、對教材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規律應給以補充。例如,講解慣性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時,學生總是把它們混為一談。每當這時,我就給學生講解兩者的區別。慣性是一切物體都具有的共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是一個物理概念。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是物體在不受外力這個特殊情況下的運動規律,是一種特殊情況。

四、充分發揮例題的作用,補充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現行九年級物理課本第114頁習題第六題,“電阻R1和R2串連在電路中,已知R1兩端的電壓為1.5伏,R2的兩端電壓為4.5伏,R1+R2=600歐,R1和R2各為多少歐?”一般學生只能想出一種解體方法,即先求總電壓、根據歐姆定律求出串聯電路的電流,再根據串聯電路電流強度處處相等,分別求出R1和R2的值。但我在處理習題時,又引導學生推導出串連電路電壓分配規律“R1:R2=U1:U2”,並適時的提出問題“你能把我們共同發現的規律靈活應運嗎?”,很快就有很多學生自己動手根據此規律求解,迅速得到正確答案。通過本題教學,使學生學習解題的過程成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創造思維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它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位多角度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平時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無疑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五、結合教材內容,補充一些形象生動的小實驗。例如講摩擦起電時,可以補充人體也能因摩擦而帶電的實驗,從而充分説明人體也是導體是絕緣體。用手掌摩擦有機玻璃棒,棒帶正電,而手掌帶負電。前者用驗電器可以試出來,而用手掌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箔片並不張開。這是因為人體是導體,摩擦所得的電荷很快就通過人體漏走了。如果人站在絕緣板上,用驗電器就能查明手掌所帶的電荷。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補充和拓展,加強了學生對國中物理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基本解題技能。基礎知識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創新是基礎知識的昇華和發展。如果忽視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培養,任何創造和創新都將是無本之目,無源之水。沒有量變,就不會發生質變。作為一名基層物理教師,只有靠平時多積累教學心得體會,多學習他人的經驗,接受多方面的信息,掌握國內外教育教學的動態,融入自己的教學當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藝術更上一層樓,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發展能力、創新能力的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