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當下的力量有感

來源:文萃谷 3.5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當下的力量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1

這要'我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我應該讓自己更快樂'。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這裏的'我'和'自己'到底是什麼關係?哪一個才是本真的自己?為什麼'我'這麼多好的念想到了'自己'這兒會變得如此不同?

這要這要從機體運作説起。要完成一件事情,大腦發出指令,身體具體落實,因此,關鍵在於是什麼給大腦發佈指令,或者説大腦產生指令的工作模式是什麼?

這要我們暫且把大腦產生指令和發佈指令的過程稱為思維活動。實際上我們多數人的大腦中的思維活動,沒有意義的比有意義的多很多。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們有良好得思維方式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能夠把自己的思維活動更多的集中在有價值的思考上。

這要我們的學校教育主要集中在專業知識、實用技能的學習上,而對思維方式的培養卻極少涉及,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好的思維方式能讓'自己'變的更好,能夠事半功倍,而這一切與'我'無關。'我'是高於'自己'的另一個層面,我們可以稱之為超脱的意識。多數情況下我們的大腦都是被'自己'控制,身體和心理上糾纏於是是非非,冷靜下來才發現'自己'這裏不妥,那裏不當,這也是'自己'和'我'在心理上相互作用的`結果。這要我們很多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歸根結底是因為:'自己'在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好比一個人同時扮演了被告和法官的角色,是一場'自己'對'自己'的審判,這又怎麼可能有公正、客觀可言。然而,上升到'我'這個更高的層面來看待這些問題後,一切將變的清晰,由'我'來做法官,做心靈的指路人,做大腦指令的智庫,問題將不會再周而復始。

這要我們假想,如果大腦由'高大上'的'我'來控制,或者當'自己'控制不好時由'我'來接管,將會出現什麼情形,這時'我'與'自己'不再有衝突,'自己'將臣服於'我',也許一切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平和。

這要其實,跟'我'作對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它時而鑽進牛角尖,時而與細枝末節、各類複雜情緒攪在一起,但當我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它,控制它,它就會像斷了養分的野草,慢慢枯萎,讓'我'做主,也許就會像我們經常所説的超越自己,獲得重生!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2

當下有你所有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你唯一擁有的東西。

常常聽到許多哲學家告誡要活在當下,當時也只是聽聽罷了,根本不能真正理解“活在當下”四字的含義,直至有機會讀到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一書,才真正地豁然開朗起來,並從心底裏喜歡上這本書,“活在當下”的確賜予了我太多的力量。

多少時間,我們都活在過去和未來,而忽略了當下的時刻。而事實上,過去的一切將一去不復返,未來的事情總是讓人難以預料,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也是最寶貴的,但多少人都把最寶貴的當下白白浪費了。特別是像我這樣愛胡思亂想的人,腦子裏永遠充滿着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憧憬,殊不知錯過了多少珍貴的時刻。讀完此書,一種強烈的活在當下的慾望油然而生,一次次地體驗着當下時刻的神聖與美妙,那種快樂與平靜是多少拒絕當下的人所不能感受到的。

多少人在大腦的折磨下度過一生,任由它攻擊、懲罰,並耗盡生命的能量。

讀了此書我才知道,當不需要運用思維時卻出現思維並認同思維,是多麼恐怖且痛苦的'事情。對絕大部分人來説,我們從來都不會去質疑自己的思維,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思維是正確的,並代表了真正的自己。事實上,思維製造了我們的痛苦,對思維的認同讓我們陷進痛苦中久久不能自拔。思維帶我們進入過去,於是有了遺憾,有了懊悔,有了自責,有了悲憤,有了難過。思維帶我們走向未來,進入一個虛幻、飄渺的世界,於是有了焦慮、不安、緊張、壓力。所有這些,均是痛苦的根源,但我們從不會有意識地從思維裏走出來,反而深深地認同於它,因此我們就陷進了痛苦之中。古人所云:難得糊塗,大概就是告誡我們不要總是活在思考之中,暫停思維也是一種難能可得的智慧。

受苦是需要時間的,在當下它不能生存。

如果我們現在感到痛苦、焦慮、難過,請閉上眼睛,有意識地把關注點放在此刻,放在這一秒中,不去想前一秒或後一秒鐘,那麼我們就根本不會感到絲毫的痛苦,保持臨在狀態是最好的解脱方式。保持臨在,意味着不再無意識地受到思維的控制,不再無意識地認同于思維的指引,而是有意識地關注當下,把意識聚集在此刻。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人對我説了句羞辱我的話,我的立即反應必定是惱羞成怒,這是因為我無意識地認同了思維:他正在侮辱我,攻擊我,我必須反抗。這也是小我賴以生存的保障,因為“自我需要問題、衝突和‘敵人’來強化它身份賴以生存的孤立感”。但倘若我保持強烈的臨在意識,我深深地進入此刻,進入當下,我便不會產生憤怒,那麼後來所有的衝突也就可以避免發生了。

所有內心的抗拒都是各種形式的消極體驗,所有的消極心態都是抗拒。

我們總喜歡活在過去和未來,是因為我們抗拒當下。也許現實中有重大的任務等着我們去做,也許現實中有太多的煩心事困擾着我們,所以我們開始逃避,開始拒絕接受現實。然而這些事情並不能因為我們心裏上的拒絕而消失,它們依然存在,任何抗拒、逃避都是無用的,只會給我們帶來消極的心態,最終帶來痛苦。面對現實,接納事實,臣服於當下的一切,然後採取積極的行動處理,心平氣和地與事實共事,我們便會被所接受的事實帶進一個寧靜的狀態,所有的麻煩事也都會迎刃而解。謹記:不去抗拒,就沒有人受到傷害。

“活在當下”的力量的確巨大無比,沒有了懊悔和焦慮,多了幾分寧靜,真正把自己從痛苦之中拯救出來;關注於當下時刻,全心全意高質量完成此刻的任務,快樂和喜悦便由此而來。

獲取拯救的大門只有一個:進入當下。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3

炎炎夏日總會被人勸上一句'心靜自然涼'……然而真正做到'心靜'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索性到書櫃跟前摸索,翻看之餘,下面的這個小>故事吸引了我。曾經,有個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

這個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説:'給點兒吧。'

陌生人説:'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然後他問:'你坐着的是什麼?'

乞丐回答説:'什麼都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

陌生人問:'你曾經打開過箱子嗎?'

'沒有。'乞丐説:'有什麼用?裏面什麼都沒有。'

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

乞丐這才試着打開箱子。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驚奇與狂喜:箱子裏裝滿了金子。

很多人都沒有找到他們的真正財富——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深深的寧靜。就像故事中的那個乞丐,即便已經擁有很多物質上的財富,他們依舊在四處尋找歡樂、成就、安全或愛情的殘餘。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這些,還擁有了更為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當下的力量!德國作家埃克哈利?託利所著同名書籍《The Power of Now》(當下的力量)很生動地為我們詮釋了這一理念與正能量——腳踏實地,活在當下。

認真想來,也許只有孩子們是擁有活在當下的天賦的。小時候我們不回憶過去,不規劃未來。我們的注意力完整的集中在當下,無論哭還是笑,我們都擁有對自己絕對的控制權。

後來我們學會並開始沉迷於思考,擁有控制權的變成了虛幻的'我執。我們開始無節制的回憶過去或者期待未來,要麼過度關注如何讓過去復活,要麼沉迷於'有朝一日'的説法,當下對我們來説變得毫無價值。我忘了我是誰,很多人都忘了自己是誰,或者按託利的説法,忘了'內在的真理'。我們變成了思考的囚徒,從幼時的'活在當下',變成了活在'如果過去'和'有朝一日'的交點上,我們的注意力偏移了本應集中的重點:當下。《晏子春秋》有句古話:衣莫若新,人莫若故。人們習慣沉湎於過去,總覺得過去的東西總是好的。在我們眼裏,我們交不到過去那麼親密的朋友,沒法擁有過去那麼美好的愛情,甚至遇不到過去那麼和善友好的陌生人。在我們眼裏,當下的處境越來越糟,於是我們開始逃避現在,在不斷地抱怨和懷念中荒廢了最有意義的時點:當下。

'活在當下'是一種認清本我、清醒現實的生活態度,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做好當下的每件事。從時間中擺脱,不再從過去和未來尋找自我。從昨天到明天的路是唯一且不可逆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盡力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也儘量包容無法改變的事實。

從現在開始,迴歸本我,從實際出發,活在當下,做一個真正快樂的人。一切莫非當下還是宂餘。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4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者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感悟,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德國人。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脱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禪宗的傳統裏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若非當下,何時?”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當下——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把心境調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可以憧憬和期待未來,但不能依靠未來。可以總結和反思過去,但不能沉浸在過去。——一切者在當下發生,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

當下——感悟過程,體驗生命。有句經典的語言——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當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悦、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

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從今天起,當一個幸福的人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5

不忘過去不畏將來——讀《活在當下的力量》有感1000字:

有時候總會聽到一句口頭禪“心態最重要”。所謂心態好,其實是一種不糾結於昨天不憂心於明天,而只好好把握今天的那份坦然與灑脱。不快樂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抱憾抓住不放,對明天還沒發生的事情擔心操心掛心。其實只活在當下,才更容易感到快樂,因為把昨天的和明天的事都先放下了。“每晚睡覺前,原諒所有的人和事。”大概説的也是這個理兒。

這週末剛看了一部綜藝節目,這期的主題叫“沒有上進心,有錯嗎?”其中最欣賞一位辯手的觀點:“真正的上進心,其實是活在當下的人。”之所以欣賞,或許是在心底默默的認同吧。因為現在的我,個人理解的上進心已經不是給自己定個三年目標五年計劃一定要去完成,隨着年歲見長,漸漸覺得好多事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正如“武漢,每天不一樣。”為了減少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機會,我覺得過好每一個今天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活法不代表就沒有上進心,而是在既定的時間內每天讓自己學習進步一點點,和昨天的自己比更優秀更成熟了,這也不失為一種上進。只要我還不曾頹廢的自暴自棄,我就是在上進。總之,活在當下隨遇而安的`感覺其實也挺不錯的。

再回到這本書上來,第二章“抓住今天,儘可能少的依賴明天。”讓我聯想起一首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首詩正是在提醒我們今日事要今日畢,不要指望無數個明天,所以活在當下在這裏是一種工作的態度——高效而盡責。

第九十一章“放下完美主義,不要太過苛求自己。”盡善盡美是每個人都想實現的目標,完美主義某種意義上其實是一種“毛病”,現在反而覺得殘缺美才更觸手可及般真實。做事如此,為人亦如此。沒有一件事可以做到完美,只是總結與教訓中一次次更趨近於完美。沒有哪個人可以做到完美,只是在認識交流中多看優點忽略缺點。迴歸自己更不可能做到完美,相反是在一天天中發現自己的諸多不完美。所以活在當下是一種認識自我的態度——時時自省接納自己。

第九十五章“生活不能裝的太滿,多給自己留些空間。”這點很適用於女孩兒,除了吃喝玩樂,剩下的就是不停的買買買,於是衣服多的沒處放,可到了要穿的時候,又發現當季怎麼沒有衣服穿了呢。有個來源於日本的詞彙“斷舍離”如今比較流行,簡言之就是及時清理捨棄那些不太用得着的東西。同理,心裏如果裝了很多昨天的事,自然就沒有空間裝今天和明天的事。所以活在當下在這裏是一種生活的態度——釋放才會快樂。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6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者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感悟,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德國人。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脱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禪宗的傳統裏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若非當下,何時?”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當下——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把心境調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可以憧憬和期待未來,但不能依靠未來。可以總結和反思過去,但不能沉浸在過去。——一切者在當下發生,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

當下——感悟過程,體驗生命。有句經典的語言——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當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悦、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

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從今天起,當一個幸福的人。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7

讀了《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後,對作者埃克哈特·託利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你生存在這個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聖目標得以實現。你看,你是多麼重要!”這是一本啟迪心靈,開啟智慧之書,讀完這本書後,讓我對於當下現實生活有了新的認識。

物慾橫流世界,許多夢想中的完美都在生活面前變得不再虛幻,現實也開始歇斯底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超脱於物質之外的平淡。餘秋雨的一句話用在這兒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喧騰是短暫的別名”。嘈雜的社會,喧譁的人羣,這些都不是我們的主體。或許我們可以走很遠,但是卻終有一天要回歸自身。

生命可以被看做一種物質,它以時間為單位。大多數的人的生命看似生命長度相近,但在這生命中,我們的價值卻是大有不同的。生命的高度完全取決於我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我想我可以在書中體會到這樣幾點:

“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不糾結於過去的種種包袱,不迷茫於以後的種種未知,感受春風的吹拂、陽光的温暖、如畫的美景,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滿足就在現在,人生的意義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悦俯拾皆是。

“活在當下”是一種豁達坦然的人生態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迴避,也不逃離,在順境中學會珍惜與感恩,在逆境中學會忍耐與包容,過一個充實的人生。

“活在當下”是一種清醒現實的生活態度,“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生命變化太快,每一秒的我們都不盡相同,正是這種人所不能控制的不確定性,更顯得現在此刻的重要性與價值性。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未可知,只有今天才是我們唯一可以把握、可以改變、可以用來超越對手、超越自己的一天。透支未來,揮霍青春並不適合我們。我們該做的是:不被過去未來所束縛,把握當下的快樂,把握今天的機遇,並用及時的行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當有一天回望此生,想必會不留遺憾。

這些便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它讓我觸摸到了生命的動脈,不畏逝去,只求當下。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8

《當下的力量》內容概要:在作者這位心靈導師的引導下,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

書並沒有看完,只看了20來頁,但是從序開始我就能感受到這本書的特別。不是一本用腦子讀的書,不是一本用我們的思維來理解的書。其實讀了以後真的能感受到作者寫這本書不是在堆砌知識或方法,而是真正地在用生命寫這本書。那我們也應該用生命去讀這本書,去理解這本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書中所説的“開悟”,才能到達彼岸。任何功利的心思花在讀這本書上都是行不通的。阿門,但願有越來越多的人能收益於此書……

當下的力量的讀後感,來自當當網的網友:這本書的精神實質其實在我國的國學中,都有相同的東西。如老子,孔子和相關的心理學和創造思維學的著作者有相同的見解,大道相通實際上是從另一個角度上闡述了在我和小我之間的關係大我是精神性的人,小我是物質和現實意義上的人,如果小我服從大我,那麼一個人就是快樂的,如果小我指揮和控制大我,那麼人就可能是痛苦的比如,在實際的生活中,一個人是從自己的愛好的角度去選擇自己的事業或職業,那麼這個人就最終是快樂無比的,一個人如是是從為了多賺錢的角度去選擇自己的.事業和職業,那麼這個人就可能是痛苦的,同時內人是一個整體,如果是隻為自己的重點利益而去做事,就會覺得非常孤立無援,相反,如果能將大眾的利益和自己和利益相聯繫,那麼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力量的和智慧的,任何問題都是看起來那麼微小,如同毛澤東的詩詞中所説的"烏蒙磅礴走泥丸"的無心的力量和勇氣。所以,如果一個人的學識越多,不會被迷惑的不過這書還是有它獨到之處,那就是對於思維習慣的培養指明瞭恰當的方法。值得一讀……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9

讀了《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後,對作者埃克哈特·託利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你生存在這個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聖目標得以實現。你看,你是多麼重要!”這是一本啟迪心靈,開啟智慧之書,讀完這本書後,讓我對於當下現實生活有了新的認識。

物慾橫流世界,許多夢想中的完美都在生活面前變得不再虛幻,現實也開始歇斯底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超脱於物質之外的平淡。餘秋雨的一句話用在這兒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喧騰是短暫的別名”。嘈雜的社會,喧譁的人羣,這些都不是我們的主體。或許我們可以走很遠,但是卻終有一天要回歸自身。

生命可以被看做一種物質,它以時間為單位。大多數的人的生命看似生命長度相近,但在這生命中,我們的價值卻是大有不同的。生命的`高度完全取決於我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我想我可以在書中體會到這樣幾點:

“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不糾結於過去的種種包袱,不迷茫於以後的種種未知,感受春風的吹拂、陽光的温暖、如畫的美景,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滿足就在現在,人生的意義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悦俯拾皆是。

“活在當下”是一種豁達坦然的人生態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迴避,也不逃離,在順境中學會珍惜與感恩,在逆境中學會忍耐與包容,過一個充實的人生。

“活在當下”是一種清醒現實的生活態度,“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生命變化太快,每一秒的我們都不盡相同,正是這種人所不能控制的不確定性,更顯得現在此刻的重要性與價值性。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未可知,只有今天才是我們唯一可以把握、可以改變、可以用來超越對手、超越自己的一天。透支未來,揮霍青春並不適合我們。我們該做的是:不被過去未來所束縛,把握當下的快樂,把握今天的機遇,並用及時的行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當有一天回望此生,想必會不留遺憾。

這些便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它讓我觸摸到了生命的動脈,不畏逝去,只求當下。

熱門標籤